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父爱和母爱的不同说起
晓明回到家,一边皱着眉头刷牙,一边回想今天来心理诊所的女孩丽珍,她大概是今年第三位来求助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了吧?丽珍两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从小由父亲抚养长大,性格非常叛逆,逃课、和小混混混在一起、离家出走等都是家常便饭,年纪轻轻就堕胎两次,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我真的渴望温暖,爸爸只给我零花钱,从来不管我,只要有人给我一点儿温暖,我就像着了魔。”
是妈妈不在身边的缘故吧!晓明叹了口气,迈入浴缸,门外传来晓明妈妈的声音:“晓明,衣服洗好放在柜子里了,今天爸爸不回来,我上楼睡了,你也早点休息。”
对每个人而言,妈妈似乎都是最贴心的存在,永远不可或缺,而爸爸,似乎总是家里可有可无的一个人。
“将来我当了爸爸,一定要对孩子好一些!”晓明自言自语地说。
晓明不知道,很多年前,他的父亲也这样自言自语过。
记得小时候,看《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电影,听到那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小伙伴们都被感动得稀里哗啦,一屋子人都在哭。印象里,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一直不停地强调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从小到大,我们写过不下二十次歌颂母亲的文章,看过无数讴歌母爱的散文。
在这些故事的背景下,父爱显得黯淡了很多。
下面,我想问你3个问题:
1. 什么是母爱?
2. 母爱和父爱有什么不同?
3. 为什么大多数时候,母爱比父爱更伟大?
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不妨合上书想想,然后再接着往下看。
这3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人,大部分人从未思考过,普遍张口结舌,被提示之后能概括一些现象,但总结不出规律。
最后只能回答我:因为这是本能。
本能?
什么是本能?
本能是什么?
人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本能?
这样的本能意味着什么?
在这本书的开头,我们先从人类的本能说起。因为如果不知道父爱和母爱的区别,那就很难理解两性之间感情的内在联系。
父爱和母爱的学名,在社会生物学中叫作亲职投资(也称为亲代投资,parentalinvestment)和亲代抚育,指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整体投入和在孩子身上花费的心血。亲职投资指的是交配前两性为交配而做的付出,亲职抚育是指两性为子代的成长而做的付出(下文将亲职投资和亲代抚育统称为亲职投资)。对于人类这样长寿的有性生殖的生物而言,由于父母辈生育和抚养的时间、资源有限,所以生殖和抚育的代价是巨大的。这往往需要牺牲父母辈再次择偶的可能性作为代价。因此,人类并不像很多物种那样滥交,男女对于选择配偶都相当谨慎。
但男性和女性相比在亲职投资上又有什么区别?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母亲对孩子的投入远远高于父亲。世界上所有文化和地区的数据,都在说明同一件事:女人对后代的投入远远高过男人。
在现实世界里,只要去任何一家幼儿园门口瞧一瞧,你都会发现,接孩子放学的妈妈永远比爸爸多,女性亲属的数量也远远高于男性亲属。而每每爆出“狠心抛弃亲生子女”的新闻,十有八九说的都是父亲。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总会出现,但我们也许从来没想过,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其实与后代对男人和女人的重要程度不一样有关。女人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物质给孩子,因为一个孩子对女人后代数量的影响比对男人的影响更大。
用亲职投资的理论解释,如果一方在哺乳期和养育、保护后代上投入更多,那么这一方在择偶(这里指性行为)的时候会更仔细、更谨慎;在后代上投资较少的一方,则会更多地倾向于多撒种而不是强投资。[1]
在人类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哪怕是没有文字、没有语言、没有任何记录的时期,女性一般都拥有1~5个孩子。大多数女性都会有自己的后代,而社会对男人则残酷得多:虽然他们可能在雄性竞争中获胜,因为位居高位,因位居高位而拥有多个孩子;但更可能因为竞争失败,导致一个孩子都没有。
由此说来,理论上男性的最佳策略,是拥有尽可能多的孩子,同时不要对孩子投入像孩子母亲那么多时间和精力。
这里还有另一个似乎让人难以启齿的原因:大多数时候,男人没有办法百分之百弄清楚孩子是否是自己亲生的,所以如果男人对某一个孩子投入过多的话,一旦出错,那么一辈子的心血都将付诸东流。这就是男人对孩子的投入远不如女人多的本质原因。
父爱与母爱的不同,注定了男女之爱在一开始就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好比,俩人合伙做生意,男方的投入大概是他总资产的1/10,甚至1/100;而女方却需要付出总资产的1/2甚至全部,女方在对待生意的态度上当然比男方更为上心。在两性关系中也是如此,女性对一个家庭的投入远远超过男性,这让她们不得不更加谨慎。
当然,在现实社会,拥有尽可能多的孩子未必是男性最优的繁殖策略,我们下文会讲到这一点;但毫无疑问,男人的这种本能比女人的要更加强烈。
怎样理解男人与女人的本质不同
小美和小鱼是大学同学,俩人因为大四话剧社的演出而走到一起,算起来已经毕业两年、恋爱三年、同居一年了,在小美的心里,结婚已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身边的闺密们一个个披上嫁衣,小鱼却对结婚绝口不提。
有一次,小美无意中说:“我们明年去领证呗。”小鱼想也没想就拒绝了。
这时候,小美感到深深的挫败,为什么?为什么小鱼想的和我想的不一样?
