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2进1的参考比例,假设你的BP今天发两个人,一个不理你是特别正常的,因为这样的情况我也遇到过。我在创业早期融资的时候,‘撩’了70-100人,43%是没有怎么聊就被pass掉了,9%表示有兴趣,但看完之后就没有后文了……所以创业者千万不要有心理上有负担,只要投资人不删你,你就正常聊,聊到他理你就可以了。
换言之,盯紧谁能后续约面谈,这才是核心。
对于早期创业者,见了这么多人,到最后只要有1个能close(顺利拿到钱)就是胜利,不要总关注拒绝你的投资人,我们必须侧重最终能‘晋级’的人。”
这篇文章的内容来自老王在小饭桌课堂的现场分享,主题是《如何搞定第一笔投资》。
01、职业投资人的思维偏好
在这个市场上,创业者一定要搞清楚“投资”的定义,这是因为当我们谈了第一笔投资以后,从职业投资人的思路来说,他就希望有“第二笔”。投资人赚的钱,不是企业盈利之后作为股东分红的钱,他希望赚的钱是资本增值的钱。也就意味着,当你去融资的时候,如果市场规模不够大,投资人看不到第二轮的机会,其实就不太会投你的第一轮。
这也是为什么创业者可能经常听投资人说,你不要跟我说你们的项目有多好,要看项目有多Sexy。在他(早期投资人)面前,有两个选择:
- 选项A:80%的概率,每年30%的增长,20%的净利。
- 选项B:只有10%的概率,但是每年500%的增长,还不一定赚钱。
当我们用自己的钱投资的时候,绝大部分肯定选A。但是,投资人管理的是别人的钱,这时候创业者就需要理解他的行为判断逻辑,和自有资金去投资玩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游戏”。因为投资人看的是概率,他期望今天投一个项目,最好就能把我期基金给赚回来。
在国内,我们知道京东,它背后的股东是今日资本的徐新。徐新投的时候就说“我一定要All In”,当时基金盘子2.8亿美元,投了京东,整整赚了5倍多的钱回来。
所以我们说搞定第一笔投资,如果定义是股权投资的话,一定要知道投资人的思维逻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02、开启融资的正确姿势
如何与投资人展开一场正确的聊天,或者说这个融资的流程到底是怎样的呢?
第一步:请务必确定你要融资
我有时候碰到一些刚开始创业的朋友,还没想清楚要不要融资,就先说我得多认识些投资人。我问:你认识投资人干嘛?他回答:以防后续有融资需要,我得先跟他建立关系。但是,通常在这个时候,这种关系是没有意义的。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就算你跟投资人提前认识了,但是如果半年或一年,都没什么沟通交流的话,你可能都不一定存在通讯录了,他根本不会记得你。
在这个事情上面,我通常建议一旦你确定开始融资,就务必要有一个明确目标:是3个月Close还是6个月Close?或者今年就是测试市场?如果是测试市场,看看市场对于我们的项目是不是感兴趣,再往后推进。不同的目标,所需要花的时间和精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创业者启动过融资,那一定会有这种感受:在公司的时间直接骤降50%,花在企业经营的时间被大幅压缩。那请问你是不是已经想好了,如果50%时间拿出来整融资,公司的业务还能持续快速地发展吗?这是一开始我们说的,目标到底你有没有想好,如果没想好就上,不仅时间浪费了,对业务本身的损伤也可能也不小。
第二步:确定融资额和估值
