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社会文化+文化寻根:从民心到人性-不会刨根问底,中国将离世界的进步越来越远-张维迎:没有思想市场,世界会怎么样?-中华文明,第一次被清华大学教授整理得如此清晰-文化常识-基因维护了生命体的生存,文化维护了人类的生存+告诉你为什只有两种文化能驾驭现代工业文明-《社会相对论》告诉你:文明、文化、狭义文化等的区别和分类对比-中西文化的产生-人类文明更迭和东西方文化发展历史轨迹+欧阳中石:何谓文化?文化的核心又是什么?-欧阳中石:中华文化是发展而来的+文化的精准定义-社会意识的基本类型-文化与?民风的全新定义-社会分工、社会意识及相互关系-文化定义的网友评论-从农业文明到工商业文明|文化的有效性,正是遮蔽性所在-葛兆光,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解读+共同的底线-自序 持守底线-『主义』的底线-『主义』的底线——论现代思想的共同底线 ——《田园诗与狂想曲》韩文版序-当代中国的“问题”与“主义” ——再论共同底线 (一)-当代中国的“问题”与“主义” ——再论共同底线 (三)-当代中国的“问题”与“主义” ——再论共同底线 (五)-当代中国的“问题”与“主义” ——再论共同底线(七) 答问-“第三条道路”,还是共同的底线 ——读吉登斯著《第三条道路》-二 四元分析中的“主义”流变-三 “激进的中间派”与共同底线-四 此“左”非彼“左”-五 更多的公民权利,更多的政府责任-“群己权界”三原则与特定情境下的公域/私域之分 ——关于公民权、共同底线与“低调社会民主”的讨论-关于生育自由的限度-“群己权界”:特殊情境与共同底线-自由主义的“低调社会民主”-“决定‘公域’边界的公域”与自由—民主关系问题-私生活权利的重要性-『左右』的商榷-自由、乌托邦与强制 ——写在《共产党宣言》150周年-二 自由悖论与人的创世纪-三 乌托邦与强制-四 不公正的伪竞争与反竞争的伪公正:强制的起源-五 社会民主党模式与民意党模式-六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悖论-七 未结束语-不要民粹主义,也不要精英主义-自由优先于“主义” ——纪念托马斯·莫尔-不讲逻辑的“经济学” ——关于公正问题的经济学论争-二 真问题与假问题-三 关于“权贵私有化”-四 自由主义与社会公正-五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六 关于吉尼系数与社会分化问题-七 经济学家要讲公正,经济学要讲逻辑 ——兼评某种“转轨经济学”的“奴隶预设”-“制度创新”还是制度复旧 ——再问崔之元先生-二 “后福特主义”还是“前福特主义”-三 “攻击稻草人”与勇闯“禁区”的“解放者”-四 答非所问的“经验事实”-五 “大方向”与“形而下”:我们的分歧何在-注释-经济与政治-中国能否走出“尺蠖效应”的怪圈 ——从“郎旋风”看国企改革的困境与经济学的窘境-“掌勺者私占大饭锅”-“减员增效与就业优先的‘辩证关系’” ——国有资产“减值”妙诀-“新自由主义”:病因解药假问题-“民企原罪”论质疑-保卫公产与保卫私产-走出“尺蠖效应”-“郎旋风”中看东欧 ——《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自荐-东欧到底发生了什么-中东欧与中国的三大区别-“分”之罪不分之罪关于俄罗斯教训-权力、责任与宪政 ——兼论转型期政府的“大小”问题-“次好政府”与“最坏政府”: 宪政与前宪政下的不同“问题”-转轨时期的限权问责与宪政问题-“二王逻辑”与问题误置-帝制时代的政府权力与责任 ——关于“大小政府”的中西传统比较问题-奈斯比特与魏特夫格尔眼中的传统中国:“无福利即自由”与“为尽责而弄权”-“国权不下县”,还是“国责不下县”——关于“传统乡村自治”论-无福利,更无自由:既“惩贫”又“抑商”的法家传统-现代政府何以异于传统朝廷-『文化』的底线-自由优先于“文化” ——关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网上讨论-一问秦晖,现在,不少舆论都认为你是与新左派对立的中国自由主义者你崇拜西方吗-二问秦晖,你认为当今世界是经济一体化而文化多元化,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规律是相反的吗-四问秦晖,你认为现在存在美国文化霸权现象吗如果存在,你是否支持中国文化在世界走强-五问秦晖,如果你认为世界应该文化多元化,而现实是西方文化过强,那你的文化立场是否应在中国一边-秦教授,您对哈耶克为自由所作的界定及他的自由秩序理论如何看待-请问自由主义如何应对多元主义的进攻-请秦教授诠释一下“全球化”的含义-秦先生能否给“先进文化”下个定义,中国传统文化是先进文化吗-“差异权”,还是文化选择权 ——评塔吉耶夫《种族主义源流》-种族主义:源自欧洲的现代现象-种族主义与文化多元论-“偏见”难除,“制度”可改:究竟什么是种族主义-以自由的名义:关于为什么以及如何反对种族主义-流水前波唤后波 ——论王小波与当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之命运-二 学理建构与道德实践-三 反乌托邦与批判现实主义

