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Ⅲ 懂自拍,才懂传播

2020年5月26日  来源:弱传播 作者:邹振东 提供人:yiju29......

最容易传播的照片不是单人照而是双人照或集体照。

强者很喜欢玩自拍,而且偏爱单人照。殊不知这种孤芳自赏的单人照,因为没有表达关系,所以无法表达价值,就是自己爽而已。

很多单位,特别是穿制服的单位,很喜欢拍自己队伍的飒爽英姿。这样的照片不是不可以拍,只不过其传播的范围大多在自己内部,它没办法传播得更远。背后的原因很简单,这种单人照(因为都是拍自己队伍,再多的自己人,也是一种单人照),只有自己人与自己人的关系,没办法刺激其他人的身份认同,要想传播更远,真不太容易。

打破这个“规律”的是《人民日报》。2017年“八一”前夕,一款名为《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的微信端小游戏突然刷爆网络。一夜之间,“军装照”的“单人照”铺天盖地,佟丽娅、小米“教父”雷军等都晒出了自己的军装照,连外国足球运动员帕托也凑了一把热闹。

这款小游戏是由《人民日报》客户端策划出品并主导开发的,腾讯“天天P图”提供图像处理支持。7月29日晚推出,浏览次数很快突破10亿,一分钟访问人数峰值高达41万。主创人员笑称要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这样的自拍照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大面积传播呢?

说到底,它不是单纯的“单人照”,而是每个人与军人的一次“双人照”。一套军装,简单的几个按钮,就创造了无数人与军人的联系,在自己爱美晒图的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军人的崇敬。只有喜欢才愿意穿对方的衣服,如果搞一款乞丐装,谁穿它玩自拍呀?

主旋律正能量如何传播?舆论的弱原理值得运用,那就是想方设法与弱者创造连接。军人与平民相比,平民是弱者,军人的形象只有与平民相连接,才能获得力量,扩大传播。试想一想,如果《人民日报》在“八一”前夕,只是推出一组组军人在各自岗位的勃勃英姿,当然不如这款“军装照”的游戏传播效果那么好。

但有时候,自拍照虽然拍到了强者与弱者的连接,尽管传播是扩大了,却也把自己带到了坑里,甚至卷入了舆论风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比如手术室“自拍门事件”。西安医生在手术室玩自拍受质疑,居然上了网络头条,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


“自拍门事件”图片一。手术尚未结束,医生已经开始自拍庆祝(据《新京报》新闻图片临摹)

面对舆论的围攻,医生们非常不平:建筑工人建一座大桥,竣工时可以开心地与大桥合影;艺术家完成了一部作品,可以开心地与作品合影;就是吃到好吃的东西,人们都可以自拍,为什么医生救活了一个病人,就不能和病人合个影呢?我们是救了一个生命啊!把一个人救活了,不比任何东西更有意义吗?为什么对我们这些救死扶伤的人,你们还要指责呢?

医患矛盾并不是当前中国最尖锐的矛盾,但有关它的舆论现象却是舆论场最纠结的一道风景。反腐,舆论一边倒地叫好;批评城管,城管纵有不平,也多选择沉默;骂官二代、富二代,对方更是躲起来;只有医患矛盾,壁垒分明的两个阵营都委屈愤怒,不平而鸣。

绝大部分对立的族群关系往往一强一弱,其舆论发声也往往是一大一小,但医患关系却特别不同,表现在对立的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双方都很大声,彼此苦大仇深,各有一本血泪账。

我把这种利益相对的两个群体同时感到冤屈的现象,称作舆论的“双窦娥现象”。我在给医院的多次讲座中,建议居于强者地位的医生要学会弱传播。但医生普遍不服,认为自己也是弱势群体。

判断一个单位是不是弱势群体,可以有很多角度。其中一个角度就是舆论学研究常常忽视的一个领域,即“非媒介的传播”,比如“大堂传播”。

大堂是观察一个单位传播形象最好的窗口。一个单位是不是强势群体,一看大楼,二看大堂。大堂空空荡荡的,乱七八糟的,都是强势群体。前者如政府的大堂,后者如火车站、医院的大堂。

越是注重大堂,越是懂得传播。越是专业化单位,就越不重视大堂。医院的院长一般都是学医出身,他们重视手术室的建设,却普遍不重视大堂的建设。他们把最好的人才,都用在业务科室、干部病房,而把不太好用的人放在电梯间,放在挂号室。每个单位都有大约5%脸色比较臭、脾气比较坏的人。如果放在各科室,一般来说,只会得罪5%的病人。但把这5%的人放到窗口,那就会得罪100%的人。

只有像酒店、餐馆那样的单位,把顾客当上帝,老板对大堂的重视才会超过任何区域。不仅装修,就是用人,也一定是把最漂亮、脾气最好的人用在大堂。餐馆的迎宾员一定比饭桌前的服务员长得漂亮。这个最朴素的常识小餐厅老板都懂,但医院院长就算在餐厅吃再多次的饭,还是不懂。

