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遗失的均衡

2020年7月9日  来源:财富的起源 作者:埃里克-拜因霍克 提供人:kangtao76......

遗失的均衡

在第3章中,我们曾讨论过有许多传统经济学的核心预测乍一看来很有道理,但经不住仔细推敲。糖域也存在类似的情况。糖域经济自然而然地产生了X形的供应曲线,实际价格和交易数量(由图4-4中的点表示)从未达到理论预测的均衡点(即图中供应和需求X形曲线中相交的点)。价格会在均衡点附近波动,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朝着它不断地收敛。然而,哪怕在长期的模型中,价格与均衡之间的偏差依然十分明显。传统经济学或许会回应说,这只不过是“均衡周围的噪音”,但我们应该注意到,本模型中没有任何噪音。初始状况是随机设置的,一旦模型开始运行,正如计算机所设定的那样,所有行为都是完全确定的。正确的解读应该是,糖域中的价格围绕着“吸引子”波动,但永远不会真正地停在均衡点上。因此,在糖域中,正如在现实世界中一样,供求定律仅仅是一个大致的近似状况。

爱泼斯坦和阿克斯特尔还发现,如果系统要想达到均衡,需要比预测的多得多的交易量。传统的关于均衡价格的推论认为,只需要最少数量的交易就能使供需达到平衡。传统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未解之谜在于,为何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中的交易量要远远高于理论的预测。11同样的谜在糖域中也出现了——价格波动和交易量比传统理论预测的要高。传统经济学模型简单地假设,所有人口只会进行达到均衡所需的最低程度的交易。糖域中不存在协调整个群体的机制,并且由于行为主体被物理距离隔开(因而需要时间来移动),行为主体只能与同一区域的其他行为主体进行交易,永远不能达到全域的均衡。因此,随着行为主体的移动和偶然相遇,新的交易机会就会产生,从而成就了大量的交易。

正如之前讨论的那样,传统经济学的另一个主要预测是一价定律:在特定的市场中,某样商品应该只能以均衡价格进行交易。然而,在糖域中,任何一个时间点上的价格都有很大的差异——在糖域的某些区域,你很有可能被宰,而在其他区域则可以议价,这就像伦敦的番茄酱市场。这是因为,均衡模型假设所有事情是同时发生的,与此不同的是,糖域的情况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明朗,并且行为主体需要时间来寻找交易伙伴。如果在世界的某个区域存在便宜的商品,行为主体需要时间来找到这些区域并移动到那儿,这就好比经济学家在街上发现20美元的钞票一样。当套利的行为主体完成一笔交易,另外一笔交易就会在别处突然发生,变化太多,以至于行为主体永远不可能跟得上经济的不断变化,因此永远不能驱使价格完全达到均衡。

传统经济学的另外一个基本原则是帕累托最优——市场永远会获得资源完美分配的结果;如果重新进行资源分配,要想使部分人的利益有所提升,势必要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然而,糖域市场的运行并未达到帕累托最优。有些交易本可以达成,本可以让人们的利益得到提升,事实上却没有。跟前面一样,这是因为行为主体处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因此位于西南角的行为主体A不知道在东北角的行为主体B是一个很好的交易伙伴。此外,即便他们知道了,也需要时间才能会合(到那时,价格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传统经济学家会立即指出,这正是市场解决的问题——市场可以让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买方和卖方相遇,从而让各方的交易更加高效。我们可以轻易地提升糖域的经济效率——让所有行为主体在下午几时到某个地点集合,然后按照瓦尔拉斯模型那样进行糖和香料的拍卖。

传统经济学假设现实世界是由随时随地发生的“瓦尔拉斯拍卖”构成的,但其实在现实世界中并非如此。在金融市场和eBay网站之外,现实世界中的拍卖其实比较罕见。为什么呢?尽管拍卖十分有利于交易双方发现“对的价格”,但它处理交易的过程非常缓慢(在eBay上购买某样东西通常需要好几个小时,甚至好几天)。现实世界中的大部分交易与糖域中的情况更为接近——交易是双边的,也就是说在两方之间进行,例如你和街角的杂货店老板,或者IBM公司与福特公司。虽然双边交易产生了价格差异,但是时间效率更高(更确切地说是从计算的角度来说效率更高)。试想一下,如果你每次去本地的超市都要坐在那儿经历一场拍卖,哪怕你只是想买一盒牛奶,这该多么烦人。12就像糖域一样,现实世界中的双边交易是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进行的,因此任何形式的全球均衡都很难实现。传统经济学假设交易以拍卖方式进行的唯一原因在于,这样就能在数学上找到一个均衡的结果。