从农业文明到工商业文明|文化的有效性,正是遮蔽性所在

2019年9月16日 字数:6858 来源:小务虚 作者: 提供人:guaishi68......

人类自有文明开始,有数百种文明之多,在这些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农业文明与工商业文明,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完全相反的极性文明。

农业文明与工商业文明,在各个方面都是对立的。

现局域获取资源 VS 跨区域获取资源

农业文明是一种现局限获取资源的方式,所有血缘成员生活在一起,在一片土地上,共同生活共同劳作,血缘结构天然和谐,儿子听父亲的,父亲听爷爷的,爷爷听族长的,这个血缘体系继续放大到社会,形成社会结构体系,由此形成对应的资源分配体系,最终形成我们的社会等级制度。

这种权力体系是不鼓励个人调动智慧的,调动智慧会形成对这种体系的挑战,所以他反而是压制人性的,反而是要求所有人,按照这个等级体系,对号入坐,听话就行。

所以农业文明表达为压制人性,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自古就有一句话叫“生死有命,富足在天”,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普遍存在一种天命说,主要意思就是,一个人的命是天注定的,跟你努力不努力没有关系。

这样的文化是不鼓励个人调动智慧的,他反而是要求所有人严格按照这个宗法体系对号入坐,这个宗法体系在农业文明是维持社会稳定的,是维护载体生存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宗法体系能成为核心的显性文化的原因。

因此,现局域的农业文明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宗法等级体系以及压制人性的保守文化。

而工商业文明是一种跨区域的资源获取方式,所有人离开自己的血缘群团,成为自由单子,跨区域进行资源交换,进行经商,在商品交换时,不管交换双方的文化背景多么不同,要求交换双方地位平等,交换才可能进行,而要交换到想要的商品,就得想方设法做出别人需要的商品,这又逼迫着所有人去调动智慧。

因此,跨区域的工商业文明直接的结果就是他导出自由平等以及调动个人积极性的激进文化。

如古希腊,由于土壤贫瘠多山石,夏季最适当植物生长的季节,又偏偏是干旱,因此粮食产出不足以供养当地暴涨的人口,而与希腊相隔地中海的古埃及农业文明,粮食产出丰足,加上地中海便捷的交通条件,逼迫着古希腊人跋山涉水去经商,去北非换取所需要的粮食,开启古希腊半农半工商文明。

跋山涉水去经商,不可能拖家带口,所以工商业文明培养了人的冒险精神。

今天我们的年轻人,远离家乡,就是远离自己的血缘群体,成为一个自由单子,城市里会有各种不同文化的对撞,这是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调动年轻人的积极性的。

反而是今天如果还待在农村里面,待在自己的血缘家族里面,农业文化的压制人性宗法体系,将会压制个人的积极性,使得个体顺从单一文化,这是不利于个人成长的。

现在农村的孩子去外地上大学,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收益,就是远离了原先的这个压制人性的血缘文化,在大学里面接触到不同文化,这个东西是会改变人生的。有时甚至比读书本身还重要。