一般来讲,如果在之后的约见谈判过程中投资人表达了投资意向,都会让创业者给个估值。这时候,你可能会问您看多少合适?投资人才不会给你明确的回复,于是大家就开始博弈了,双方都希望在谈判过程中试探到对方的底线或者达成范围,先给出价码也就意味着为以后的讨价还画了条基准线。所以你心里的基准线在哪里,请务必想清楚。
对于早期创业者来讲,我建议的策略是:明确融资金额,自己先想好一个目标估值,同时退而求其次地想好一个成交估值。
假设你要融资300万,从10%开始谈,即3000万的投后估值,但其实300万占20%,1500万的投后估值你也觉得OK,这就相当于,估值直接打了一个对折。但创业早期可能也就几个人的小团队,3000万和1500万的投后估值有什么区别吗?没区别,对创业者来说,拿到钱、项目能够真正跑起来才最重要!如果你对股权比例更加关注, 那200万占15%?或者200万占10%也可以作为一种谈判的调整策略。
这里给大家一组常见的估值参考区间:
- 天使轮:300-500万人民币,占10%-20%,估值通常不会超过8000万;
- A轮:300万美金(约2000万人民币),占10%-20%,典型估值在1-2个亿;
- B轮往后:3000万+人民币的融资,占比协商。
如果你说,你的项目之前没有任何融资,但是投资人愿意直接投3000万,那就别整什么ABCDEFG轮了,轮次都是公关给别人看的。
第三步:准备BP(商业计划书)
当确定好前面两步后,创业者就可以开始写BP了。我的经验是:BP超过20页是没有意义的,越多的页数,很有可能是给你的竞争对手或者给同行做了嫁衣。
对于大家外发的BP,一定要有合理的预期:你的同行会看到。
今天你做新零售,我也做新零售,如果你发了一圈BP,可以百分之百地讲,我想看一定看得到。所以在这个事情上,我再三强调想清楚再启动,一次性搞定,就是因为当你的BP在市场上散发着一种大路货的气息时,各种噪音就会出现。
那一份优秀的BP到底长什么样,财务模型又应该如何构建?我接下来会给大家具体讲解。
第四步:(DEMO)产品
产品最怕的是什么?最怕DEMO出问题。今天当你给投资人展示时,请务必确保它不要有问题。因为演示的机会可能往往只有1次,一旦有问题的话,会直接影响投资人对产品的信任,对创始团队的信任,你后续和投资人的沟通可能就变得坎坷起来。
第五步:约见投资人
在早期的话,不管是自己约见,还是找FA陪同都是可以的。如果投资人对你的项目表达了明确兴趣,后续就会进入尽职调查环节,换言之就是开始找你要各式各样的数据、和各式各样的资料。一般来讲,投资人会给创业者一份清单,可能是Excel或者Word格式,也可能是直接微信就给了你十个问题,然后你就根据这个问题清单来进行回答。谈判早期是没有保密协议可签的,如果有,一般都是比较成熟的大机构了。
第六步:交割/Closing
具体的谈判过程,我就不过多描述了,来看看最后的交割。关于法律文件,一般来讲,建议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做,这时候找一个靠谱的律师会稳妥很多,毕竟一旦走到这一步,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的议价权是完全不一样的。
就注意一件事:签了Term sheet(投资条款清单)不代表一定最后会close,中间还会有各式各样投钱的条款。比如,今天我要给你打款,你必须得先完成股权变更。所以虽然已经签了,不代表钱到账,真正交割完成是以资金到账为判断的。
对于Term sheet,创业者可以选择接受或不接受,以及条款我能怎么去调整这3个方向。
比如说“回购条款”会要求年化收益率在10%-12%,创业者可以争取的是调整到6%-8%,或者协商一下今年还剩下没几个月,是不是今年的就算了,从2020年的1月1日开始。只有细节的微调,而没有框架的变动,是在交割的时候经常碰到的情形。
03、一份优秀的BP怎么写?
