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意识+什么是自我意识-意识可以用科学来解释吗?-意识和思维动力学-揭开意识的奥秘:兼谈认知相对论纲领-还原论方法无法解开意识之谜,理解意识需要整体考虑-意识是什么?这篇文章也许能给你答案-“世间万物皆有灵性”?现在美国科学家提出了理论依据-意识是什么?这篇文章也许能给你答案-意识之谜即将揭开?-未被完全意识到的工作空间-寻找神经关联-人的意识是怎么产生的-“意识”就是感觉与认知-破解认知之谜,你需要准备哪些知识?-意识是神经系统调节的副产品-人对事物进行分类感知的底层原理(1)-人对事物进行分类感知的底层原理(2)-人对事物进行分类感知的基本原理(3)-罗素所谓的完美语言体系究竟存在吗?-判定意识或认知理论体系有效性的测试标准-理解意识的科学研究范式-神经系统为什么存在-动物机体存续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大脑需要不断接收各种信息?-论信息的本质-为什么人对不同的刺激的适应性不一样?-人体对环境的自适应调节是如何建立的?-潜意识、意识与行为,三者的关系如何?-神经网络、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络有什么本质性的异同?-听过很多人想做自己|但你首先得明白什么是精神-人的意识是什么?思想是什么?我们被什么东西规定着-想不想知道,你的意识和思维怎么来的?+大脑网络如何实现从意识到潜意识的状态转变?-开悟:玄秘意识的最高境界如何界定?-你的意识可以离开躯壳吗-为什么喝醉后,身体和意识都不是你的了-意念是如何影响健康的?看完这一篇就全懂了+意识是如何运作的?本文将颠覆你的认知-为什么”你越禁止,孩子越要干“?科学解释来了-人类拥有智慧,但大部分人从来没有真正调动过「智慧」,为什么?-《脑与意识》关于意识的研究-第一部分到底什么才是“意识”-第二部分人脑与意识的关系-第三部分意识的活动规律-人类意识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为何会出现理性-脑与意识-推荐序:开启意识探索之门+引言 寻找思维的物质基础-从笛卡尔谈起-意识——人类的终极之谜-界定“意识通达”-看得见VS看不见-主观报告科学吗-寻找意识思维的标志-意识科学的未来+1 如何以科学方法研究意识-意识面面观-最小差别实验-双目竞争-注意瞬脱-掩蔽意识知觉-相信主观报告+2 打开“黑箱”,探索无意识-无意识研究的历史-在脑中定位无意识-阈下启动效应-自动视觉加工-象棋大师的无意识思维-声音和图像的自动联结-无意识的语义启动-批评与自我批评-无意识算术-不依靠意识的概念组合-无意识与注意-无意识与决策-无意识与问题解决-在睡眠中获得灵感-阈下知觉小结+3 意识有什么用-无意识统计,有意识抽样-意识让思维延续-人类图灵机-社会分享+4 发现主观意识的客观标志-意识——神经激活的雪崩-意识通达的时间进程-滞后的意识-区分意识与无意识-全脑启动-深入意识脑-全脑激活的意识网络-引爆点-解码有意识的思维-现实与幻象-如何阻断意识-罐中之脑-5 意识理论的构建和计算机模拟-意识是全脑信息的共享-超越模块化-交流网络的演化-编码意识思维-全脑神经工作空间-计算机模拟意识的启动-无休止的自发活动-自发活动的进化-无意识的分类-物质的主观状态+6 将意识科学应用在临床-意识疾病的分类-能够思考的“植物人”-如何与植物人沟通-提出检测意识的新方法-皮质探测-检测自发想法-如何恢复患者的意识+7 