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提问+学会提问是涤清本质源泉-“学会提问”,「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源泉」-为什么说“学会提问”比得到答案更重要?-真正厉害的人,是怎么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提问提的好,人类多思考?+为什么厉害的人提问都能一语中的?4个提问套路送给你-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7个问题抽屉,快速提升精准提问力-好问题,就是能带来“下一步行动”的问题-5why分析法一丰田的问题分析法-提问的艺术:为什么你该这样问-引言 答得好不如问得好+第一篇 商业篇-01 不要滔滔不绝,却忘了客户的感受-02 四个问题,助你突破销售-03 这是真正的使命,还是你的一己私欲-04 这是你能做到的最好了吗-05 用封闭式问题摆脱兜圈子的烦恼-06 用能引发互动的问题避开陈词滥调-07 聆听,而非越俎代庖-08 要去解决问题,而不要去消除批评-五个“为什么”探寻对方的真实需求-10 打破会议拖延顽症-11 彼得·德鲁克的“五个最重要的问题”-12 客户的利益与价值息息相-让初次会面变得更有效+第二篇 人际交往篇-13 每个人都渴望被聆听-14 以最直接的问题洞悉对方最真实的欲望-15 追根溯源的问题往往最有力-16 从头开始或许就是峰回路转之时-17 用满足感开启更多的秘密-18 像关心自己的梦想一样关心他人的梦想-19 对话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20 从他人内心感悟中学习-21 人们真的了解你吗-22 打动人心的问题犹如射进黑暗之屋的光-23 找到打开心灵的密钥-24 与人分享他们最值得珍惜的一刻-我的人际交往笔记:建立良好 的人际关系-第三篇 人生篇-25 坚持站在问题的核心处-26 像苏格拉底一样思考-27 参透为何,一切事才能迎刃而解-28 用加减法,帮助对方做出选择-29 静思会带来更有效的行动-30 引导他人认清自己的角色-31 给自己写个讣告,你才知道想过怎样的人生-32 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那就怎样对待别人吧-33 把每一天都当作余生来度过-我的人生启示:提问笔记获得更多人生智慧-提问的艺术:结语+学会提问(原书第10版)-学会提问:前言-第1章 学会提出好问题-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最好先问一问“关我什么事”-亲自动手才更有乐趣-也许我们根本就问错了问题-批判性思考的人拥有的主要价值观-让对话一直进行下去-第2章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是什么”问题和“应不应该”问题-他到底在说什么啊-他想让我相信什么结论-找到结论有线索可循-引导读者得出你的结论-来,做做思维体操-第3章 理由是什么-他为什么相信这个观点-理由是模具,结论据此成型-先有理由,再有结论-来,做做思维体操-第4章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让人捉摸不透的多义词-检查有没有歧义-看看上下文,这才是它的真实含义-小心那些饱含感情色彩的词语,它会让你的思维短路-来,做做思维体操-第5章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到哪儿去找假设-两种价值观冲突时宁可要哪个-可能发生的结果是价值观假设的重要线索-一个例子:关于竞争与合作的争论-价值观及其相对性-找到描述性假设的一些线索-来,做做思维体操-第6章 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有可能假设是明显错误的-推理理由谬误百出-警惕分散注意力的干扰-愚弄人的循环论证-推理错误小汇总-来,做做思维体操-第7章 证据的效力如何-我为什么要相信它-事实断言可靠吗-个人经历作为证据可靠吗-典型案例作为证据可靠吗-当事人证词作为证据可靠吗-专家意见作为证据可靠吗-来,做做思维体操-第8章 证据的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个人观察作为证据可靠吗-研究报告作为证据可靠吗-研究结果能采用吗-评价科学研究的一些线索-样本能够代表整体吗-调查和问卷的回答真实吗-一个例子:对取消终身教职的批判性评价-类比作为证据可靠吗-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来,做做思维体操-第9章 有没有替代原因-有果必有因-找到更多的替代原因-组间差异的替代原因-相关不能证明因果关系-“在这之后”不等于“因为这个”-很多事件并非只有一种解释-哪个原因更合理-发掘潜在的原因-来,做做思维体操-第10章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不知来历的和带有偏见的数据-令人困惑的平均值-把一个结论改头换面包装成另一个结论-省略数据也是欺骗-表述方式不同效果更加动人-来,做做思维体操-第11章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接受说服之前,先打个问号-找到常见类型的重要信息的一些提示-考虑是否有负面效果-面对信息缺失的现实-来,做做思维体操-第12章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各种假设和多个结论-两面还是多面-某个条件下才合理的结论-来,做做思维体操-学会提问:最后的话-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第七版)

