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C轮估值90亿 喜茶值不值这么多钱?

2019年9月6日  来源:图解金融 作者: 提供人:zashun89......

目录

1. 网红起家

2. 资本热捧

3. 喜茶的虚胖

2019年7月,腾讯,红杉领投,喜茶估值达90亿。

这家茶饮行业的一哥,网红奶茶的鼻祖,不再仅仅靠消费者打卡赚足吆喝,而是吸引资本,拥抱互联网大平台,加快高歌猛进的步伐。在投资者眼中,仿佛喜茶就是下一个瑞幸。

要想分析喜茶究竟值不值这个价格,我们要从以下几个线索中找到关键。

一、喜茶怎么红起来的?

喜茶,是通过一款爆品“芝士奶盖茶”而火了起来,而真正从火到红,离不开它“网红茶饮”的标签,以及维持标签所做的疯狂营销。

但愿人长久,网红却不长久,这是大家对网红的共识。换句话说,红极一时不难,一直红却不易。所以,曾经第一批网红餐饮“鼻祖”们大都出师未捷身先死:红遍健身圈的“色拉日记”宣布停业,很高兴遇见你、水货、小猪猪相继闭店,“一代宗师”雕爷牛腩、黄太吉等更是徒留一地鸡毛。然而,喜茶却存活了下来。

起家于小巷之中的喜茶,从小城市江门,慢慢开到了深圳,慢慢火遍全国,如今又制定了全球开店的目标。从草根到明星的成长历程,持续走红的茶饮一哥,喜茶将产品与营销结合得天衣无缝。

走红是必然,能走多远却没有肯定的答案。


二、喜茶凭什么获得资本青睐?


粗略统计,喜茶单店单日销量可达2000余杯,单店平均月营业额可达120万元以上。有些双水吧门店日销售可高达4000多杯,月营业额高达300万元。销量是喜茶吸引资本的基础。

除此之外,喜茶很好地判断并顺应了年轻一代的消费心理和社交习惯,在茶饮同类企业中将营销做到了极致。为了在大众面前保持新鲜感,喜茶在“饥饿营销”战略之后,走出了一条全新的营销路线——打造黑金版,苹果科技版,pink版等门店,吸引跟随潮流的年轻群体。喜茶还从产品,空间,品牌三方面玩跨界。品牌跨界包括:喜茶X深航,喜茶Xone;产品跨界包括:喜茶X贝妃玲,喜茶X杜蕾斯。不难看出,喜茶把自己当成一个“杯”,加入不同的内容,调出不同口味。上面的这些跨界合作让品牌多维度延伸,将品牌变成一个不断超越自己的生命体。

当喜茶不仅仅是网红,而且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品牌进行营销后,资本巨头便嗅到了商机。当一个品牌还想做成一个“IP”时,大量的资本便会一波又一波得涌进来。这个时候,喜茶卖的便不再只是茶饮,还有品牌溢价。

2016年,喜茶获得IDG资本首轮融资。

2018年4月份,美团点评旗下龙珠资本完成对喜茶的B轮投资,投资金额为4亿元人民币。这是龙珠资本成立以来的最大单笔投资,也是饮品领域在2018年获得的最大单笔融资。

2019年7月份,腾讯,红杉领投,喜茶估值达90亿。

资本,正在将这杯茶饮的泡沫越堆越大。

那么,它真的值这个价值吗?

三、喜茶是否具有值钱的特质?

像星巴克、海底捞、瑞幸小蓝杯这些企业,不仅深刻影响了本行业,还获得了一定的资本成功。那么这些企业有哪些特质让它们这么值钱?

第一,将产品或服务做到极致。

第二,改变或重构行业文化。

第三,开创新业态。

至少满足其一,企业就是值钱的,就不是赚吆喝、瞎忽悠、堆泡沫。

喜茶,似乎都能沾上边,但实际上每一个条件都完全没有达到标准。

首先,产品服务方面,喜茶曾经以一款爆品立足,此后虽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但始终没有形成一览众山小的格局,也就是说,各家茶饮店的口味差不多,无法说喜茶的茶饮就比竞争对手的茶好出多少。

更为重要的是,卸下网红的滤镜,喜茶频频面临食品安全的拷问,却次次嘴硬推卸责任。再“时尚高端”的品牌都是表象,空有一副漂亮的皮囊,在产品质量方面与苍蝇馆子无异。

据苏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消息,5月31日,一孕妇在喜茶圆融店,喝到绿头苍蝇,引发巨大反响和关注。据姑苏晚报报道,喜茶在一开始接到这位顾客投诉时,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可以送她三杯茶,到店就可取,不用排队。”引发关注后,喜茶公关部回应媒体称“店里的消毒过程,比职能部门要求的还要严格。至于果肉盒长时间敞开的情况,公司的要求是取用后要喝上,对此他们会要求店里改正。”

事件在网络不胫而走,苏州工业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于涉事的喜茶门店进行了检查。随后,执法人员现场对喜茶圆融店开具了停业整改的通知书,要求店家及时进行整改,并增设防蝇硬件设施,开展包括致病菌、色素以及大肠菌群等指标的产品抽检。

