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量的最大化
※ 没有过重的压力就不会出事
一个不堪重负的团队正在开会。
“我们的任务是要增加10%的销售额,可我们的新产品要晚些时候才能上市,那些参与试用的客户还不是很满意,这下我们可以把目标放一放了。”
“在这里吐苦水是没用的,我们要真心实意地对待这个任务,把它当作我们的挑战,请不要这么打退堂鼓。”
“客户们最近越来越难对付了,你现在可不能像我们领导总是吹嘘的那样,再幼稚地鼓吹我们的产品是最好的了。如今客户们都上网,往往比我们自己都清楚。我们仅仅拿到自己产品的广告资料,对手的产品我们几乎不了解,可是客户们都会去搜索,从网上知道很多,这点让人忧虑。”
“那么你也去搜啊!”
“请问,还要我增加哪些任务?你想想,我干得还不够多吗?”
“你们听我讲,我在周末上网搜过了。我认为对手的有些产品很好,甚至比我们的还好。”
“让我来归纳一下,客户们难对付了,竞争对手在紧逼,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一种新的工作方式或策略,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团队,最好去研究一下对手的产品,我们每人研究几样产品,然后聚到一起来介绍。我们应该考虑,是否给客户们推荐一个整体的方案。”
“停下,停下,停!这个我们根本做不到,大家目前的任务压得这么重。给我们的任务是可以随便想加多少就加多少的?我们无论如何都需要上面的支持,在起草合同这类杂事上减少点儿压力,我们可不会变魔术。我请问今天在场的部门经理先生,这一切你都是怎么想的?凭什么可以轻松地要求我们再比去年增长10%。”
而这位部门经理马上说出了他的心里话:“我们连续多年增长了10%,为什么不能再来一次?”这句话他本不该讲的,说完后他马上咬紧了嘴唇。可是晚了,下面的人马上就闹开了。“因为我们每年都加了更多的班!因为我们放弃了业余生活!因为我们周末要回复邮件!因为我们始终在疯狂工作,尽管奖金被减了!因为我们长期以来超负荷工作,生病了还要干!”
其中一人认为部门经理应当负责,但一位年纪较大一点儿的人表情严肃,用缓和的口气说道:“这不是他定的目标,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和我们一起完成任务,要理解他。”
“可是让我们到哪儿去提意见呢?你说啊,哪儿?”
我们都看到了,他们坐在一条船上,看不到有人相助。封闭的团队面对着永远的老问题。部门经理叹了口气说道:“好了,我们继续开会。”……
最近我参加一个董事长的退休告别仪式,他看起来很疲惫,健康状况不佳,对自己的未来生活感到高兴。他感谢退休之际别人给予的称赞。然后他想了一下说道:“大家知道吗,我们每年要求增长10%已经长达10年,这是很无情的,员工们最终还是完成了这10%的增长。我从来没有这么想象过,我总是想,这样不好,但让我惊讶的是,员工们还是每年都做到了。如今我们大家都很疲劳,不堪重负。我们管理层每次都要求增长10%,这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总得有个结束的时候。我们可以无休无止地一直这样要求下去吗?我的任期倒是结束了……”接着是长时间的沉默。最后新上任者发言道:“好了,让我们不要把一切都看得那么灰暗,还是要积极地去看,我们逐年提高了成绩,管理团队在股票期权上还是获利颇丰的。我们的管理成效是一流的,您对此也(他举起了酒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们来回顾一下,在20世纪90年代里,我们实行每周35小时工作制,每天准时17点下班。那时候我们没有电子邮箱,因此星期天也没有电子邮件要处理,下班后手里也没有手机。以前的工作是轻松的,从没有像现在这般压力大,那时候工作总是不急不忙的。后来加班不再算做工时了;很快,我出差的旅途也不算工作时间了,工作任务增加了,工作越来越忙,公司的圣诞节庆祝活动也干脆取消了……我太太最近在玫瑰星期一[2]收到从马克斯普朗克协会发来的电子邮件,通知每个成员可以去参加明天在海德堡举行的狂欢节游行,但要求每个人补上所损失的工作。以前,节日第二天的狂欢节也都是放假的!大约从1995年以来都是这么放假的。满30年公司工龄的员工先是不再送金表了,然后取消了奖励休假,后来又没有了专项奖金,最后连庆祝会也取消了。工作没有变,但更加忙了,午休时间缩短了,或者手里拿个面包在显示屏前一坐仅算是补充食物。
我们就这样不知不觉在节省中又加速了20年,直到近年来才出现了批评,我从2002年起就反对这种倾向[包括在我的《超狂热,从责任人到指标人》(Supramanie.Vom Pflichtmenschen zum Score-Man)这本专著里],进行了谴责,但只有我孤单一人这么做……
如果不断增加工作任务,那么一切资源将很快用尽。有科学依据的观点认为,压力是不允许加满的,也不能试图去加满。为什么?我将在下面通过排队论的例子来解释。这个数学公式建立了工作强度和拥堵之间的数学关系,拥堵是由于太高的工作强度的平均值产生的。这个公式是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被推导出来并得到证明了的。这个公式提出了所谓排队论中的基本关系。
亲爱的读者,这个公式是数学,实实在在的数学,你即使把脑袋倒过来,这个公式还是成立的,不会有错,它描述的是逻辑,就如同自然法则。公式表明,负荷太大将使过程结束前的等待产生混乱。离开了公式,这一点也是清楚的。当你接受了超负荷,还非得用公式来分析,那就证明了你做的绝对是愚蠢。
你若在超负荷的混乱中工作,要么是你自己愚蠢,要么就是较大愚蠢群体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