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自学”的学问(下)

2019年12月29日  来源:发现洞见 作者: 提供人:kangtao76......

纳西姆·塔勒布出身于黎巴嫩名门望族,祖父一代位高权重。他的父亲是黎巴嫩的全国高考状元,名字上过报纸。不过老塔勒布对自己的状元身份非常不以为然,因为他不是全班最有出息的学生。老塔勒布毕业于一所耶稣会精英高中。他们班的倒数第一名,白手起家经商,成了全班最成功的人;另一个也是排名垫底的学生,去非洲倒卖木材在四十岁之前实现了财务自由,然后去做了历史学家。

老塔勒布感慨,对商人和学者这两个职业来说,实际地位跟状元之类的东西真没啥关系。所以老塔勒布没有送儿子进精英高中,他对儿子有更高的期待。他给了小塔勒布两个选择 —— 要么就去搞钱,要么就去搞文化。

小塔勒布选择了文化。他认为学校里教的太窄也太浅,决定不再追求什么优异成绩,只花最小的力气取得学位。他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自学,他每周阅读 30 到 60 个小时 —— 跟一般人的日常工作时间差不多 —— 而且专门读西方经典。先是文学,然后是数学和科学,然后是历史和哲学。

小塔勒布十八岁移民美国,继续这种马拉松式的读书,而这并没耽误他拿到巴黎大学的本科学位和沃顿商学院的 MBA。在沃顿,小塔勒布被概率和风险管理课程所吸引,他感觉老师有些东西没讲明白。比如有些极端的“小概率”事件,用流行的什么“六西格玛”分析是不对的,可是他自己不掌握更好的数学工具。他做了一个非常极端的决定。

他跑到书店,订购了几乎所有书名中包含“概率”和“随机”字样的书。他不上课、不看报纸也不看文学了,只读这些书。他用了五年时间专心研究随机现象。这段时间奠定了他一生的事业。他成了一个证券交易员,同时还在纽约大学有一个研究职位。因为他写的一本书,现在人们把极端的小概率事件称为“黑天鹅”。

纳西姆·塔勒布,是一个自学者 [1]。

1.自学于文本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自学。我们上一讲说了,自学需要自信心和自我管理两方面的准备。进入具体的自学方法,自学成败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善于处理文本信息。

文本能力是个基本功。就好像练武要练马步一样,需要用大量的阅读时间积累出来才行,而当初塔勒布练的可是童子功。最起码你面对文字得有一种亲切感,才谈得上后面的操作。我们可以把文本功夫分成三级 ——

第一级,阅读一段文字,或者听一节课,你能不能抓住它的要点。

这是最基本的基本功。听起来并不难,但是请注意,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行为。你能看出来什么要点,取决于你脑子里已经有什么东西,和你当前的视角。有人读《红楼梦》读的是爱情,有人看的是政治,还有人看的是菜谱。其实看什么都可以,你能看出东西来,跟自己的东西发生连接,就算有功夫。

练习这个功夫的方法是记笔记。我以前说过一个“强力研读”的做笔记方法 [2]。而在这一步,更简单的方法是使用所谓“康奈尔笔记法”。把一张纸分为左、右、下三栏,如下图所示 ——

“自学”的学问(下)

读书或者听课的时候在右边记下你看出来的“要点”,复习的时候在左边栏相应位置写下“线索”,在下边栏写下“总结”。注意一定要使用自己的语言,最好跟自己已经会的东西发生连接。

这个方法能帮你把信息变成长期记忆。要做到看见线索能想起来要点,看见总结能背出来线索。做到这一步,就算把一本书“从厚读到薄”。

第二级,是有一个问题,你能不能从一堆书里找到答案。

一个问题要是用搜索引擎就能解决,那就太简单了。我们关注的是你在学业中自发地冒出来的大问题。比如你用一本中国出版的教科书学量子力学,公式和做题你都会了,但是你感觉自己对“不确定性原理”这个概念没有搞清楚,那你怎么办。

你应该看看别的书是怎么讲的。别被课本限制住,只有那些建制派才在意课本。课本只是指向月亮的一根手指,我们追求的是月亮本身,多参考几根手指更容易定位。

有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像“不确定性原理”这么基本的概念,不同的书讲法都不一样,而有的书明显是讲错了!这能让你收获一股巨大的自信力!你的见识,超过了那个作者。

第三级,是建立自己的系统。

知识是个系统。而作为自学者,你的个人知识系统应该是具体的 —— 也就是说你得把它写下来。你应该对每一个课题都有一个笔记本,根据自己的思路划分章节和专题,用自己的语言整理好所有的要点、心得和应用技巧。

