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营销活动+引爆点-流行三法则-个別人引爆的流行潮-个别人物法则: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联系员-结识的人非常多-多领域高影响力的地位-微弱关系社交-绝对内行-内行传播信息的威力:热情、高质量的答案、乐于助人的出发点-微妙的暗示-强大的附着力-附着力因素法则-《芝麻街》的启示-更具附着力的《蓝狗线索》-营造名牌的21种模式-环境威力-环境威力法则Ⅰ:戈茨案和纽约犯罪潮-一个微小的信号可以成为某个行为的开关-情景可以成为此刻行为的最直接解释-环境威力法则Ⅱ:150—神奇的数字-多个小规模有效的团体-小规模群体的150法则-有效群体的“互动记忆”-个案分析:流言、运动鞋和转变力量-引爆流行的广告设计,打造极客概念-内行和联络员的中转员的关键作用-提早发现和借助流行趋势-普通化、大众化使流行走向结束-个案分析:自杀和吸烟流行潮-自杀流行的引爆点-吸烟流行潮中的个别人物法則-如何挫敗吸烟“推销员”的企图-吸烟流行潮中的附着力因素-找到吸烟流行潮的薄弱点-尝试不等于上瘾,不等于严重后果-引爆点结论-真实世界中的引爆点-理解与世绝缘的一代-注意信息交流免疫力的提高-寻找内行-少数服从多数?No!《科学》刊文称颠覆传统只须25的关键少数-讲好品牌故事的8个步骤-揭秘百万粉丝大号卖课的那些套路-跨界营销,到底在跨什么?-抓住社交化营销趋势,让你日进斗金!+“网络效应”指南:13 种网络效应全解析,了解巨头成功的秘密-直接网络效应-双边网络效应-数据网络效应-技术性能网络效应-“社交”网络效应-利用“”FBM行为模型”说服你的用户-为什么用户不会按你期望的方式使用产品-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如何引发用户行为改变-Facebook如何通过触发器的不断优化成为聪明的说服者+场景营销-场景化营销——让用户触手可及-网络营销向线下渗透,场景营销已成破局利器

Facebook如何通过触发器的不断优化成为聪明的说服者

2019年5月29日 字数:1616 来源:水伯 作者: 提供人:lianshao14......

通过心理学提升在线转化率,传统广告是通过设计一种信息,实用的方式是这段信息在人们面前尽可能多的出现,一般公司都是用这种方式来做创意广告的。但如今的模式是设计一种行为,当你看到这条信息,同时拥有“动机”和“能力”后会出现一个有效的触发器触发你接下来的行为,这就是福格行为模型,这个模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触发形式之——内在触发,一般是人们不可控的想法或者内在驱动力;而外在行为触发可以在消息推送方面给我们提供很多参考。

扎克伯格:用户不会按你期望方式用产品(Facebook独门秘籍漏了)

如果用户在有行为意向的时候收到一个推送提醒,他很有可能会照做。如果他在APP的使用过程中收获了好的体验,未来他的使用此APP次数就会增多,如此良性循环,就会形成习惯模式:

行为触发(通常是外在的)→打开APP →好的体验

Facebook极大地依赖外在行为触发点帮助他们的用户建立使用习惯,这些刺激的目的是让APP的用户能在一天中尽可能多地想起他们的产品,一方面会增大用户们点击使用APP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提供了APP与日常使用者之间建立起联系的机会;这里有一个例子:因为我没有使用我的“BJ-Demo”Facebook帐户,所以Facebook自动发送这个触发器来实现他们的目标行为-登录Facebook(备注:“BJ-Demo”是本人注册的一个测试账号,长时间没有登录使用);注意这种特定的行为,登录是Facebook更大目标的第一步:让我参与到Facebook。

扎克伯格:用户不会按你期望方式用产品(Facebook独门秘籍漏了)

