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反腐人类学
罗马尼亚反腐场景的经验教训当然可以延伸到其他巴尔干国家。有些行动者可能会发生变化,有些哀叹的风格或许不同,行动者间的某些相互作用也许与之有差异,信任度下降的主旋律,即“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外人在看着我们”等可能会有所不同。然而,整个欧洲东南部的反腐场景有种不可思议的相似性,尤其是在反腐通过外部项目进入当地的方式及其与当地哀叹和政治阴谋的交互方式上。因此我将假设,正是通过腐败和反腐,我们在理解欧洲东南部的人们是如何与其正式机构建立关联时,才能发现某些相似之处。他们一方面试图绕过这些机构,而另一方面则坚称这些机构运作正常,以便通过掌权人来控制未加抑制的人事扩张。
然而,当地的腐败及反腐经验与各国际行动者及其愿望紧密相联。这些行动者想要建立更有效的全球经济,跨越国界实施法律制裁,并追求在人类事务中形成全球正义及廉政的风气。因此,反腐会议、像透明国际这类机构的游说活动,以及各项国际反腐条约都影响到了当地反腐场景的展开。
让我从这个意义上,通过提出“产生的问题”而不是“学到的经验”来加以总结。
首先,把反腐看成是一个“世界”意味着什么?这只是说我们必须从当地人的经验以及外部输入和做法的角度来理解反腐。全球公民社会和全球道德并非只是“外部势力”或是设法渗透到稳定社会的“意义流”。这个世界还有一套具体的做法。全球反腐体现在世界代表大会、捐助者会议、建立联盟活动、新闻发布等上。正如我们在罗马尼亚看到的,这个反腐世界包括各种国内及外部行动者,他们都有各自的社交网络和机构资源。
第二,反腐不是无罪的。只要反腐变成了控制资源及维持对他人控制的一种工具,我们就可以预见,为了取悦捐助者并获得资金,即便是最寡廉鲜耻的政权和领导人也将设立反腐机构,制定反腐战略,就像他们已经虚设了环境机构及非政府组织的门面,妇女、青年与和平的“传送带”组织一样。我们应该假设反腐机构本身也可能是腐败的。就像我们发现,那些打击“有组织犯罪”的机构其实自己就与有组织犯罪有牵连。反腐不是无罪的。
第三,我们如何才能将道德项目与政治战略结合到一起?全球伦理、问责制与美德实践的崛起本身就是一种有趣的社会进程,甚至可能构成一个历史转折点。就像人权作为一种力量在外交政策中兴起,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用来拯救生命,而在其他情况下则会被指责用来进行了可疑的军事项目。因此,反腐研究应该义不容辞地用仁厚、批判和反思的方式审视腐败。这意味着要问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参与者是谁?他们想要什么?为什么想得到它?这场游戏谁胜谁负?借用V.I.列宁的话:“谁?给谁?”反腐工具不只是道德意义上的概念,而且是援助方案及政治庇护中的实质性资源。应该得出反腐行动者只是在操纵概念这个结论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个“规则”有任何例外情况吗?没有。所有涵盖道德内容的概念都被其拥护者及其对手操纵了。然而,这并不排除道德与廉政是人类事务中的驱动力。
第四,我们如何研究具有道德价值的项目?对那些研究在政治正确的问题(公民社会、反种族主义、土著人权利、反腐败)的学者来说,这是个常见问题,会让他们在进行批判时放松警惕。例如,研究非政府组织的学者发现自己会因为与该组织有共同目标而加入其中,这可能会阻碍他们看清该组织完整的动态分析。公民社会也许会谈论基层与横向结构,但其内部的动态分析也许截然不同。对研究反腐活动的人而言,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全球精英与草根阶层间的斗争,了解反腐的道义责任与为项目拉资金的诡计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可能会被“反腐社区”藏匿起来。反腐,就像其他社区一样,也有禁忌。
最后这个问题尤其与透明国际有关。它曾公开表示愿意接受批判,可像其他机构一样,它也存在内部冲突与分歧。在最近的会员大会上,围绕着单个创始成员与国家分会这两种角色的论战显然就是这些分歧的爆发。柏林总部与伦敦的研究所之间的分裂也体现了这一点。研究所的两位主要职员最终创立了一个与透明国际相竞争的非政府组织。也许,问题并不是为什么会发生冲突,而是为什么冲突隐忍了这么久才开始突显。
第五,反腐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的项目。反腐是一种实践,即人们在世上所做的事。但反腐也是反腐主义,一种建立在对伦理、廉政、司法、道德及问责制的理解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人们会把反腐当成一种修辞来追求自己的利益,就像最腐败的领导人也会用最富道义的话来追逐他们的利益一样:没有人没听过关于“权力下放”“公共接入”“地方民主”“协调”“赋权”“人权”等。最寡廉鲜耻的行动者甚至可以操纵它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反腐人类学需要勾勒出这些利益,尤其是那些可以凸显出被隐藏现象的利益。作为学者,我们的任务是揭示危如累卵的利益,展示人们如何表达并追求自己的利益。语篇分析,无论归属哪个类别,都是一个方便的工具,但它显然还不够。我们不仅需要了解正在发送的信号是什么,而且需要知道人们是如何接收的。我们不只要理解腐败哀叹与反腐言辞,即反腐主义,还要懂得反腐实践。
最后,捐助者和项目。理解反腐的必要性与更好地了解捐助者运作方式的必要性密切相关。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变成项目的?怎样建立预算线?捐助者想得到什么?采取了哪种项目化进程?成为捐助者就和送礼行为有关。人类学家肯定可以在这方面做出贡献。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更充分地从道德、政治以及经济方面来理解反腐社区。
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贯公理就是事情不是你所见到的那样。对反腐世界来说尤为如此。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的双眼可能会被道德使命所蒙蔽,以至于对更具体的日常动态视若无睹。反腐是美德人类学的一个例子。美德人类学需要我们了解,“问责制”与“公民社会”可以同时作为道德的稳定力量与战术的口号在运作。在反腐世界,一个人可以在追求美德与廉政的同时,又残酷无情且效忠党派。因此,反腐世界因其透明性而仍然保留了不透明的特征。这是一个人类学家可以澄清的世界。
【注释】
[1] 译者注:即西非政治中的恩庇–被庇关系。
[2] 译者注:活跃在发达国家的非营利/非政府组织称为北方非政府组织,而第三世界的非营利/非政府组织则是南方非政府组织。
[3] 译者注:检举人的英文单词whistle-blower字面意思是吹口哨的人。
[4] 译者注:冲突钻石是指一种开采在战争区域,并销往市场的钻石。
[5] 译者注:CPI常译成清廉指数。本书采用这种通用翻译。
[6] 译者注:木制语言(wooden language)是指使用含糊不清、抽象或浮夸的语言将公众注意力从社会突出问题上转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