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逻辑思维-深度思考:我们欠孩子真正的 “”逻辑课“”-缺乏逻辑的人为什么看不到真相?-逻辑思维一好好讲道理的学问-麦肯锡教我的逻辑思维+第一章 什么是逻辑思维-1. 逻辑是关于推理和论证的科学-2. 推理是逻辑思维包含的一种现象-3. 六种主要的论证方法证明三段论-4. 重构论证更好地研究问题的本质-5. 非形式逻辑是研究论证的重要方法+第二章 用逻辑思维思考-1. 理性接受度——判断逻辑思维-2. 要用正确的心态去看待理性接受度之外-3. 语言是逻辑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表象-4. 比喻语言是间接使用逻辑思维的延伸+第三章 如何掌握问题-1. 问题的本质就是与现实的不匹配-2. 识别问题的类型是我们掌握问题的关键-3. 掌握问题必须重视各个问题之间的相关性-4. 20/80原则作为划分问题的解决顺序的有效手段+第四章 正确的逻辑思维才能引导正确的结果-1. 逻辑正确性是引导结果的前提-2. 正确的逻辑思维才能有正面影响-3. 运用逻辑思维过程中应避免的问题-4. 逻辑思维中的验证方法是正确结果的有效保证-5. 正确结果对逻辑思维可以反推证明其正确性+第五章 麦肯锡五个工作原则的逻辑性思考-1. 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是一切工作的基础-2. 项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服务-3. 客户才是根本-4. 麦肯锡的主观工作也是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5. 项目完成后的可持续性工作+第六章 成果思考,目的的重要性-2. 交出成果的两个难题-3. 寻找答案的方法-4. 让效率和成果齐头并进+第七章 金字塔结构:逻辑思考的核心技巧-2. 金字塔结构的两种类型-3. 金字塔子结构之间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4.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构建金字塔结构-5. 金字塔结构的优点-6. 金字塔结构的实际运用+第八章 反直觉思考,从问题本身出发-2. 外部环境对你思考的影响-3. 大数据分析比你更了解你自己-4. 临界点带来的积极反馈-5. 反直觉思考会戳破运气的肥皂泡+第九章 麦肯锡逻辑树分析法-2. 逻辑树分析法的两种分析方法-3. 逻辑树的三个类型-4. 逻辑树分析法的优点-5. 逻辑树分析法的实用技巧分析+第十章 紧急性和重要性决定优先级-2. 如何根据紧急性和重要性确定优先级-3. 优先级的四种情况-4. 根据紧急性和重要性决定优先级的优点-5. 确定优先级的实用技巧-第十一章 从问题背后着手问题本身逻辑-2. 问题背后和问题本身的逻辑联系-3. 如何从问题背后着手问题本身-4. 问题背后对问题本身的影响+第十二章 7S模型管理方法的系统性逻辑-2. 战略依靠完备的组织结构进行支撑-3. 人员是决定结果的唯一因素-4. 7S模型管理的实用技巧分析

第十一章 从问题背后着手问题本身逻辑

2020年6月20日 字数:2901 来源:麦肯锡教我的逻辑思维 作者:高杉尚伊 提供人:自诩玫瑰的凋谢

很多人都不喜欢问题,认为问题一旦发生,就会给人们带来数不尽的麻烦,影响人们的生活。可是也有一些人偏偏喜欢问题,视问题为机遇。事实上,问题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解决问题也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问题的原因与问题之间存在着必要的因果关系,只要发现了这种因果关系,进而发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那么问题就可以轻松被解决。一旦问题得到了解决,无论对个人还是对集体,都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因为这样一来,个人和集体都得到了锻炼,并且得到了成长。

1. 问题背后是必然存在的

问题其实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它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事实。在麦肯锡人眼中,解决问题时必须要遵循的最重要规则就是“以事实为基础”。对于问题来讲,它的背后就是事实真相。麦肯锡公司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每当有客户提出一个问题时,所有麦肯锡人都不会只看问题的表面,而是会对问题相关的资料进行大量搜集。麦肯锡的一位资深项目经理甚至将搜集和分析的事情作为存在于公司的理由。

先看事实是麦肯锡的一个传统。在麦肯锡,即使是有着数十年经验的咨询顾问,也不会在面对客户的提问时将答案脱口而出,而是要先对该问题进行一定的了解。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经验只能帮助他们进行快速的思考,对已知的信息进行分析,而不能对未知的信息进行推测。当他们所了解到的事实不足以支撑他们全部的推理结构时,他们会选择先去收集资料,直到资料充足后,才会开始分析。

麦肯锡人的处事方式在一些人眼中是多此一举,但事实上,这并不是。每一个行业的人都有其所长,同时也有其所短。对于麦肯锡的咨询顾问来说,他们的所长就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解决方案,而他们的所短就是对其他领域知识的欠缺。毕竟在这世上,没有什么人可以同时对多个领域有极为透彻的了解。麦肯锡人也是普通人,即使他们能对大部分行业略知一二,也不能通晓所有。所以,他们必须先了解事实,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多年前,麦肯锡公司的一位项目经理接到了一个项目,其目的在于帮助一家大型银行改善外汇方面的业绩。因为对该银行的业务并不了解,于是这位项目经理和他的团队进行研究后,决定以后勤部门为样本进行假设,并以降低后勤部门30%的经营成本为目标,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如果该假设成立,那么他们就可以将这一模式应用于银行其他部门。

