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化、满足和社会比较
快乐水平并不是影响社会比较反应的唯一因素。这里再一次涉及最大化者和满足者之间的巨大差异。
在第4章讨论过的研究中,我们让参与者填写最大化量表,然后把他们放到刚才的情境中,让他们和另一个人一起解字谜,看谁完成得快一点。我们发现,最大化者受别人在场的影响比满足者大得多。在一个更能干的人旁边完成字谜游戏,使得最大化者感觉更糟糕,能力也更差。而这种社会比较对满足者则毫无影响。
心理发现
购物时,最大化者比满足者更关注社会比较。他们更留意别人在买些什么,更容易被其他人对该商品的满意程度影响。
如果意识到最大化者的欲求,那么这个结果其实并不让人惊讶。最大化者要的是最好的,如果不比较,你又怎么知道你有的就是最好的呢?而面对如此多的选择,要从中选取最好的一个变得难上加难。最大化者只能成为与他人比较的奴隶。
满足者就没有这些困扰。只要求“够好”的满足者,可以利用别人的体验帮助自己判断,但他们不需要这样做。他们能够依赖自己的评价制定标准。一份“够好”的工资,能够让他们买得起体面的房子,买几件不错的衣服,偶尔过一下夜生活,如此而已。别人赚多少钱对他们并不重要。
从这两种相反的行为方式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悖论。“最大化”这个词,代表对“最好”的渴望,意味着标准的绝对化。而“最好”理应只有一个,无论把它找出来有多难。所以,一个持有绝对标准的人,按理并不应该关注别人在做什么,也不应该受到他人的影响。相反,“够好”是一个相对标准——相对于自己过去的经验以及他人的经验。然而我们看到的又恰恰相反,实际上持有相对标准的是最大化者,而持有绝对标准的是满足者。
理论上,“最好”是一种理想,独立于别人拥有什么而存在,但实际上,要界定什么是最好太困难,以致人们重新回到跟他人比较的模式中。同样,“够好”不是绝对的客观标准,会根据每个人的自身判断而不同,但关键的是,它不用、也不必跟别人进行比较。所以,在势不可当的选择面前,成为满足者再一次成为维护个人自主权的好方法。
多元选择和社会比较
我们已经知道,选择越多,要收集必要的信息并作出决定就越困难。而收集信息越困难,就越依赖于他人的决定。虽然你并没有打算为厨房购置最高档的墙纸,但面对成千上万的可能性时,要找到一个够好的选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参考别人的选择。所以,过量的选择会迫使你观察别人的行为。可是,社会比较进行得越多,你就越有可能受其影响,而这种影响又往往是消极的。所以,选择过量的世界总是鼓励我们在下决定前看看别人在干些什么,和不这样做相比,这个过程使得我们经常感觉自己的决定很糟糕。这就是为什么选项越多,我们对自己选择的满意度反而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