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社会群体研究-人思维的三个等级,你在哪一级?+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群体的一般特征-构成群体的条件-群体的相同与不同-群体共性的研究方法-群体共同的心理特征-群体质变的症因-被抹平的才智差别-第一个原因:本能-第二个原因:传染-第三个原因:暗示-野蛮的玩偶-群体的行为-奇迹的创造者-你不会接受的观念-群体特性之一:冲动、易变和急躁-群体极端表现-群体没有任何长远打算-群体不承认障碍-引发冲动的导火索-群体特性之二:易受暗示与轻信-群体在等待,永远在等待-群众的情感和道德观-群体中的智力泯灭-群体的谎言-妇孺言论不可轻信-群体只会撒谎-群众杜撰的历史-群体的极端感情-打动群体的东西-群体的夸张妨碍智力-群体的偏执与专横-群体渴望强权-群体的保守本能-群体的道德-群体的观念、推理与想象力-群体的伪推理能力-群体的想象力-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群体的意见与信念-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中的间接因素-第一条导火索:民族-第二条导火索:传统-第三条导火索:时间-第四条导火索:政治和社会制度-第五条导火索:教育-关于应试教育的题外话-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第一:形象-第二:词语和套话-第三:幻觉-第四:经验-第五:理性-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领袖是如何炼成的-领袖召唤信仰狂潮-领袖的权威-两类不同的领袖-领袖的名望-领袖的动员手段之一:断言-领袖的动员手段之二:重复-领袖的动员手段之三:传染-传染来源于模仿-你逃不掉传染-比财富更诱人的东西-第一类名望-第二类名望-如何取博得个人名望-如何不让你的名望流失-群体的信念与意见的变化范围-如何用信仰抓住群众-形形色色的意见-媒体的堕落-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群体的分类-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群体犯罪的历史-犯罪群体的特征-刑事案件的陪审团-陪审团最痛恨的人-陪审团最怜悯的人-掌控陪审团的秘诀-陪审团的人道色彩-选民群体-如何在选举中取得成功-选民群体拒绝理性-选民是被操纵的群体-不可动摇的普选制度-民族精神的深层作用-议会-议而不决的议会-议会中领袖的影响力-如何影响议会-议会的名望崇拜-游走在情感的两极-议会的两大险情-民族存亡的关头-《乌合之众》:“国民性格”是怎么形成的?-群体领袖说服模型一领袖是如何说服别人的?-我们似乎不愿意承认,群体只会做两件事——锦上添花和落井下石-《乌合之众》:群众有没有道德责任感?-《乌合之众》:为什么群体需要领袖?-《乌合之众》是在批判大众吗?-君子慎独,更要慎“众”-“众”上面的这个人越大,下面的人就越小-人就是动物-群体的定义-世界扁平了-乌合之众还是群智涌现?鸟群知道答案-群体性愚昧:为什么精英在一起也会干蠢事-01 群体性愚昧的本质-要简单,要聪明地简化!-每个部门都有不同的想法-群体智慧和群体性愚昧的区别-形态的好坏产生差别+02 本是绝无可能,可我们还在尽最大努力-无能、狂妄加上荒谬的计划-下属在乌托邦计划下的苦难-工作量的最大化-排队论公式-排队产生了额外负担-排队导致出错-高层下狠招,布满检查点-排队引起的额外工作逐级向上殃及-压力让善良人变为恶人-全面低估-疏离综合征:紧急任务让我们疏离非紧急任务-从客户疏离综合征到过劳现象-愚蠢团队中的智者+03 人在压力下都成了爱耍小聪明的投机者-有人干得很多,但是敷衍了事-良好的工作与合理报酬的问题-计算机辅助系统实现服务业的科学管理-利用知识优势造成的怪圈-供应商和顾客玩的是“逮到一个算一个”-计算机帮助人们投机取巧-投机目的下错误的科学管理-投机取巧的群体中孤独的提醒者+04 繁忙的日常事务使我们失去了追求卓越的意识-一等老板聘用一等员工,二等老板聘用三等员工-一等人才用绝对尺度思维,二等人才用相对尺度思维-因焦虑而丧失了对一流事物的向往-毫无希望的智慧:设置一群总监+05 简化到只盯着最表面的问题-江湖精英的经济学简化为当天的成功-企业在少量数据的哈哈镜里-只看到最表面的问题-兴师动众瞎折腾-智慧的人怀疑灵丹妙药+06 从统计数据中寻求简单的成功之道-盲目迷信研究报告-从研究报告中找出简单的成功之道-通过背景变量解释关联性-“生机勃勃”的背景变量和“有问题”的背景变量-偏执狂认定的救命稻草-题外话:生活中被愚蠢地认定的因果关系-“懒惰”是唯一原因+07 业绩数据造假,把责任推给别人-平衡计分卡:企业管理中的智慧尝试-每个管理者都是独家责任者-较高管理层的花招:欺骗与责怪-下层领导的对策:欺骗与推卸责任-群体性愚昧的公司对错误有不同的态度-智慧的人应当拿出数据来,而不是找借口+08 是什么将变革创新置于死地-通过变革实现更高的利润-工艺优化中的畸形思维-在局部优化的困局中-正常理智的人成了变革派+09 我们加热温度计,让老板知道外面温度高-评价指标与测量参数-你想要什么,我就有什么-轻量级的指标欺诈-只顾要面子:指标造假+10 各怀鬼胎的合作-各怀鬼胎的合作-数据战争的平衡-深层交流和浅层交流-浅层交流下的战略会议-权力和考核+11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个人-人在公司里-人在全景监控下的关注点-全景监控环境下神经官能症的起因-齐波拉和愚蠢规律+12 如何让我们一起变聪明-古代哲学家里没有群体性愚昧者-群体性愚昧并非贪婪-竞赛与竞争-通过逆向调整摆脱阿克洛夫怪圈-解决群体性愚昧的建议-简单又智慧的办法在哪里引爆点!-十年内登月-最后:我有一个梦想-译后记-群体盲思一群体决策的重大陷阱