意识科学的未来:让人类意识不再孤独-婴儿有意识吗-动物有意识吗-猴子有自我意识吗-人类意识是独一无二的吗-为什么人类会有精神疾病-如何建造有意识的机器-致谢-译者后记+意识与脑:一个还原论者的浪漫自白-第1章-第2章-处于科学萌芽期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研究神经细胞的生物物理学-加州理工学院、教学、研究和物理学家眼中的脑-再次面对意识的冲击-第3章-感受质和自然世界-意识的功能是什么-对意识定义的困难-论动物的意识-论自我意识-第4章-在脑中发现意识-一览无余的隐藏物体-并非所有的神经元都参与意识-新皮层的高级区的神经元与意识紧密相关-注意到某物,可却没看到它-第5章-调节意识特定内容的一些灰质小块-概念神经元编码了霍默·辛普森和詹妮弗·安妮丝顿-两个皮层半球中的每一个都能产生意识-意识能够永久地消失,留下一具僵尸-第6章-脑中的僵尸行动者-社会无意识-无意识无处不在的影响对我的探索意味着什么-第7章-自由的强立场与实用立场的细微差别-经典物理学与决定论:钟表装置的宇宙-钟表装置宇宙的终结-心智针对一个量子事件而实现另一个量子事件的自由是有限的-作为对行动的事后想法的意志-自主性,或这个有意识的意志体验-评估这个处境-第8章-狗,或者意识是出自脑吗-意识内在于复杂性-意识与信息理论-整合信息理论-泛心论与德日进-第9章-严重受损患者的意识测量仪-运用光遗传学追踪意识的踪迹-来到新视域-第10章-二元论、灵魂和科学-宗教、理性和弗朗西斯·克里克-自然神论,或作为神圣缔造者的上帝-有神论,或作为介入者的上帝-启示和经文有帮助吗-我曾有过田园牧歌的生活-将我的旗帜钉在桅杆上-意识与脑:注释-意识与脑:译后记+PHI:从脑到灵魂的旅行-PHI:从脑到灵魂的旅行——赞誉-PHI:从脑到灵魂的旅行——推荐序一-PHI:从脑到灵魂的旅行——推荐序二-开场白-第1章 伽利略之梦-第一部分 证据:自然实验-第2章 导论-第3章 大脑-第4章 小脑-第5章 两位盲人画家-第6章 闭锁的脑-第7章 失去记忆的意识-第8章 分裂的脑-第9章 矛盾的脑-第10章 着魔的脑-第11章 睡着的脑-第二部分 理论:思想实验-第12章 导论-第13章 伽利略与光电二极管-第14章 各种各样的信息-第15章 伽利略与相机-第16章 整合信息:多与一-第17章 伽利略与蝙蝠-第18章 看到黑暗:解构黑暗-第19章 黑暗的意义:建构黑暗-第20章 亮光宫殿-第21章 感受质花园-第三部分 意蕴:意识的宇宙-第22章 导语-第23章 夜幕降临之一:死亡-第24章 夜幕降临之二:痴呆症-第25章 夜幕降临之三:忧伤-第26章 黎明之一:意识的减弱-第27章 黎明之二:意识的进化-第28章 黎明之三:意识的发展-第29章 白昼之一:探索意识-第30章 白昼之二:想象意识-第31章 白昼之三:发展意识-收场白-第32章 伽利略的最后三个梦-结束语-第33章 研究问题+意识本能-前言 挣脱困境,进入意识探索新视野-第1章 古人眼中的意识-早期探索:成功与失败-笛卡儿登场:身心分离-第2章 经验主义哲学的黎明-白板、人类经验与神经科学的开端-科学的一小步-灵魂是国王,而非总管-洛克的崛起-准备迎接现代观念-我是谁,自我是什么-德国人与潜意识心智-弗洛伊德和他对机械主义的颠覆-达尔文向所有人发起的挑战-第3章 现代思想的诞生-加拿大人的反抗与现代神经科学的崛起-美国人的认知革命-在梵蒂冈寻找答案-现代哲学家的一次尝试-克里克向现代科学发出的信号-第4章 