小美安慰自己,也许他只是工作不顺利。于是没有再提。
小美没预料到的是,他们在她30岁的时候分手了。
很多女孩恋爱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换位思考。她们总觉得,恋爱中的男人,应该像她们一样,爱上了就有着深深的依赖,之所以需要性是因为爱得太深,发生性关系之后就会越陷越深,情到浓时就会考虑婚姻。
实际上,恋爱、性和婚姻对于男女而言,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好像同样都是摇尾巴,对于猫而言是威胁,对于狗而言是示好。男人和女人是截然不同的动物,以至于你压根儿就不能用同样的方式来推理男性的行为和心理。
那么,应该怎么理解对方,从对方的角度思考,从而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呢?
让我们先来想一想,男人和女人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男人无法自己生育后代,而是需要女人来帮他生下后代。
同时,人类的婴儿非常脆弱,它需要15年以上的漫长养育才能成人,这比大多数动物耗时都要长。人类不光要生育,还需要养育,如果没有养育,孩子可能早就夭折了,不会再有孙辈。所以需要整个家庭齐心协力才能把孩子抚养成人,直到他们结婚再生下孩子。
这就是人类婚姻关系的本质。孩子只能由女性生育,又如此难抚养,男人和女人就此缔结合约:你帮我生孩子,我和你一起养我们的孩子。这一点,我会在后面具体讲到。
婚姻意味着从此尘埃落定,要开始一段有法律约束的关系。而法律约束则是人们在长期的博弈过程中,达成的最佳协定。这个协定意味着大家都要考虑到其他人的利益,约束自己的本能。
那么,男人和女人需要各自约束的本能是什么?孩子是女人生的,她最好的选择就是找到一个优质的精子提供者(情人),和一个有钱的抚养人(供养者)。
男人的本能是什么?既然只有女人能生孩子,那么要是能多和几个女人发生关系,岂不是可以留下更多后代?万一哪个女人独立把孩子抚养成人了,那不就赚大发了吗?所以男人的目标是尽量多地寻觅性,而尽量不要承诺婚姻,或者尽量晚承诺婚姻——因为婚姻意味着要承诺专一,减少了得到孩子的可能性。
婚姻对女人而言有保护作用,这意味着她能得到后代养育,而单纯的性则不然,可以用来交换更好的生殖资源。所以如果女人不要婚姻、只付出性,就总是想得到点儿别的什么回报,比如优质的遗传基因、金钱地位等。
而女人的本能,就是所谓的“东食西宿”,想要在有钱人家吃(得到供养者的抚养资源),又想要和英俊男人睡(和情人生孩子获得优质基因),这个德性是古已有之的。
至此,事情被提炼得很简单了:男人对婚姻的态度,就像女人对性的态度;而反过来也一样,男人对性的态度,就像女人对婚姻的态度。
理解了这一点,你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摸透男人的心思了。
比如说,男人和女人发生性行为并不一定是因为爱她,也许是出于其他目的;就好像女人嫁给一个男人并不一定是因为爱他,也许是出于其他目的。
比如说,男人深爱一个女人,会本能地愿意给她婚姻;就像女人深爱一个男人,会本能地愿意和他有性关系一样。
比如说,想要得到男人的婚姻,女人应该在性上表现出(和他对于婚姻一样的)谨慎的态度。
比如说,男人想要得到性,就得表现出不反感和面前这个女人走入婚姻;而女人想要得到婚姻,就得表现出不反感和面前这个男人拥有亲密关系。
比如说,男人急着和你上床的情绪,就相当于你恨嫁的情绪;恨嫁的女人就好像急色的男人一样,让人望而生畏。
比如说,女人想要得到婚姻,就不要把婚姻挂在嘴边;男人想要得到性,就不要把性挂在嘴边。
比如说,如果女人想要得到婚姻,不想让自己陷于被动,那就得在男人得到性之前把他给稳住了。
比如说,女人太快让男人得到性,就好像男人过快向女人求婚。女人在暧昧的时候就上床,无异于男人刚相亲就求婚,只会让另一方觉得你价值非常低。
比如说,女人不会因为一个男人给予婚姻而深深爱上他,就好像男人不会因为发生关系就深深爱上一个女人一样。