形态的好坏产生差别

2020年6月16日 字数:2435 来源:群体性愚昧:为什么精英在一起也会干蠢事 作者:【德】冈特.迪克 提供人:shiya45......

形态的好坏产生差别

如果团队成员之间不能相互理解,没有团结成一个真正的整体,那么群体性愚昧就产生了。如果成员们追求一个根本无法实现的目标,或者在实现整体目标的途径中缺少方法和能力,那么群体性愚昧同样会产生。

不少失败的案例是由于大家对团队这个整体没有好的想法,这样大家也就相互不了解了。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作为微软总裁的比尔·盖茨如果1990年说了这样的话:“我们要推出一个适合所有用户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让他们的计算机绝对可以使用多媒体,我们要为所有人提供一个超级的办公系统,可以满足对文本写作和演讲展示的任何愿望。”这种情况下,每个员工和客户都绝对明白,要在后面的15年里做什么。这一切虽然还很遥远,但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比较清楚了。

许多高层管理者想要对一个全局计划进行描述会这么说:“我们公司和我们工作的唯一目的就是逐年提高利润。今年计划增长12个百分点,这是我们的目标和愿景。”用到“愿景”这个词是与“看”相联系的,可是这“12个百分点”却是看不到的,不过让我们感觉到的却是困难和每周要我们加倍努力的催促,等等。

如果要减少或避免群体性愚昧,那么就要“追求一个良好的形态”,这样的形态每个人都能看到并且理解,也是每个人所期望的,因为大家认为值得。在美国早就有“形态心理学”,或称“格式塔心理学”。形态心理学研究完整看到的东西反映到大脑的现象,我们可以在看到某些陌生的东西时能立即发现其结构和规律,特别是其“形态”或“整体的思想”。如果有人把灯泡按照某个星座的排列形态一个个地让人的大脑感知,大脑就立即认出是“星座”,但绝不是“47个灯泡”。

形态心理学在这个意义上考虑的是哪些形态或思想最能让大脑理解。那个重要的所谓“简单性原则”是这么说的(维基百科):“通过观察对象的某些明显特征而提前获得正确的形态。任何形态可以依据尽量简单的结构而获得。”

作为“简洁的形态”通常让人感知到什么呢?苹果、谷歌、奥迪、巴伐利亚足球俱乐部、皇家马德里、亚马逊等,始终是这些企业!那么仅仅用“愿景”这个词,在简洁和感知方面有什么可以让人获得“愿望形态”的呢?“我们要比市场发展得更快,我们必须比以往更艰苦地奋斗,当然还要更节约。”这些口号背后没有对未来形态的设想,而是可能不得不在各个角落节省开支,另加裁员、提高指标和“警告性语言”。大家已经知道,“更快增长而没有愿景”将产生一件由各种措施所带来的可怕的拼凑物,还是不完整的。