Tip 1、最实用的三大触发器

行为模型命名三种类型的触发器:引导(Facilitator),信号(Signal)和激励(Spark)。那些有设计说服的人应该使用与目标用户上下文相匹配的触发类型,它结合了动机和能力;看看上面的Facebook例子:它是什么类型的?在我看来,Facebook的信息主要是一个引导或促进者(Facilitator)。绿色“登录”按钮是超级突出,使我很容易点击和执行的目标行为。除了绿色按钮,触发消息还提供了另外三个链接,引导我进入Facebook。

扎克伯格:用户不会按你期望方式用产品(Facebook独门秘籍漏了)

Tip 2、触发器可以导致所需行为的链式反应

触发器表面看似简单,但他们是强大的简单(优雅的定义);对于小行为的有效触发可以导致人们执行更难的行为。例如,如果我可以触发某人每天步行10分钟,那么该人可以在没有任何外部触发或干预的情况下购买一些步行鞋,这是优雅的说服力,因为步行者不觉得她被说服买鞋,这是一个自然的事件链,有效的触发了事件的发生。

注意这个行为链在Facebook的例子中是如何运行的,Facebook提供了四种方式触发我点击和登录到Facebook。在这四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情况,链接都会将用户带到Facebook上的特定页面,称为“在Facebook上查找您认识的人”,这很聪明! Facebook触发器不只是将非活动用户带入到主页面,而是将用户带到可以找到更多朋友的页面。

因此,在Facebook中转换用户的行为链看起来像这样:

1、让用户登录(电子邮件是这样做的)

2、让用户链接到更多的朋友(“查找人员”页面执行此操作)

3、相信新的朋友会对不活跃的用户做出响应(交友的自然结果)

4、相信不活跃的用户将回应朋友并更多地参与到Facebook(再次,自然反应)

请注意,这些步骤是如何将不活跃的用户推向Facebook的更大的目标 – 让Facebook成为一种的日常习惯,老规矩,甚至是痴迷;还要注意Facebook的初始触发器并没有说“连接到更多的朋友 – 点击这里!”对于新手用户,这似乎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这就像问一个久坐的人是否买步行鞋。

Tip 3、聪明的说服者要求人们做更简单的事情

步行10分钟,一旦获得成功,简单的行为就会向更难的行为打开大门:买步行鞋,和更多的朋友联系;许多设计师犯了要求人们执行复杂行为的错误,相应的错误是把太多的东西装进触发器,这两种方式都不良好。

改变行为从简单开始

下面是Facebook“重新参与”行为链中的第2步,触发器 >[登录Facebook] >添加朋友等打开更加复杂行为的大门。

扎克伯格:用户不会按你期望方式用产品(Facebook独门秘籍漏了)

Facebook已经找出了许多方法来触发一个简单的行为,然后导致其他行为;没有人比Facebook更好地使用了触发器,这就是为什么Facebook每天增加70万个新用户的原因,这就是Facebook赢得胜利的原因;设计师应该在用户地图上映射出你需要的行为链 – 你想让用户做的事情或行为。 (你可能不止一个)然后弄清楚如何让人们做出第一个行为链,然后弄清楚如何让下一步发生,一步一步地,继续这个过程,直到行为链的完成。

启示录

好习惯就是这样被媳妇培养出来滴!第一天,和她猜拳我输了,她笑道:输的人罚洗碗……;第二天,和她猜拳我赢了,她怒道:竟敢赢我,罚你洗碗……;第三天,她问我爱她吗?我点头,她笑道:爱我就替我洗碗吧……;第四天。她问我爱她吗?我摇头,她怒道:竟然不爱我,罚你洗碗……;第五天吃完饭,她看了我一眼,我便默默地去洗碗了……;第六天吃完饭,她还没看我,我就主动去洗碗了……;第七天,她还没吃完饭,我就吼道:快点吃,我还等着洗碗呢……;好习惯就是这样培养出来滴!触发器表面看似简单,但它隐含着强大的简单(优雅的定义);只有小行为的有效触发才可以导致人们执行更难的行为。

-End-

FBM行为模型 / 说服用户 / 说服 / 触发器 / 引导 / 信号 / 激励 / 简单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
相关核心文章
lianshao1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