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规模-规模+01大背景-我们生活在一个呈指数级不断扩张的世界中-生命和死亡的问题-能量、新陈代谢和熵-规模真的很重要:规模缩放和非线性行为-规模缩放与复杂性:涌现、自组织和系统韧性-你是你自己的网络:从细胞到鲸的生长-城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创新和奇点循环-公司与商业+万物的尺度:规模法则-误导性结论和规模缩放的错觉:超人-数量级、对数、地震和里氏震级-举重与验证伽利略-更多的误导性结论和规模缩放的错觉:从大象的LSD剂量到儿童泰诺药剂量-BMI、凯特勒、平均人和社会物理学-创新与增长的极限-“大东方号” 、宽轨铁路和伟大的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鲁内尔-威廉·弗劳德和建模理论的起源-相似性和比拟:无量纲量和尺度不变量-生命的简单性、一致性和复杂性-从夸克、字符串到细胞、鲸-代谢率和自然选择-潜藏在复杂性下的简单性:克莱伯定律、自相似性和规模经济-普遍性和掌控生命的神奇数字“4”-能量、涌现规律及生命的层级结构+当物理学遇上生物学:理论性质、模型和证明-网络原理和异速生长规模法则的由来-哺乳动物、植物的代谢率和循环系统-题外话:尼古拉·特斯拉、阻抗匹配、交流电/直流电+回到代谢率、心跳和循环系统-自相似性和神奇数字“4” 的由来-分形:神秘的边界延长+生命的第四维:生长、衰老和死亡-生命的第四维-为什么没有体形小如蚂蚁般的哺乳动物?-为什么没有体形大如哥斯拉般的哺乳动物?-生长-全球变暖、温度的指数标度、生态学代谢理论-衰老和死亡-黎明并重返阳光-白昼-关于衰老和死亡的定量理论-测试、预测与结果:寿命延长+从人类世到城市世: 一个由城市主导的地球-城市、城市化和全球可持续性-题外话:指数发展究竟是什么-工业城市的崛起及不足之处-马尔萨斯和伟大的创新乐观主义者-一切都是能源,笨蛋+城市科学的序曲-城市和公司只是大型生物体吗?-圣·简和巨龙-有关花园城市和新城镇的个人经历-中段总结和结论+走向城市科学-城市的按比例缩放-城市与社会网络-这些网络是什么?-城市:晶体结构还是分形?-城市是巨大的社会孵化器-你有多少亲密的朋友?邓巴和他的数字-词语与城市-分形城市:社会与自然一体化+从流动性和生活节奏到社会联系、多样化、新陈代谢和增长-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是一台不断缩小的时光机-通勤时间和城市规模-移动电话成为人类行为探测器-城市中的社会连通性-城市移动的规则结构-表现过度和表现不佳-财富、创新、犯罪和系统韧性的结构:个体与城市-可持续性序曲:有关水的短暂离题-城市中商业行为的社会经济多样性-城市的增长与新陈代谢+迈向公司科学-沃尔玛是比例扩大的乔木材公司吗?谷歌是体形更大的熊吗?-开放式增长的神话-令人惊讶的公司死亡率的简单性-安息吧-为何公司会衰亡,而城市则不会?+有关可持续性的大一统理论的前景-不断加速的跑步机、创新循环和有限时间奇点-创新循环和有限时间奇点(3)-创新循环和有限时间奇点(2)+后记-21世纪的科学-跨学科,复杂系统和圣塔菲研究所-跨学科,复杂系统和圣塔菲研究所(2)-跨学科,复杂系统和圣塔菲研究所(3)-大数据:范式4.0还是3.1?-大数据:范式4.0还是3.1(2)-大数据:范式4.0还是3.1(3)+附言和致谢-附言和致谢(2)-附言和致谢(3)+混沌与分形:命运无常,是天意还是混沌的力量?-混沌与分形(二):分形的奇迹——分数维的曲线-混沌与分形(三):人体竟是分形的杰作?-混沌与分形(四):分形是天使,混沌是魔鬼?