这并非喜茶第一次被曝出问题。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五一节前,喜茶厦门万象城店被查到盛放水果的容器ATP指标严重超标,后厨地面积水较多,水果未按要求离地10厘米存放,被责令整改

2018年底,喜茶回应过饮品中出现异物的情况。当时,有顾客投诉,使用饿了么跑腿在上海南京西路兴业太古汇购买喜茶饮品,发现饮品中出现类似“透明套”的不明物体。喜茶同样否认要对此承担责任,表示操作流程和制作流程完全合格,暗示不正规的跑腿服务导致。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商学院》记者表示:“当企业被资本端所绑架,快速扩张,其整体运营往往会比较粗放。这也是经过几次的融资之后,喜茶在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反而出现重大问题的核心原因。”

所以,在产品和服务上,作为雄心勃勃成为第一家上市的茶饮企业,喜茶是不及格的。

第二,在改变或重构行业文化上,喜茶确实影响了一定群体,尤其是年轻一代对茶的认知和消费习惯,但对于不靠产品来吸引消费群体的网红餐饮们来说,营销造势就像饮鸩止渴,越靠营销造势就越对其产生依赖,一旦停止则销量大跌。

从喜茶近期的选址来看,喜茶也试图超越“网红”标签,将自己的品牌镀上金箔,营造“奶茶”之外的“体验”。然而,喜茶店内并没有形成盖过“打卡”氛围的文化,喜茶尚没有形成舒适、轻松、自由的品牌认知度。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喜茶已入驻的城市中,喜茶和另一家“网红品牌”奈雪の茶在门店选址上,渐渐呈现出“近身肉搏”的规律。粗略计算了一下,如果以奶茶店周边半径1km的范围作为服务覆盖的区域(不考虑外卖),上海地区喜茶的覆盖面明显更大,深圳则是奈雪の茶明显占优。以喜茶作为参照对比来看,在上海,喜茶有1/4的服务覆盖区域与奈雪の茶重合,而在深圳,这个数字高达70%。

除了越来越近,两者在选址风格上也越来越相似。

喜茶在早期的时候,曾经是“路边档”的坚定拥护者。ta的第一间门店,就开在江门市的一个小巷里。但随着模式的迭代和产品价位的不断提升,喜茶也选择了奈雪の茶一样的商场选址策略。从发展历程来看,2015年下半年开始,喜茶进入广州、深圳、上海的第一家门店,都选择了人流密集的商场。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两个品牌的门店正在变得越来越大,ta们都希望改变传统奶茶店的“档口”模式,将奶茶店变成消费者休闲、聚会的场所。大空间与体验式店铺,需要购物中心内的优质空间来承载更高的产品品类与客单价,也需要密集的人流带来持续地客源,因此,商场就成了喜茶与奈雪の茶的共同选择。

奶茶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真正的护城河其实还是品牌和营销。

当喜茶不断扩张分店的时候,排队限购的盛况已经褪去,面对急剧增长的各种成本,喜茶需要保持密集有效的营销造势,才能维持运转、保持增长。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喜茶总有“炒作“的嫌疑。炒作会带来关注和流量,这是喜茶止渴的毒酒。喜茶需要引导更多人,认可自己的时尚潮流标签,需要客户身体力行地通过消费喜茶来巩固喜茶的品牌形象。

这种不可持续的营销模式背后是肤浅的打卡文化。开在商场的喜茶店并没有像欧洲的咖啡馆一样,成为像样的公共议事空间,到访喜茶的年轻人没有沉下心来传播交流信息和表达意见,喜茶门店只是他们消遣娱乐和打卡拍照的场所。

这对于重构茶饮行业文化毫无营养。

第三,喜茶没有创造出强势的新业态。

喜茶与美团点评的合作为喜茶赚足了吆喝,但是并没有从实质上创造出一种新的行业生态模式,两者的合作更像是互取所需。对于喜茶来说,只不过能让自己在外卖配送、门店建设、海外扩张有了帮手而已,对于行业生态的构建,似乎并没有明显作用。

瑞幸对于传统咖啡连锁品牌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曾经坚持咖啡口感而拒绝外卖的星巴克,在瑞幸的补贴攻势下,销售承压,也不得不启动外卖模式。虽然瑞幸上市破发后一直股价平平,但前期投资者得以套现离场,它本身也确实给传统咖啡连锁业一记重拳,溅起了不小的水花。

反观喜茶更像是自嗨,这种依靠频繁社交营销造势的模式,渐渐难以支撑自己急切扩张的步伐。而主打快速、便捷、走量的档口式奶茶店依旧是茶饮业主流,其生意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喜茶最值钱的地方依旧是它的话题度,只要有人还在议论喜茶,就证明它活得还不错。但是,不可否认喜茶的热度已经大不如从前,消费者擅长跟风,更擅长遗忘,等到喜茶影响力与扩张步伐失衡时,资本一定会更换跑道押注了。

喜茶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