• 精选
  • 会员

霍特、过程哲学和过程神学

2020年7月3日  来源:世界观: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 作者:(美)理查德·德威特 提供人:heidong86......

霍特、过程哲学和过程神学

前面一小节的论证过程似乎非常有说服力。不过,有些学者认为,可以本着尊重科学的精神全盘接受整个自然科学和具体的演化论,同时,仍然可以至少从某种意义上说,秉持西方世界有关“上帝”的传统观点。这一小节的主要目标是对一位学者的此类观点进行概述。这位学者并不是唯一一位认为可以在全盘接受演化论的同时仍然相信上帝的人,但是在其最近的著作中,这位学者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最全面的阐述。

约翰·霍特是一位现代神学家,非常熟悉演化论,愿意承认演化论总的来说是正确的。对前面两小节中讨论过的很多观点,霍特都会表示同意。举个例子,霍特会同意自然科学和自然选择中的“自然”部分最为核心;会认为如果秉持尊重科学的态度,就必须接受现代科学特别是演化论并没有给一个干涉演化过程或直接干涉宇宙自然运转的上帝留有余地。

同样地,霍特也同意现代科学和演化论没有给“宇宙是按照一个详细蓝图来发展”的观点留有余地。他同样接受,人类不可能是像西方传统宗教观点所认为的那样特殊的存在,也就是说,不可能把人类当作是演化过程有意为之的产物。

简言之,霍特当然认为现代科学,特别是演化论,对宗教观点有巨大影响。他认为现代科学和演化论要求过去几百年间形成的上帝概念发生重大改变。不过,霍特认为,这些变化,也就是由于我们严肃对待演化论而必须发生的变化,都是积极的变化。他认为,认真对待演化所产生的影响,会带来一个优于西方世界此前所有设想的上帝概念。因此,霍特常说“达尔文给神学带来了礼物”。在接下来的几段中,我将尝试概括介绍霍特所说的达尔文对神学的贡献。霍特的观点细致入微,我必须指出,接下来我只是对这些观点的某些方面进行概述。

首先,霍特认为,放弃“上帝作为造物主,根据一张详细蓝图,在很久以前就创造了一个完整(或接近完整)的宇宙”的传统概念,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要理解霍特在这里的逻辑,请思考一下下面这个类比。假设我要建造某个东西,为了便于讨论,暂时假设我要在屋后的露台上建造一个小水池,而且就利用天然的石头,水池中心可能还有一个很漂亮的喷泉。我首先有了一张设计图,然后收集原材料,最后用几天或几周时间建好水池。一旦我把水池建好了,接下来要做什么?假设我和妻子很喜欢这个水池,可能一开始特别喜欢,但是后来,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新奇感渐渐消失,可能就没那么喜欢了。我们可能会在水池里养些金鱼或其他小动物,还会时不时地根据需要更换养在水池里的小动物。不过总的来说,我建造水池这件事,是一项在开始之后很快就完全完成的工作,而且完成之后,我这个创造者也就没有什么其他工作要做了。

对西方宗教信徒来说,前面描述的这种创造过程是非常常见的。举个例子,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美国人口中将近半数认为上帝对宇宙的创造早在10000年前就已经开始,而且在开始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完成了。如果有人问,最初的创造完成了,然后呢?对此,普遍的观点是,最初的创造完成后,这个世界就变成了一个试验场,人们在这里证明自己值得得到救赎。

霍特对此的描述与前面所讨论的并不是一模一样,但是可以体会到他认为这样一个上帝,也就是在开始创造宇宙之后不久就完成了所有工作,随后把世界变成了一个试验场的上帝,并不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上帝或造物的概念。一开始,上帝创造了宇宙,之后几个世纪的时间里,相同的事情不断地在宇宙中发生。人们出生,接受上帝测试,最后通过或没有通过测试,然后与此相同的过程一直不断地反复发生。这是个关于上帝,或者说关于造物,又或者说关于世界的整体目标的概念,似乎确实不怎么有趣。我认为,当霍特说达尔文为神学带来了一个礼物时,前面这个判断就是他脑中出现的想法之一。霍特所认为的礼物包括迫使神学家反思有关上帝、造物和宇宙目的的大问题。

为了替换这个传统的按照蓝图造物的上帝的概念,霍特构建了一个非常不同的上帝和一个非常不同的造物过程。他认为自己所构建的上帝和造物过程不仅与现代科学相一致,而且更有意思,也能更好地与西方宗教的核心原则保持一致。霍特的神学观点与哲学家阿弗烈·诺夫·怀海德(1861—1947)和既是科学家又是神学家的泰亚尔·德·夏尔丹(1881—1955)的著作有关。接下来我将对怀海德和德·夏尔丹进行简要探讨。

20世纪初,怀海德在逻辑学和数学领域进行了某些重要的基础性研究,除此之外,与怀海德最为相关的就是“过程哲学”。简单地说,过程哲学认为过程比物体更为基础。也就是说,传统观点把物体当作是现实最基础的组成部分,而把事件、变化和其他过程看作是伴随这些基本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相比之下,过程哲学则把这个顺序完全颠倒过来。根据过程哲学,过程成了现实最基础的组成部分,物体被看作是过程和事件所产生的结果。