-混沌与分形(大结局):未来,一切皆有可能-任何复杂的系统,都构建于其固有的简单性+当感受涌现时-推荐序 从理性和感性走向演化理性——序达马西奥著作五部曲中译本-中文版序 探索情绪与感受的世界-第一部分:导论-01 走到聚光灯下-意识游离-意识的问题-心智、行为和脑-对神经学和神经心理学证据的反思-寻找自我-我们为什么需要意识-意识的开始-应对神秘-隐藏与探索-第二部分:感受和知晓-03 核心意识-行为的音乐与意识的外部表现-觉醒-注意和有目的的行为-从意识的缺失研究意识-04 半遮半掩的提示-如果你有那么多钱-记忆与意识-戴维的意识-总结一些事实-半遮半掩的提示-02 情绪和感受-题外史话-脑所知晓的比有意识心智所揭示的要多-有关控制无法控制的事情的题外话-什么是情绪-情绪的生物学功能-诱发情绪-情绪的机制-没有恐惧-情绪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有关明确情绪定义的题外话-表征情绪和感受的基础-第三部分:知晓的生物学-05 有机体与客体-关于内环境的进一步讨论-管理生命-身体信号的映射-神经自我-有待知晓的事物-那肯定是我,因为我在这儿-个体视角、所有权与代理的根源-06 核心意识的形成-只要乐曲余音未绝,你就是音乐:转瞬即逝的核心自我-组装核心意识-二级神经模式在哪儿-核心意识的非言语本质-关于小矮人的最后阐述-07 扩展意识-评估扩展意识-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病觉缺失-躯体失认-瞬间与永恒-自传体自我的神经解剖学基础-自传体自我、同一性与个性-自传体自我与无意识-自然的自我与文化的自我-08 意识的神经病学-评估陈述1:原始自我结构在意识中的作用的证据-它看起来像昏迷-对昏迷和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神经相关性的思考-网状结构的过去和现在-一个安静的谜-经典实验视角下的原始自我剖析-使事实与解释相符-评估陈述2:二级结构在意识中的作用的证据-评估其他陈述-结论-“当感受涌现时”译者后记-“当感受涌现时”注释与参考文献-附录 术语和脑图-第四部分:知晓的界限-09 对感受的感受-情绪感受的基础-感受是为了什么-感受必定与身体有关-来自闭锁综合征的教训-10 使用意识-意识的价值-我们会体验到他人的意识吗-意识在这个宏大计划中处于什么地位-11 聚光灯下-聚光灯下-致谢-附录 术语和脑图-新的术语+涌现-序言:写一本普通读者能看懂的书-第一章:神秘的涌现现象-理解涌现-模型的作用-研究涌现道路上的困难-第2章:理解科学建模的游戏与数字-模型中的奥秘-抽象且具体的计算机模型-第3章:地图、博弈论与计算机模型-博弈论-初露端倪的涌现-动态模型-动态的计算机模型,研究涌现的利器-第4章:会学习的国际跳棋程序-机器学习的困难-评估棋局-机器棋手的学习过程-改变权重,涌现能力的核心-权重改变引起的涌现结果-国际跳棋程序的启示-第5章:神经网络模型-神经元的特征-为神经元建模-固定阈值的神经元网络-有关神经元的更多特征-无限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中的涌现-关于神经网络模型涌现问题的主要观点-第6章:普适理论框架-基于主体的模型-计算机模型的优势-普适理论框架的基本要求-第7章:涌现的受限生成过程模型-机制的状态-机制的相互作用与连接-作为受限生成过程的元胞自动机-第8章:国际跳棋程序与其他受限生成过程模型-国际跳棋程序的受限生成过程-主体间的信号传播-小结-神经网络模型的受限生成过程-Copycat模型-第9章:受限生成过程模型的扩展-可变结构受限生成过程模型-小结-受限生成过程的模拟示例-遗传算法与可变结构受限生成过程模型-关于涌现的进一步理解-第10章:涌现中的还原论思想-受限生成过程中的新层次-重组元胞自动机-从康威自动机中引出的宏观规律-第11章:隐喻与创新-科学中的创新和创造-对隐喻的初步探讨-隐喻与模型的关系-创新的培养-没有捷径的创新-结语:不能停止的涌现研究-作为总结的结束语-摘要重述-作为研究起点的结束语-关于建模的两个警告-关于涌现的进一步研究-涌现研究的几个关键阶段-涌现研究的长远目标-译后记:涌现的意义和作用——《涌现》重译后记-参与本书《涌现》翻译的译者有

