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指出经济是一个动态系统,现在,我们又能进一步认定它是一个非线性系统。自杜尔哥在18世纪提出收益递减法则以来,经济学家已经承认经济中存在非线性关系。我们还能在生活中直观地看到非线性现象——从技术变革的加速到我们第5次看到同一则广告时注意力的降低。相关统计已经证明,微观经济数据中的非线性证据涵盖了从工业产值到失业人数等的种种现象。10尽管经济学早已承认非线性的存在,但曾经有一段时间,将非线性融入动态系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由于非线性动态系统之前并未获得充分理解,传统经济学家在历史上要么用静态系统中的非线性关系,要么用动态系统中的线性关系,这样方程才能被解开。
复杂经济学承认经济既是非线性的又是动态的,而且经济学家可以使用越来越先进的数学工具和电脑模拟对其进行分析。
关于“经济是否是混沌的”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尤其是股票市场是否混沌的问题(以及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能让所有人赚到许多钱)。11随后,人们针对这个问题开展了大量工作,当前的共识为“或许不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很难确定,因为要想将混沌与其他复杂而非混沌的行为以及某些类型的随机行为区别开来并非易事。对于混沌的测试也需要大量的数据,金融数据也不足以获得确凿的答案。12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将经济称为混沌是一种过于简单而狭隘的归类。真正的混沌系统往往只有相对较少的变量及低程度的自由。将经济称为复杂系统更合适,正如我们之前指出的那样,经济领域拥有大量存量,并且流量在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复杂网络中动态地连接着,这些反馈关系在不同的时间尺度里延迟和运作。这样的系统很有可能拥有惊人的自由度,能够收集非大象动物动物园里的全部行为。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某些时候,在某些维度中,经济或许会展示出混沌行为,但经济同样也会展示出增长、衰退、周期性极限环、准周期性极限环及大量其他行为。
如果我们将经济视为科学家所谓的多体问题(n-body problem),那么经济的全部动态复杂性就会变得十分清晰。庞加莱最初研究混沌的动机在于,1887年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设立了一项奖金为2 500克朗的奖项,以寻求太阳系统是否稳定,或者说行星是否会撞向太阳或脱离太阳系飞向太空的答案。13这是一个极其难以解答的问题,不仅是因为太阳系跟围绕它运转的行星一样是动态的,也不仅因为重力是非线性的,而且还因为所有的相互作用是在10颗行星和太阳之间产生的。庞加莱意识到,他甚至连涉及三个主体的问题都无法解答,更遑论当时人们所知的8颗行星和太阳。奥斯卡国王提出的问题直到20世纪才得以解决(你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在地球轨道变得不稳定之前,太阳就会爆炸),而多体问题依然无从下手。经济是一种大规模的多体问题,经济里的每一个个体都拥有自己的一套存量(储蓄、负债、技能等)和流量(收入、开支、学习等),就好比在高度简化的糖域中,每一位行为主体都拥有自己的存量(糖)和流量(糖消耗和消化)。正如糖域的动态是想象出来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互动的结果,现实经济的动态是数十亿人非线性互动的结果。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使得庞加莱的分类看起来太简单了——这不仅是一个多体问题,而且是70多亿体问题。
这样一来,大家就能理解为何经济预测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了,其口碑甚至不如天气预报。对于初始状况的敏感性、路径依赖性以及高度动态复杂性使得经济像天气一样,只能进行短期预测而无法进行长期预测。近年来,通过卫星和雷达获得的更优数据以及通过电脑模型获得的更精细分析,天气预报员的业绩记录获得了显著提高。我们有理由期待,以后的经济预测也很有可能会随着更优的数据和模型的出现而同样获得提升。然而,正如天气的长期高度精准预测永远不可能实现一样,经济的长期高度精准预测也不可能实现。
经济长期预测的不可行性并不是该领域作为一门科学的发展障碍。如前所述,科学关乎解释,而非预测,并且对经济动态特性的理解将极大地帮助发展对于经济现象的可测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