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人们的心智已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却没有人了解其中的过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我们已经讨论过元认知,包括元认知是什么以及元认知回路在心智上是如何工作的。下面,我们将会进一步探讨人类大脑增强元认知的特质。
然而,在开始讨论之前,要做件重要的事情,我们需要把这些自我反思能力与其他物种的相似能力进行一下区分。长久以来,认知科学家认为,只有人类才能够完成基本的自我意识任务,比如说识别镜子的自我。如果你把自我意识想成一条线段,那么类似于镜面自我识别的基本任务位于线段的一端,元认知觉察则位于另外一端。这样,你对我们将要讨论的内容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心理框架。
事实证明,我们在其他物种的自我意识水平上的观点是错误的。不仅仅黑猩猩和其他类人猿能够识别镜中自我(与认为它们的影像是另一只猿相反),甚至连海豚、大象、猕猴和欧洲猿、喜鹊都能做到这点。1?
真正只有人类能够完成,而其他物种却做不到的是,从自我知觉中脱离出来,审视一种脱离了自我的情境。举个例子,黑猩猩之所以能够识别出镜子中的自己,是因为它注意到当它指或拍镜子的时候,镜子的影像与自身的动作完全一致。(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我们认为其他灵长类动物是最近几十年才具有这种能力,这种能力出现的时间要更早。)但是,同一只黑猩猩却不能够假想出一个除镜子影像之外的心理位置,它不能在一个脱离当前环境的水平下进行元认知。
然而,人类不需要注意,就能脱离当前环境进行元认知。例如,当交通拥挤的时候,旁边的车却突然插到你前面,你立刻就能意识到出现在当前情境中的所有事物,你自己、交通以及插队的人。你怒不可遏地按响喇叭,然后摇下车窗玻璃,呵斥插队的人。
但是进化使你具备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技能,因为你没有必要与当前发生的事情保持一致。你能够从当前情境脱离出来,判断一下不同的思维和行动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在你按响喇叭,摇下车窗,大声呵斥之前,你能够对做与不做的后果进行一下分析。在这个心理空间中,你“看到”了下一刻将会发生什么,认为贸然行动结果并不理想,所以你放弃了这样做。你有效地使用了元认知觉察来改变当前局面。
阅读了上段之后,你可能会问:“那听起来不错,但是万一我一时冲动,失去理智,立马行动怎么办?”答案是,任何人都能够改变下一刻要发生的事情,尽管我们承认更倾向于听从大脑的边缘系统做出反应,这个反应系统因“战斗或逃跑”的倾向而广为人知。 2?
我们将会再次思考在前面探索中浮出的问题。高度发达的元认知觉察绝对是对抗“战斗或逃跑”反应的疫苗,但是作为一种资源,它却被许多人忽视,以至于它的力量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元认知是人类所拥有的、改变和提高大脑反馈回路结果的最有效的内部力量(包括那些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才能施展的能力)。然而,要想使用好这种影响力,一定要下工夫。
我们能做到如此之多,比如自我反省,这也是灵长类和猿类做不到的。那么,除了元认知之外,还有什么使我们的心智区别于其他的呢?
■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TOM)指的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它使人类能够想象隐藏在他人之前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感受,并对他们当前或未来的行为做出预测。TOM有其有意识的、合理的部分,不过,我们常常通过快速、自动的无意识过程对他人所想所思进行“理论化”。TOM又被称作“心理化”(见图2-1)。
图2-1 心理化
人际关系和社会组织使得人类成为对TOM有着高要求的唯一物种,因为人类社会的复杂,使得人们“进入他人头脑”成为必须。换言之,我们都是天生的读心者。
所谓读心,也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可怕。我们所有人,无论刻意与否,每天都在“进”、“出”他人的大脑,搜集和评估能够作为判断他人思维会怎样影响行为的线索。我们如此频繁地做着这件事,以至于得到一个很有力的观点:我们的心智,至少是一部分,由我们的思想与他人思想产生的碰撞来定义。
在这儿,要着重提一下丹尼尔·西格尔的贡献。西格尔的工作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人际神经生物学”。这个学科的诞生表明,当我们说起“心智”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谈论我们的大脑、自己的心智和他人的心智之间的关系。总结一下就是,心智是内在的、相关的。用西格尔的话说,就是:“心智是身体的意外属性,而联系是在内部的神经心理加工和相关经验中产生的。换句话说,心智是出现于全身分散式的神经系统以及联系中交流模式的一个过程。” 3?
这也是西格尔所说的“突现”的实质,更加基础的过程(与大脑的神经联系以及与他人的相互联系)产生了一些新事物——我们的心智。因而,我们的心智来源于不断变换的内外部变化。西格尔强调:“心智是身体的具体表现,而非局限于大脑。同样,心智也是相关的,而非独立的产物。”
■意向性:心心相“映”
紧跟着心理理论,接下来我们要介绍一下“意向性”,一个将人类和其他物种区分开来的重要概念。意向性可以被看作心理理论产生作用的有力臂膀,它可以通过次序得以测量(第一、第二、第三等)。
拥有一阶意向性?的主体(人类或其他动物)能够反思自我的欲望、需要,他们能够进入自己的头脑中。甚至一只正在照镜子的黑猩猩也不得不做一些一阶动作来确定它正在观察的是它自己,而不是别的猩猩,而且好像地板上靠近其他猩猩的葡萄确实在它旁边,只等着它拾起来,然后大快朵颐。
二阶意向性?使得主体能够形成关于他人心智状态的理念。
三阶意向性?指的是个体能够推断一个人如何思考另一个人的想法。
再向前推进一步,四阶意向性?指的是个体能够推断一个人怎样揣测另一个人如何思考第三方的想法。
仅仅人类能够掌握三阶和四阶意向,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甚至能完成五阶或六阶意向。并且,一些很复杂的记叙文只可能使用四阶甚至更高的意向性才可能展开。4?
