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读书,到底有多重要

2019年5月15日  来源:一路有家驹 作者: 提供人:sici18......

如果去网上搜,你可以找到一大堆诸如读书的好处、为什么读书、如何坚持读书等此类攻略,看完就完了,一切攻略都是在刚开始的时候有点用,然而很快就会失效并被遗忘,到头来,书依然被束之高阁,习惯还是没有养成。

读书,到底有多重要?(深度讨论)

成蹊认为,假如一个人没有真正从思想层面接纳读书接纳提升,那么在他的世界里,读书将很难变成刚需。有精神追求的人往往是自然而然地去读书思考,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爱上读书坚持读书,并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思想单薄之人没可能自发主动地读书,绝无可能!当然,你非说看玄幻修仙类网络小黄书的人是在读书,那我是毫无办法的。

马斯洛对人类需求有细致的划分方法,抛开细致只说大概的话,人的需求大体有两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两者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甚至会互相倾轧。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看不见的球体,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就装在这个球内,两者经常此消彼长。无论哪一项需求过大都会令主人显得格格不入,物质需求占满整个球,人就会成为物欲的奴隶,精神需求占满整个球,人就会出世与社会脱节。在当代社会中,两者均衡为好。

物质需求,简单粗暴的生理刚需。不吃饭就会饿,不睡觉就会困,吃饱了睡够了就想要更好的物质条件,所以凡是涉及物欲的话题总是受欢迎的,因为它们大多属于浅层刺激的范畴,如美食、名牌衣服、美女帅男、游戏(虚拟物品)等等。

精神需求,虚无复杂不可量化,但同样是人的刚需,只是表现形式不易被察觉。你在思想层面的每一次享受和提升,都是对这一需求的满足,如各种情感的滋养,来自各类文艺作品的熏陶,冥想思考等。

精神世界富裕一定可以反哺物质,物质世界富裕不一定可以反哺精神。

曾经在某个莽撞的年龄段,你我都一样混沌,不会特别计较物质利益的得失,活在理想化的精神世界里无比舒爽。可一旦工作了恋爱了,有了一定的阅历,就会快速偏向另一个极端,便是物欲世界。社会的熏染,会令人的精神诉求急剧减少。

不妨静下心想一想,如今你的精神需求有哪些?你每天还在以哪些形式为自己的精神世界供氧?

人,自然界里的高级动物,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在思维世界和精神层面更加丰富更加高级,所以人被称为最具智慧的生物。可如今,当一群人在聊天时,偏深刻的思想类和提升类话题是最被深恶痛绝的,为什么?因为物质世界的需求大行其道,很多人基本上完全忽略了精神追求。

要知道,正在开悟和已经开悟的人永远是少数。

长期在精神层面没有具体诉求,也从不给精神世界供给营养,必定会导致物欲趁虚而入压倒一切,然后变成一个木讷的傀儡。很多人看起来衣着光鲜,其实内在只是一腔杂草。这,就尴尬了。

及时为精神世界输送营养,太有必要了,可以是思考自省,可以是写字作画,可以是看一部佳片,可以是与爱人孩子沟通闲谈。此外,读书是丰满精神世界最具性价比的方式。

为什么要读书?读书这一过程到底是在干什么?有什么用?

读书能让人心明眼亮

人看待事物的准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渐形成的,换句话说,人的三观是逐渐完善和成熟的。网络曝光了很多人的思维下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三观不正或三观残缺的人比比皆是,无脑之辈大肆泛滥,“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横行,思考能力成了稀缺品。

你愿意让思想原地踏步一辈子么?你甘心在告别这个世界时,都没能对它有过清晰的认知么?你希望由于自己的肤浅而给了孩子一个并不完美的思考氛围么?你当然不愿意不甘心,也不希望如此。可是,绝大多数人的日常正在朝向自己不情愿的方向发展而不自知。

糊里糊涂地被动度日和心明眼亮地步步为营,你选哪一个?