模块化的脑-模块缺失却照旧工作的大脑-向更大的脑进化吗-模块化大脑的优势-模块化的诞生-模块化连接-动物脑与人类脑的差别-寻找意识-第5章 层级化的脑-复合体的结构-稳健、复杂与脆弱-通用设计策略-层级化结构中的神经科学-会进化的层级系统-规则产生自由-大脑的无数种工作方式-从染色体到意识-控制你自己-第6章 受到损伤却有意识的脑-拜访医院-无意识的僵尸-有意识的静物-皮层下的情绪引擎-意识中的感受-皮层增强意识-意识的普遍性-第7章 互补的概念:来自物理学的礼物-物理学的起点与决定论-量子力学与因果关系的统计学观点-互补原理的诞生-第8章 从无机到生命,从神经元到心智-量子力学使人头疼-断面与生命起源-符号中的生命:冯·诺伊曼的引导-符号的物理学:帕蒂按下了起始键-基因编码真的是一种代码-符号闭环:吃尾巴的蛇-投降与停战-鸿沟问题的可能答案-第9章 汩汩溪流与个人意识-两个意识不同的有意识的半球-意识就像小气泡-气泡的背景-钟楼里的蝙蝠-如果只有右半球会怎样-感受变了还是记忆错了-我感故我在-气泡是有序还是混乱的-一个著名的控制层级故障案例-进化使意识变得丰富-第10章 意识是一种本能-反直觉的大脑设计原则-最终的观点-“意识本能”致谢+意识的解释-导读暨推荐序(Ⅰ)-导读暨推荐序(Ⅱ) 理解意识——从笛卡儿到丹尼特-前言-第1章 序幕:幻觉如何可能-2.大脑里的恶作剧分子-3.聚会游戏:“心理分析”-4.预览-第一部分 问题和方法-第2章 解释意识-2.意识的神秘-3.心智素材的魅力-4.为什么二元论失势-5.挑战-第3章 访问现象学公园-2.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经验-3.我们对内在世界的经验-4.感受-第4章 现象学的方法-2.第三人称视角-3.异现象学的方法[3]-4.虚构世界和异现象学世界-5.人类学家的谨慎魅力-6.发现某个人实际上在说什么-7.沙克的心智意象-8.异现象学的中立性-第5章 多重草稿vs笛卡儿剧场-2.引入多重草稿模型-3.奥威尔式修改与斯大林式修改-4.意识剧场再访-5.多重草稿模型在行动中-第二部分 心智的经验性理论-第6章 时间与经验-1.飞逝的瞬间与跳兔-2.大脑如何表征时间-3.利贝特论“回指”-4.利贝特论对意向的意识的主观延迟-6.遗留问题-第7章 意识的演化-2.早期岁月-3.脑里的演化、鲍德温效应-4.人脑里的可塑性:布置舞台-5.自动刺激的好习惯与坏习惯的发明-6.第三种演化过程:弥母与文化演化[15]-7.意识的诸多弥母:虚拟机器将要安装-第8章 词语如何用我们做事[1]-2.官僚体制vs群魔混战-3.当词语想让自己被说出来时-第9章 人类心智之架构-2.以简短概要定位-3.然后发生了什么-4.乔伊斯机器的力量-5.但这是意识理论吗-第三部分 意识的哲学问题-第10章 展示与讲述-2.词语、图画和思想-3.报告和表达-4.僵尸、升级僵尸和用户幻觉-5.常识心理学的问题-第11章 废除证人保护计划-2.盲视:局部的僵尸状态-3.藏针游戏:一种提升意识的练习-4.修复的视觉:除了信息之外,还遗失了什么-5.“填充”vs找出-6.忽视:认知欲望的病理丧失-7.虚拟呈现-8.眼见为实:与奥托的一次对话-第12章 感质的非质化-2.为什么会有颜色-3.体验我们的经验-4.哲学的一种胡思乱想:颠倒的感质-5.“副现象的”感质-6.回到我的摇椅-第13章 自我的实在-2.一个客户有多少个自我-3.存在不能承受之轻-第14章 想象意识-2.成为一只蝙蝠会是什么样子-3.心智化和物质化-附录A 给哲学家-附录B 给科学家

