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看到了一个于连式的故事,没想到是一个于谦式的“抽烟喝酒烫头”。
《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在朋友圈两次刷屏,文章描述了一个又穷又上进的男主在被命运撂倒的过程中,目睹了周边同学的市侩和势利,并发出“振聋发聩”的醒世良言。
第一遍刷屏是很多人被击穿泪点,第二遍刷屏是因为这些人发现上当了。这个状元的故事很可能是一个抠脚大汉杜撰的,而且追根溯源,还是咪蒙系的。
5万月薪没有也就算了,还要给这5万月薪做嫁衣。是可忍,孰不可忍?
骂百度、骂咪蒙、骂国足,是社交时代的三大政治正确。那些出离愤怒的文艺青年和知识分子,发现自己竟也着了咪蒙的道儿,不禁恼羞成怒。看来智商税这个事,谁也不能托大,防不胜防。躲得开饭圈,躲不开币圈;躲得了罗胖,躲不了咪蒙。
这不是一个咪蒙的问题,这是一个咪蒙们的问题。在手机里刷屏的那些鸡汤杂文和人心往事,总结起来,就是贩卖“三大不幸”:寒门不幸、中产不幸、谁都不幸。总之,幸福不是你想要,想要就能要的。
寒门不幸最好揉捏,无非是《甄嬛传》的前半部,主角还来不及黑化,就被这个坚如磐石的阶层社会碾为齑粉。如果这个故事还可以串起破败的乡村和无所事事的边城,就更能打动人心了。寒门难出贵子,悲天悯人的赶脚有没有?这里面没有调查,没有数据,只有浸入式的个人陈述,社会是扁平化和两极化的,不是个体无能,全因社会太狡猾。
中产不幸最为拿手,已经快取代农民,成为全社会的讥讽嘲弄对象。故事里的中产,要么因病返贫,要么沦为韭菜,要么就是在时代的浪潮里总也踩不到点的“弄潮儿”。中产的焦虑是真实的,但把它无限放大,利用人性的弱点,制造慌得一批,就非善类了。按照官方的口径,4亿中等收入群体,都是撩的对象。
谁都不幸最为“耸动”,这些“大家”擅长宏大叙事,一言不合就打开上帝视角,登高眺远放长,动辄500年来谁著史,仿佛早已窥破国运内核。羽扇纶巾,不是李淳风,也是冷子兴。人们只能在自己的小时代和小趋势里瑟瑟发抖,赌自己中招的概率。在这些文章里,我们遭遇了无数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运气不要太好。
我们有诸多“不如意”,但确实没有那么“不幸”。一个不断泛化和妖魔化的“不幸”,让人们不知所措、戾气滋长,让社会倒向民粹和犬儒。贩卖“不幸”的人可能赚了一桶金,但整个国家的机会成本损失难以计量。
铁打的套路,流水的读者。江山不幸诗家兴。从故事会到知音体再到自媒体,莫不以此挖社会主义墙脚,以及流量。
“疯子带瞎子走路,是这个时代的病态。”《李尔王》如是说,用来描述自媒体时代,量体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