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点亮灯(2)

2020年6月26日  来源:大自然的社交网络 作者:【德】彼得·渥雷本 提供人:xiezi96......

猎捕者与被猎捕者生存在一个相互制约的系统里,在那里它们各自都有生存的机会。不过这一系统还是会被人造光源所干扰。在大自然中,夜间只存在一个最重要的天然光源:月亮。当月亮高高挂在天空,它就是动物们的航标,此外它还像一个指南针。每当鳞翅类昆虫在夜晚出没,做直线飞行时,它们都会注意到,月亮一直处在飞行轨迹的某一个角度。之前的飞行都毫无问题,直到这些小飞虫的面前出现一盏人造灯。

灯这种物体在自然中从未有过,所以昆虫会将其当成月亮。而后它们会以这个“月亮”为参照——比如说月亮应该一直都待在左侧——半信半疑地继续飞行。如果是真正的月亮,那完全没有问题,因为月亮距离它们几乎是无穷尽的遥远。然而近距离的灯会导致虫子飞过灯泡,而灯源却突然变到它们身后。虫子必须不断地修正路线,而这直接导致它们的飞行轨迹变得越来越窄。最终这一鳞翅类小飞虫还是一头撞上了灯泡。为了摆脱这一窘境,它们总是不停地做出新的尝试,但是这样的尝试总是不成功。

一部分鳞翅类昆虫死于疲劳,而另一部分也期待能快点从这一困境中解脱。与此同时,许多蝙蝠成了专家,它们会专门盯着沿街的路灯,进行巡逻。在那里,它们只需一盏接着一盏地核查路灯,看看上面是否有被人工月亮误导的蛾子,通常它们这样很快就能填饱肚子。到了晚上,一旦用来遮光的百叶窗没有放下,房间里就会变得像小型戏剧的现场。我和我的太太就曾经观察到这样的情形:当我们舒服地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电影的时候,一些蛾子就会聚集在客厅的百叶窗上。偶尔会很快地出现一只蝙蝠,然后那些蛾子就不见了。

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昆虫,也会被人造光源所迷惑。它们同蛾子差不多,会着魔般地被花园里的灯泡吸引。那些灯看起来很环保,灯的顶端有一个太阳能电池——很好,这样一来,灯的耗电量非常小,以至于那盏灯可以整夜通亮,这最让蜘蛛高兴了,它们可以整夜顺利地在此地结网。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很长时间,那么它将改变灯泡周围的小型生态系统,因为有一部分昆虫消失了(其实是被蜘蛛吞食了)。在只有孤零零一盏灯的情况下,这些变化还不足为谈,但是如果在我们的居住区内有上千盏灯,那么就会给生态系统带来一些影响。

然而早在人类发明灯泡之前,就有了其他的光源。在温暖的夏季夜晚,几千只小小的绿色灯泡,会在树林边缘或是树丛中发出微光——它们就是萤火虫,可以在黑夜里显示自己的能力。虽然它们发出的光,还不到一支点亮的蜡烛千分之一的亮度,但是它们将能源转换成光能的效率却是独一无二的。人类最好的科技可以实现将电能以85%的效率转化成光能,而萤火虫的这一效率却能达到95%。它们也离不开这种节能的方式,因为成年的萤火虫什么都不吃——至少大部分情况下是如此(小部分也会有一些残忍的举动,但这是后话了)。

其实萤火虫发出的光应当是红色的,因为这一场自然灯光秀的目的是为了示爱。我们德国这里最常见的是小萤火虫,在地上点亮小灯的,都是雌性萤火虫。大众口中对这类昆虫的叫法是“闪光蠕虫”,那是对夜间看到的成年萤火虫的一种直观描述。雌性萤火虫不会飞,它们只有一对萎缩的翅膀残体。雌性萤火虫淡黄色的腹部使它们看起来的确就像一条蠕虫,而它们的身体在灯光设备下已经被忽略了。