比如说,多少女人婚前花枝招展婚后蓬头垢面,多少男人发生关系前殷勤备至发生关系后态度骤冷。这是本能,不是变心。
比如说,女人表现得需要男人,这意味着她和别人有性的可能性更小;而男人表现得愿意保护女人,意味着他和别人有婚姻的可能性更小。
更多的就不用列举了,男人和女人对性与婚姻的态度截然相反,但与此同时四者又如此微妙,下面让我们换位思考,来理解异性的一举一动。
回到最初我们的话题,现在它们看起来是那么容易被理解:
女人爱上对方才会考虑发生性关系,不过倒不一定非要和她爱的人结婚。但男人完全不同,他们只有爱上对方才会考虑结婚,不过倒不一定非要和他爱的人发生性关系。
当然,刚才说过了,男人和女人发生性关系并不一定是因为爱,也许还有其他目的。不过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女人嫁给一个男人往往也并不一定是因为爱。想想那个“东食西宿”的姑娘,她想嫁到“西家”是因为爱他吗?不也是因为另有其他目的吗?女人们经常心里盼着金城武实际嫁给武大郎,念着前男友的帅气却嫌他太穷没房,不爱未婚夫却贪图他的经济条件,这就像男人贪图性关系的便利而不主动分手(但也不结婚)一样。所以说两性各有自己的问题,也就不要相互苛责对方了。
好了,下一次,当你对爱情、婚姻、性有疑问的时候,试着代入对方的角色思考,你马上就会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应该如何去做。
爱的对象就是我们性的对象
我曾经和一个朋友分享过两张非常有意思的图片:
第一张是年轻时候的某台湾男星(当年27岁)和大陆女童星的剧照(两人相差17岁),另一张则是近期该男星(51岁)和现任太太的合照(两人相差21岁)。
我问我朋友,你觉得这两张图片,哪一张图片里的两人可能产生爱情?对方毫不犹豫地指向第二张图片,即男星与他的太太。我询问对方原因,他说,女童星的年龄太小了。
当时我就说:“女童星的年龄并不小呀,他的妻子年龄比女童星还小呢。”对方愣住了。
我又问朋友,如果是男星和小狗或者男星和老奶奶,你更愿意相信哪两者会产生爱情呢?
对方想了想,给我的答案是男星和老奶奶。
举了这样一个奇怪的例子,不知大家是否能理解。
其实从朋友的第一次选择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朋友认为男星与现任太太之间更容易产生爱情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所爱的对象一定是我们性的对象,一定是我们理论上可以繁衍后代的对象。
因为在第一张图片中,当时10岁的女童星并不处于繁衍期,反之,图片中处于繁衍期的现任太太和同处于繁衍期的男星显现出更容易产生爱情的可能。两个同处于繁衍期的男女在我们看来,产生爱情的概率更大一些。
在我们的本能里,对于繁殖的难易程度是有排序的,我们对性的对象也是有排序的。我们爱的对象,就是我们性所指的对象,我们的爱会随性而动。如果一个人与一条狗、一只猫之间产生爱情,我们会觉得匪夷所思。
在这里,如果结合恋童癖和同性恋,我们可以对爱与性的关系再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在这个社会中,存在一些有恋童癖的人,他们性的对象是小孩,所以他们爱的对象也是小孩。普通的异性并不能引起他们的冲动,只有在他们看到他们喜欢的小孩时才会产生性的冲动。
这就是我想要说的:我们爱的对象,同时也是性的对象。
我们性的对象和爱的对象在多数时候是一致的,偶尔也会有出入。就好比西瓜在大多数时候是圆形的,但如果在后天的不同环境下,它也可以长成方形。但无论如何,我们面对的是性选择预先深埋的浪漫情怀而非理性盘算,就像我们口渴的时候,只是本能地想喝水,喝到觉得自己不渴为止。而不是大脑里升腾起一个语言信号——血液黏度过高,需要补充水分200毫升。
我们的爱情也一样。