这个系统是你自己的,而你的关注点跟别人完全不同,所以没必要事无巨细地总结你认为没意思的知识点。不要平淡的废话,不要花哨的脑图,要字字见血直指人心。

但是这个系统得有一定的完备性。最好从学习一开始就有所规划,这门学问有哪些要点和问题,你要得到什么,相当于一个自己给自己的教学大纲。

完备性的好处是能让你发现系统的漏洞。就好像武侠小说里练武练到一定程度发现自己还有命门一样,你需要另外再想办法弥补。系统要不断地增长。

面对一个形成实体的系统,你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我上大学的时候有好几个笔记本。为了准备GRE物理专项考试,我还弄了一个综合所有课程的复习要点手册。那个手册其实对别人没用,但我当时的成就感实在太强,以至于专门让校印刷厂把它装订成了一本小书的样子。

有了系统,你在文本意义上的学习就算差不多了。但是文本学习还远远不够。

2.自学于操作

我们学习并不是为了一讲话能说出个一二三四、ABCD,摆个有学问形象。我们学习是为了应用。你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反馈。

自学,是以我为主的学习,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学习。你需要找人切磋一下,参加一个什么测试甚至比赛,跟人过过招,才知道自己学的到底怎么样。

现在人们对网络公开课的一个诟病就在于它在反馈这方面不如线下。不过考虑到大多数人在学校里上课的时候也没有得到太多反馈,我到是觉得为了网课的高效率而牺牲一点反馈机会是值得的。但是你仍然需要反馈。

而且你不需要等到实际工作才能获得反馈。你至少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放网上让人看看。而像数学和编程这样的项目特别适合自学,因为会不会、做得对不对,你立即就能知道。习题答案和计算机运行结果就是给你的反馈。

我儿子上了个奥数班 —— 请注意,在美国,各种奥数活动都是合法的。这个班每周只有一小时的课,老师留的作业也不多。但就是这样,还有些家长说孩子只是来享受数学,并不跟着参加比赛。我对此不太理解。

数学和编程不是文化欣赏项目。对于一个严肃的学习者,这些是训练项目。上课只是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可能还有点仪式感,真正的功夫都在自己的练习之中。你的信心和水平只能在每一次成功解题和程序成功运行中提高。

真正的程序员不可能去专门报个什么班来学习一种新出的编程语言。我看程序员都是在实践中学习,是先有一个什么需求,现用现学。传说在腾讯的QQ —— 以前叫OICQ —— 刚刚兴起时代,马化腾有一次突然想到需要有点网络安全管理,就让一个工程师设计一套安全系统。工程师的解决办法就是现用现学 —— 过了几周马化腾去看他的进展,发现他正在阅读一本有关网络安全的教材的……“第一章:什么叫网络安全”。

现用现学听起来有点不靠谱,但这才是最原始的学习冲动和最实在的学习行为。我要用,我不会,那我就学呗?

科研中的常态是这样的。比如做这个研究,我们需要用到一个叫做 Matlab 的数学编程语言。你没用过 Matlab,这不是借口,而且我们等不了你去上什么 Matlab 网课。你要做的是上网找个最简单的教程现用现学,先把这个问题对付过去再说。

现在人们对 YouTube 和 B站的一个用法,就是想干什么事儿不会,上去看看别人干这件事儿的视频。我就曾经跟着 YouTube 给厨房换了一个下水道搅拌机,还给汽车换了个门把手。

这种自学可以说是“自学于无形” —— 不需要什么仪式,没有那么多情绪波动,我们需要用啥就能学啥,学啥就能会啥 —— 这岂不就等于说,没有我们不会的东西了吗?

而反过来说,大多数人学英语最大的问题恰恰是学而不用,把学英语变成了健身项目和行为艺术。

我有个朋友告诉我一个离奇的故事。说在清华大学,有一个美国留学生和一个韩国留学生,相爱了。美国人不会说韩语,韩国人的英语也不行 —— 结果这俩人居然是对照着中文字典谈的恋爱。我觉得这个故事能激励你在实践中自学。

3.从自学到精通

一个需要啥就能学啥,学啥就能会啥的人,必定是一个高自尊的人。他对生活有强烈的掌控感,无所畏惧,游刃有余,宠辱不惊。这个 autodidact 气质,比任何学历证书都更令人尊敬,比财务自由更令人羡慕。

终身学习是一种修行。一个autodidact,修行的不仅仅某个具体的技能,更是人格的自我完善,是自身潜能的最大发挥,是我们前面讲过的那个“Eudaimonia”。

修行者都讲内部驱动,但我认为外部驱动也是不可少的。以我之见,自学者所应当追求的最高级外部驱动,叫做“Mastery”。

这个词通常翻译成“精通”,但是它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精通。达到 Mastery,意味着你对这个领域具有统治力。

纳西姆·塔勒布用五年时间达到了对“风险”这个领域的统治力。现在全世界没人能跟塔勒布平等辩论有关风险的问题,连预测界头面人物 Nate Silver 都不敢正面刚 [3]。塔勒布说他坐飞机时候最喜欢的娱乐是在 Twitter 上跟人论战,可是现在愿意跟他论战的人不多了。尤其是风险问题。

你敢不敢给自己一个这样的要求。Mastery 的境界,是哪个大学、哪个老师都教不出来的。自学是你唯一的途径。

自学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