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例如海豚和猪,具有一阶和二阶意向性。5?
■心声的作用
人类心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另一个与众不同的特征就是“心声”。心声是将行为中的元认知觉察标注出来的通常做法。当我们检验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到哪一步的时候,检测者会听到一种来源于自身的声音。尽管这种声音是我们自己发出的,但是它更像是一位冷静的旁观者做出的论断。 6?
大多数人都体验过这样的心声,当你决定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去做吧”,“千万不要这样做”,类似的声音冷不丁地会回响在你的耳畔。那么,心声是如何到达行为的终点并在终点指挥我们究竟是前进还是止步不前的呢?答案就是,心声的发出者——元认知“黑匣子”。
然而,问题在于,你的心声是否真的具有指导作用呢?如果你的元认知觉察的过程得到了良好的训练,那么可以肯定地说,心声会引领着你走向成功。但是,倘若恰恰相反呢,遵循心声的指挥,只会让你陷入一个接一个的麻烦之中。
使心声具有指导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个艰难的任务。消费型的社会在潜移默化中使我们接受这样的主流文化,任何形式的“感觉好”都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而这种情况下的“感觉好”往往是本能的替代词。尽管有时满足一下原始欲望会得到不错的效果,但是大部分时间,盲目地实现本能往往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后果。
人类的本能在进化过程中已经被打上了生存和繁殖的烙印。但是,当你把那些原始欲望带入复杂的文化中,它们与文化无法完美契合。事实上,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与大脑所创造的文化已经脱节了。
这也就是元认知之所以是如此重要的一种内部力量的原因。因为它能够引导原始欲望和认识感受与实际情境相符的方向上发展。
有研究曾关注心声在组织一段内部对话中发挥的作用,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很有趣的心理学现象,我们对自己不断重复的内容,最终将变成现实。举个例子,你为了找工作,投出去许多份简历,但不是石沉大海,就是婉言拒绝。此时,如果你的耳畔回响着这样的声音“你是个失败者”“你是个失败者”……最终,你会放弃寻找工作,因为你深信无论付出怎样的努力,也是徒劳无功。
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未经训练的心声”。因为它生长于阴暗情绪的角落,而不是元认知觉察的沃土。如果心声未被训练,常常会传递负面的信息,例如,你能够合理地预测出更多失败的可能,但只要有一次成功就能扭转乾坤。
也许,没有人对心声的描述能比伟大的罗马教皇,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形容得更贴切的了:“惯性思维怎样,心智就会怎样,因为你的灵魂已经被思想浸染。”
■自律型人格
如图2-2所示,我们已经行至旅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点。我们已经知道元认知和心理化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将为接下来揭开探索过程中的第一个重大发现做好铺垫。
图2-2
通过对元认知的有效利用(心理化增强了其效果),我们具有了越来越自律的人格。
“自律”指的是可达到的自我意识的最高水平。(我使用“可达到的”这个词,仅仅是为了强调我们在第1章中提到的无意识所受到的限制,记住,我们进行的是实用主义的探索,我们必须实实在在地“能够从那到这儿”。)
就我个人的理解,自律型人格的人了解元认知回路并且能够使其发挥最大功效。他们同样知道心智化是怎样起作用的,并且认识到他们的心智会有目的地与他人相互作用。尽管他们知道自己无法控制无意识,但是通过元认知,他们可以影响庞大的系统中的加工模块,进而改变整个生活。同时,他们也明白当元认知得到有效利用时,他们引导和管理信息进出意识空间的能力会增强。
近20年的研究表明,具有自律型人格 7?有以下优势:
·更高的创造力水平
·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更加适应性地去考虑问题
·更加出色的任务表现力(工作、学校表现,等等)
本章小结
第2章整体框架如下:
·曾经我们认为,只有人类拥有一定水平的自我意识,但是我们现在知道事实并非如此,灵长类动物(例如海豚、大象)也具有极低的自我意识,它们可以识别镜子中的自己。
·心理理论,或者心理化,指的是人类独有的基于他人过去和现在的行为,推断他人思想的能力。
·意向性具有序列性,并开始于一阶(基本的自我意识),二阶指的是对他人心智状态的觉知,三阶指的是觉察到某人对另一个人心智状态的觉知。依此类推,只有人类才拥有三阶甚至更高阶的意向性,最高的可达六阶。
·心声是标记元认知觉察的最通用的标签。
·如果心声得到良好训练,那么它将扮演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角色。反之,人们将沦为情绪的奴隶。
·经过前两章的学习,我们到达了探索之旅中的一个里程碑——自律型人格。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