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13 不安的“能量”:积极应对挑战

2020年5月31日  来源:自控力·实操篇 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 提供人:ketou11......

假设你已经花了一周的时间为一场非常重要的演讲做准备,还有几分钟就要正式上台了,此刻你却感到特别紧张,全身都感到不安——心跳加速、额头冒冷汗,胃部也感到一阵绞痛。

因为你是平凡的普通人,所以总觉得这种不安感会让你的演讲状态变得很糟糕。身体因为不安的情绪而出现的种种症状,都让你觉得是这次演讲可能要出岔子的先兆,害怕内心的焦虑会导致失败的结果。因此,你会觉得为了让自己做到最好,必须消除这种不安的情绪。其实,那些必须在“高压”下工作的专家,也会遇到和你相同的状况,这样的想法几乎在全世界都是共通的。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研究者进行的调查显示,当面对工作压力而感到不安时,最重要的是让自己镇静下来。有这种想法的人,占到了整体受测者的91%以上。

以前的我也抱有同样的想法。

那时,我一直认为在演讲前总是焦虑不安的状态是有问题的。其实直到现在,每一次演讲、授课或者接受重要的采访时,我仍然会有不安的情绪。尽管我是以一个从业十多年的专家的身份在发言,但是仍然改变不了自身的这种状况——自己完全无法冷静下来,这也让我很长时间以来都在怀疑自己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

不安能引导我们获得走向成功的能量

最新的行为研究成果却给出了一个完全相反的结论:无论多么讨厌这种不安的感觉,实际上,不安的情绪反而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努力。

首先需要了解的一点是,不安的情绪能促使我们拿出全力去奋斗。请回忆一下,你紧张时身体的反应和感觉,如心跳加速、呼吸变急促、容易流汗、坐立不安、焦虑急躁、异常地兴奋等。所有这些都属于一种信号,表明你的身体和大脑正在获得能引导你走向成功的能量。这种身体上的反应,属于挑战反应的一种表现,也是生物学上的一种本能。即为了完成重要的事情,身体会调动所有必要的能力。

肾上腺体会分泌出肾上腺素,这能使我们变得更活跃。心脏跳动加快、脉搏跳动加速,呼吸也变快了。所有这些症状,都是为了向大脑和身体提供更多的能量。身体之所以会紧张,是因为肌肉在为接下来的动作做准备。当我们感到不安时,五感(1)的功能会变得更强。为了获得更多的光线,我们的瞳孔会放大。此外,我们的听觉也会变得更敏锐,我们的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在此时此刻的瞬间。这些身体上的变化,能让我们对自己所置身的环境保持更好的洞察力。因此,不安的情绪会让人变得机敏,也让我们对所遇到的事物做好准备。

忐忑不安,这都是挑战反应

当我们不安时,胸口会有发慌的感觉,这就是挑战反应。消化器官的几百万个神经细胞会对我们的思考或情感做出反应。在出席重要的会议或演讲前,胃部会感到绞痛,这就是你的消化器官在提醒你“这可是很重要的场合啊”。这种症状并非要出岔子的先兆,而是你的身体理解了“此时此刻,你正面对的是一直在等待着你的挑战(工作或者难题)”。

也有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胸口发慌是直觉增强的一种信号。这种被增强的自我意识能帮助你在面对重要的场合时,努力表现出最好的状态。

尽管很多人都相信不安的情绪所引起的身体症状,会对我们的实际表现产生干扰,但现实情况是,相较于完全放松的状态,紧张的状态反而会更有益处。例如,感受到较强压力的运动员,其在赛场上的表现会更棒;考试前分泌出更多肾上腺素的学生,往往分数会比较高。不管怎么说,就算是那些要求沉着、冷静的场合,不安的情绪也能提升人在压力下的表现。

一项令人吃惊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解救人质的行动中,心跳显著变快的联邦探员,更能准确地进行开枪射击,而不会误伤人质。当面对高风险的状况时,心脏会像警钟一样怦怦直跳。实际上,这反而能给你带来帮助。

如何看待这种情绪才是关键

如何不受不安情绪的影响,甚至反过来利用好这一情绪,关键在于你是如何看待这种不安的。认为不安会妨碍自己的人,往往会投入很多的精力想去抑制这种不安。但是,抑制不安并非易事,而且这会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研究显示,越想让自己镇静,就越会感到紧张,身体也变得很僵硬。当认为不安是一种障碍时,就更容易失去自信,还会产生无力感。反过来,最新的研究显示,如果能接受这种不安的情绪,甚至更进一步说,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不安的情绪,将有助于我们应对困难的状况。

