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精力管理-精力管理+第一部 分如何做到全情投入-第一章 什么是精力及如何管理精力-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表现的基础-精力管理的四个基本原则-你一定要全情投入-管理精力的三个步骤-第二章 成功人士罗杰遇到的5个障碍-体能不足是罪魁祸首-情感账户告急-徒劳地强打精神-到底什么最重要-第三章 高效表现有节奏——劳逸结合的平衡-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精力的消耗与恢复-利用碎片时间见缝插针地休息-工作中如何休息-团队如何休息-这世界憎恶休息-压力成瘾-过劳致死-精力超支怎么办-第二部分 精力的四个来源+第四章 体能精力——为身体添柴加火-调整饮食方式-精力不够的乔治-调整生理周期与睡眠-调整每天的工作节奏-间歇性训练的价值-增加力量训练提高精力+第五章 情感精力——把威胁转化为挑战-如何获得正面情感-学会从跌倒处站起-让人际关系促使精力再生-积极扩充情感容量-学会接纳不同的情感-第六章 思维精力——保持专注和乐观+在放松中思考-精力恢复产生创造力-重塑大脑+第七章 意志精力——活出人生的意义-知晓生命的意义方能忍耐一切-重视他人+第三部分 精力管理训练系统-第八章 明确目标——知道什么最重要才能全情投入-衡量人生目标的力量-积极的人生目标-内心的目标-超越个人的目标-价值观与美德-体现在行为中的价值观才是美德-价值会影响精力管理的标准-言行一致-全情投入的构想-第九章 正视现实——你的精力管理做得如何-防御系统-影子中的自我-观点与现实-第十章 付诸行动——积极仪式习惯的力量-应激性适应-压力与恢复的仪式习惯-持续性与改变-关键的行为-精准具体的规划-做还是不做-量变达到质变-基本训练-第十一章 又见罗杰——重获新生-人生目标是动力-回归家庭-看得见的改变-实用资料

第六章 思维精力——保持专注和乐观

2020年6月13日 字数:1160 来源:精力管理 作者:[美]吉姆·洛尔;托尼·施瓦茨 提供人:kuitou81......

20世纪80年代末有一天,中量级拳击冠军曼奇尼打来电话说:今天我在赛场上产生了一个消极想法,你不明白,对我来说一个消极想法就足够被一拳打倒了。面对每天接踵而至的挑战,消极思维会不可避免带来损害。

为了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我们必须保持专注,在整体方向和局部目标之间灵活游走。我们还需要调用现实的乐观主义,一方面看清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还能朝着目标成果积极努力。

体能精力既是情感能力的基础,也是思维技巧的基础。没有什么比不能集中于手边的工作更能损害工作表现和投入程度了。为了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我们必须保持专注,在整体方向和局部目标之间灵活游走。我们还需要调用现实的乐观主义,一方面看清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还能朝着目标成果积极努力。任何能够调动适当的专注和现实乐观主义的行为,都能服务于良好的表现。优化思维精力的关键因素包括思维准备、构建愿景、积极的自我暗示、高效的时间管理和创造力。

与身体和情感能力相同,思维能力需要平衡消耗和再生。保持专注与乐观的秘诀在于间歇地变换思维频道,达到精力休息和再生的效果。如果缺乏思维肌肉来做到最好——注意力涣散、过于悲观、思维固化、眼光狭窄等,则需要通过系统训练重塑这种能力。

体能、情感和思维方面的精力都是相辅相成的。在身体层面,睡眠太少或亚健康导致的疲倦使得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情感层面,焦虑、挫败和愤怒的情绪也会干扰注意力,损害乐观心态,尤其是面临高度压力的情况时。我们最初从与我们合作的运动员身上发现了这条规律。最生动的案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有一天吉姆接到中量级拳击冠军曼奇尼打来的电话。他们当时正在一起合作。

“我真的很担心,”曼奇尼说,“今天我在赛场上产生了一个消极的想法。”

“只是一个消极的想法?”吉姆答道,觉得有点难以置信。

“你不明白,博士。”曼奇尼说。“一个消极想法足够让你被一拳打倒了。”

其他衡量表现的场合虽说没这么夸张,但同样适用。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用数年时间研究了正向思考和销售业绩之间的关系。他开发了一份归因方式问卷(ASQ)来衡量人们的乐观程度。他向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的销售员发放了这份问卷,并将个人得分结果与其销售业绩进行比对,结果发现乐观得分排名在前50%的销售员在两年间比排名得分后50%的销售员多售出37%的保险额。乐观得分排名前10%的销售员与后10%的销售员业绩差距更大,前者比后者多售出88%的保险额。而乐观得分排名在后50%的销售员离职率比得分前50%的销售员离职率高一倍,排名最后25%的销售员则比排名前25%的销售员辞职率高出2倍。

在我们看来,正向思考产生的思维精力,即塞利格曼所说“乐观的理解方式”——造就了成功销售员坚忍不拔的品性。的确,正向思维并不总是能够带来期待的结果。消极思维也可以帮我们留意到被忽视的重要需求——不论是食物、休息、情感支持或者眼前的危险。此时,我们接到信号并尽快做出反应,它们也可以变得很有益处。准确评估情况、避免消极或破坏性后果同样重要。但这种直觉并非悲观,悲观者戴着有色眼镜观察世界,强调自我防备而非解决问题。面对每天接踵而至的挑战,消极思维会不可避免带来损害,起到相反效果。现实乐观主义能够解决我们面临的大多数挑战。

思维精力 / 专注 / 乐观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