那些雌性萤火虫看到雄性同伴的灯光后,才会亮起它们的灯。雄性萤火虫则会飞来飞去,寻找配偶。在它们的后两节躯体中有一个透明的甲壳,透过这一层甲壳它们可以向下射出光线。由此它们不会将自己暴露在飞过头顶的敌人面前,并且可以同时向下传递一个信号:“快来看,我是个强壮的大块头。”一旦某个意中人接收到这一信号,它也会亮起灯,来要求这一拈花惹草的大块头立马降落下来。于是它们开始交配并产下虫卵。那些破茧而出的幼虫非常馋,它们喜欢食用蜗牛,而且可以吞下超过自己体重15倍的食物。蜗牛会先被它们咬死,然后被慢慢地蚕食。在这个过程中,萤火虫的幼虫会撑长身子到几乎爆裂。它们吃撑之后,必须先打个盹儿。而吃进去的食量大小,决定了它们要休息多久,这一消化的时间有可能会持续好几天。

通常萤火虫从幼虫长到性成熟的年纪,根据不同的种类,需要大约三年。由此可见,它们口语化的名称还是很贴切的,因为发光的成虫只能活几天:雄性萤火虫在交配之后很快就会死去,而雌性萤火虫则在产卵后就立刻死亡。所以“闪光”很恰当地表达了它们在生命最后一刻发光发亮,并且以高潮来终结的意思。至少如果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那么它们的生命会有这样绚烂的结局。然而很可惜,在大自然中总会有事与愿违的时候。

这种和平的用于示爱的灯光,也会被其他一些出于自己目的的物种滥用。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就有这样一种南光虫,它们的幼虫同样会发光。它们待在洞穴中,并且聚集在一起,悬挂在洞穴顶上。洞里必须无风而且黑暗——这是它们选择待在洞穴里的最重要的原因。在那里,那些幼虫吐出长长的黏稠的丝,上面带有水滴状的物质,并且能够发光。由此会带来一大片壮美的景观,以至于有南光虫的洞穴都会变成旅游景区。被吸引来的不仅仅是买了门票的游客,还有一些昆虫,它们大概是误将这些闪光的小水滴当作星辰。这些昆虫误以为飞到了空旷的大气中,没想到却被黏糊糊的丝线缠绕进去,最终被饥饿的南光虫的幼虫吞食了。研究者发现,这些幼虫越饥饿,它们发出的光就越强。

还有一种北美萤火虫(Photuris属),使用的伎俩更加卑鄙。萤火虫进化出不同的技巧,借助光来吸引配偶的注意力。毕竟它们种类数量众多,如果每一种都只靠发光,很容易在求偶时搞错对象。所以它们之间出现了一种摩斯码,那是一种闪光信号,其频率和周期只能吸引同种类的萤火虫。在它们看来,人类使用的摩斯码太原始了:只有开或关、长或短的区别,对它们来说太少。而它们的摩斯码可以每秒有将近40个光脉冲,还能变化出不同的光线强度,表现出极其丰富的信号多样性。这样它们才能利用有趣的闪烁信号,来找到它们短暂生命里的另一半。然而北美萤火虫不属于此范围内。

雌性北美萤火虫会模仿其他种群的闪烁信号,来吸引它们的雄性同伴,而其他种群的雄性萤火虫也会急匆匆地飞来。飞达地面后,迎接它们的并非一场艳遇,而是雌性北美萤火虫贪婪的吞噬。雌性北美萤火虫需要雄性萤火虫,不仅是用来当作一顿美餐,而且是为了其身上所含的毒素,这些毒素能保护它们免受蜘蛛的侵食,因为蜘蛛也同样会欣然接受这闪烁信号的邀请,但目的并不是求偶,而是为了赴宴。

此外,这种利用光来吸引猎物的方法不仅仅局限于昆虫之中。有一种叫深海钓的鱼,正如它的名字所说,这种鱼自带一个钓钩。钓钩连着一个发光体,会在鱼的头上以及嘴巴前摇摆不定,而它们嘴里分布着一排像针一样细,又像刀一样锋利的牙齿。它们头上的光源会魔力般地吸引其他鱼类,而之后会发生什么,你也可以想象得到。

蝙蝠 / 萤火虫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