当然,这只是对过程哲学其中一个方面最基本的概括,然而,这已经足以让我们看到从过程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包括其中的物体,如何可以仅仅被当作是持续进行的事件、变化、过程和关系,并从中产生世界中的各种物体。因此,这个世界和世界中的物体,并不是稳定的实体,而是在持续演化的过程。

正如怀海德与过程哲学紧密相连,德·夏尔丹与过程神学也紧密相连。不同的过程神学家在具体观点上都有所不同,不过总的来说,他们通常都认为过去关于上帝的概念,也就是“上帝是一个独立代理人,创造了世界后又与自己的创作相分离”的概念,应该被一个更能与过程哲学保持一致的概念所取代。在这样一个新的概念中,上帝并没有被看作是一个与世界分离的事物,而是被当作是那些作为这个世界最基础组成部分的、正在进行并持续变化和演化的过程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又或者其未来阶段)。这样一来,上帝就被看作是这个世界的持续参与者了。在这里,参与者的意思并不是指一个强制干涉这个世界中事件发展走向的角色,而是指一个与各个按自然规律持续向前发展的过程发生了关联的角色。

同样地,前面只是对过程神学中某个方面最粗略的概括,但已经足以让我们看到过程神学中的上帝概念与西方世界传统上帝概念的不同之处。霍特的研究就是在过程哲学和过程神学的广泛传统内进行的。他认为,演化是一种正在进行的创造性过程,这个过程会创造出新的有机体种类,有时甚至是全新的物种。因此,演化论不仅与过程神学一致,而且起到了加强作用。

除此之外,霍特认为,只有宇宙中的秩序和随机性达到了正确的平衡,演化才能发生。一方面,如果秩序太多,地球上生命演化发展所需的随机事件就不会发生;另一方面,我们的演化历史表明生命的发展需要一些规律性,因此,如果宇宙中随机性太多,这些规律性也就没有了空间。根据我们在宇宙中所看到的秩序与随机性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可能可以追溯到宇宙诞生之时所呈现的状态),我们将可以看到宇宙在一个很宽广的范围内向前发展。宇宙在向前发展时,并不是沿着一个精确的、设定好的方向,而是只是大致有个确定的方向,这个方向包括最终发展出某种智慧生命。这种智慧生命并不一定是(甚至可能不是)人类,或任何今天恰好存在的物种。然而,考虑到宇宙最初的状态,霍特认为,生命非常有可能在宇宙的某个地方发展出来,而且所发展出的生命种类可能非常多样,其中就非常有可能存在某种智慧生命,也就是可以理解和欣赏宇宙的生命。

因此,在霍特的神学中,宇宙并不是由上帝创造的,也就是说,不像我在自家后院建造水池那样,开工之后很快就完全完工了。同时,宇宙被创造出来以后,也不是按照某个特定的蓝图来向前发展的。宇宙的日常运转不是由上帝来规划的,上帝也不会干涉宇宙的日常运转。上帝不是某种与宇宙相独立且分离的“事物”。相反,组成宇宙的那些正在进行且不可预测的过程,包括演化过程,意味着宇宙的每个时刻都是不同的,在每个时刻都有一个正在进行的创造过程。可以说,这是一个始终在被吸引着向未来发展的宇宙。霍特认为,有一定道理的观点是把上帝看作是一个吸引着宇宙向其发展的未来,这其中多少运用了类似暗喻的方式。这样一来,上帝就紧密地参与到宇宙中去了,同时也紧密地参与到由秩序和随机性的平衡所带来的那些正在进行的创造过程中去了。因此,根据这个观点,宇宙并不是仅仅进行某些“无意义的闲逛”。事实上,宇宙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与“宇宙大致朝某个方向向前发展”的特性相关联,而宇宙发展的大致方向就根植于规律性过程和随机过程之间的平衡,正是这个平衡使宇宙可以按照自然规律向前发展,包括按照在演化论中处于核心位置的规律向前发展,然而尽管如此,在这些过程中仍然存在真正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前面的讨论只是对霍特部分观点的简要概括。这个观点很明显已经超越了科学(接下来我将对此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不过,霍特坚持认为这个观点完全接受了演化论及整个现代科学所带来的影响。然而,他同时也认为,这个框架给作为宇宙参与者的上帝留出了余地。上帝作为宇宙的参与者,并不是干涉什么会发生,而是成为那些作为宇宙最基础组成部分的过程的一部分。人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特殊的,但并不是说宇宙是为人类创造的,或者人类是演化过程有意为之的结果。事实上,考虑到宇宙最初所呈现的状态,以及随机性与秩序之间的合理平衡,某种智慧生命是很有可能出现的,而至少有一种已经出现的智慧生命恰巧就是我们了。

哲学 / 概念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