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才能最大化
我不是最大化者,我在最大化量表中只得了20分。我讨厌购物,如果非得去买东西,我巴不得一下子就买到;我总是买同一个牌子而且竭力忽略市场中其他新选择;我很少关注我的投资收益;从不关心打出的长途电话是不是以最优惠的价格;我一直用旧版的电脑软件,用得越久越好。在工作上,虽然我向来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但从不逼迫自己做到完美。如果我觉得我写的论文或者我讲的课已经足够好了,那我就去干点别的。如果我多花点时间去找更划算的交易,没准我会更有钱;如果我花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也许我会成为更优秀的老师。不过我能接受这些“损失”。
尽管如此,和每个人一样,我在某些方面也是最大化者。当我走进食品店,看到各种卖相精美的外带食品,或者在社交聚会中看到那些就像为美食杂志准备的饕餮大餐时,面对满桌的可口美食,全部都想吞到肚子里。我甚至可以想象它们的味道,想要一一品尝。然后我就发现自己很难下决定。作为美食方面的最大化者,我必须面对本章中提到的许多问题。当我不得不选择一个时,我就会老想着那些被我放弃的美食。我又陷入了自我怀疑,常常后悔自己的决定,并不是因为结果不好,而是觉得另一个味道可能会更好。在餐厅吃饭时,我有点菜障碍,当我看到其他桌上的美食,常常觉得别人点的比我的好吃,这让我对自己点的菜兴趣大减。
你可能不是一个吹毛求疵的美食家,但是你可能会花好几个月寻找一套合心的组合音响;你可能不太在意穿着,但你可能把全部精力都花在买一台性价比高的汽车上。总有些人千方百计让自己的投资回报最大化,即便他们并不想花钱买任何东西。事实上最大化和满足的倾向都有“专属领域”。没有一个人在每个方面都是最大化者,但每个人都在做某方面的选择时拥有这种特质。或者说最大化者和满足者之间的区别,就是做选择时考虑的选项的范围和数量不同。
这是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大部分人都有可能做一个满足者。通过更多地采取满足者的策略,打消凡事都要“最好”的期望,总是被无数选择困扰的人就可以知足常乐。
最大化和选择难题
对最大化者来说,在第1章和第2章中谈到的过量选择就是一场噩梦。但对于满足者来说,负担并没那么重。事实上,选择越多,满足者就越容易找到符合他们标准的东西。增加选项并不会给满足者增加多大的工作量,因为满足者并不打算把所有可能的选择都琢磨一次。
我的一位朋友给我讲了他两个女儿的故事,可以作为很好的例证。
大女儿迈入青春期时,我的朋友和他妻子经常因为买衣服跟女儿开战。他们的女儿有自己独特的衣着品味以及对奢侈服装的特殊嗅觉,她对衣服的看法和父母大为不同。于是我朋友和他妻子想出了一个主意。
他们和女儿协商,给她一笔服装津贴,这笔钱合理地分配给不同类型的服装。他们给女儿一个总数,由她自己决定怎样花。这个计划很诱人。关于服装的谈判宣布结束,我朋友可以把精力花在和女儿在其他重要事情上的抗衡。
夫妇俩对这种策略的效果很满意,所以他们又在小女儿身上重施故技。不过,两个女孩性格迥异。大女儿是满足者,小女儿则是最大化者(最起码在服装方面)。姐姐用这笔服装津贴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经常是一时冲动就买了,但从不为那些错过的漂亮衣服后悔。但是对妹妹来说事情可没这么简单。每一次购物对她来说都是痛苦的旅程,她必须把钱花在最好的衣服上,常常在这件和那件之间摇摆不定。
当季节和款式改变后,她会不会后悔两个月前买的这件衣服呢?对一个12岁的女孩来说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给她完全的自由并没有帮到她,她并不为自己拥有做决定的自由而难过,但她的“服装自由”确实给她带来了更多麻烦、更少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