读书多了,眼界和思维自然开阔,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也会越来越强,一些事情和现象,看一眼稍加分析即可抓住本质,而不是在细枝末节上纠缠跑偏。人的一辈子很像是拨冗求理的过程,如果你是善于思考且心明眼亮的人,那么也会绕开许多弯路和大坑。

读书能让人改变气质

腹有诗书气自华可不是一句戏言,读书人和不读书的人不仅谈吐见识大不相同,连外在气质也有极大区别。

不读书、死读书、读烂书的人,往往暴躁易怒,肤浅却不自知,眼神中满是迷惑和呆滞,经常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引人反感,从头到脚都写着“我很二”三个字。

经常读书的人,给人一种安静与自信合体的感觉,洞悉了世间百态又怎会虚张声势或哇哇乱叫呢?经常读书的人,能自然透露出一种睿智与和谐,待人接物皆可做到令对方如沐春风。经常读书的人,有很强的原则性,眼神中自带坚毅,很少随波逐流或受到外物影响。

一个气质出众的读书人,并不需要名牌行头加身,也不需要昂贵的饰品点缀,雅致和修为是由内而外散发的。

读书能让孩子一生受益。

很多家长疯狂地花钱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却不想陪孩子读完一本薄书。我曾在天津的图书馆里观察过,家长能够陪孩子看书的,实在太少太少了。你都不看书,却要求孩子每天苦读,可能吗?孩子想与你分享某本书的阅读感受,你屁都不知道,还指望孩子对你莫名崇拜,可能吗?你不想做的事情,孩子却自发喜欢?太难了,除非是兴趣使然。

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首先你必须像标杆一样地坚持阅读,然后带着他们一点点了解童话、哲学思想、名人名著、散文、历史、小说、推理、杂评等各类书籍,告诉他们要多读经典著作,远离鸡汤和垃圾。好书是生活和思想碰撞的产物,品读这类作品,是在进行一种锤炼,锻造孩子的精神世界。

尤其是哲学思想类的书,相当于打开精神世界大门的金钥匙,这类书是中国读者最为欠缺的部分,成蹊说的可不是什么思想品德,而是基于人性和人生的思想类书籍,比如部分国学经典和西方哲学名著,它们不仅能让孩子的观察能力和逻辑能力不断提高,还能让他们懂得思想和思考为何物。

在家庭单位中,最好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带领孩子读书:以身作则 → 有机互动 → 挖掘天赋 → 持之以恒 → 氛围养成。

听起来这么难的事情,会不会很费时间和心力?恰恰相反,每天一小时就足够足够了,然后你和孩子都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提升,而且深深沉浸在快乐和充实里。

读书能让你最快洞穿阶层。

阶层固化现象,已经成了全社会的共识。真的就无法洞穿了吗?当然不是。因为中国的阶层固化才刚刚开始,其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严重,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在安逸的国家机关单位,在暗涛汹涌的职场,在竞争白热化的创业大潮中,多读书的人一般总能更快获得提升或更多获益,道理很简单,国家想进步,企业想发展,自然要用能力强、气质佳、内涵足的人。读书可以让你更快成为这个社会的精英和专家。

经常有人说,人脉资源、大笔资金和运气才是成功的法宝,但我想说,不读书的话你连这些东西的边儿都摸不到,甚至就算碰到了也抓不住。虽然读书并不能保证一定成功,但却能最大化增加成功的概率,这概率要远比你买彩票高得多。

对普通人来说,只有不断读书学习,才能在眼光和嗅觉方面超越当前所处的阶层,从而获得更多财富。社会地位变了,才有可能为孩子提供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读书是跨越阶层最短的捷径。

如果让我说一种能够兼顾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方法,那么,无疑一定是读书了。

今天主要是探讨读书的必要和重要,只有理解了读书的重要性才可能谈其他,后期还会深入探讨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读书,如何养成坚持读书的习惯,如何带着思考去读书。

读书 / 洞穿阶层 / 气质 / 眼界 / 反哺物质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
相关核心文章
sici1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