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运用正确的逻辑思维过程中的相关验证方法是引导正确结果的有效保证
麦肯锡建议,如果想要确定一个推论所得出的结果是正确的,我们可以对得到的结果进行验证。最常见的验证方法有两种:直接验证和间接验证。
无论哪种验证方法,验证的主要过程如下:首先确定接受验证的对象与系统内部有一致性,其次对接受验证的对象进行外部考察,最后对接受验证的对象进行动态考察。对结果进行逻辑验证可以减少具体运行的风险,也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问题以及逻辑中的错误。但是需要注意一点,无论进行直接验证还是间接验证,想要确保验证的结果有效,必须先要确保验证过程中运用的逻辑思维是正确的,其次要确保过程中的相关验证方法是正确的,这样所引导出的结果才会是正确的。
直接验证很容易理解,就是从论据的真实直接推出论题的真实。间接验证稍微复杂一些,即先假设一个反论题为真或为假,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去进行验证,确定假设反论题的真假后,再推出论题的真假。
在进行直接验证时,我们首先要确定论据的真实性。比如在“早上的太阳离我们比较近,所以早上的太阳看起来比较大”这一论证中,论题是“早上的太阳离我们比较近”,论据是“早上的太阳看起来比较大”。首先,我们可以根据事实确定论据为真,那么论题是否为真呢?由于人观察物体时,视角越大,被观察的物体看起来越大;视角越小,被观察的物体看起来越小。而视角的大小与物体和眼睛之间的距离有关,同样一件物体,距离人眼越近,视角越大;距离人眼越远,视角越小。根据这两个正确逻辑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早上的太阳离我们比较近”这一前提也是正确的。
间接验证的方法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归谬法,先假设反论题为真,之后引出其中的谬误;另一种是穷举法,先列举出除了需要证明的论题外其他可能成立的不同论题,通过对其他论题的一一否定来证明需要证明的论题为真,由于这种验证需要列举许多不同的论题,因此花费时间更久,过程更复杂。
之前我们提到,在麦肯锡公司中,咨询师们若是暂时无法清晰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便会建立一个可行性的假设,之后通过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辨别出假设的真伪,从而确定问题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一验证过程便属于间接验证。在进行间接验证时可以两点为参考,其一是否能验证该假设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已知事实进行说明,其二是否能验证该假设的内容可对一些还未发生的事实进行预言。当一个假设能够同时存在这两种验证时,假设为真的可能性就非常高。
茜拉是一家公司的企划部经理,一天早上,她打开公司的电脑,发现自己前一夜做好的方案被人删除了,与此同时,公司的竞争对手却推出了一份与她的方案非常相似的方案,并以此在市面上引起了轰动。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茜拉知道一定是公司内部有人将自己的方案卖给了竞争对手,并删除了自己的方案,但是这个人会是谁呢?经过调查,茜拉锁定了自己的三位下属。
在进行逻辑验证时,茜拉先采用了穷举法,假设除锁定的三人外,其他人都可能是出卖公司方案的人,并对这些论题一一进行验证。最后,事实证明其他人既没有动机,又没有时机,不可能是出卖公司方案的人,于是,她再一次将怀疑的重点落在自己锁定的三人身上。
随后,茜拉采用了归谬法,假设每一个怀疑对象都不是出卖方案的人,最后,她在其中一人身上发现了许多疑点,这些疑点都显示她所假设的“此人不是出卖公司方案的人”这一反论题不可能为真。
按照正确的逻辑,既然此人平日在公司行事低调,不喜欢接近上级,也不喜欢与其他同事讨论公司的事,如果他不是出卖公司方案的人,那么他在事发后就不会有反常的举动。然而事实上,他在事发后一反常态,不但开始留意茜拉的言行,还不时向其他同事询问此事的发展情况。
此外,此人的个人资料显示,他与竞争对手公司企划部的经理既不是同学,也没有亲属关系,而且双方在工作上也不曾有过任何接触。按照正常的逻辑,他应当没有理由与对方有密切的往来。然而事发前,有人曾看见他与对方同时出现在一家餐厅,并且坐在一张桌前吃饭,两人一边吃,一边交谈着什么。当时餐厅中还有空位,如果他们二人只是偶然遇到,凭他们的关系,完全可以各坐一张桌子,而不是同桌吃饭。
因为发现了许多谬误,茜拉对此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最后终于有了切实的证据,证明此人正是将公司的方案卖给竞争对手并删除了茜拉电脑里的资料的人。
麦肯锡提醒我们,对假设进行验证时,必须遵循正确的逻辑思维过程,以上述事件为例,茜拉在验证假设时,若是没有遵循正确的逻辑思维,而是单凭此人平日里在公司的表现便断定此人没有嫌疑,那么她就不可能发现之后的谬误。
正确的逻辑思维验证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出真正的嫌疑人,也可以帮人洗清嫌疑。一次,某公司的市场部主管在开会前发现自己漏掉了一份文件,便打电话通知部门里一名新职员将文件打印好给他送去。新职员见打印机停止工作后,没有核对打印出的文件是否完整,就将文件送给了主管。主管在接到文件后,发现文件最后几页缺失,并且缺失的部分中有不得外泄的重要信息,认为新职员在送文件的过程中将这几页遗失了,于是大怒,命该职员必须将遗失的部分找回来。
新职员一路找回到办公室,都没有发现遗失的几页,心急如焚。正在此时,市场部的一位老职员听说了此事,略作思考,便解决了问题。老职员运用的逻辑是:如果那几页文件真的遗落在了送文件的路上,必然是路上发生了什么,比如新职员弄散了文件,或者有人从新职员手中拿走了那几页。然而这些假设的可能性都为零,那么文件一定不是在路上遗失的,而是出办公室前就没在新职员的手中。
按照这样的逻辑,老职员来到打印机前查看,发现打印机的液晶屏上出现了卡纸的提示。老职员对打印机做了些处理,抽出了卡住的纸页,发现上面正是缺失文件中的一张。打印机恢复运作后,其他几张遗失的文件也打出来了。
上述的几个例子都说明了逻辑思维是正确的,且验证方法是正确的,所引导出的结果才会是正确的。若是在上述这些案例中,逻辑思维正确,但是验证的方法有误,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麦肯锡在经验中发现,验证方法的错误有可能使验证的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多耗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也有可能使验证出的结果出现误差,影响事情的整体发展和运行。
以归谬法和穷举法为例,归谬法是一种比较直白的验证方法,适用面积较广,可以用来对大多数情况下的假设进行验证;穷举法则是一种比较细化的验证方法,适用面积较窄,适合对小范围内的假设进行验证。麦肯锡建议,若是目标对象非常多,并且相关信息已经十分明显,那么归谬法是比较适用的;若是目标对象比较少,并且相关信息不够充分,那么穷举法更加适用。
在茜拉的案例中,她之所以可以同时运用两种方法,一方面是因为职员们或多或少都有点嫌疑,她无法单凭自己对他们平日的印象就确定他们的清白;另一方面是因为部门中的人比较少,只有十几人,即使用穷举法,也不至于花费过多的时间,若是她需要甄别的群体人数达到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此时再使用穷举法,就会大大降低甄别的效率。
由此可见,运用什么样的验证方法也是有学问的。麦肯锡的咨询人员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任务,需要他们进行逻辑验证的事情也有很多,正是因为掌握了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以及准确且适当的验证方法,他们的工作效率才能得到保证,公司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保证,使麦肯锡成为全球知名的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