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周边有一个堪称世界之最的垃圾场,这个垃圾场有一个与它本身极不和谐的名字:乐土。1玛丽亚·卢兹·奥孔德拉(Maria Luz Ochondra)就生活在这里。没有人知道乐土及周边生活着多少人,但至少有数千位成人和孩子每天都在这个垃圾堆里寻找有用的东西。神父乔尔·伯纳多(Joel Bernardo)是当地的一位天主教牧师,他说这些人似乎是世界的“垃圾”,穷人中的穷人。
另外一位居民帕斯·卡洛佩兹(Paz Calopez)则这样描述乐土:“垃圾场总在冒烟、冒火,下雨的时候也是一样。垃圾燃烧着,在夜里也不停歇,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我们觉得那是电池爆炸的声音。垃圾场的气味比厕所还要恶心,尤其是推土机作业的时候。”2000年7月,这里发生了一起事故,一连数周的雨水浸湿、泡软了小山似的垃圾堆,垃圾场突发崩塌,致使200余人丧生,其中就包括奥孔德拉的两个儿子。
我们很难相信,在这个地球上最像地狱的地方,在这个最绝望的人群居住的地方,却萌生了一种复杂的、甚至可以说是生机勃勃的经济形态。1994年,菲律宾政府关停了另外一处大型垃圾场,导致送往乐土的垃圾数量大大增加。乐土不断被填满,此地的经济也几乎在同一时间焕发了生机。处于乐土经济底部的是拾荒者,他们以垃圾为生,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垃圾堆里寻找废金属、塑料瓶、橡胶轮胎和其他有用的东西。有时他们还能找到废弃的家电、家具、衣物和儿童玩具,甚至还有食物。对于捡来的东西,拾荒者会将其中一部分留作自用,但大部分都会卖给垃圾贩子。
垃圾贩子则是经济链条的下一环节。垃圾贩子会对从拾荒者那儿收来的东西进行分类,然后将金属、塑料和橡胶转卖给回收商和制造商。有些垃圾贩子甚至会同大型公司或连锁酒店签订回收合约。在卡车将垃圾倒到普通垃圾堆之前,合约允许垃圾贩子雇用拾荒者对这些客户的垃圾先扒拉一遍,挑选出有价值的部分。拾荒者是按件收费的。由此,垃圾贩子能更有效地筛选出更有价值的东西,而他们的客户则可以少付一部分垃圾处理费。
经济链条的再下一环节则是各种针对拾荒者和垃圾贩子及其家人的服务。各色棚屋小店向他们出售各种各样的物品,例如肥皂、鞋、自行车零件、冰激凌和学习用品等。尽管拾荒者的生活非常艰难,既不健康也不安全,但垃圾堆还是为他们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收入,使得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至于饿死——在一个有7400万人口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的国家,被饿死是一种真真切切存在的风险。正如神父伯纳多描述的那样,“原始资本主义在这里发生着作用,它确实创造了财富,这里每天可以产生数百万比索”。
-----------
经济源自何处?像乐土这样的复杂经济生态是如何从一堆垃圾中产生的?这些行为、关系、组织和理念是如何支撑起一种经济形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又会如何变化?起源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科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很难想象,如果现代宇宙学中没有大爆炸,或者生物学上没有进化论会是什么情形。同样,如果无法回答“经济从何而来”这个问题,我们很难相信其会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然而,经济的起源问题并未在传统经济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2如前所述,传统经济学倾向于关注经济蛋糕如何分配的问题,但不关注经济蛋糕最初是如何出现的。传统的增长理论甚至以“假设存在这样一种经济形式”作为开头。经济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一流的学科问题,并且是传统经济学与我所谓的复杂经济学的一个显著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