农业文明是与自然的竞争 VS 工商业文明是与人的竞争

农业文明是与自然的竞争,他要求在一个可劳作期,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劳作,才能获得最大产出,方得温饱。

而工商业文明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商品交换要想换得想要的资源,必须生产出市场需求的产品,这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所以工商业文明表现为调动个人的智慧。

所以农业文明讲集体主义,讲个人要过得好,首先要顺从集体的利益,然后才能确保个人的利益。而工商业文明讲个人主义,就是说首先必须确保个人的利益,其次才确保集体的利益。

中国文化讲究与自然和谐,表达为对天的崇敬,我们把天比喻成我们的先祖,祖先死亡后都去天上做了神仙,这就是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根源,人与自然是一体的。

而工商业文明的与人竞争,使得每个人过度调动智慧,去追问世界的本质,然后去征服自然。

这就是这两种文化在每一个细节点上的区别,农业文化表达为与自然和谐,与自然一体。工商业文明表达为人与自然对立,人以征服自然为已任去极度调动智慧。

务实与务虚文化

中国自古讲“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等务实的文化,这是典型的农业文化。

这种文化不鼓励个人调动智慧,反而鼓励个人听话,好好干活,因为你再聪明,也不能骑到你爸爸的头上,这反而会扰乱原本和谐的等级体系。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文化里面,礼节特别多特别重要的原因,社会等级秩序是绝不容挑战的。

与中国文化相比,西方人是不会讲“学以致用”的务实文化的,农业文明靠的是双手,而工商业文明靠的是头脑,今天如果你还一直靠双手,那么不用多久,你一定被淘汰

我们今天的教育,已经全面西化,同时也在全面开发所有人的头脑,但是尽管我们今天已经是在工商业文明,学以致用的传统文化,依旧随处可见。

人类的一切生存都是文化生存,文化早期是维护载体生存的,晚期是戕害作用的,这就是尽管我们当下已经全面 进入工商业文明,但传统文化依存在全面表达。

由于我们的农业文明发展到了极致的状态,结果这个传统文化是如此的根深蒂固,距离1919提出打倒传统文化已经快200年了,这个文化依旧在抵制,尽管当下已经表达为戕害作用,但传统文化依旧存在中国社会各个角落。

这就是文化遮蔽性的力度。

中国的宗法体系

从农业文明到工商业文明|文化的有效性,正是遮蔽性所在

农业文明是限区域获取资源,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而随着农业文明的发展,人口一定暴涨,资源又不足,导致人际关系特别紧张,这逼迫着所有人将他的精力放到了处理人伦社会关系上了,所以中国自古的所有文人志士,都把自己的智慧调动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了,调动在极为迫切务实上

这就是我们的宗法体系,孔子的核心主张也叫,尊尊亲亲,就是尊重有权位者,亲近有血缘关系者。

由于农业文明一旦展开,导致人口暴涨,稠密的人口又一定导致社会混乱度上升,发生冲突的概率也随之上升,人际关系就显得格外紧张,这就导致处理这种紧张的人际成了农业文化的重中之重。

由于农业文明是一个血缘群团生活在一起,共同农作,血缘成员按照家族地位,天然和谐,随着人口暴涨,形成部落,然后人口进一步暴涨,形成部落联盟,最终形成国家,原先和谐的血缘等级体系,被放大应用到国家里面,形成社会等级制度,也就是这个宗法体系,在当时,是维护整个社会稳定的。

封闭与开放

中国由于地势封闭,避免了外来势力的扰攘,因此得以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发展成一个极为精致的农业文明。在一个单一的主流政权下,容易形成一个强大的主流思想,从而导致其他思想无由发生。

