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思维的批判者」,观念的变化“牺牲最小,成就最大”
没有什么东西比健全可靠的思维更有用,无论你身处何时何地,无论你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无论你需要完成什么目标,你拥有了娴熟的思维技巧,才能主动应对,获取最佳信息,作出更好选择。一位西方哲学家怀特海曾说:“观念的变化牺牲最小,成就最大。”
1、外在的复杂性,内在的简化性,必然会产生决策偏差
我们为什么时常感觉那么劳累?最主要原因在于,外部世界日渐复杂,需要我们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而对这些信息作出反应,则需要纳入更多、更复杂的知识,并且对知识和常识还需要经常性的校正……完成这一切,几乎是不可能。事实上,人们都在用简化的逻辑和思维方式处理问题。这使得人们越来越借助于经验、成见、专家观点,乃至于根据道听途说下结论,或者随随便便效仿他人。这样的选择只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糟。坦率说,绝大多数人的思维都存在偏见、概念错误、以及僵化的思想体系。一些人经过思维训练,能够认识到他人话语行动中的思维偏差,辨识对方成见、概念错误等问题,却不懂得或者不愿意自省,这类人很容易成为杠精。只有懂得进行自我反省,有意识的提高思维水平,才能成为一个公允无偏的思考者。
2、思维“交通堵塞”发生“短路”
人们在沟通与对话中,一下子想要思考的事情太多,诸如事实、情感、价值等都一股脑地冒出来,好比卡车、公交车、拖拉机等混杂拥挤在一起都想要同时通过路口一样。解决思维“交通堵塞”问题的办法就是把事实问题、情感问题、价值问题分离,使思考者一次只针对一个问题,实现人文性思考最大条理性。还有人们在沟通与对话中,很少关注对方所持态度、立场的原因和理由,这将导致思维混乱、沟通不畅。人文性思考,无论是理解、评价一种态度、观念,还是采用一种态度和观念,都要关注支持这种态度、观念的原因和理由。当思维“交通堵塞”严重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短路”现象,最终导致对话终止。
3、人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缺乏兼容性
发生“短路”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缺乏兼容性。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各自喜欢、欣赏这样的情感态度,以及应当、值得的价值观念,当人们持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发生冲突时,如果一方试图用己方的态度、观念压制或取代对方,沟通与对话就会发生短路。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允许对抗性、冲突性态度和观念的存在,是因为它们已经存在。我们要充分理解这种已经存在的态度和观念,只有这样,沟通与对话才能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