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新冠病毒(中国)+全国疫情曲线会说话,可读出4点发现-节后返程高峰来临,这10座城市防疫压力最大-784例确诊患者的故事,还原新冠病毒向全国扩散的路径-张文宏:两张图给出返程与返工后的疫情走向,必以最大决心方能胜利-数说疫情0206:拐点渐近?-除湖北外全国单日新增确诊数录得连续第5日下降-疫情分析0209丨 全国新增确诊病例加速下行 新增医观数首次转负-重要信号!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11天连续下降!-唐驳虎:疫情最终如何结束?取决于3个重要参数-疫情迎来结束倒计时!+新型冠状病毒介绍-新冠病毒感染性、致命性究竟如何?美媒梳理了六大关键问题-生科人和你说说新型冠状病毒的前世今生-新冠病毒十问+刘国恩 | 疫情防控:警惕被恐惧绑架理性-沙烨:恐慌传播已远超疫情,转变思路迫在眉睫-疫情面前,比独立思考更难的是避免情绪化-经济!经济!切不可让病毒恐惧酿成更大危机-梁建章:隔离的经济账-中经观点:为什么要给浙江2号令点赞?-警惕各地防控疫情“一刀切、层层加码”现象-梁建章:不应隔离出行和归来人口-胡锡进:如果政府今后还让民众“尽量不出门”,是转嫁责任,公共防控体系会失去意义-疫情灾难下:请保持理性,不要再加入乌合之众的狂欢-8年后的今天,才意识到这片子有多「神」——传染病-中经观点:要复工,把路通-对返岗复工人员一律拒之门外?这是对各地治理能力的一次“加试”-中央号召复产复工,农民却出不了村!政策梗阻亟需打通-疫情下北漂族的返京路:返岗就像上演突出重围,随时斗智斗勇-一人一车,他在高速上“漂泊”了15天-菜烂地里,菜农咋办?稳住!大批保菜政策来了-疫情下鲜活农产品的滞销之困:鸡鸭因断料被填埋,鸡苗价格跌至5分,毛蛋收购价被压到2分钱-是什么在阻碍企业复工?-北大教授:我们为何不敢承认,大疫背后的小农心态?-对话梁建章:疫情全球蔓延应防一刀切隔离 警惕脱钩风险+疫情是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考-村里大标语来了!这波防疫宣传都是鬼才呀-高速堵车十多公里,疫情期间重返北上广有多难?-最严禁户 驻马店驿城区限每户5天1人外出-“苗头”防控升级:多地要求购买发热、咳嗽药品实名登记-疫情蔓延问题到底出在哪?中疾控原副主任:一直没想明白,当时为何判定“不存在人传人”-“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罗生门 武汉市卫健委“双标”令人迷惑-卫健委第二批专家回应为何没发现“人传人”:人家不说实话,我们也没办法-北大教授: 风险面前, 我们为何屡犯“弃真”而“纳伪”的错误?-弱地方政府不是弱在没有自由裁量权,而是…-大疫当前,别搞什么“表格防疫”-基层干部的“无力感”从何而来?-别把街镇干部逼成“千手观音-“硬核高音喇叭”背后的政治隐喻与权力之变 | 文化纵横-广告载体:日常生活中的高音喇叭-国家象征:高音喇叭的“辉煌年代”-喇叭边缘化:祛魅的国家权力-权力为何嬗变?-光明时评: 武汉返乡大学生家门被封死,不能更人道些?-对湖北籍居民停水,战“疫”莫过火-大理卫健局承认市政府征用口罩,专家称违反传染病防治法-云南对大理市征用疫情防控物资予以通报批评-对话被大理扣下口罩的湖北货主:“我们不要补偿,我们要物资!”-大理“征用”重庆口罩后续:给予大理市卫生健康局局长杨砚池免职处理-大理不止扣了重庆口罩?湖北黄石疫情防控指挥部:也扣了我们2万只口罩-禁止体温正常返城人员回家?这不是“硬核”,而是违法、添乱!-过激防控必须及时纠正-科普:为什么说因为新冠疫情而实行旅行限制不合理-对住家封门,把行人从街上带走……这类过激做法亟待纠偏-49年前斯坦福实验揭露最近“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志愿者行为真相-齐泽克:最大的危险在于以疫情为名,实施看似合理实则野蛮的行径-别再说风凉话,疫情一线的她们真的太缺卫生巾了-地方保护和利己主义的“山大王”是拦路虎、绊脚石-谁说了算?基层依旧我行我素,互相推诿,通行证也被迫“失效”-“土政策”隔离来自北京人员防控难以实现全国“一盘棋”-不要“人造”典型,不能为了典型而典型-刑释女离汉赴京,湖北司法厅长负主责被查,曾称把疫情阻在高墙外-“毫无大局观念”的湖北监狱管理局长丢官,辖下三监狱八百人感染-马上评丨假的就是假的,真实的声音最有力-居民“假的”呼喊声,是抗疫生动一课-拜耳为何火速开除撒野女华人?抗癌药在美日遇冷,全靠中国挽回收入-北京警方通报澳籍华人女子拒隔离外出跑步:注销居留许可 限期离境-反思:体制弊端与这场悲剧是什么关系?这需要观察三个事实-为什么我不赞成太多讨论追责问题 | 汪涛-以什么为原则追责-真的认真总结过经验教训吗?-事情远没有想象得那么复杂-谁才是真正的隐瞒者?迄今为止对疫情追责问题最深度研究 | 汪涛-“外来输入说”不能再简单地看作阴谋论-当地官员的责任如何界定?-别把惨烈的学习机会变成又一次恶俗的“政治斗争”| 汪涛-万字长文:疫情之后政府应当采取的“十大政策”-以更加科学合理的综合指数补充甚至取代GDP-有效地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四分”管理体制-确保信息发布与传播的透明、准确和及时性-加大提高法治与人权意识的力度-进行分区、分层、分级的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演习-进京、返京、出京都需要啥手续?做好这几件事就可以了-北京健康宝怎么填?五一能畅玩京津冀吗?答案都在这-环京客运班线将于一周内恢复-北京将有序恢复跨京冀公交线路运营、进出京长途客运班线-隔离在家为什么让我们压抑?真相不只是因为“禁足”+一个方方武汉日记,干倒了多少正能量宣传——尽管这不是方方本意-65岁作家方方《武汉日记》走红:“我不是挑刺,而是反思”-作家方方凭什么能够获得鲁迅文学奖?-你们一直找的武汉方方日记~最全的给你们-武汉方方日记~待在家里别出来,否则我们就白拼命了-武汉方方日记~我的遗体捐国家,我老婆呢-武汉方方日记~蔓延难以控制,看来这真的是个难题-怎么评价方方,这件事特别有意思-即使疫情过去,消费者也回不去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第三产业-猪也饿,二师兄挺住-饲料运不进,农户活埋鸭子,三令五申为何通不了封路“肠梗阻”?-7天万亿损失,餐饮、旅游的「生存战疫」-记者观察:乱封路拆台稳经济努力-疫情对经济影响多大?复旦管院教授:稳住服务业就稳住了增长-超长假期背后:互联网泡沫将破,老板们经历“最难熬冬天”+镜头下的温州:中国鞋都——近20万外来人口的社区人迹寥寥高度戒备-绝不能让“疫情防控打赢了,工厂也没有了”成为现实-疫情防控,别走极端-5328家公司注销、亏得只剩底裤!最惨的还有影视行业···

