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11章——面对选择的11个方法

2018年11月1日  来源:选择的悖论 作者:巴里·施瓦茨 提供人:78049657@@......

前面提到的可都不是什么好消息。我们生活在物质极其丰富的时代,拥有祖先们做梦也没想过的东西,生活充满了无穷的可能性,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却发现这些东西满足不了自己的欲求;我们被一堆现代化的便捷设备包围,却发现时间从来都不够用;我们可以任意规划自己的生活,却不知道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

现代化的“成功”竟然如此苦乐参半,而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就是选择过多。选择过多引发焦虑,再加上后悔、适应、社会地位、社会比较、和影响巨大的最大化倾向对选择的影响,心理焦虑只会有增无减。

好在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缓和甚至消除这些困扰,不过要真正做到这些可不简单,需要经过大量练习并提高自制力,也许还需要转变思维方式。但是坚持每一个方法都会得到回报。

1.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选择上

我们知道,拥有选择的机会对主观幸福感非常重要,但是选择本身也有劣势,选择越多,这些劣势也就越明显。拥有选择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缺点却以微妙的方式逐渐累积。也就是说,并非某个特定的选择出了问题,而是所有选择共同导致了最后的结果。

放弃选择的机会并不容易。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意识到,大多数时候对我们最重要的,是某个决定导致的主观感受而非客观结果。就算你能得到更好的车子、房子、工作、假期或者咖啡机,如果你在做选择时很不满意,那么就根本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有过量的选择,才产生了更好的客观结果和更糟糕的主观感受。

要应对过量选择带来的问题,必须首先明确究竟哪些选择对生活来说是最重要的,然后把时间精力都集中到重要决策上,其他的则可以放到一边。通过限制选择的数量,我们就可以少做一点选择,多一点舒心。

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 回顾最近所做的选择,无论大小(买衣服、买厨具、决定旅游目的地、分配退休金、选择医疗方案、换工作或是换男女朋友);

■ 逐项列出做以上选择时采用的步骤、花费的时间、所做的研究以及做选择时的焦虑程度;

■ 回忆自己做选择时的感受;

■ 问问自己,花这些工夫去做选择,到底得到了什么。

这个练习可以让你更深刻地意识到选择的成本,让你放弃某些选择,或促使你建立一个筛选标准,确定需列在重点考虑之列的选择,掂量每个选择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比如说,你可以规定自己买衣服时最多只能逛两家店,或者安排假期旅游时每次只考虑两个地点。

这样限制自己看上去好像既困难又武断,但事实上,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早就采用了这种策略。你可能规定过自己聚会时最多只能喝两杯,虽然你非常喜欢酒,却没有贪杯。对很多人来说,做到这点并不困难。这又是为什么?

其中一个原因是,你听到过太多关于饮酒过量的有害信息。第二,你曾经喝醉过,知道这并不好受。虽然多喝一杯不一定会醉,可为什么要冒这个险呢?

遗憾的是,直到现在,社会上始终没有任何规定提及不可以买太多东西,而且你自己也感受不到选择太多给你带来的不愉快。如果你被这本书里的证据和观点说服,你就会明白选择过多自有其不好的一面,也就更容易接受“在两个里面选一个”这样的方法。这真的值得一试!

2.成为选择者,而不是捡拾者

选择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知道何谓重要的决定,知道何种情况下不应该作出选择,知道何时应该寻找新的选项,也知道如何选择更能凸显自己的不凡之处。能为自己和他人创造选择机会的正是选择者。不过面对海量选择时,我们通常会被迫成为捡拾者,只能被动地从已有选项里挑选。做选择者固然好,但要想多点自主选择,少点被动捡拾,我们就得学会在选择时自发地运用固有的习惯、习俗传统以及社会规范。

选择者有时间修正目标,捡拾者则没余地作出调整;选择者有时间避免从众,捡拾者则只能随波逐流。作出明智的决定需要耗费时间专注思考,只有选择者才能做到。

当你回顾最近所做的选择时,会更清楚自己付出了多少,也会发现什么是自己真正在意和不在意的东西。你可以:

■ 少花些时间决定无关紧要的事;

■ 用省下来的时间问问自己,在人生中的重大抉择中,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 当你发现现有的选项没有一个符合自己的要求时,不妨思考怎样创造出更好的选项。

选择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