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妙妙工具”使用者

2020年6月26日  来源:工匠哲学 作者:马修·克劳福德 提供人:xiezi96......

自20世纪早中期开始,在米老鼠动画片中,最令人捧腹的笑点都来自主人公受挫的画面,更准确地说是来自一种暴力的魅力。折叠床、熨衣板、沙滩上的海浪、拖车,尤其是动画片人物在蜿蜒的山路上开的拖车,以及任何带电的、任何有弹性的、任何可以抛射的装置,任何不会被白蚁啮噬,到关键时刻就会被发现的东西。弹簧的危险系数极高,百叶窗也是。雪球滚来,一路上必定越滚越大。在任何一个特定时刻,落地式大摆钟的发条若上得太紧,困住的机会都不小。任何时候都不要站在冰锥附近。自行车可能会毫无预兆地变成独轮车。橡胶糊很容易和烘焙面粉弄错,它们的标签怎么会这么像?

这些早期的动画片很好地说明了,我们所说的“具象中介”存在于所有的人工产品和冰冷的物理法则中。上段中所提到的事物阻碍了人类意志,但倾向性有所夸大,借此我们可以提出某种真理。正如相声演员所说,真相才最滑稽。我们说着唐老鸭的嬉笑闹剧,感觉到外物加之于我们的限制,这似乎证实了,在各种超脱于环境之外的理想主义下,人类就是这种状态。

迪士尼动画片现在有很多不同的系列。迪士尼幼儿频道的米老鼠俱乐部(Mickey Mouse Clubhouse)就选取了同样的人物角色,但是呈现物质现实的方式存在巨大差异。在这种差异中,自我与外界关系的转变也得以显现。

每一集的开头都是米老鼠看着镜头,用欢快的语气向观众打招呼,手托着耳朵,偶尔停顿。他会说一些咒语“米斯嘎,木斯嘎”,然后妙妙屋就神奇地出现了。人物会在妙妙屋里唱歌表演,一片欢乐。

妙妙屋充满了各种神奇的技术。在“米妮的妙妙日历”(Minnie’s Mouseke-Calenlar)这一集中,强风来袭,会让观众以为又是什么有趣的情节。但是就在高飞要被吹走时,一只伪装成一块铺路石的伸缩手突然从地板门中伸出来,轻轻地把高飞拉回地面。

现在的米老鼠系列不再围绕挫折和沮丧,而是以解决问题为主题。只要说“喔,土豆!”,工具箱就会出现。它由云朵压缩而来,像电脑一样,每次屏幕上会出现四种“妙妙工具”以供选择,鼓励观众成为“妙妙工具使用者”。

在“小小仪仗队”(Little Parade)这一集中,有一些玩具扮演乐队的角色,但发条上得太紧了,导致它们散落在四处,必须把它们找回来。其中一个玩具掉在河对岸,就在高飞站的悬崖下面。高飞念了咒语,工具箱就出现了。工具箱中有几种工具可供选择,其中一个是巨型滑梯。太棒了!一念咒语滑梯就出现在空中,轻轻落下,架在悬崖和河岸中间,高飞借着滑梯取回了散落的玩具。

每一集中都会出现四个难题,每个难题都可以用其中的一个工具解决。一开始情节的设置就确保这四种工具可以解决四个问题,故事人物没有一刻是无助的。从未出现过无法解决的难题,也就是说,从未出现过意识与外界的冲突。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这几集都不好笑,甚至无聊的原因。与现在很多儿童节目一样,《米奇妙妙屋》坚持不需要积累经验,即脱离心理真实,反而坚持心理调适。与其说《米奇妙妙屋》描述了如何应对困难,不如说它以父母、老师和其他儿童管理者的身份干预了孩子的成长。2那些调适良好的孩子不会向挫折投降,他会请求帮助,比如说一句“喔,土豆!”,让自己获得现成的解决方案。

成为一个“妙妙工具使用者”即离开物质现实,就像这些迪士尼动画片一样,我们在其中看到可供性的另一面。或许我们应该把讨厌的投射装置、可恶的弹簧,以及所有类似的危险称作“负面可供性”。可问题在于,不能只要正面而拒绝负面,这是硬币的两面。你作为“具象中介”去获取技能的世界,就是你受限于他治的世界,存在物质现实的危险。追求抽离自己、逃避他治的幻觉意味着放弃学习技能,转而选择用“技术即魔法”来替代现实中介的可能性。

动画片中的魔法可能很花哨,但是人会难以将乌托邦式的幻想与之区分开来,硅谷正是在依靠这种幻想改变我们的世界。我们希望建立一个更智能的星球,世界将变得和思想本身一样,没有摩擦和冲突,无知的本性将被“智能”征服。甚至可能连思考都变得没有必要,智能的技术完全能够进入并占据我们的意志,用算法就可以分析出我们行为背后的含义。我们似乎希望通过某种可穿戴或可移植设备,把妙妙工具箱融入我们的精神中,此后世界将会根据我们的需求自行调节,从一开始就根本不可能出现自我意志之外可能带来沮丧感的事物。

魔法的吸引力在于它确保了人能依据自己的意志对物质进行弹性调节,而不需要过多地与其纠缠在一起。在可达范围内,物质不能对自我构成任何威胁。弗洛伊德认为,这就是自恋狂的状态,认为物质能够支撑脆弱的自我,对物质的理解并没有把握,却也以为了解了现实。我能想到的与自恋狂形成最鲜明对比的就是修理工,他必须屈服于有故障的洗衣机,耐心地听故障的声音,注意它的反应,据此决定如何维修。修理工不能把洗衣机当作抽象物体,因为他一点魔力也没有。

现代生活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逐渐用虚拟现实来替代现实,但其实在西方思想中早有前因。这就是伊曼努尔·康德曾描绘的文化图景,而现在正在慢慢展开,试图通过抽象化滤除物质现实,建立意志自治。

虚拟现实 / 道德理想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