复杂的拼凑物没有良好的形态,这点我们第一眼就看出来了。对于复杂的结构第一眼往往看不出结构,是不清楚、模糊的,在每个人的职责方面是混乱的,这样的企业是混乱的。我们在字典里看到“简洁”的近义词包含了清楚、准确、精密、明了、简练和易领悟。这差不多已经接近于“聪明简单”了,是不是?我还想补充的是:形态美观、比例匀称、和谐、高雅、中规中矩、高品质、雅致、优质和精细的,这一切都属于“聪明简单”的范围。或者让我们再从网络上的维基百科内容里摘录几句:“简单是不加组合的、美丽的、纯洁的、清晰的。它通常容易解释和理解。简单经常代表诚意、坦率、善良、无辜、爽直、不带多余的累赘。”

有“47成员”的智慧群要完成一个建筑,编写一个软件,建立一个宗教团体,开拓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拍一部好莱坞大片,搞一场圣诞节活动,推起一个蚂蚁堆,或者完成一个普通的具有良好形态的完整体。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人都自愿成为该群体成员,为他们的共同目标出力,而且是真正愿意。这个群体的形态和他们的目的之间具有很大的相互关联作用,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参与完成和维护这个项目整体的每名成员之间也有很大的相互关联作用。成员们认同这个项目整体,而这个项目若良好,那么回馈给成员们的是自豪。成员们为这个项目投入全力,项目整体又回馈他们巨大的能量,因为项目让他们心满意足。为带来自豪的一个项目而工作,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参与分享,这是一件乐事,使人愿意作为货真价实的“爱好者”而为此做奉献。

如果大家喜欢成为整体的一部分,成为良好结构的一分子,这个结构会被人简单感知到是良好的。那么这个结构良好的形态让成员们又提升了自己。那位割草工在拜恩慕尼黑球队主场那块神圣的草地上割草时,肯定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割草工了,他是胜利的一分子。我的岳父是自豪的德国联邦铁路职员,他把自己看作绝对可靠和准点模范的一分子。“像联邦铁路那么准时”这句俗语让他作为个体得到了提升,有了这样的提升,他就会更加认真对待自己的义务,在他与铁路的价值之间有着很强的相互作用。假如有愤怒的铁路旅客在一次“运行故障”中骂出“一帮垃圾”,如今躺在墓穴里的他恐怕要翻起身来了。

这种正面的相互作用当然只能在整体真正具有良好形象,个人也得以成为其中一分子的前提下才能产生。你能同样感受到从前一个火车司机的那种自豪感吗?可如今的火车司机呢?他们经常不得不致歉,到处应对因误点受害的旅客们不客气的质问。

许多企业如今已经没有良好形态了,它们成了很复杂的综合体,其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工作岗位,人人干自己的事,越来越快节奏,越来越专注,但几乎得不到来自这个整体形象的能量,昔日的骄傲已经荡然无存,我们得不到那种能量。

为了给那块神圣的足球场地割草,群体性愚昧者轮换着聘用低薪工人,把他来参加圣诞节活动理解为“两瓶葡萄酒、十块糕点的预算”。工人仅仅得到表面上的尊重,但得不到心灵上的满足。群体性愚昧者不再重视整体与每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他丧失或毁灭了源自这种相互关系中的巨大能量。这样一来,群体性愚昧者就要叹息:哪儿都要出问题,人人都顾着自己,而且都是“踹一脚才动一动”的。

良好的形象、完美的整体、精致、精湛的简约,这些要素能给创造者带来更多能量。群体性愚昧者毁灭能量,我们听到这样的话:“我们在原地兜圈。”“我们不是在并肩战斗,而是在相互争斗。”“我们在公司里打转,转速很快,可是留在原地没有向前。”“一会儿要这么做,一会儿又要那么做。”“无事大惊小怪。”“我们尽管拼命努力,但还是没有进展。”“我们像是仓鼠跑在转轮上。”在仓鼠转轮上狂奔,如今这绝对是浪费能量的常见现象。这标志着一种浪费过程,结果就是白费力。作为数学家的我把这种群体里所耗费掉的力看作一些指向不同方向的矢量力,结果就是作用很小。

浪费能量好比有人像西西弗斯[2]那样,徒劳地做着无法做到的事情,也好比有人在仓鼠转轮上越跑越快,可根本没有前进。有人常说,总是做着同样的事情,却期盼另外的结果,这就是愚蠢。通过这个机制,我们开始对群体性愚昧的探讨。

[1] 电影《七武士》是由黑泽明执导的一部日本动作片。——译者注

[2] 西西弗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位被惩罚的人。他受罚的方式是:必须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每次到达山顶后巨石又滚回山下,如此永无止境地重复下去。——译者注

群体性 / 愚昧 / 群体智慧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