当一个异性处于利于繁衍的时期,身上携带更多易于繁衍的特征时,其他人便有更大的可能爱上他,因为他的特征会激发起其他人本能的爱欲和冲动。反之,则更难爱上他。打比方说,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和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女,男人更多会爱上后者。一个贫穷的老爷爷和一个年轻高富帅,女人更多会爱上后者。这恰恰证明了:繁衍操控着我们的性欲,而性欲操控我们的爱情。即使我们无法意识到自己所表现出的一切言行和好感源自何处,但它依然让我们产生冲动。
在这里男性和女性不同。女性有一个特有的功能就是生育,那么她的最大价值在于实现繁衍。因此,一个女性携带越多的繁衍价值,她就会被越多人爱上。她只要貌美或身材姣好,哪怕其他条件不太好,也瑕不掩瑜,她也特别容易被男人爱上。正如前文所述,这是因为我们所谓的爱情隶属于人类的本能冲动,是人类择偶的适应器,基于性欲而诞生。而性欲是基于繁衍而产生,爱情它不是婚姻的必经之路。此外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被爱,人越优秀被爱的可能性就越大(不优秀的人如何才能更多地被爱,这点会在后面的章节讲到)。
对于一个男性而言,他的价值不仅在于生育,还有养育。假设一个长得特别帅的男人和一个资产过亿但相貌平平的男人,相信大多数的女人都会更倾向于后者。为什么呢?因为在第一节里面讲过,男人的精子并不具有任何意义,一个女人只要愿意,她是可以非常容易地找到性伴侣;但是对女人而言,她需要的不仅仅是性,她更需要一个人来帮助她抚养下一代。她要为孩子所需要的物质生活、社会地位、优良品质等寻找一个保障,所以有一个男人在她的身边,可以让她的孩子不会容易受到天敌的攻击或是其他同龄孩子的欺负,甚至在以后选择伴侣时拥有更大的优势。这就是为什么女人会倾向有资源的男性更胜过只是相貌俊美的男性,世界上大多数地方都有女性的选美比赛而罕有男性的选美比赛,因为女性更重要的价值在于生育,而男性的价值更多在于养育。
这里,要说到美。其实,我们眼里的美就类似于一台精密的仪器,要运转需要多方面配合,但只要发生任何不良改变,比如掉进去一把螺丝刀,就会马上不美。故美的标准其实可以定义为:当前状况下最难保持,最易产生变化,最不可逆的状态。比如白皮肤、高腰臀比、苗条、年轻,这些都是非常容易流逝,甚至不可逆的。美,就意味着健康、基因优良。
当然,我们不会每看到一位异性都去想对方能不能给自己带来生殖利益。一般情况下,看到动人的异性,我们不会想“他适合照顾和抚育我们的孩子”,而是“哇,他真不错。”性选择把受异性欢迎和适应生存的特性通通定义为美,再用美感触发性欲,来挑选我们的伴侣。因为性选择是情绪的主机,情绪是性选择的终端。
最终决定受欢迎与否的是什么呢?用细节去考量未免太琐碎复杂了。最简洁的方式则是看他的受欢迎程度。再说得达尔文一点儿:你看起来有多受异性欢迎,你就有多受异性欢迎。女人买花送给自己到办公室,会让自己更抢手;男生参加聚会如果有两个美女陪着,接近其他美女的机会会更大。我们用马太效应来挑选异性,就像雌鸟挑选雄鸟一样。
此外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到一点,只要提到“老少配”或者“老少恋”这三个字,浮现在大家脑海里的一定是一个少女和一个老头,而不是一个少男和一个老婆婆。为什么会是这样?这就回到了我们刚才所讨论的:男人哪怕老一点儿,只要能播种,他就一直具有生育价值,而且随着年龄增长,他的社会地位、名望以及金钱和权力更可能有所提升,没准他比年轻男人更容易择偶。但女性在35岁以后能自然生育孩子的都比较少,所以老婆婆已经脱离我们觉得可以恋爱的范畴了。
因此,我们所指的老少配就是老年男性配年轻女性,而不是老年女性配年轻男性,至少在地球上,相信大多数的地区都是如此。在大卫·M·巴斯的书中曾提到,通过对37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进行调查显示,所有地区的男人都更加倾向于年轻貌美的女性,而女性则更倾向于年长且拥有地位和金钱的男性。
婚姻的本质是什么?