其实也不是所有的医院院长都不懂,民营医院的院长就懂,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民营医院背后的老板懂。

专业化、职业化的门槛,使得医院与医生不太习惯用传播的逻辑与舆论打交道。他们之所以觉得自己是窦娥,是因为他们普遍不理解强和弱是相对的范畴,谁强谁弱是比较出来的。如果医生和官员相比,医生是弱势群体,但患者与医生相比,患者就是弱势群体。为什么呢?你想想,一般人说话就叫说话,医生一说话就叫医嘱。医生不理解,病人把生命都交给了你,你在现实世界不是强者是什么?医生在任何一个地区的人口比例都很难达到1%,你在舆论世界不是弱者是什么?另外99%以上的人都是患者,医生在舆论世界中连人口基数都不占优势,你争取认同的可能性有多大?不认清这个事实,医生在舆论场的作为就是一只误闯丛林的小白兔。

医患关系的“双窦娥现象”,其实害惨了医生。正是因为医生在医患关系中属于强者,而在社会地位上又不属于强者,这样的生活错位常常造成认知的错位,再加上医疗体制的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转嫁,使医生每每成为舆论风暴中最容易受伤的人。

这一次手术室“自拍门事件”让医生群体再一次受伤,但如果医生群体继续用“窦娥”的心态面对舆论,这样的受伤还会继续。医生们必须冷静下来,就算这个舆论场被你们认为“有病”,你也要借鉴医学的科学思维,首先分析这个舆论的“病理机制”。

医生总以为倒霉的是自己的职业。打一个比方,假如一个车祸现场,先行赶到的警察对伤员施救,终于成功让伤员摆脱了生命危险,在等待120的间隙,他们让伤员躺在血迹斑斑的地上,自己围过来为救回一个生命而欣喜地自拍留念。这样的照片抛出来,别人会不会骂警察?

在多次有关舆论的讲座中,我力推需建构一个公共领域学。在医院,医生按照医学的逻辑做事不会出事。可是,一旦走出医院,来到公共场所,就不能凭医学的知识来自行其是,这里有单行道、红绿灯,不懂得交通规则,就会出交通事故。同样,医生一旦进入公共领域,就有舆论的斑马线、红绿灯,如果你不懂这个舆论规矩,非要以医学的逻辑我行我素,就会出“舆论车祸”。

在“自拍门事件”中,医生群体一个代表性的观点是:一台高难度手术成功,病人安全,医生比病人家属还要开心。为什么医生救活了一个病人,就不能用自拍表达开心呢?

手术成功,医生可以开心,而且理应开心。但医生表达开心的方式一旦进入公共领域,就受到舆论规律的制约,并非所有的开心模式都无可非议。如前所述,春晚可以唱“咱老百姓,今儿晚上真呀真高兴”,但如果改为唱“咱当院长的,今儿晚上真呀真高兴”,就算是在医院内部搞联欢,院长们也不敢。

在公共领域里,强者与弱者一旦同框,强者与弱者就发生了关联,如果这种关联没有传递尊重、理解、关爱,两者的关联就会产生隔膜甚至冲突。特别是强者的情感表达必须和弱者的情感相联结,否则,就没有舆论的正当性。强势群体的医生,其情感必须和弱势群体的患者联结在一起,才具有舆论的正能量。最好的例子,就是医生自己的例子。我们不妨找一找,医生中最被民众敬重的人,他(她)会不会自拍,怎样自拍?提到中国最好的医生,就会想起林巧稚。我们看看这张照片。


林巧稚医生与其他医护人员关切地查看婴儿的身体状况(据新华社图片临摹)

这张照片,强势群体的医护人员与弱势群体的新生儿也是同框,林巧稚与其他医护人员围绕着新生儿,不过,请注意,她们的眼神和手,都没有离开新生儿。

我们再来比较一下手术室“自拍门”的照片。


“自拍门事件”图片二(据《新京报》新闻图片临摹)

医生和护士虽然也围在患者身边,但医生的眼神与手都离开了患者。患者孤独无助地躺在手术台上,昏迷不醒,生死不知……

所以不是医生不能自拍,而是如何自拍;不是手术后不能开心,而是如何开心。舆论的天平天然地向着弱势群体倾斜,当医生失去了和患者的生命连接,也就失去了舆论的支持,甚至对抗舆论的力量。

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张照片:


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弯下腰,给小男孩摸头(据照片临摹)

当强世界里最有权势的人弯下腰让孩子摸他的头,我们看懂了强者要向谁低头、要与谁连接,以及该如何连接。奥巴马与孩子的头手连线,就是“舆论的自由倾斜定律”轨迹。

弱传播 / 自拍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