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五京的修建。
契丹王朝根据汉制建立了五座城池:上京临潢府、南京析津府、东京辽阳府、中京大定府和西京大同府。
辽上京是中国游牧民族在北方草原地区建立的第一座都城,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以南的波罗城。神册三年(918年),耶律阿保机建成皇都。会同元年(938年),将皇都改为上京,立临潢府。史书称该地“负山抱海,天险足以为固,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该座城市分为皇城和汉城,是契丹因俗而治政策的体现。皇城的建筑根据契丹崇尚太阳的习惯,门都向东。汉城在皇城的南面。后晋县令胡峤描绘当时皇都的盛况:“西楼有邑屋市肆,交易无钱而用布,有绫锦诸工作、宦者、翰林、伎术、教坊、角抵、秀才、僧尼、道士等,皆中国人,而并、汾、幽、蓟之人尤多。”这些“中国人”应该住在南部的汉城。
辽南京是当时最为繁华的都市。会同元年,升幽州为南京,立析津府。辽南京城址位于今北京市西南广安门外。周长二十七里。经考古调查发现,南京城的东、西、南、北城墙均有部分遗迹存在。皇城位于城西南隅。宫殿遗址在西城垣南端,东北隅有角楼。具体位置应在今南线阁胡同。城内有纵横交错的街道,有坊市、寺观等建筑。
此外,辽太宗时,改南京东平府为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圣宗统和二十五年至二十六年(1007—1008年),营建了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辽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年),升云州为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这样辽代设立了五京。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辽中京遗址
地域不同,五京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上京是辽四部族的游牧地,后来迁入了大批的汉人和渤海人,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一定的发展。东京用来控制渤海、女真,防御高丽。西京防御西夏和西南各游牧民族。南京、中京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是辽代财政的重要来源地。但严格说来,辽代的五京都不是契丹的政治中心,真正的政治中心是流动的捺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