前段日子,小莉在征婚网站上认识了一位成功男士A,主动约见加电话攻势后,两人慢慢开始规律性的约会,并以男女朋友相称,但A似乎并不是那么急着结婚,手机上也总有和别人的暧昧短信和深夜电话,小莉想独占A,但很明显对方的心不全在她一个人身上。
小莉很无奈地问我:“我就是想要一份简简单单的感情么,怎么就那么难?”
我说:“小莉呀,你要的可不是普普通通的感情。否则你为什么不去找你的同事或者同学恋爱?而是选择一个对异性有吸引力又难以驯服的成功男人?如果你要的是一个对大多数女孩子有吸引力的男人,又渴望他只属于自己,那你就不能渴望顺其自然而且一帆风顺。因为你要的爱情,本身就不是自然状况。”
小莉有点儿似懂非懂,我说:“要不我问你几个测试题,看看你对爱情是否有常识,恋情是否会进行得顺利吧。”
“为什么男人要追求女人?”
“不知道。”
“那男人为什么不追求母猴子或者母猩猩?”
“那肯定不会呀。”
“为什么大多数男人要追求年轻漂亮的女人而不是年老色衰的女人?”
“因为美啊。”
“美的定义是什么?什么又是美呢?”
小莉有点语塞,“那可能是人的本能吧。”
很遗憾,我看出来了,小莉并不知道爱情和婚姻到底是什么。她对于情感的掌控力是极低的。
一个不知道爱情和婚姻是什么,又渴望得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伴侣的人,肯定会失败。
果然,没过多久,小莉被分手了。
婚姻的本质是一个契约。这个契约并不是为了浪漫或者爱情而建立的,而是基于两性对于后代的抚养而建立的。
两性之所以要签订契约,当然是相互查漏补缺,以己之长,换彼之长,来合力抚养一个基因不错的孩子长大。
这并不是说我们的祖先就没有爱情,事实上,根据国外进化心理学的一些研究,人类两性之间一对一的专属关系,早在上百万年前就形成了[2]。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ies)是人类独特的社会组织方式,它与生俱来,而婚姻的雏形像我们人类本身一样古老,不是像有的人想象的那样只是在近年才建立起来的。
著名科普作家、牛津大学动物学博士马特·里德利(MattRidley),曾任《经济学人》专栏编辑,著有多部获奖作品包括《人类基因组》、《灵敏基因》、《红色皇后》。曾不无讽刺地在他的著作中写道:“你会说,浪漫的爱,是一种文化现象,满载着数个世纪的传统和教导。它是在艾奎丹领主艾莉诺的宫廷,或是某个这样的地方,由一群性欲旺盛的诗人发明的,他们号为行吟诗人;而在那之前,就只有性。”
当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不由得拍案叫绝。这种揣测的行为似乎是一种通病,我们总是在想象自己拥有举世无双、无人理解的爱情,而我们的朋友、祖先、父辈都没有爱情,只是靠生殖结合在一起。
事实上,威廉·詹科维亚克[3](William Jankowiak),调查了168种不同的人种意义上的文化,发现所有人都知道什么是浪漫之爱。
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是少数,那些细水长流的一样可以被称为爱情。爱情本身是排他的性冲动,这并不仅限于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关系里它一样可以存在。
在人类的历史上,大多数时候,两性之间凭借本能的吸引力和责任感走到最后。浪漫爱情作为择偶的重要因素只在短短几百年内存在。但在某种程度上,本能的吸引力和责任感其实和爱情是等价的。想想看,如果我们不认为他们之间具有爱情,我们便不会对着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画面露出羡慕和向往的神情(虽然我们知道他们结婚之前没有见过面)。
说到爱情,契约的重要性往往强于爱情本身。因为在得到好的后代这件事情上,爱情远远不如契约有力。那些仅凭一时冲动而生下的后代,竞争力远远不如在契约下生下的孩子。
因此,在签订契约的时候,我们更应注重考量那些对方身上有而我们身上没有的特性,以便给下一代带去更多样化的基因。当然有一些特性是大家都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但总有一些人有着在基准线以上更特别的偏好。比如腿短的男人多数喜欢长腿姑娘,而不是胸大的姑娘;没钱的男人一定会选比较有经济能力的伴侣,如果他很有钱,他会优先选择漂亮姑娘。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上来:
为什么男人要追求女人?
