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社会分工、社会意识及相互关系

2019年6月14日  来源:choudh 作者: 提供人:qiangjiu81......

八、社会分工、社会意识与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

对于个人而言,价值可分为事物、行为与意识三个基本层次,其中,行为是关于事物的规则体系,意识是关于行为的规则体系;对于社会而言,价值可分为社会分工、社会意识与社会意识三个基本层次,其中,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分工的规则体系,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意识的规则体系。社会分工、社会意识与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主要体现在:

1、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分工。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分工的规则体系,其目的在于提高社会分工的效率性和可持续性,并为社会分工的加速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因此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社会分工。

2、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意识的规则体系,其目的在于提高社会意识的效率性和可持续性,并为社会意识的加速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因此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社会意识。由于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分工,那么,社会意识也是一种更为特殊、更高层次的社会分工。

3、社会分工、社会意识与社会意识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社会意识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社会分工以社会意识为导向;社会意识以社会意识为基础,社会意识以社会意识为导向;社会分工、社会意识及社会意识三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社会分工、社会管理与社会意识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文化的精准定义

九、经济、政治与文化的逻辑关系

经济是规范性社会分工,政治是规范性社会管理,文化是规范性的社会意识,而社会管理是关于社会分工的规则体系,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分工的规则体系。那么,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呢?

1、经济是社会分工的主流。社会分工可分为规范性社会分工和非规范性社会分工,其中,规范性社会分工就是经济,非规范性社会分工就是社交。当今社会,由于社交通常涉及某些个体性、零碎性、局部性、微观性和支流性的价值事物,对于社会分工的影响面、影响规模、影响深度往往较小,而经济通常涉及群体性、规模性、整体性、宏观性和主流性的价值事物,对于社会分工的影响面、影响规模、影响深度往往较大。因此,社会分工的主流部分是经济。

2、政治是社会管理的主流。社会管理可分为规范化社会管理和非规范化社会管理,其中,规范化社会管理就是政治,非规范化社会管理就是民约。民约包括乡规民约、行业自律、社区管理、家族管理等具体形式,由于民约通常涉及某些个体性、零碎性、局部性、微观性和支流性的价值事物,对于社会的影响面、影响规模、影响深度往往较小,而政治通常涉及群体性、规模性、整体性、宏观性和主流性的价值事物,对于社会的影响面、影响规模、影响深度往往较大。因此,社会管理的主流部分是政治。

3、文化是社会意识的主流。社会意识可分为规范性社会意识和非规范性社会意识,其中,规范性社会意识就是文化,非规范性社会意识就是民风。民风包括乡规民风、行业自律、社区意识、家族意识等具体形式。当今社会,由于民风通常涉及某些个体性、零碎性、局部性、微观性和支流性的价值事物,对于社会意识的影响面、影响规模、影响深度往往较小,而文化通常涉及群体性、规模性、整体性、宏观性和主流性的价值事物,对于社会意识的影响面、影响规模、影响深度往往较大。因此,社会意识的主流部分是文化。

4、政治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关于经济的规则体系。经济是社会分工的主流,文化是社会意识的主流,由于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分工的规则体系,因此文化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关于经济的规则体系。

5、文化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关于经济的规则体系之规则体系。经济是社会分工的主流,政治昌社会管理的主流,文化是社会意识的主流,由于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管理的规则体系,社会管理又是关于社会分工的规则体系,因此文化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关于经济的规则体系之规则体系。

经济、政治与文化的逻辑关系如下图(其中,虚线表示近似关系):

文化的精准定义

文化 / 社会意识 / 民风 / 经济 / 政治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