尽管糖域里的交易能够“普渡众生”,使得整个社会更加富裕,但它也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差距。在模型的基础版本中,我们从游戏的动态里看到了很小但很重要的贫富差距。在引入性因素和家庭因素后,行为主体的能力和财富可以遗传给下一代,从而导致了贫富差距被进一步扩大。最终,交易的引入再次扩大了差距(虽然每个人都明显变得更加富有了)。爱泼斯坦和阿克斯特尔指出,差距的扩大甚至达到了这样的程度:财富的偏态分布开始接近现代现实世界的经济状况。

等级的进化

迄今为止,糖域的经济只是个体的集合——尚未出现老板和工人的等级,或是供应商、中间商和零售商。这是因为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是短暂的,并且是对称的。然而,等级是现实世界经济的标志之一。爱泼斯坦和阿克斯特尔对行为主体的行为做了一个简单的改动:允许进行借贷,这个改动导致交易关系获得了稳定的结构,导致了等级的出现。

在糖域中,成为借款者的原因只有一个——生孩子。糖域里所有行为主体都拥有生育的基本欲望,但有些行为主体太穷了,养不起后代,而另外一些行为主体的糖和香料有富余,无处消耗。因此,爱泼斯坦和阿克斯特尔引入了一条规则,即如果某位行为主体的年纪太大而不能再生育,或者除了自身的生育需求外还有富余的储蓄,那么他就能成为贷方。反过来,如果某位行为主体的储蓄不足以生育后代,但拥有持续的糖和香料收入,那么他就能成为借方。为了简化起见,爱泼斯坦和阿克斯特尔将利率和借款周期设定为固定值,并且针对借方违约设定了基本的条款。因此,任何有信誉的、需要资源来生育的行为主体都能自由地从拥有富余资源的邻居那儿借贷。

让爱泼斯坦和阿克斯特尔感到惊讶的不是借贷这件重要的事情发生了,而是一种复杂的、等级制的资本市场形成了。经过追踪借方和贷方的关系,他们发现部分行为主体同时变成了借方和贷方,实际上就是中间商。糖域里居然进化出了银行!随着模拟的进一步发展,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了。部分十分富有的行为主体成了批发商,他们开始向中间商放贷,中间商又向最终的贷方放贷。在某些模拟状况中,等级链条有五层之多。模拟不仅进化出了银行,而且还进化出了糖域版的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零售银行。

与糖域中的其他新兴模式一样,这些信用网络的进化完全不是从上到下生成的。相反,这些大规模的宏观模型是自下而上、自局部地区细微假设的动态互动而生成的。

硅片上的经济体

如果科学家要对两个理论进行比较,他们会依照对应原理。根据对应原理,新理论应该复制旧理论的成功,解释旧理论的失败,并补充旧理论未能提出的洞见。无论是爱泼斯坦还是阿克斯特尔都没有声称糖域本身代表了一种成熟的经济学理论,他们也不会声称这个模型完全回答了“经济的起源”问题。然而,糖域确实遵循了对应原理,并且为我们指出了新的有趣的方向。糖域模型复制了许多传统经济学中基本的、常识性的元素,其中供求定律达到了一种近似状况(现实世界中也是如此),其中的交易也带来了明显的收益。如果模型没有获得这些成果,我们将很难相信它。爱泼斯坦和阿克斯特尔复制了这些经典的成果,但他们的模型却不包含传统经济学模型中典型的、不现实的假设。他们没有假设模型中的行为主体拥有理性这一非凡的能力,没有假设模型中预先存在社会或经济结构,也没有假设一切事情都会瞬间发生。

但或许更有趣的是,糖域还复制了传统经济学中一些主要的反常现象,包括违背一价定律,横向不平等的存在,以及高于传统经济学预测结果的价格波动和交易量。这是因为爱泼斯坦和阿克斯特尔所采取的方法在根本上不同于传统方法论。他们并未假设糖域是一个均衡系统。相反,他们为糖域设计了行为主体与地形的基本结构,但设计之后,他们让糖域自行进化,看看结果到底如何。糖域有可能会达到均衡,也有可能不会。最终,糖域自然而然地进化出了复杂的秩序、结构和多样性,包括(加上一点想象可以解读为)部落、贸易路线、资本市场,没有任何一项是事先设计好的。它们都是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是从爱泼斯坦和阿克斯特尔为系统设置的简单初始规则发展起来的。

复杂经济学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