5328家公司注销、亏得只剩底裤!最惨的还有影视行业···

2020年4月17日 字数:3218 来源:格隆汇 作者: 提供人:abc9998......

2020年初一场新冠疫情席卷过后,外界都在讨论:哪个行业“最惨”?

餐饮、旅游、航空、酒店,这些与服务业联系紧密的行业,首先映入眼帘。

然而,疫情过后,发现,餐饮、旅游、航空这些行业已经在有序有效复工之际,还剩下一个躲在角落掩面而泣的影视行业,独自暗舔伤口。

说真的,比惨还真的还不能忽视影视行业。

影视行业停摆两个月,有多惨呢?

据数据显示,2020已有5328家影视公司注销,而这一个惨痛的事实甚至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5328家公司注销、亏得只剩底裤!最惨的还有影视行业···

(图片来源:微博)

与此同时,一季报的纷纷披露,也加剧了影视行业的“悲情”色彩——金逸影视一季度净利润预亏1.45亿-1.6亿元,华谊兄弟一季度预亏1.38亿元-1.4亿元,而强劲如光线传媒的净利润也同比下降56.33%-78.17%。而亏得最惨的尤属昔日首富王健林旗下的万达电影了,一季度巨亏5.5亿元-6.5亿元。

本来是最好的冲业绩时机,谁曾想到被这一场疫情打击到亏得只剩底裤···

不过,凤凰涅磐,犹有新生之说,看似惨不忍睹的洗牌,对于影视行业,究竟是灾难,还是转机呢?