介绍了融资的一个大概流程,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关于BP这个事情。
前面也提到,投资人对于BP最常见的一个描述是:“你这个项目不性感”,这里说的不够sexy,不是not sexy,而是“不sexy”。“不”代表了中文母语中强烈的否定,而sexy是在投资人心中所激起的涟漪。所以“不sexy”表达的是,你的BP无法激起投资人心中的那个兴奋点,他找不到一个合理的理由去投委会推这个项目。
为什么?因为很多时候,大家写的BP都是我一开始所说的A选项,稳健靠谱。但是我们回顾一下投资人的逻辑,他要赚的是资本增值,期望一个项目可以赚到翻倍的钱,那些看起来“不靠谱”的项目,是投资人愿意承担的早期风险,目的是为了最终的超额收益,否则它就不叫风险投资(VC,Venture Capital)了。
我们想象一下,对于一个投资人来讲,他一年得看多少个BP,任何一个BP,如果在打开的前几页,都激不起他心中的兴奋点,那么基本就不会有后续了。所以BP的核心在于,如何在一开始就让投资人感觉这个项目看上去还挺有意思的。
这里,我归纳了三类比较能够激起投资人兴奋点的开场,供大家参考:
一、从团队背景切入,例如本身在MIT研究人工智能,实验室团队刚刚攻坚了一项技术准备回国创业;
二、大咖/机构背书。如果你的项目有大咖站台,或者创新工场已经投了,经纬已经投了,那就有点意思了,投资人大多有一种不能“错过”职业强迫感;
三、行业痛点挖掘精准或赛道极度匹配。投资人也分为专门投TMT、投医药、投零售的等等,专业对口,在同一个频道上沟通也很重要。
总结来说,一份优秀的BP,它应该具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简单直接地让投资人知道你在做的事情,和你创造的价值。
04、永远不准的财务模型
我在创业前是做并购基金的,主要看的是成熟企业,购买的项目标的通常在1亿-3亿美金,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内部也有句玩笑话:如果财务模型能把标的公司三年后收入的第一位数预测对,那就算很厉害了(假设预测三年后的收入是10.23亿,最后实际是1x.xx亿,就算预测对),但实际非常难。成熟的项目尚都如此,更不要讲咱么早期的项目了。
所以放心,财务模型永远不准,核心在于关键假设。
也就是如果我要做到那个阶段,我的关键假设逻辑是什么。预计收入来源、经营成本是什么样子,渠道会有哪些、成本是多少?还有我预计是如何做到的,转化率应该是一个怎样的情形。
有了这些数字,做一个三年的损益表预测,从收入到净利润就ok,税收可以直接按照20%来算。财务模型的核心是把你的经营逻辑整理顺畅,把收入端、成本和费用端这三个讲清楚就可以了。
在具体的沟通中,投资人更希望了解的是:你的收入模型结构能不能讲得更清楚一点。比如你预测的收入,到底是来自于哪块儿,是广告收入还是产品销售收入,是渠道佣金收入,还是咨询服务收入,到底哪一部分是你的大头?基于这个逻辑和你本身要解决的市场痛点,以及用户(客户)为什么会付费,把这个讲清楚就可以了。
05、投资人“套路”大揭秘
最后,我想说说投资人的“套路”,给创业者缓解一下焦虑,我把自己遇到的各种情况归类为4种:
第一种:压根不回复的,发了消息,对方就没消息了;
第二种:直接说没钱或者没时间的,那咱就直接pass;
第三种:见面聊了,一顿吃喝之后就没有然后了;
第四种:看了BP,也仔细聊了,最后能投资的。
这几类是一个层层递进的状况,创业者都期望的是碰到最后那一种最终能投资的,就我个人而言,我总结这四种是有一定的概率分布的,看我自己的数据,当时总共聊了70-100人,43%是没怎么聊就pass掉了,9%表示有兴趣,但看完之后就没有后文了……也就是说如果你今天BP发了两个人,一个不理你是特别正常的,千万不要觉得心理上有负担,只要他不删你,你就正常聊,聊到他理你就可以了。
换言之,盯紧谁能后续约面谈,这才是核心。
对于早期创业者,见了这么多人,到最后只要有1个能close(顺利拿到钱)就是胜利,不要总关注拒绝你的投资人,我们必须侧重最终能‘晋级’的人。
另外,我还想说的就是员工期权的问题,作为创业者,为了更好激励跟着我们一起打天下的团队,员工期权到底如何设立?从时间点上来看,投资人一定希望你在融资前事先设定好员工期权。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一旦有了员工期权,如果没有提前设定,其实就是“变向估值折扣”。
比如,投100万占10%,也就是说投后估值1000万,结果员工期权要分5%,共同稀释就相当于投资人原来是投100万占10%,现在却变成了10%x(1-5%)=9.5%,换言之估值上调了。所以,这是为什么投资人希望创业者最好把员工期权先分出去,然后他再投进来。
创业不易,唯有all in深耕,让我们一起努力!好的,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
我是老王,专注于
投资、理财和金融的知识传播
置顶我,每周五、六、日,我们“老王必修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