因为只有女人才能为男人生下后代,母猴子和猩猩可不行。如果他们不追求女人,他们就没有后代。
为什么大多数男人喜欢追求年轻漂亮的女人?
因为年轻漂亮意味着更长的生育期和更好的基因。
人类对美的定义是什么?
美是发育良好,基因优质的代名词。
有没有后代,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是的。你的祖先往上数回去还是单细胞动物呢,每一只都在积极择偶,如果哪一位雄性没有积极地去追求雌性,那他已经被自然淘汰,不会有任何后代。我们周围的所有人,都是在一亿次乃至十亿次择偶中娶到“老婆”的优胜者,他的身上必然带着祖先给他预埋的基因蓝图,决定了他的择偶方式。
至此,我们大概可以在脑海里面有个轮廓了:大多数人所知所感的爱情,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并不如想象中浪漫,而是一系列条件下的产物。从概率上来讲,多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在择偶上睁大眼睛,而不是听凭荷尔蒙作祟,把你带给不合适的伴侣。
等等,这一节似乎还缺了点什么?接着往下看。
为什么要让男人来追你?
A君看着离婚官司失败的判决书,愤愤不平:我就想不明白,这几年,她除了生孩子啥都没干,家里大事小事都是我操心,公司上千万的资产也是我一个人管,为什么?为什么离婚竟然要分给她足足一半家产?
A君老婆的律师不紧不慢地说:“其实有些话不该由我来说,但同为男人,我不得不告诉你一点,婚姻就好比合作酿酒,男人出水,女人出米,酿出好酒一人一半。现在你的意思是酒酿成了,你要拿回已经成为酒的水,只把留下的糟糠给她,这合理吗?没听说过糟糠之妻不下堂?想要拆伙,当然要把酒分出来。”
A君似乎受到很大触动,脸上阴晴不定。他前妻被前岳父带出了屋子,一眼也没看他,径直走了。
在本章第一节,我们已经得知,父爱和母爱有着根本的不同,那么择偶期的女孩需要知道的就是:正因为男人婚后必然没有你对后代投入的多,因此在前期他追求你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付出更多的成本和代价。
让男人主动追求女人,加大男人的追求成本,这主要是由父亲和母亲亲职投资的多寡而决定的。
正如某位女性主义大家所说:“在所有人类社会里的大部分甚至是所有的情况下,男人都是发起追求、说服、引诱、利用爱情魔力,赠予礼品以交换性服务、偿付聘金、花钱嫖妓和犯下强暴罪行的一方。”
回到一开头的小故事,女人是价值高、折旧快的米,男人是随处可见的不值钱的水,两人合作,应该谁主动谁被动呢?答案不言而喻:一定是价值低的求着价值高的合作。因为水唾手可得,米却稀罕得多。
但在我们普通人“合作酿酒”的时候,我们还需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无论男女,没有一个性别是轻松的。
男人要承担的风险是:付出了很多但追求不到女人,前期投资白白打了水漂,甚至可能在结婚多年后发现替别人养了私生子。而女人要承担的风险是:被追到手后可能被抛弃,自己独自负责抚养后代。
男人的收益是:虽然自己有替别人养孩子的风险,但别人也可能会替他养孩子;女人的收益是:就算是独自抚养后代,起码孩子100%是亲生的,而且可能还会有别的男人帮自己抚养孩子。
| 男性 | 女性 |
收益 | · 也许可以不负责任,让女方独力抚养孩子 | · 享受被追求,享受挑选的主动性,只要想嫁永远可以找到人嫁 |
风险 | · 前期投资打水漂,追不到女方,打光棍 | · 发生关系或生下孩子后男方一走了之,女方不得不独力抚养孩子 |
其实,女人让男人追求自己时投入越多,越能为自己的后代营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事实上,男人对女人的这些投资成本也是他能够承受的成本,是在他的可承受范围之内的,并不是说让他盲目地超越自身的能力对女人投入。
男人在追求女人过程中的付出就像是为做成一桩生意而付出的成本,如果这个孩子在生育期之前夭折或成长的不好,在繁殖期找不到愿意为其生育后代的伴侣,那么这些投入与付出都必将转变成为沉没成本。男人的前期投入越大,后期就会越在意孩子的成长环境是否足够优越。而如果一个男人对女人投入越多,在女人生育和养育孩子时,也会更加心甘情愿地、愉悦地付出。如果不让他发挥追求的天性,就好像不让孔雀开屏一样,他会很难受。