编码意识思维

2020年7月2日 字数:2443 来源:脑与意识 作者:(美)斯坦尼斯拉斯·迪昂 提供人:huangtang13......

请尝试估算一下你能想到的所有的意识思维:所有你可以识别的面孔、物体和场景;所有你体验过的情绪的每一层感受,从怒气冲冲到幸灾乐祸;你听过或可能听到的每一个细节,不论它们是对是错,诸如地理常识、历史信息、数学知识,或者仅仅只是闲言碎语;每一个你认识的或者可能认识的,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的单词发音及含义……这难道不是无穷无尽吗?在下一分钟,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信息,都可以变成你意识思维的对象。这些丰富的信息是怎样在神经元工作空间中进行编码的?意识的神经代码是怎样的?它又是如何支持一个几乎具有无穷想法的思维呢?

神经科学家朱利奥·托诺尼(Giulio Tononi)指出,我们全部想法的庞大规模极大地限制了意识思维的神经编码 27 。编码的主要特征一定是巨大程度的分化,在全脑神经工作空间中激活和未激活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一定能形成数亿种不同的活动模式。我们每一个潜在的心理状态都必须分配给一种不同的神经元活动,以此和其他意识状态做明显的区分。因此,我们的意识状态必须表现出明显的分界:要么是一只鸟,要么是飞机,或者超人,但不可能并存。一个拥有无数潜在想法的清醒头脑,也相应需要脑中无数种潜在的状态。

唐纳德·赫布在《行为的组织》中,提出了一个关于脑是如何编码思维的理论愿景。他提出了“细胞集群”(cell assemblies)的概念,即由兴奋性突触交互连接的几组神经元,即使在外部刺激完全消失时,也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激活状态。他推测:“任何频繁重复的、特定的刺激,都将导致‘细胞集群’的缓慢形成,这是组成皮质细胞和间脑细胞,也可能是基底神经节细胞的弥散性结构,能暂时作为一个封闭系统独立工作。” 28

一个细胞集群中的每个神经元都通过传递兴奋冲动来互相支持。因此,它们在神经元区域的活动中形成了具有限制性的“峰”。由于很多这样的局部集群可以在脑的不同区域中独立激活,最后便产生了能代表数十亿种状态的组合代码。例如,任何视觉物体都可以由颜色、大小和形状的组合所表征。对视觉皮质的脑电记录支持了这个观点,比如,灭火器似乎是由激活的神经元组块联合编码的,其中每个神经元组块由几百个活跃的神经元组成,并且每个组块都表征一个特定的部分,如把手、瓶体、软管等 29

在1959年,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者约翰·塞尔弗里奇(John Selfridge)提出了另一个有意义的比喻:“鬼蜮”(pandemonium) 30 。他设想脑是一群等级森严的专业性的“魔鬼”,每个魔鬼都对输入的图像进行尝试性的解释。30多年来的神经生理学研究,包括视觉细胞对线条、色彩、眼睛、脸,甚至美国总统和好莱坞明星具备特异性反应这个伟大的发现,都强力支持了这个观点。在塞尔弗里奇的模型中,魔鬼对彼此喊出它们所偏好的解释,喊叫的强度与输入图像支持自己解释的程度成正比。喊叫声按照越来越抽象的等级进行传递,使神经元可以对图像中逐渐抽象的特点进行反应。例如,三个魔鬼分别对眼睛、鼻子和头发的呼喊,凑到一起后将会激发第四个魔鬼对面部特征的编码。通过听声音最响的魔鬼的呼喊,决策系统就可以对输入的图像形成判断,即意识知觉。

