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瑞幸迷局:做流量,还是做咖啡?

2019年4月20日  来源:华尔街见闻 作者: 提供人:doushi90......

做流量,还是做咖啡?

去年年底,社交平台上盛传的一个段子是“2018年比较后悔的事:原价买了一杯瑞幸咖啡”。

融资、烧钱、获客,再融资、再烧钱、再获客,瑞幸持续一年的补贴策略看起来“深入人心”。至今为止,微信群里、朋友圈里依旧充斥着“小蓝杯”的优惠券:赠一得一、充二送一、五折券等……

瑞幸迷局:是下一个ofo,还是咖啡界的拼多多?

为了解决咖啡价格过高这一痛点,瑞幸通过互联网补贴,以比传统咖啡便宜一半的价格体验,迅速获得很多新用户。

瑞幸官方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12月31日,瑞幸咖啡的消费用户达到1254万。

独立咖啡店主龙龙认为瑞幸的出现给整个行业带来了较为正向的影响,“发优惠券是在引领大众,希望大家尝试一下,尝试后就可能会带来二次消费”。

“这就是互联网的打法。瑞幸不是在做咖啡,而是在做流量”、“瑞幸是在做营销,不是在做产品”。做营销和品牌出身转行开咖啡店的约翰则这样表示。

早在2017年12月,因约翰所做的咖啡店也是由互联网转型,曾经被邀请去瑞幸总部做过一次交流,当时瑞幸只开了一家店。当初喝到瑞幸的咖啡,他觉得成本还是挺高的,以为售价会比较高,没想到后面瑞幸把价格压得出乎意料的低:单价都在20元上下,抛去补贴,用户实际消费其实只有十几元甚至更低。

瑞幸迷局:是下一个ofo,还是咖啡界的拼多多?

汤唯和张震手持小蓝杯的各种广告、世界咖啡师大赛拼配的大师咖啡,在约翰看来都是噱头;瑞幸一键式自动冲咖啡的形式,也让他相信瑞幸做咖啡最终的目的是积累APP的用户,最终利用这些用户来变现。他说,这种粉丝流量的打法,和网红没有区别。

去年,瑞幸咖啡CMO杨飞出版了《流量池》一书,在书中提出了“流量池思维”,并提出要“急功近利”,利用各种手段获取流量,通过流量的存续运营,再获得更多的流量,如此往复,周而复始,最后实现转化。

在外界疯传瑞幸将筹备上市之际,瑞幸以“再烧5000万”来回应。消费者只需每周消费7件及以上商品,即可周末瓜分500万现金,活动将持续十周。一周前,瑞幸将这项现金福利活动命名为——逐鹿“百万大咖”。

瑞幸迷局:是下一个ofo,还是咖啡界的拼多多?

2019年1月,记者在深圳微信公开课的展区中,目睹了一幕火爆的场景——展区正中央围满了人,一层又一层扒开来看,是瑞幸咖啡的展位。聚集如此多人的一个原因是瑞幸正在利用与微信合作的人脸识别技术,分发五折优惠券,一杯咖啡卖20元-24元,打折下来10元左右,人们蜂拥而至。

瑞幸流量池的入口不止微信,杨飞将瑞幸咖啡定位为新型网络新零售咖啡,通过首杯免单奖励、拉新奖励和咖啡请客等方式进行裂变,通过营销人能够想到的方式和入口——App品牌展示、图片二维码、视频贴片、搜索竞价、口碑软文, DSP、feeds、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捕获流量。

在大多数分享领劵H5页面一成不变、生硬推广的情况下,瑞幸增长团队还将骰子、老虎机和娃娃机元素运用到领劵上。瑞幸的爆红是多个渠道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做法对瑞幸团队来说驾轻就熟。

瑞幸迷局:是下一个ofo,还是咖啡界的拼多多?

瑞幸的主力团队来自于神州,这一度引起议论。CEO钱治亚为前神州优车COO,CMO杨飞为前神州优车CMO,瑞幸咖啡的办公地点位于神州总部。

神州团队高举高打的战术,曾经让神州迅速提高知名度,在滴滴和优步口中夺食,通过一系列营销活动包括广为人知的“Beat U”让当月APP下载量环比增长三倍,尽管一度引发非议。

瑞幸咖啡的表现也颇为声势夺人。500家,1000家,2000家……门店数量不断增长;1000万,3000万,一亿杯……销售杯量不断增长。瑞幸丢出一个接一个“数字炮弹”,市场开始变得喧嚣。

区别于星巴克们,除了互联网补贴创造流量,大数据技术的配套被瑞幸认为是一大利器。

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同时也是瑞幸咖啡投资人的刘二海近期撰文称,瑞幸能够发展如此迅速,除了用资本“烧钱”助推外,另一个原因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由此构建的移动支付,商家实现了与大量个体用户直接沟通,整体提升了价值创造效率。

瑞幸迷局:是下一个ofo,还是咖啡界的拼多多?

杨飞曾经在公开演讲中提到,瑞幸团队在产品运营方面以咖啡行业的人才为主,40%的团队来自于星巴克、麦当劳的团队,核心的技术团队来自互联网公司。他们通过大数据的机器学习,对传统行业进行智能化改造,通过智能派单、智能订货和智能品控以及营销数据管理平台的分析,来提升用户体验。

微信公开课展区现场,瑞幸的店长马杰告诉记者,互联网基因,是瑞幸发展迅猛的主要原因。在日常经营中,他们是完全看不到销售额和杯量。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汇总到终端,再下发到每一个门店,开启自动订货,自动安排送货。

不过,瑞幸快马加鞭地开出两千家门店,在业内人看来,能否把产品品质做上去,会是一个问题。独立咖啡店创业者禾木告诉记者,据他的经验看,这样快的扩张规模,想稳定地做好每一杯咖啡,这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一杯咖啡本身就赚个两三块钱,最后你还要用流量打法,赔钱做互联网”。一些内部人士对瑞幸互联网补贴的打法提出质疑,“千万别把自己定位成一个金融公司或者互联网公司,食品和快消品行业并不具备高净值属性,并不能产生高利润。好好做实业才是根本。”

瑞幸咖啡 / 补贴 / 烧钱 / 流量 / 咖啡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
相关核心文章
doushi9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