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做了一个选择,但结果并不好,或是你发现有更好的选择时,恭喜你,你很有可能后悔了。
有一次我和太太在eBay网上拍了一张专为背部舒适设计的高科技靠椅,但一直没有收到,因为卖家是个骗子,我们(还有其他人)就这样被骗了一大笔钱。
“我们怎么会这么笨呢?”我和妻子轮流对对方说。我们后悔自己做的选择了吗?当然咯。
这就是决定后懊悔(postdecision regret),是在知道了决策的结果之后产生的。还有一种情况叫预期性懊悔(anticipated regret),就是做决定之前就已经后悔了。比如,如果买了这件毛衣,又在另一家店找到一件更价廉物美的呢?如果选择了这份工作,下周又出现了一个更好的机会呢?
决定后懊悔与预期性懊悔
postdecision regret VS.anticipated regret
决定后懊悔是做了某个决定后,因为结果不理想而产生的后悔。预期性懊悔是指做选择之前,因为预计到结果不好或者还有更好的选择而感到后悔。
决定后懊悔也被称为“买家的悔意”。在做完一个购物决策后,我们常常对自己的决定产生怀疑,总是觉得那些被拒选项比自己选的好,又或是还有更优选择尚未发现。无论这种后悔是否正确,它的苦涩滋味总是会让满足感骤降。预期性懊悔则会让情况变得更糟,因为它不但会让人感到不满意,还会让人变得无能。如果你总是问自己,要是这个星期买了这栋房子,下星期却发现有更好的怎么办,那你可能永远买不到房子。
预期性懊悔和决定后懊悔都会让决策者付出更多的情感代价。前者让做选择更困难,而后者则会让人们更难享受买到心头好的乐趣。但不是每个个体都很容易感到后悔。后悔得分高的人比得分低的人更不开心、生活满意度更低、更悲观而且更忧郁。后悔程度高的人更可能是最大化者。
事实上,经常后悔正是人们成为最大化者的主因,因为不后悔的唯一途径就是作出最佳决策,但这并不会让人们心里更好受。而且,无论事前还是事后,选择越多,就越容易感到后悔。这可能就是增加选项不会让我们感觉更好的主要原因吧。
即便人跟人的后悔倾向有差异,某些特定的情景还是会让特定的人更容易比别人感到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