1

2019年12月初,春节档影片开始预热,行业一派喜乐融融,《中国女排》、《唐人街探案3》、《囧妈》、《姜子牙》、《紧急救援》、《急先锋》等神仙影片齐聚,也使得外界称之为“史上最强”春节档。

5328家公司注销、亏得只剩底裤!最惨的还有影视行业···

(图片来源:wind)

彼时,影视公司喜笑颜开坐等票房大卖,影视板块趁机掀起一波上涨热潮,私募投资经理悄悄布局加仓······所有人都在大喊“影视行业要回暖了”。

然而,不曾料到一只名为“新冠疫情”的黑天鹅飞到影视行业面前,让其寒上加寒。

1月23日,被誉为“神仙打架”的春节档先后在网上宣布撤档,后续情人节档期的几部电影也宣布了撤档。1月24日,各大影院相继宣布春节暂停营业,预期中春节长假七天60亿至70亿票房化为泡影。

而更心酸的是,在各行各业循序渐进推动复工之际,全国影院的复工之举却被叫停了。

3月27日晚,国家电影局紧急通知,所有影院暂不复业,已复业的立即暂停营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当晚8点,广东、上海、江苏、山东等省市的影院均收到消息后纷纷关门了,复业时间需等国家电影局再通知。

5328家公司注销、亏得只剩底裤!最惨的还有影视行业···

(图片来源:淘票票)

不得不说的是,复工那几天,影院行业的票房也没好到哪儿去。据灯塔数据显示,3月20日至22日,复工3天票房才仅仅8.62万,比以往的零头都不如!可以看出,复工和不复工票房的差距,大致是可以用“惨淡”和“更惨淡”来形容了。

回到目前的形势上,由于全国影院迟迟不能复工,二季度票房继续大幅下降将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票房作为绝大多数中国电影公司尤其是电影院的主要收入,近三个月没有收入,人员薪酬、房租等一系列费用支出该怎么办?

由此,在这个情况下,很多中小影院和电影公司已经摇摇欲坠了·····

据经济日报报道,2020年初至今,全国有5328家影视公司注销或吊销,是2019年全年注销或吊销数量的1.78倍。同时,2020年前两个月,影院类企业新增不到8000家,较去年同期下滑25%。

此外,据新浪娱乐报道称,截至今年3月,内地已经有2200多家影院宣布倒闭,没倒闭的也在减薪裁员应对生存危机。更可怕的是,有业界人士预计称影业应有五百多间制作公司以及三千多间影院会倒闭,以后可能之后会更惨!

5328家公司注销、亏得只剩底裤!最惨的还有影视行业···

(图片来源:新浪娱乐)

显然,影视行业的“大退潮”来的比预想更加凶猛。

不过,正如众人皆知那样,疫情前夕影视行业已是“寒冬”。

自2018年5月崔永元揭发阴阳合同后,影视行业先后经历了集中查账、优惠税收被取消、限古令等诸多高压政策,而在愈来愈严格的政策管理之下,资本开始撤离,使得这一行业迅速掉进了寒冬的窟窿。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的电视剧备案数量(905部)以及总集数(34401集)双双大幅下滑,同比下滑22.2%和24.8%;此外,艺恩数据显示,上线剧集数量也从2018年的445部降至351部,同比下滑21%。而随着影视剧备案锐减,大部分演员也陷入“无戏可拍”的困境:

“迪丽热巴借访谈节目向导演们喊话‘我有时间’,袁弘开始考虑只能演男三的剧本,黄晓明没戏可演的情况下,接下了于正操刀的改编剧……”

5328家公司注销、亏得只剩底裤!最惨的还有影视行业···

(图片来源:网络)

一眼望去,上述的种种惨象仿佛是所有电影从业者的一场噩梦。

2

显然,大梦初醒,还有更加残酷的事在等着影视行业——一季度亏得只剩底裤。

亏得最厉害的,实属万达电影。

4月14日,万达电影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今年一季度亏损5.5亿元至6.5亿元,为上市以来首次一季度出现亏损,而上年同期盈利4亿元。

5328家公司注销、亏得只剩底裤!最惨的还有影视行业···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该公司表示:“自2020年1月23日至今,下属影院受疫情影响全部停业,同时万达影视计划春节档上映的影片未能如期上映。电影放映收入大幅下降,而固定成本费用支出却较为刚性,导致经营业绩出现大幅度下滑。”

这意思也很直接,下属影院关了,叫座的影片被埋了,但固定成本费用还需要支出,这怎么能不亏呢·····

然而,不仅国内业务受损严重,万达在海外的影院公司也损失惨重。

受海外疫情影响,美国最大的连锁影院AMC影院宣布关闭1000家影院,而AMC影院是王健林在2012年斥资超200亿元买下,截至2019年底万达仍持有AMC院线38%股权。随着现金储备的减少,AMC剧院申请破产传闻被传得神乎其乎,其中,华尔街分析师汉德勒认为:

“即使AMC院线能够动用政府救助资金,该公司的高杠杆率(47.5亿美元的债务)也将导致艰难的困境,从而使重组不可避免,由此汉德勒预测AMC院线将面临破产重组”

至于其它影视公司,似乎也难逃一季度亏损的命运:

幸福蓝海预计亏损1.0亿-1.05亿;