反之,如果一开始是女人倒追男人,女人投入更多的话,那么两人在一起后,女人就得继续肩负双重性别的任务,只有女人为男人付出更多,才能更好地维持这段关系。如果在相处中,女人内心却始终希望自己享受女性的待遇,在这样的情绪和生育压力下,两人的关系就难以稳固。
因此,让男人主动追求女人,加大男人的追求成本,实质上都是由父亲和母亲的亲职投资的多寡决定的。从母爱和父爱开始,我们可以看到两性的根本不同。
让男人主动追求女人,可以加大男人的投资成本,使得两人关系更加牢固,这固然可能对男方不利,但却对女方有利,也对两人长期关系的保持有利。
此外,基于男性对女性的追求,女性可以谈条件的最重要时刻就是被追到手之前。在这个时候,你有最充分的挑选权,你要尽可能去权衡然后慎重地下决定,不要被对方的承诺或者楚楚可怜打动——天知道,那些表现是上天赐予他们不会绝后的本能,稍纵即逝。在这个时候,你可以提出你的要求和条件,也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来考验对方,包括你是否可以独占对方,对方是否已经处理好之前的感情而且不会干扰到你——而不是被追到手之后再追悔莫及。
实战教学:恋爱初期如何让对方加大对自己的投入?
我认识的小X,是个非常苛刻的相亲达人,至今相亲过的对象已有两打不止,但每次都因为对方一些无法容忍的小毛病,导致没有下文。
比如说,有的男生在相亲过程中总是提起妈妈,被她定义为奶嘴男;有的男生收入没她高,被她一票否决;有的男生吃饭的时候总发出咀嚼的声音,这让她根本不能接受……
上周相亲的对象是她妈妈的同事介绍的,据说是十项全优,说得本来已经有点儿灰心的小X动了心,决定精心打扮去见他。
可她没想到,第一次约会,小X提前到场20分钟,男方却迟到了整整20分钟。在这漫长的40分钟里,小X最终决定了拒绝,理由是他太没有诚意。尽管男方一再道歉,但小X恨恨地想:道歉有用的话要警察干吗?
上面说过,一段关系中,男方投入一定要比女方多,这才是一段健康的关系。很多女孩不知道怎么让对方加大对自己的投入,她们往往不知不觉付出太多,心理失衡,成了怨妇。这大概和我们从小受到的各种男女平等的教育有关。
其实,在两性相处的时候,有一些准则男女并不相同,接下来我要说到的,也许和我们的常识相悖。
例如:在约会的早期,尤其前三次约会,女方可以适当迟到。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守时的重要性,但在两性交往初期,适当迟到却是应该且必要的一项考验。在工作和学习上,准时确实是一种美德。但如果你和对方是以长期交往为目标的,适当迟到有利于观察和促进你们的关系。
男方接受你迟到与否,能从侧面反映出他愿意为你、为这段关系付出或投资多少。当然了,迟到不能太久,5~10分钟是合适的,最好不要超过半个小时。行为上虽然迟到,但与此同时,嘴上要温柔地道歉:“不好意思,我迟到了。”这个时候,观察一下对方的反应。
有一位网友MM(网络用语,指女孩)跟我分享了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约会初期,约好一个时间他在楼下等我。结果我化妆迟了十多分钟吧,下去了看到他站在楼下一直盯着大门的方向等我。我说,‘哎呀,不好意思我迟到了。’他微笑。我说,‘你来了这么久也不电话催下我嘛。’他回答,‘知道你在打扮嘛,等一会儿没事。’哎哟,听得我甜滋滋的。”
看,即使并不了解女生在做什么,男生也是可以理解女生迟到的,女生需要更多时间打扮准备,这也是对约会、对两人关系十分看重的体现。而女生迟到,也是展示自身吸引力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对长相漂亮的女生而言,更应该适当迟到。以此加大对方的投入,令对方投资更多。打个比方,饭什么时候最香?就是正在做等着吃的时候啊!
可能还是有一些女孩对迟到难以接受,因为这和我们从小被教导的守时观念是相冲突的,那么我们可以尝试着这样来理解:
两人约好8点约会,女生则至少7点就要起床化妆打扮,相当于为这段约会多付出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而男生可能只需要10分钟擦把脸就能出门,这样的话,让男生到点了再多等待一些时间,双方为约会而共同投资的时间和付出才均衡。至于女生提前一天少吃晚饭,或者敷面膜、做头发、买新衣服等投资,我们还没有算在内呢。
所以说,这个问题的本质,并不是要计算约会准点的时间,而是要算双方共同为这次约会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而那些声称最讨厌女生迟到的男人,从本质上来看,是什么问题呢?
