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济学最基本的预测或许是: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必将在某个点上达到均衡状态,这是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和标准宏观经济学都会作出的预测。46如前所述,传统经济学并不认为均衡是一种永恒的状态,而认为经济将经历一连串的冲击、均衡、冲击、均衡的动态过程。我们可以想象这就好比有人猛烈冲击碗中球,看着它静止下来,又再次猛烈冲击它,如此反复。但是对于想要达到均衡状态的系统来说,两次冲击之间的时间必须长到让球能够静止下来。若非如此,球就只会永远不停地滚来滚去,然后又被随机地连续撞击,永远无法达到均衡状态。
如此一来,关键问题就在于,经济达到均衡状态需要多长时间?何时才是它的“静止”时间?20世纪70年代,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家赫伯特·斯卡夫(Herbert Scarf)指出,达到均衡的时间根据经济中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呈四次方的指数级增长。47这种关系背后的直觉是直接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越多,所有市场之间进行互动所需的时间越长,所有价格和数量进行调整所需的时间也就越长。如果按照第1章所说的那样,粗略估计现代社会大约有1010个库存单位,我们乐观估计,经济领域的每一个决策都以超级计算机(当前是IBM的蓝色基因,每秒可进行70.72万亿次浮点运算)的速度进行,按照斯卡夫的理论,经济每经历一次外生冲击,需要4.5百万兆年(4.5×1018)才能恢复到一般均衡状态。鉴于每一秒都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例如技术变革、政治变革、气候、消费者喜好变化)冲击着经济,而宇宙现在仅有120亿岁(1.2×1010),这确实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