华谊兄弟预计亏损1.43亿元-1.38亿元;

唐德影视预计亏损2400万-2900万元;

长城影视预计亏损2500万元至3000万元。

此外,同样以电影业务为主的光线传媒,是少数今年一季度没有亏损的公司。不过,虽然没亏损,不过同比却大幅下滑——据财报显示,其一季度预计盈利仅有2000万元至4000万元,下降幅度为78.17%至56.33%。

5328家公司注销、亏得只剩底裤!最惨的还有影视行业···

所幸的是,由于华策影视和华录百纳主要是以电视剧业务为主,所以这两家公司是今年一季度极少数实现业绩增长的影视公司。财报数据显示,华策影视预计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亿元至1.1亿元,同比增长177.40%至205.14%;华录百纳一季度预计盈利1708万元至2001万元,同比增长75%至105%。

一季度业绩表现如此惨淡之际,影视行业的二级市场也好不到哪儿去:譬如,2020年初以来,当代东方跌超44%,奥飞娱乐、慈文传媒跌近30%,前文提到的华谊兄弟跌超26%,唐德影视跌超24%,而强势如光线传媒和万达电影则分别跌超20%、17%。

5328家公司注销、亏得只剩底裤!最惨的还有影视行业···

(数据来源:同花顺)

于影视公司来说,一季度业绩惨淡已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但不幸的是,麻烦或许尚未结束。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在各行各业循序渐进推动复工之际,全国影院的复工之举却被叫停了,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全国影院仍处在停摆的状态中,电影行业还未真正走出疫情影响。对此,中原证券研报表示,电影行业还未到走出疫情的影响的时候,乐观估计下,预计4月下旬才会有影院陆续开放,但完全恢复正常经营节奏或将需要等到下半年,此外该机构还指出:

“参考过往两年的票房数据,预计全年票房损失可能达到200亿元左右,相比全年约1/3的票房损失。”

3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将这句话放在当下影视行业身上,似乎也是这个理——在行业深度洗牌之际,这个行业似乎正在萌生一些新兴事物。

最为明显的是,从线下放映转移到线上播映,中国式网飞效应慢慢出现。

1月25日,徐峥执导并主演的《囧妈》在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抖音火山版及鲜时光TV上线;而原定于2月14日上映情人节档的《肥龙过江》,则是从线下影院转移到爱奇艺和腾讯视频播映;而定于2月21日上映的《大赢家》也同《囧妈》一样在西瓜视频、抖音、今日头条App上线。

或许是第一个吃“螃蟹红利”的关系,《囧妈》线上放映量明显好于《肥龙过江》和《大赢家》。《囧妈》3天总播放量超过6亿、总观看人次1.8亿,《肥龙过江》以腾讯视频为例,上线两个半月播放量共1.6亿次;而《大赢家》上线3天,正片总播放量为9800万。

对于这一线上播映量的表现,外界似乎有点失望,这三部影片的线上播放量,在网络红人面前还真是“大巫见小巫”,毕竟网络红人李子柒只要发布一条视频,一夜播放量就能达到1700万次,播放量最高的视频就可达到3亿次。

但说句实话,只要“小屏替代大屏”趋势、“院线片转向线上播映”趋势不变,以手机、平台、电脑为主要载体的网络视频平台,就一定会是未来影音娱乐服务的最大赢家,现在涉足网络播映的影视公司虽然艰难,但对于未来而言或许是一大机遇。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需要注意,那就是“大浪淘沙,内容为王”的行业铁律。

2018年,国产电影票房三甲分别被《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药神》等三部影片摘得,这些影片之所以能斩获高票房,都离不开强大的口碑效应。2019年年底《唐人街探案3》《囧妈》《姜子牙》等影片之所以被誉为“史上最强春节档”,也离不来背后的口碑效应——不仅内容精良,而且名导操刀。

而就拿《哪吒》、《流浪地球》来说,其在国内电影题材中本属于比较小众的类型,但却依然依靠优异的影片质量一举突破,这意味着,只要影片质量上乘,即使是原本被市场看作冷门 的影片也能够获得超高的票房。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电影市场从追求大片的刺激,回归到电影的本质,扎扎实实讲好一个故事,内容为王。就像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指出的那样:

“中国电影市场规模的扩大已经不再以影院建设、银幕数增加为单一动力,观众对电影艺术水准和工业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影好不好看、口碑好不好对观影决策越来越重要。”

人们常常说,这个时代淘汰你,连一声招呼都不会打。显然在危机面前,比惨不是影视行业的最佳选择,唯有破局才能重获新生。

也许,这一次行业大洗牌,对于影视行业来说,亦是一场转机吧。

疫情 / 消费习惯 / 公司注销 / 影视 / 网络视频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
相关核心文章
abc999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