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临朝听政。
阿保机建立了契丹王朝,仅是契丹发展史上的一个契机。萧太后辅佐辽景宗、辽圣宗对辽朝的治理则将辽朝推向了顶峰。
辽代鸣镝,内蒙古赤峰市大营子辽驸马墓出土。鸣为响声,镝为箭头,鸣镝就是响箭,它射出时箭头能发出响声。《史记?匈奴列传》记载了鸣镝的来历。
辽代木弓囊,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陈国公主墓出土。
萧太后小字燕燕,汉名绰,出生于辽应历三年(953年)。她的父亲是辽朝北枢密院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她的母亲是辽太宗的长女吕不古。有一次,萧思温观察他的女儿们扫地,只有萧燕燕打扫得最干净。萧思温高兴地说:“此女必能成家。”萧燕燕十七岁的时候被辽景宗耶律贤纳为贵妃,随即被册为皇后。据现有的文献和考古文字记载,契丹人早婚比较普遍,女子十三四岁结婚的不在少数。萧燕燕十七岁嫁入宫中,已经属于晚婚了。
契丹实行氏族外婚制。契丹本来没有姓氏,只是以他们各自的居所称呼他们的部族。耶律阿保机建国后,以所居之地来表示阿保机家族的姓氏,同时为笼络大贺、遥辇等势力,将他们与皇族定为同姓。萧氏是辽太宗灭掉后晋之后,依照汉制制定的。“拔里”“乙室己”以及来自回鹘的“述律”三姓都被认定为萧姓。据蔡美彪先生考证,契丹以后族为萧氏的时间当在辽景宗时。契丹同姓不结婚的原则一直保持下来,在辽统治集团中反映为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形成了固定的婚姻关系。
辽景宗由于四岁时目睹辽世宗被杀的惨状,遭受惊吓,常年卧病于榻。辽朝对内的刑赏政事,对外的用兵征讨,都由萧皇后裁定。保宁八年(976年),辽景宗吩咐史馆学士说,今后书写皇后的话,也要称“朕”及“予”,并作为定式。这样萧皇后成为辽朝事实上的掌权者。此后,辽人把皇后与皇帝一样看待,两者被称为“宫中二圣”。在萧皇后的支持下,景宗进行了一些改革,特别是重用了大量汉人官员,使他们在统治机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样使辽朝内部政治更为稳定,生产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为辽朝走向鼎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景宗去世后,圣宗耶律隆绪即位。当时圣宗仅有十二岁。萧燕燕奉遗诏辅佐幼主。她任用耶律斜轸和韩德让分别为北、南枢密院使,并让韩德让执掌宫卫禁军,派耶律休哥统领南面军务,从而基本上控制了朝廷内外大权。统和元年(983年)六月,她被尊奉为承天皇太后。七月一日,萧太后正式临朝听政,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承天太后摄政时期。
萧太后摄政后,依靠契丹族和汉族大臣,在政治、军事和经济诸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她和圣宗一起将贵族所拥有的部曲归入州县,奴隶整编为部民,设节度使来管理,这样解放了大批奴隶。她还下令解放俘虏和债务奴隶,采取措施使新俘虏的汉民不再沦为奴隶。他们重视农牧业发展,多次遣使劝农,赈济灾民,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并鼓励垦荒。以上措施保持了社会秩序的安定,同时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辽景宗时,宋朝已经强大起来,灭掉了南唐。辽朝已经意识到强大的宋王朝一定会推进统一战争。这种情况下,景宗实现了战略转移,由原来的联合江南、北汉对抗中原转移到固守幽、蓟。辽宋的力量对比处于大致均衡的状态。不断增强的国力使辽政权对周边各政权的影响日益扩大。统和七年(989年),辽圣宗封党项贵族李继迁为夏国王,确立了同夏的宗藩关系。而东部的女真、乌惹、乌古、敌烈、阻卜、高昌回鹘等部落相继成为辽朝的属部。
统和四年(986年),宋军分三路伐辽,辽击败了北宋的北伐,继而转守为攻。迫于战略上的考虑和巩固政权的需要,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犯宋。不久,辽相继攻占了遂城、望都、祁州、定州、瀛州等地,兵临澶州城下。但由于他们对宋军实力估计不足,屡遭败绩,士气受挫。同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
北宋《契丹使朝聘图》
双方约定,宋每年送给辽朝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互守疆界,互不相扰。“澶渊之盟”结束了双方无休止的战争,为辽朝的经济发展赢得了绝好的发展时机。辽宋之间冲突减少,联系加强。双方正式互称南、北朝,成为兄弟之邦。辽宋之间设立了榷场,辽朝可以从宋购进茶叶和粮食等,宋朝则从契丹购进北珠和马匹等。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辽中京大明塔
在契丹王朝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汉人官员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蓟州玉田韩氏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家族。玉田韩知古最初被述律氏俘虏,后作为阿保机皇后的陪嫁私奴,归从阿保机。他深得阿保机的赏识,也因此成为契丹境内管理汉人事务的最高官员,还兼管诸国礼仪。当时契丹政权制定的法律制度,就是主管此事的韩知古糅合契丹草原习俗和中原汉地的法规礼仪制定的。辽景宗、圣宗时期汉人官员都得到重用。
韩知古的儿子韩匡嗣得到景宗的重用,有了自己的领地。他的子弟也纷纷步入仕途,子女与后族萧氏通婚。这样抬高了韩氏的地位。
韩匡嗣的儿子韩德让时,韩氏地位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韩德让充任南院枢密使,并辅佐萧太后主政。后来萧太后将北院枢密使的头衔也给了他。这样,韩德让集辽朝蕃汉军政大权于一身。萧太后提高韩德让的地位,一是巩固自己地位的需要,一是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统和二十二年,萧太后赐韩德让姓耶律,封晋王,并肯定其为皇族。从此韩氏家奴的身份得以改变,成为契丹贵族中的一员。
萧太后死后,葬在医巫闾山。辽圣宗赐韩德让名隆运,并赐住宅和陪葬地。韩德让跟从圣宗东伐高丽,回师时重病,圣宗和皇后甚至为之亲奉汤药。他死后,圣宗和皇后、诸王、公主以及大臣都制服行丧。他的葬礼遵照萧太后的规格。灵车启动时,圣宗亲自挽拉灵车哭送。最终,韩德让被葬在萧太后墓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