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构建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的构建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自上而下进行构建和自下而上进行构建。相比之下,自上而下的方法比较容易,因为用这种方法构建金字塔时,人们最先思考的内容是最容易确定的事情,之后才是根据这一已确定的事推出其他事。
运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进行构建时,麦肯锡建议我们先画出一个主题方框。之后在这一方框下画出数个分支以及分支方框,就这样一层一层画下去。之后,我们可以在每一个方框中填入相应的内容,让这些方框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框架。那么我们的金字塔结构也就构建好了。
最上方的方框中应填入的内容是主题。麦肯锡建议,当我们确定自己要讨论什么主题时,可以在最上方的一个方框中填入主题内容;当我们还不确定自己要讨论什么主题时,可以直接进入下一个步骤。需要注意一点,在我们确定主题时,头脑中一定要对其他人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设想出一些用来解答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要找出合理的论据推翻其他人的这些质疑,以证明我们的观点是成立的。
自上而下构建金字塔结构的方式比较常见,最常见的是在各种辩论赛中,人们采用的先抛出自己的论点,再详细举出多个论据,对自己的论点进行支持的方式,就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构建金字塔结构的方式。
比如正方在辩论开始时先提出工作能力比工作态度更重要这一观点,之后列举了三个论据:真正创造价值的是工作能力而不是工作态度;同样的工作分别交给工作能力强的人和工作态度好的人去做,工作能力强的人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能力强的人更容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避免问题扩大化。这样可以让反方辩友对他们的观点一目了然,并且针对他们的论据做出相应的反驳。
除了辩论赛,还有一件事也能对这种建构方式进行直接体现,那就是写作。每个人在刚刚开始学习写作文时,都会被老师要求先根据题目写出主要内容和段落大纲,然后再去扩充每一段的具体内容,其目的是避免我们跑题。大学后,一些专业经常需要学生们写一些小论文,其要求也是如此,要先列纲要,再写内容。至于毕业论文就更不用说,学生必须先写出摘要和目录,交给老师审核,如果老师认为摘要和目录没有问题,学生才可以进行正式的论文写作。
在麦肯锡,咨询顾问们虽然不需要写作文或者论文,但是他们经常需要撰写一些书面报告,在写书面报告的过程中,他们采用的就是这种自上而下的构建方式。因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写出的报告,才能让读报告的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报告中所表述的主旨和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在自上而下进行构建时,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清晰准确。处于同一层的不同节之间要有绝对的并列逻辑关系,比如上一层为蔬菜,那么下一层中可以出现茄子、白菜或黄瓜,但绝对不可以出现桃子、葡萄或香蕉。至于上一层与下一层之间的关系,则要根据构建的基本顺序来决定。
构建的基本顺序有四种,分别是演绎顺序、时间顺序、结构顺序和程度顺序。演绎顺序即前提和结论的顺序,先说前提,再说结论。时间顺序是指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先发生的事情先叙述,后发生的事情后叙述。结构顺序是指空间上的顺序,按照同一件物体的结构顺序或位置顺序进行叙述。程度顺序是指事情的重要程度,重要程度强的先说,重要程度弱的后说。
按照演绎顺序进行构建时,上下两层之间需要有强烈的因果关系。按照麦肯锡的逻辑,当第一层讲的是天气寒冷时,那么第二层若讲的是河里的水结了冰,或者街上的人们穿得很厚,都是符合演绎顺序的。但如果第二层讲的是露西非常想念远方的朋友,那么两层之间就是不符合演绎顺序的。反过来,如果第一层讲的是露西很想念远方的朋友,那么第二层就应该去说明为什么露西会想念远方的朋友,以及是什么导致她想念远方的朋友。
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构建时,上下两层之间需要有绝对的先后关系,并且要一直保持下去。按照麦肯锡的逻辑,在讲述一件事情时,想要确保对方能够尽快明白,最好选择正叙的方式,而不要采用倒叙或插叙。比如在讲述一天之中发生的事时,第二层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必须在第一层事件发生之后,并且接下来每一层的事件在时间上都要比上一层在时间上有所后移。不能在讲述途中将时间突然跳到前一天,甚至更久之前,然后再跳回到事发当天。否则听者的思维就会发生混乱。
按照结构顺序进行构建时,上下两层之间需要有结构上的顺序,比如在描述一个人的外貌时,可以按照从五官到脖子、手臂、手指、腿,最后到脚的顺序写,也可以反过来,但是不能按照先写脖子,然后写脚,再写头的顺序写。我们也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去写,先写这个人整体看起来如何,再对他个别部分进行细节描写,但是不能写几句整体,再写几句细节,之后又写几句整体。
按照程度顺序进行构建时,上下两层之间需要有程度上的顺序,先重后轻,或者先轻后重,不可时轻时重交替进行。比如在讲述火灾的危害时,第一层讲述火灾会对人们的生活带去影响,那么第二层就应该具体列举一些事例,比如火灾会造成人们的财产损失,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伤害,会产生气体和粉尘污染等。
如果同一层内的两节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并列逻辑关系,或者上下两层之间不存在上述的四种顺序关系,那么这次构建就是失败的。
麦肯锡指出,日常生活中,由于不同的人所具有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受到的教育也不同,因此很多时候,我们所认为的逻辑并不能与其他人达成共识。我们想要通过列举多个事例的方式作为铺垫,最后总结出我们的观点,可是在他人听来,每个事例中都有多个可以引发他们思考的因素,他们会因为不知道究竟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哪一点上而感到迷惑。从这一点上来看,自上而下的方式比较适合我们应用。
那么自下而上的方法可以应用在什么地方呢?自下而上的方法属于一种比较复杂的方式。上文中我们提到,当我们无法确定主题时,我们可以先跳过这一步骤,先进行下面的罗列,而当我们接连跳过了几步都仍然没有找到主题时,那么此时我们需要进行的就是自下而上的建构了。也就是说,对已有的思想要点进行逻辑关系判断和总结,最后倒推出结论。
首先,我们需要做的是列出所有的要点。麦肯锡人一旦在工作中遇到这种暂时找不到主题的情况,就会先将眼前所有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都一一列出,再去研究问题与问题之间,问题与解决方法之间是否存在某些逻辑关系。一旦发现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就可以将这些问题分层处理,完善金字塔结构。最后,根据这些就可以推出结论,也就是位于金字塔结构最上端的主题。
在自下而上构建金字塔结构的时候,我们同样需要遵循上面提到的演绎顺序、时间顺序、结构顺序和程度顺序这四种顺序进行构建。当两者之间存在这四种顺序中任何一种时,我们就不能将它们放在金字塔的同一层。
有人认为逻辑关联性与个人的表达风格有关,而事实恰恰相反。麦肯锡指出,真正导致逻辑关联性混乱的不是表达风格,而是没有按照金字塔结构去对材料进行组织和思考。在麦肯锡咨询顾问的指导下,一位员工将自己看起来逻辑混乱的工作日志按照金字塔结构重新组织了一遍,竟然将它变成了一篇结构明确、条理清晰、逻辑关系严谨的短篇工作报告。
在报告中,该员工列举了公司目前面临的几点重大问题,说明了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他的表达风格几乎没有变化,只是增加了几个精练的小标题,并去掉了一些对阐明观点没有帮助的句子。公司主管对他的报告非常欣赏,并对他提出的建议表示了奖励。由此可见,只要掌握好构建金字塔结构的方式,同时在表达个人观点和进行总结时运用好这种结构,对我们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