塞尔弗里奇的鬼蜮模型有过一次重要的改进。最初,这一模型根据严格的上行等级运作,即魔鬼只向其上级报告,高级魔鬼从不向低级别或者同一级别的魔鬼报告。但事实上,神经系统不只是向上级传递信息,也进行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大脑皮质中充满了回路和双向投射 31 。即使独立的神经元也会相互交流:如果神经元α投射到神经元β,那么神经元β很可能会投射回到神经元α 32 。在任何水平上,交互连接的神经元互相支持,上级神经元可以回馈到下级神经元,这样向下传输的信息至少不会少于向上传输的信息。

有着许多回路的真实的“联结主义”模型的模拟以及数学建模表明,回路非常具有实用性。当神经元的一个子集被激活,整个神经元组就会自发地形成“吸引状态”:神经元组形成可被重复的活动模式,并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稳定状态 33 。正如赫布预测的那样,相互连接的神经元往往会形成稳定的细胞集群。

作为编码的图式,这些回馈式的神经网络有一个额外的优点——它们经常汇聚于一点。具有循环连接特性的神经网络不像塞尔弗里奇所提出的魔鬼概念那样,神经元并不是简单固执地相互喊叫,它们逐渐地达成一个明智的共识,对知觉到的场景形成一个统一的解释。那些受到最大激活的神经元相互支持,并逐步抑制其他解释。最后,图像缺失的部分会被还原,而有噪声的部分会被去除。经过多次循环之后,神经元表征编码了一个清晰、可理解的知觉图像。这个图像会变得更稳定,并且抗噪声,具有内部协调性,和其他神经元的吸引状态有所区别。弗朗西斯·克里克和克里斯托夫·科赫将这种表征描述为一个成功的“神经联合体”,把它看作是意识表征的完美介质。 34

“联合体”这一术语表明意识神经编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一定是紧密结合的 35 。我们每一个有意识的时刻都能连贯成为一个整体。当思考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我们不可能会知觉到一个被开膛破肚的毕加索,有着与身体分开的手、咧着嘴的笑容以及飘浮的眼睛。我们检索所有的感官元素和其他相关的信息,包括一个名字、一个含义、一个与我们记忆中的天才达·芬奇有关的联系——这些都能设法联合成统一的整体。但每个元素最初都是由一组不同的神经元加工的,这些神经元散布在腹侧视觉皮质的表面,相距达几厘米。那么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呢?

多亏了较高级皮质区域提供的枢纽,全脑集群的形成解决了这个问题。神经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 (6) 将这些枢纽称为“聚合区”(convergence zones) 36 ,它们主要集中在前额叶皮质,也出现在前颞叶和下顶叶等其他部位,以及被称为楔前叶区域的中线区。这些区域向大量不同的远距离脑区发送信息,并接收来自不同脑区的投射,使得脑区的神经元能在空间和时间上整合信息。因此,多感官的模块能汇聚成一个有条理的解释,如“一个诱人的意大利女郎”。这个全脑解释可能会回馈给最初产生感觉信号的区域,最后形成一个综合的整体。因为神经元有着自上而下的长距离轴突,能从前额叶皮质及其相关的高级神经网络投射回较低级别的感觉区,所以这种全脑传播创造了意识状态可以出现的条件,它们既是分化的,也是整合的。

这个稳定的往返交流过程被诺贝尔奖获得者杰拉尔德·埃德尔曼称为“折返”(reentry) 37 。神经网络模型表明,折返可以对视觉场景的最佳统计解释进行复杂的计算 38 。每组神经元都是一个统计专家,并且多组神经元一起合作解释输入信息的特征 39 。例如,“阴影”方面的专家可以解释图像的暗区,但只有当光来自左上方时才可以。“照明”方面的专家同意这一判断,并用这一假设来解释为什么物体的顶部被照亮了。一旦这两种结果都被考虑在内,那么便由第三个专家决定剩下的图像是不是看起来像一张脸。这些信息交流一直持续到图像的每一个部分都得到了尝试性的解释。

计算机模拟 / 意识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