1.他期望女生不化妆,素颜就足以匹配他。
2.不能理解或者说不认可牺牲时间换取美丽。
3.他把女生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不够尊重。
他可能希望女人美丽,但是又不愿意给其时间和精力。说明他不肯承认男女的差异,不认可女性的性别特点,不愿意承担男性应该负起的责任。同时,他也不理解、不认同女方在一段关系中的付出。这样的男性,可能是佳偶吗?当然不是。
由于我们人类特殊的归因心理,不守时的女性必然显得价值更高。女方提早到达,显得对这段关系过分重视,这不利于男方对你进行后来的投资。此外,男人自古是猎人,打猎不守时,猎物就不在了,也许被同伴吃掉了;而女人自古是采果子,就算女人不守时,果子还在,同伴也还在。同样的不守时,对于男女而言意义是不同的。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些反其道而行之的女生,约会不仅准时,而且还要比对方早到。这是一种以男性标准要求自己的行为,同样也是没有认清和理解两性之间的差异。
女生自己早到,心理自然而然就会提高对男生的要求。比如自己早到20分钟,她内心里就会期待对方比自己更早,比如30分钟,但是这就属于不合理的要求了,这是让对方像超人一样。如果此时此刻,男人并没有比她早到,或者说男人是准点到的,很可能她内心就会产生“你居然比我晚”这样一股怨气,而“居然”一词,是基于她认为事情原本不该如此,而是应该男方比自己更早到而产生的。
但是这样想的女孩没有意识到,首先打破规则的是她自己。这就属于自己付出了,但一方面不承认自己是在为这段关系付出,另一方面又计较自己的付出。
她内心是希望对方到得更早,但是她并没有通过自己晚到的方式来获取对方的早到,而是自己早到了还希望对方以一种超乎寻常的方式比她更早到。这个时候,她心里积累的怨气可能引发勃然大怒,甚至与对方发生争吵,即使不发作,内心的怨气也会为约会埋下不愉快的“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其实,每个女人付出的时候,内心都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付出,与此对应的,就是希望这份付出能够得到回报。对此,我想说的是,如果一定要付出,你必须要谨记这是自己心甘情愿、不求回报地付出,而不是“为了谁”,不要有圣母心态。比如说,你提前了20分钟到,他迟到20分钟,如果你完全不在乎这40分钟的等待,你才可以去做。如果收获了回报,那就当作是礼物、惊喜。也就是说,如果对方提前来接你或者提早半个小时在等,那你要表达真诚的感激。更正确的做法是,克服自己的主观愿望,不要一味执意付出,女人需要后撤,要把自己的投入往回收,这样才能促进两性关系良性发展。
像上文中的小X,如果她懂得这个道理,姗姗来迟个几分钟的话,一来不会等太久,二来心理也不会过度失衡,哪怕等个短短几分钟,但能享受男方的歉意和补偿,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约会初期,适当的迟到,这是一种很好的引导男方的方式,一方面能表达出自己的高价值,另一方面能让对方加大投入,同时还能考验对方的诚意。
再举个小例子,女有车男无车,两人谈恋爱,男方很自然地希望约会结束后女方送他回去,但女方觉得不愿意。该怎么解决呢?答案是:1.找个同样有车的男人;2.如果找不到,那么和无车男人约会的时候不要开车,结束后让男方打车送自己,避免自己对他进行时间和经济上的过多投入;3.如果既找不到有车的男人,自己又没办法舍弃这段关系,那就得意识到自己可能在其他方面其实配不上这个男生(比如男方很帅或者学历很高),那么就心甘情愿地开车送男方回家吧。
以此类推,还有不要先行给对方买昂贵的礼物,不要对对方的行为抱有过高的期望值等。因为你一旦投资,必然期待回报。而你期待的这种回报,男方未必能给你。无论哪一种,都以女方不能产生抱怨心态为前提,两人关系就能健康推进。
[1]该理论在1972年由罗伯特·特里弗斯(Robert Trivers)提出,1975年由威尔逊确立。
[2]参见《先天,后天:基因、经验和什么使我们成为人》,[英]巴将·里德利。
[3]国际知名心理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美国内华达大学人类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