潜藏在复杂性下的简单性:克莱伯定律、自相似性和规模经济

2018年12月16日 字数:1854 来源:规模 作者:杰弗里·韦斯特 提供人:看见那......

3. 潜藏在复杂性下的简单性:克莱伯定律、自相似性和规模经济

我们每天需要摄入2 000卡路里的食物热量才能存活,其他动物每天需要多少食物和能量呢?猫、狗、老鼠、大象呢?鱼、鸟、昆虫和树木呢?这些问题在本书第1章中便已提到,我强调称,尽管存在对自然选择的天真期待,尽管生命高度复杂、极度多样,尽管新陈代谢或许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但是代谢率展示出了所有生物体的非凡系统规律。正如图1–1所示,在用对数相对于体重绘制时,代谢率以人们可以想象到的最简单的方式随着体重的变化而按比例变化,它成了一条直线,表明了简单的幂律规模法则(powerlaw scaling)关系。

代谢率的比例变化已经被人们知晓超过80年时间。尽管其原始版本早在19世纪末便已被知晓,但其现代版本要归功于著名的生理学家马克斯·克莱伯(Max Kleiber),他在1932年发表于丹麦一本不知名期刊的科研论文中正式提出了这一定律。[5]当我第一次了解到克莱伯定律时,我感到很兴奋,因为我曾经推测认为,每一个物种进化的随机性和独特的历史轨迹都会造成物种之间巨大的毫无关联的变化。即使是哺乳动物鲸、长颈鹿、人类和老鼠,除了一些一般特征外,看上去也都互不相像,每一个物种的生活环境也是完全不同的,充满了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篇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论文中,克莱伯调查了一系列动物的代谢率,从体重约为150克的小鸽子到身躯庞大、重达1吨的公牛。在随后的数年里,他的分析被许多研究人员延伸至所有的哺乳动物,从体形最小的鼩鼱到体形最大的蓝鲸,涵盖了8个数量级的体重等级。

同样重要的是,相同的规模法则也适用于所有多细胞生物分类群,包括鱼类、鸟类、昆虫类、甲壳动物和植物,甚至还延伸到了细菌和其他单细胞生物体。[6] 总的来说,它涵盖了令人惊讶的27个数量级,或许是宇宙中最持久、最系统化的规模法则。

因为图1–1覆盖的动物范围跨越了5个数量级,从体重仅为20克的小鼠到体重近10吨的大象,所以我们不得不用对数绘图,这意味着两条轴上的刻度都以10的倍数增长。例如,横轴上的体重(千克)为0.001、0.01、0.1、1、10、100,而非线性的1、2、3、4。如果我们尝试利用常规的线性刻度在一张标准尺寸的纸上绘制,除了大象之外,所有的数据点都将堆积在图的左下部。因为在大象之后的公牛和马的体重是前者的1/10。为了能够以合理的分辨率区分所有的动物,我们将需要一张宽度超过1千米的硕大无比的纸。而为了分解鼩鼱和蓝鲸之间的8个数量级,这张纸的宽度将要超过100千米。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前文讨论地震的里氏震级时,我们有非常实际的理由使用对数坐标来代表涵盖多个数量级的数据。这样做也有更深的概念上的原因,我们所研究的结构和动力都有着自相似的特点,都可以通过数学上的幂律呈现,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

我们已经发现,用对数绘制的图中的一条直线代表了幂律,其指数就是这条直线的斜率(图2–5中的力量比例是2/3)。在图1–1中,你可以发现,体重每增长至原来的4个数量级的倍数(沿着横轴),代谢率仅增长至原来的3个数量级的倍数(沿着纵轴),直线的斜率为3/4,这也是克莱伯定律中的著名指数。为了更详细地解释它的含义,我们可以来看这个例子:一只体重为3千克的猫和一只体重为30克的老鼠,前者的体重是后者的100倍。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克莱伯定律来计算它们的代谢率,猫为32瓦特,老鼠为1瓦特。如此一来,尽管猫的体重是老鼠的100倍,但其代谢率仅为老鼠的32倍,这便是规模经济的明确例子。

我们现在再来看一头奶牛,它的体重是猫的100倍。克莱伯定律预计,奶牛的代谢率是猫的32倍。如果我们再延伸至体重为奶牛的100倍的鲸,它的代谢率将是奶牛的32倍。这一重复性的行为,以及当我们按照100的倍数增加体重时,倍数32的重复出现就是幂律的自相似特点。一般来说,如果体重的增长幅度为任意倍数(在这个例子中是100),代谢率也会以相同倍数(在这个例子中是32)增长,无论最初的体重是多少,即无论它是老鼠、猫、奶牛还是鲸。这一系统性重复行为被称作标度不变性或自相似性,它也是幂律的内在特性。它与分形的概念密切相关,这一点将在后文中详细讨论。分形、自相似性在不同程度上普遍存在于宇宙之中,从银河系和星云到你的细胞、你的大脑、互联网、公司和城市等。

我们看到,一只体重为老鼠的100倍的猫只需要32倍于老鼠的能量便能够维持生命,尽管其细胞数量也是老鼠的100倍,这是克莱伯定律的非线性特征所产生的规模经济的典型例子。单纯的线性推理将会预测认为,猫的代谢率是老鼠的100倍,而非32倍。与之相似,如果一只动物的体形扩大一倍,它无须增加一倍的能量来维持生存,而只需增加75%的能量。

如此一来,每一次翻番都能够节约25%左右的能量。因此,以一种系统性可预测和定量的方式来看,生物体的体形越大,每个细胞每秒钟所产生的用于维持每克细胞组织的能量便越少。你的细胞的工作强度不如你的狗的细胞,但你的马的细胞的工作强度更小。大象的体重大约为老鼠的1万倍,但它的代谢率仅有老鼠的1 000倍,尽管其要支撑的细胞数量是老鼠的1万倍。因此,一头大象的细胞的工作效率是老鼠的1/10,其细胞损伤率也会相应下降,大象也就由此更加长寿,这些将在第4章中详细解释。这就是系统性规模经济带来深远影响,在从出生到生长再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历程中不断回荡的例子。

克莱伯定律 / 自相似性 / 规模经济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