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在其自然发展过程中会达到一个均衡点,这种概念可以追溯到亚当·密斯之前,追溯到经济学发展的最初阶段,而且它现在仍是传统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对有限资源的竞争必然意味着在经济中存在着相互抗衡的力量或紧张局势。对于17世纪的爱尔兰金融家理查德·坎蒂隆(Richard Cantillon)而言,经济中最主要的竞争局势莫过于人口与土地的粮食产能之间的竞争。坎蒂隆相信,人口过量与饥饿之间的严酷机制将导致经济系统中的工资和物价自发调节,使得人口过量与饥饿最终达到某种平衡。2818世纪法国知识分子弗朗索瓦·魁奈(Fran?ois Quesnay,重农学派的领导人,斯密在法国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同他在一起)则认为,经济领域最主要的矛盾是农业、制造业以及拥有土地的贵族之间的矛盾。在其代表作《经济表》(Tableau Economique)中,魁奈声称可以计算出能使经济达到均衡状态的物价和生产水平。29对于魁奈而言(他在进入经济学领域之前曾是一名医生),均衡的经济就是健康的经济,就像18世纪的医学观念,如果身体的各种“体液”是均衡的,那么身体就是健康的。对于亚当·斯密而言,经济领域最主要的矛盾是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矛盾,要达到的均衡是供求之间的均衡。我们应该知道,亚当·斯密所说的供应和需求并不完全等同于如今教科书中的供求概念,如今的供求概念是后来由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和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创造出来的。
亚当·斯密描述了市场在达到供求均衡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但他并没有详细描述决策的过程,即在此过程中,受自我利益驱动的生产者决定供应多少产品,或者受自我利益驱动的消费者决定购买多少产品。决策过程的核心理念其实来自亚当·斯密的两位同辈:雅克·杜尔哥(Jacques Turgot)和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
雅克·杜尔哥是路易十五政府的一名部长,是自由放任主义(laissezfame)的知名拥护者——自由放任主义是指政府应该在市场运作的过程中将其干预降至最低的一种思想。30尽管杜尔哥持有这样的观点,当时的法国政府还是极大程度上介入了经济的运作(换汤不换药),而杜尔哥作为部长的职责之一则是处理食物短缺问题。31 1767年,杜尔哥观察到,如果农民仅仅是将种子洒在地里,就只能收获很少的庄稼。但如果在播种前哪怕只翻一次土,产量就会高得多。如果翻两次土,他的收获不仅会翻倍,甚至能达到原来的3倍。农民在土地上下的功夫越多,他们的收获就越多。但在到达某个顶点后,地力就会衰竭,农民投入的额外单位努力的产出就会减少。在此观察的基础上,杜尔哥提出了收益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在大多数的生产过程中,无论是农业、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随着某一要素(如劳动力、原材料或机器)投入的不断增多,到达某个时间点后,单位投入所能得到的产出就会越来越少。收益递减规律是使得经济达到均衡的一种关键力量。针对市场的某一价格,生产者会不断增加投入、扩大生产,直到产出不抵投入,也就是说直到生产的增量成本大于增量收入。因此,农民会按照市场的需求量进行生产,不多也不少。如果农作物的价格上涨,农民会更加努力地耕地(或耕种更多土地);而当价格下降,他们就会减少耕种。如果投入所能得到的产出不会下降,农民会继续扩大生产——无限投入,而这是一种非常荒谬的结果。32将生产者成本与供求关系中的供应方面联系起来,杜尔哥的规律为此提供了一种至关重要的理念。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在需求方面也作出了同样重要的贡献。边沁1748年生于伦敦。他是一个神童,4岁开始学习拉丁语,12岁进入牛津大学。34同亚当·斯密一样,边沁将自己定义为道德和政治哲学家。亚当·斯密指出,人类的利己主义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但他没有过多提及利己主义是如何转化成具体的经济决策的。边沁认为,对于自我利益的追求是一种基于愉悦和痛苦算计的理性活动。35他用数值来表示个人的愉悦和痛苦。边沁提出,经济决策是个人计算如何达到自我效用最大值的结果。36假如说你喜欢苹果而不喜欢香蕉,当要在苹果和香蕉中作出选择时,你会因为计算出食用苹果会给你带来更大的效用而选择它。但对于其他人来说,或许香蕉的效用更高。边沁的理论在18世纪晚期的知识分子和政治圈里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他的理论即后来被人所熟知的功利主义。功利主义者的信仰在于,社会应该以实现集体效用或幸福最大化的方式进行组织。
大约50年后,德国经济学家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Hermann Heinrich Gossen)在边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37这个规律从本质上来说是杜尔哥理论的另一面。杜尔哥指出扩大生产的收益是不断减少的,戈森则认为增加消费的收益也是不断减少的。比如,某人饥肠辘辘,于是买了一个甜甜圈,这次消费能为他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如果他仍感到饥饿,又买了第二个甜甜圈,这也能带来满足感,但是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第二次购买的满足感远远小于第一次。在这个人购买第五个或第六个甜甜圈时,他因购买次数增加而体验到的满足感或许会变得非常小(或者说甚至有可能是负值,因为他可能会吃到胃疼)。到某个时刻,这个人会说:“我吃饱了,下一个甜甜圈不值得我花钱了。”就像农民会在价格上涨时加大生产,而在价格下降时减少生产一样,消费者说出“不值得花钱”而停止消费的时刻,会因价格的不同而到来得或早或晚。因此,价格上涨时需求会减少,反之亦然。此外,就像不断减少的收益会阻止农民无限量地扩大庄稼种植一样,不断减少的边际效用也会阻止消费者无限量地购买甜甜圈。
生产上的收益递减和消费上的边际效用递减结合在一起,意味着市场拥有一种天然的均衡机制——价格。价格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共享的一个关键信息,价格上涨会同时抑制消费者的消费并鼓励生产者的生产,而价格的下降则会导致相反的结果。
-----------
为此,古典经济学以一个令人瞩目的框架取代了原来的理论,描绘出市场是如何平衡消费者需求与经济生产,并自然而然地达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平衡点的。但仍有一个重要问题悬而未决:对于某种特定的商品、特定的效用和特定的生产过程而言,价格到底是什么?我们能够对它进行计算和预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