32 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那就怎样对待别人吧

2020年6月16日 字数:2187 来源:提问的艺术:为什么你该这样问 作者:[美]安德鲁·索贝尔;[美]杰罗德·帕纳斯 提供人:shiya45......

“我感觉自己都快要崩溃了。我跟你说,我的心都要碎了,在我的生活中,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觉这么糟糕!”我正在约翰·柯克曼(JohnKirkman)的办公室里和他谈话,我感觉他几乎都快哭出声来了。

约翰是一家小型制造企业的老板,公司好的时候他雇用了大约80名员工,而随着公司经营的不断恶化,员工人数也在急剧减少。

“约翰,我从来没有见过你这样。什么事给了你这么大的打击。”我差不多每四到六周就会和约翰碰一次面。我们在一起制订他的商业计划,并对公司的目标和财务状况进行审核。约翰告诉我他发现他的首席财务官中饱私囊,将公司的钱转到了他的个人账户中。当他发现这个贼时,公司已有10多万美元被盗了。

约翰告诉我他的首席财务官已经在这个职位上干了16年了。除此之外,他还是约翰最亲密的朋友和知己。“我用自己的生命去信任他。”约翰告诉我。

约翰说当他最后一次见到鲍勃(那不是他的真名)时,他问鲍勃:“鲍勃,请告诉我那些消失的钱是怎么回事。”于是鲍勃开始强词夺理地进行狡辩。约翰根本不买他的账。

此时我想起了墨西哥的一句谚语“ConlasManosenlamasa”,意思是说“把你的手放到做面包的生面团里”,用英语来解释就是“当场逮住了你”。鲍勃真是被逮了个正着。

“我向你保证我根本就没有拿那些钱,”鲍勃辩解道,“约翰,我是不会对公司做那样的事的,而且我也绝对不会偷像你这样亲密的朋友的钱!”鲍勃接着说起了自己的家庭以及在公司工作的这些时光。他滔滔不绝地说了一通,目的就是想证明自己很清白。

“但他的身体语言告诉了我一切。他目光呆滞,就像牡蛎一样毫无生气。他的双手紧紧交叉在一起,双腿则来回地搭起来又放下。”“他什么也不承认,”约翰继续说道,“他辩解说自己根本不知道那些钱的去向。”“最后我才意识到自己问了许多含糊不清的开放性问题,所以只能得到同样含糊不清的回答。我现在需要问他一些直截了当的问题,直接回答是还是不是。”封闭式问题的好处就在于它能引出有意义的发现。在恰当的时候提问封闭式的问题会很有力,能起到关键的辅助作用。你需要的是直接回答,没有任何修饰,没有任何借口和辩解,也不会有任何胡说八道。

约翰继续诉说着:“鲍勃,我希望听到“是”或者“不是”,而不是任何的胡说八道。”(约翰使用了一个更加严厉的措辞。)“你到底有没有偷那些钱?是还是不是?”“说完我稍作停顿,”约翰告诉我,“我正在等他回答。”那一刻突然变得很沉默,我心想这也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几分钟过去了,我还在等待,没有说任何一句话。最后鲍勃的心理防线彻底瓦解了,他终于承认了。”“我确信如果我继续问一些含糊不清的温和问题,是否能得到诚实的回答。