例如,在某项研究中,对即将开始演讲的几名测试者,研究者建议他们对自己说“我现在很兴奋”。而对同样即将开始演讲的另外几名测试者,则建议他们尽可能地让自己镇静下来。后一种做法是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的做法。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没有消除演讲者内心的焦躁。两组测试者事后都报告说“在演讲时,内心依然有不安感”。但是,那些被建议将焦虑的情绪解释为兴奋的测试者,他们看起来会更有自信,而且像是有备而来的样子。台下听演讲的人也表示,与那组努力让自己镇静下来的人相比,让自己兴奋那一组的演讲更具说服力,给人一种很有能力的印象。

此外,还有很多研究也都证实了同样的效果。接受内心的不安,并告诉自己“不安对我也很有帮助”的人,会更有自信,演讲也会更精彩。

参加考试、在KTV唱歌等这些容易让人紧张的场合,也是一样的道理。(是的,你和朋友们一起娱乐的时候感到紧张的话,应该去接受这种不安的情绪。研究证实,能够接受内心不安情绪的人,他们都会唱得更好,不会跑调!)

现如今,如果在授课或演讲前没有感到不安,反而会让我担心。如果在授课或演讲前,不像往常一样感到焦躁,我就会选择去模仿内心不安时的状态!例如,在主题演讲开始前,我会在宾馆的房间里,一边播放自己喜欢的曲子,一边载歌载舞。在接受电台的直播访谈前,我也会做一做举手跳跃运动,就是让自己一边跳跃,一边开合双腿,这样能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在斯坦福大学上课开始前,我很喜欢在校园中飞快地穿行。这样一来,能加快心脏的跳动,还能出出汗。

当感到不安时,我们会在短时间内变得充满能量。但是,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很多人就会感到特别疲劳。长此以往,就会想要换一份压力没这么大的工作。还有人会产生“我没有能力驾驭这份工作”“自己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这样的想法。事实上,长期处于不安情绪中的人,往往很容易觉得自己的精力都被“高压”的工作耗尽了。

有人会将疲劳的原因归结到不安的情绪上,但是消耗精力的真正理由,其实是一直想要抑制内心不安的这种行为。如果能对不安的情绪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就能防止我们被“高压”的工作耗尽精力。

例如,德国不来梅雅各布大学的研究者,花了一年的时间,对公司里的骨干员工进行了追踪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他们对不安情绪的看法,以及在工作中会承受多大程度的不安。

那么,对我们来说,到底不安是有益的,能让我们更加集中注意力,变得更加活跃,还是会削弱人的意志呢?

一年后,那些认为不安情绪并非需要修正的问题,反而是自己能量的来源的骨干员工,他们都报告说自己很难会有被工作折磨得筋疲力尽,变得焦虑、急躁的感觉。越经常感到不安的人,越会表现出这一特点。这让他们免受了长期的压力与不安所引起的典型精力消耗症状的困扰。

以前一直认为不安会消耗精力的人,当他们转变为相信不安能给自己带来活力后,将能有效地防止再发生筋疲力尽的情况。为了验证这一理论,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的研究者给学生进行了一次智力测试,使用的是“分阶段逐渐增加难度的60道题目”。为了增加他们的压力,研究者要求学生们尽可能快且没有错误地做完这些题目,成绩排名前10%的人,将会获得现金奖励。

在测试开始前,其中一组学生被告知“如果感到不安,就想着能利用这种不安,让自己(在这次测试中)发挥出最高的水平”。而另一组学生则被告知“如果感到不安,就将注意力集中在题目上,以求获得最好的成绩”,这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建议。然后,在测试结束时,测定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消耗了多少能量。

出现压力反应后,会对接下来的行为做出调整

那些被告知不安能带来活力的学生,几乎都没有产生疲劳感。他们和其他的学生一样,也感受到了压力,同样拼尽全力去完成题目,内心也同样有一种不安感。但是,他们并没有将不安感视为应该被抑制的情绪,反而将其当作可利用的能量。结果,他们没有出现筋疲力尽的感觉。

可以想象,当每次面对让人不安的“高压”工作时,随着时间的增加,这种方法的效果会越来越明显。

将不安视作一种动力,这能增加我们的活力和自信。即使在压力之下,我们也能取得成果。关键就在于,你要能理解不安的情绪是如何帮助我们的。当你感到心脏怦怦直跳,呼吸也变得急促的时候,要知道那是身体发出的信号,你正被赋予能量。当你感到身体有些紧张时,请想一想这是挑战反应在起作用,是在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要问一问自己,当下所面临的挑战,对自己来说为什么很重要?——要基于这种心理动机去应对挑战。

无论身体发出什么样的信号(症状),都不要想着去消除它。请集中精力去思考,该如何运用不安感带给自己的能量,来实现我们的目标。请问一问自己:“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此时此刻,我该做出什么样的行动或选择?”无论什么时候,当我们的人生感到不安时,都可以使用这一方法。

情绪 / 不安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