假设和目标确定之后,项目负责人便前往该银行,请银行的后勤部门为他们提供一些资料。银行后勤部门的负责人对项目负责人的做法表示怀疑,并对这位项目负责人说:“我可以理解你为什么会来找我,也可以理解你正在努力想将事情做好,可既然你们从来没有做过我们这份工作,那么你们一定不了解我们这一行的操作流程,就算你们根据我给的资料做出了报告,报告中的一切数据也应该都是我已经知道的了,所以在我看来,你们在做无用功。”

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并没有反驳这位后勤部门负责人,而是将资料拿回公司仔细做了研究。最后他发现,在这些资料里,有一项产品的生产成本大约占了部门总生产成本的50%,而其产生的业务却只占了部门总业务的5%。也就是说,正是这项产品的存在拖了部门整体业绩的后腿,导致该部门整体业绩无法提高。而在当时,银行的相关人员竟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项目负责人的假设得到了证实后,便套用对后勤部门的分析模式和理念,对其他的部门也展开了分析。最后,项目负责人在此项目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客户也对他们的工作非常满意。

在这一麦肯锡成功案例中,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起初并不知道事实是怎样的,于是没有直接采取措施,而是先做了一个假设。直到手中有了足够的资料,并且假设被认证为真之后,他才开始正式处理自己接到的项目。可见对于麦肯锡人来说,事实才是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

对于麦肯锡的新人来说,是否能够掌握足够的事实更加重要,甚至决定着他们是否能够胜任这份工作。虽然麦肯锡是一家世界级的公司,却对人才要求极高。但即使这样,在麦肯锡的客户们眼中,如果他们的咨询顾问是一位刚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那他们对这位咨询顾问所说的话也不会很信任。所以对于麦肯锡的新人们来说,想要在首次处理业务时得到客户的信任,就必须拿得出足够分量的事实。

看清事实对于解决问题起着重要作用。这就好比我们朝着一个方向前进时,必须看清楚脚下的路,才能走得稳,走得顺利。如果我们没有看清脚下的路,急于求成,或是摸索着前进,就极容易跌倒。当然,我们只能看得清眼前的路,而看不到太遥远的路。这种情形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体现为,当我们在处理一个问题时,我们只能对已发生了的事情进行处理,却不能对还未发生的问题完全掌握。虽然我们也可以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假设的方法,但假设的作用只是为了验证假设的真伪,而不能直接作为事实使用。

如果将假设当成了事实,那么就可能在验证假设的过程中刻意忽略一些对验证假设为真不利的因素,只将注意力放在那些对证明假设为真有利的因素上。这种验证是片面的,所验证出来的结果自然也不准确,不可以被广泛应用。

发现问题背后的真相是件严谨客观的事情。问题的背后有着许多我们无法一眼看到的东西。但我们看不到它,却不说明它不存在。就像白天我们看不到天上的星星,可并不说明星星在白天就不存在一样。也许我们在刚刚接触一个问题时,看不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只能看到问题的表象,但这不要紧,只要我们抱着严谨的心态去审视这一问题,就一定会发现原因。

问题背后是事情的真相,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当我们明白这一事实后,就要用客观理性的思维去看待每一个问题。然而由于人类的一些本能,以及以往经历对人们造成的影响,主观意识总会不自觉地在我们的思维中起着主导作用,使我们落入主观的陷阱,进而看不清事情的真相。

生活中,人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对某些人、某些事产生一些主观的思想。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的人在某件事上经历了几次失败,于是再遇到类似事情,就认为这事绝对不可以去做。有的人被某一行业的人欺骗过,便认为这一行业的人都是骗子,所说的话都不可以相信。事实上,人应该从失败的经验中汲取教训,但不能在没有分清问题的根本原因时,就对这些问题产生主观性的偏见。懂得提防是对的,可也不能将所有类似的事情一概而论。

对于麦肯锡人来说,所有的问题背后都有更深一层的原因,这些原因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复杂的。单一的原因很好处理,但如果是复杂的原因,那么他们还需要从中找出最关键的原因,作为问题的关键点,着重对这一原因进行处理。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麦肯锡人时刻谨记要以事实为主的原则,摒弃自己所有的主观思想,百分之百地尊重事实,以免陷入误区。

主观意识过重是件可怕的事,它会使我们沉浸在自己的观点中无法自拔,哪怕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肯将它更正。主观的人容易产生偏激的思想,将所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都视为别人在与自己作对,这样的人非常容易犯错,不知悔改,而且极容易一再犯同样的错误。在看待事情时,他们容易按照自己的观点去评判事情的对错,于是看不到事情的真相。

麦肯锡提醒我们,千万不可凭主观意识去判断事实真相,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完全不理会个人感受,而是要保持冷静,不能被主观意识所控制而失去理智。当我们因主观意识对某事或某人下了定义时,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要被这个定义牵着走。只有客观的研究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只有客观的人才能更加接近事实真相。

试着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当事实的真相与你所希望的相差甚远,你是否能努力说服自己接受事实?如果这一真相是由一个你所不欣赏的人发现的,你是否能够抛下对那个人的成见,接受这个真相?如果有人提出了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而你却并不喜欢这样的处理方式,此时你是否能够一视同仁,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接受他的方案?

如果上述的问题你的答案都是“是”,那么恭喜你,能够客观理性地对待身边的问题,也更容易接触到事情的真相。

逻辑思维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