这家伙是如此让我震惊,如此出乎我的意料。他的不忠让我们多年的友谊和信任瞬间崩塌。”“而我的问题是,”约翰对我说道,“这个家伙承认了盗窃的事实之后,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我是应该将他扭送警察局,还是限他24小时之内辞职?或当场开除他,让他交出办公室和桌子的钥匙,把他赶出公司。”“但我也想到了鲍勃的个人处境。他还有一个孩子在上大学,他的妻子没有工作,这样做将会毁了他。这让我感到压力很大。”读者们,请等一下!在你们继续读下去之前,想一下如果是你会怎么来处理这件事?记住,鲍勃是约翰最好的朋友之一,他也是一名一流的财务官。想必你的第一反应就是报警,从此与鲍勃恩断义绝。有这样的想法很自然,这的确是你最信任的人所犯下的严重罪行。

接下来我将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以及我问了约翰什么问题。

“约翰,如果情况反过来,盗窃的是你,你希望自己如何被别人对待?”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因为它能让人忘记所有的恼恨,跳出失望,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这也是一个伟大的问题,因为它能迫使人们去换位思考,如果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你会希望怎样被对待。

回到我的问题上。“约翰,如果情况反过来,盗窃的是你,你希望自己如何被别人对待?”“哦,我从来没有那么想过。那件事将我置于了风口浪尖,我很难过,我所能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失望。我想也许我会原谅他,或许还会再给他一次机会。

我也希望这种事情从此再也不要发生了。同时,我也愿意做点什么能让这件糟心的事情赶快过去。”“约翰,这也许是你应该考虑的答案,”我建议道,“忘掉这件事也许需要很长时间,但我建议你将选择的机会摆到桌面上来。相信那样你一定不会再说自己希望被如何对待了。”三周之后,再次打电话给约翰时我问他:“告诉我,鲍勃的事处理得如何了?”“我原谅了他,并给了他一次悔过的机会,那一刻真的让人很难忘怀,我们俩都哭了!我告诉他原谅的前提是在120天以内将那些被他侵吞的钱如数归还。

我向他保证将不对公司的任何人以及他的妻子提起这件事,甚至连我的妻子也不告诉。我告诉他就当这是我们俩之间最秘密的盟誓。我觉得那样处理是非常明智的,我也希望如此!”那件事发生在几年前。从那之后,鲍勃干活更加卖力了,一天总是要工作10~12个小时。他比以前更加具有奉献精神了,也没有再犯过类似的错误。

如今鲍勃已经为公司服务25年了,他依然还是约翰最亲近和最忠实的朋友,也是约翰商业上最信任的知己之一。

有时候,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将更有利于解决你们之间的窘境。这是一个你无法逃避的问题:“如果站在对方的角度,你希望自己如何被别人对待?”

|提问的心得|

如果站在对方的角度,你希望自己如何被别人对待?

每个人都喜欢这句格言:“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那就怎样对待别人吧。”这句话让人感到温暖,但要想真正做到却并非易事。

宽容的品性为世界上大多数宗教所推崇。在《新约马太福音》(NewTestamentGospelofMatthew)中,彼得问耶稣:“我究竟应该原谅那些有负于我的兄弟姐妹多少次?”耶稣回答道:“我告诉你,不是7次而是77次。”当然,原谅他人和给他人第二次机会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你或许可以做到前者,但却无法做到后者。因此,在任何情况下,

你都可以通过问这个问题,促使别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什么时候问最合适

●当有人向你咨询涉及他人的一件棘手的事情或令人困惑的窘境时。

你还可以这样问

●当别人做错了什么或伤害到你时,你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一下:“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做?”这会让对方更愿意接受你的决定。

接下来这样问

●你为什么觉得那样做是对的?

人生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