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无论是有关于购买一样东西,还是有关于进行一项投资,都要依据这套越来越复杂的大补丁图来进行。之前进行的选择留下了尚未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则令新的选择更加棘手。雪上加霜的是,杂耍通过我们自身的行为使问题变得更为复杂。稀缺陷阱中那乱七八糟的收支,更是增加了手头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和挑战。
杂耍,并不一定是由时间紧迫、任务繁忙所造成的。在有些地方,穷人们会同时打好几份工,他们是真的很忙;而在另一些地方,穷人们虽然有很多自由时间,但却依然以杂耍的方式处理事务。在农耕区,每到邻近收获时,都是杂耍最为频繁的时候。此时,正是上一次收获得来的收入用光时。我们的研究显示,正是此时,人们的流体智力表现得更低,执行控制力也有所减弱。同时,此刻的农民们除了等待农作物成熟之外,整天都无所事事。时间利用的相关数据显示,农民们在这一阶段虽然每天只工作很短的时间,但依然会出现许多杂耍现象。杂耍,并不是因时间不够用而心烦意乱,而是因为人们的大脑中装了太多需要做的事情——大部分带宽都用来为抛向空中尚未坠落的球而焦虑。
落后一步和杂耍这两个特征清晰地定义了稀缺陷阱。生活在稀缺陷阱之中,你所拥有的就会比实际应拥有的更少。这种生活总是需要我们紧赶慢赶,在每个球就要落下的刹那开始应对,结果就在匆忙间织出了一张乱七八糟的补丁图。所有这些问题大部分都是我们处于稀缺状态中所采取的行动的后果,而这就引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如果说管理固定资源有几种不同的方法,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不断地重复其中非常低效的一种?为什么我们无法逃离这个陷阱?
我们已经了解到陷于稀缺陷阱而无法自拔的一个主要原因:管窥心态会致使我们产生借用行为。当利息很高时,比如街头小贩们所面临的境况,这种极为本能的冲动就会创造出更多的稀缺。这不仅仅是小贩们的经历,也是第5章中提到的借了工薪日贷款的桑德拉的经历。虽然借用机制十分强大,但出于其他原因,稀缺心理也会让我们难逃其中。
逃离稀缺陷阱,首先就需要制订计划,而在稀缺心态的控制之下,我们很难集中精力去做到这一点。制订计划很重要,但并不紧急,而这类事情正是管窥心态导致我们所忽略的事情。做计划,需要退后一步来审视自己的生活,而杂耍则会让我们始终处于当下——将关注点集中在就要落下的球上,使我们很难顾全大局。你也很想停下脚步,不再追赶,但你需要去做的事情太多了,以至于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停下来。现在,你必须要付房租;现在,你必须要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一项工作。长期计划,肯定是在你的“管子”视野之外的。
最重要的是,对未来进行计划需要带宽,而稀缺则是带宽的沉重负担。印度金奈市场上的小贩们每天都要反复思考许多事情:每样蔬菜、水果要进多少,进什么质量的?前一天还有哪些货物没有卖完?这些东西是否能过夜?为什么这一天的货物卖得比平时慢?会不会一整天都这样?每位商家都会有这类想法:富有的商家能承受得起偶尔的起伏,有能力从容决策,然后接着去做别的事情;但对于街头小贩们来说,这种想法会一直逗留在他们的脑海中。这些问题会成为带宽的沉重负担,就算小贩们觉得自己已经做出了选择,还是会反复琢磨:是不是真的应该为下周的节日储备点货?我是不是承担了巨大的风险?这样的想法会一直占据他的大脑。我们已经了解到,这些想法会成为实实在在的重负。在这种环境下,集中精力去制订逃离稀缺陷阱的计划确实很难。
雪上加霜的是,真正的计划比我们上面描述的情形要复杂得多。对于小贩们来说,每天省下5卢比,是不是正确的做法?是不是应该在某些日子省下更多的钱?如果有时候真的需要花钱怎么办?同样,类似的问题也不局限于街头小贩们。在引言部分,我们讲述了一个可以让塞德希尔和肖恩逃脱困境的简单“计划”:拒绝所有新任务和购买欲望。而若想形成真正的计划,难度则要大得多:肖恩真的不能买任何东西吗?那些从长期来看能省钱的消费,是不是可以考虑?比如定期去看牙医,给车子换个新轮胎。那么,他需要首先偿还哪些债务?是最迫近的、借贷时间最长的,还是数额最大的?杂耍和稀缺陷阱形成了由各类责任拼凑而成的凌乱的补丁图。从中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最后,就算制订了计划,我们真正执行起来也会有难度。我们了解到,美好的意图总是无法落实。在面对非常有吸引力的工作任务或商品时,我们很难拒绝。按计划行事,需要带宽和执行控制力,而稀缺会削弱我们在这两方面的能力。
杂耍也会使逃离稀缺陷阱的难度变得更大,因为意想不到的事情总会发生。比如,你终于制订好了逃出陷阱的计划,突然之间,因为车子年检过期,一张罚单横空飞来。你曾将年检的事往后推,就像重新抛入空中的球一样。现在,这个球又落回了你的手中,你又多了一件事要做。就这样,你再一次回到了稀缺陷阱的底部。
所有这些又会因为余闲的缺乏而变得更加复杂。如果街头小贩们能做到日复一日、谨小慎微地攒钱,时刻保持警醒和自我控制,那么就能像预想的那样积少成多。但很可能在几周之后,就有那么一天,他大意了,在冲动下买了样东西。他当时心不在焉,失算了,有些东西看起来就是很值得购买的样子,毕竟他手里有钱。就这样,几周时间的精打细算和自我忍耐全都付之东流了。所以,逃离稀缺陷阱需要的不是偶尔表现出来的警醒,而是持续、永恒的警醒——一种在任何时间里都能抵御所有诱惑的能力。
那么,意志力是否会在不断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强大?穷人们不得不持续考验自己的意志力,他们是否能拥有更为坚定的意志呢?没有证据显示,意志力会随着经历困难次数的增加而提升。(人们总是认为,穷人们的意志力会更强一些,而事实与普遍的认识相悖。)退一步讲,就算贫穷会增强人们的意志力,我们还是有理由认为,单凭增强的意志力并不足以让人们拥有从一而终的坚忍。而且,我们还有明确的证据可以用于驳倒上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