而起源于环地中海的半农半工商业的开放文明,由于碎片化的地理格局以及多政权并存的原因,形成了一种思想过度交流且过度进步的文明,所以工商业文明讲进步论。

封闭的地势形成单一文化的农业文明,且导致这个文明在单一文化的主导下,独立发展到极致以至于僵化。

开放的地势形成多文化对冲的半农半工商文明,碎片化格局导致多政权并存,多文化的对冲避免单一文化过于强大而形成垄断,形成遮蔽。

原本以为的天然屏障,有利于我们成长,也正因为这个屏障,使得我们听不到任何其他声音,导致我们僵化,最终导致无由转型,得出现百年苦难史,才愿意放下那份固执。

原本以为过度的对冲过度的扰壤是种不幸,然而正是这种过度对冲导致过度交流,从而也激发进步,成就了人类的现代文明文明。

所以,文化没有好与坏之分,文化的形成是与当时的生存形势相匹配的,表达为文化是维护载体生存的。

有什么样的生存形势,就会导出什么样的文化,这是自然进程的自然导出。

这也是为什么,当今中国全面开放的原因,我们曾经因为封闭而导致僵化,导致错失及时转型的时机,我们今天是如此的虚心,全面学习全世界的文化。

但我们今天依旧要注意的是,今天已经是工商业文明,但我们的制度依旧停留在农业文明的状态,我们依旧在单一政权的主导下,单一的政权稍微不注意,会导致一个声音过于强大而压制其他不同声音,这最终是会阻碍发展的,我们百年的屈辱历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当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对撞,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从农业文明到工商业文明|文化的有效性,正是遮蔽性所在

地球上,但凡有文明,一定是发端于农业文明,中国是所有古文明中,唯一一个较好保存下来的古文明,中国由于地势封闭,因此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避免了外来势力的干扰,发展成为一极为典型的精致的农业文明,精致到僵化,以致于近代全世界都在转型工商业文明的时候,中国的转型变得如此的困难

从1840年鸦片战争提出“师以长技以制夷”试图学习西方的技术来抵制西方,到1919年,近百年屈辱史的打击下,才猛然醒悟,提出全面打倒孔家店口号,全面抛弃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西方的体制与文化。

这就是从一种文化到另外一种文化的难度,文化早期是维护生存的,晚期却是阻碍生存的。

文化的有效性也体现在他的排他性上,我们把这个农业文明发展到了极致,发展到了僵化,以至于转型变得如此的困难。

文化早期是维护生存的,晚期却一定表达为戕害作用。这是文化最重要的特征

我们是接近亡国,历经上百年屈辱史,才全面提出打倒传统文化的,也就是在外来文化的彻底打击下,我们才醒悟过来,这个转化是通过打破传统文化而来的,不是转型升级来的!

所以文化是不具兼容性的,文化是排他性的。

我们今天已经全面西化,我们身上穿的,生活用的,手上带的,嘴里吃的,全部来自西方,我们小学中学大学学的,全部是西方的东西,甚至我们的文字,也已经全盘西化,我们学习西方虔诚到这样的地步,一个西方的手杖,也叫文明杖,言外之意,我们自己的一切都是不文明的,我们抛弃自己的文化彻底到这样的地步

这种全面抛弃传统中国文化的姿态,全面学习西方的态度,为我们获得一个巨大收益,就是我们因此成为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我们今天,比西方更西方,比西方更激进,因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痛,都有那个忘不掉的屈辱史

我们曾经是全世界最文明的古国,最强盛的时候,占全世界GDP1/3,我们因此如此的傲慢,不屑于学习任何外来文化,我们因此固步自封,停止不前,当一种更暴烈的文明轰然来临时,并且把我们打得头破血流,接近亡国的时候,我们才痛定思痛,全面转型

极致的痛苦,使得我们毫不犹豫的把自己全盘抛弃,把自己放低到这样一个姿态,全面虚心的学习西方,这种虚心虔诚的学习态度 ,将为我们未来更好的发展做好铺垫

因此,痛苦并不可怕,苦难甚至会是契机,我们大多数人都得等到极度的苦难,才会想着去面对,去改变。所以老子说,多易必多难,多苦必多乐

今天的西方,在走我们的旧路,因为近千年的文化都是他们贡献的,他们因此不屑于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可以预见的未来,他们也将将工商业文明发展到底,共生共死。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文化早期是维护载体生存的,晚期是起戕害作用的。

文化的有效性,同时也正是他的遮蔽性所在。

越有效的文化,将越具有遮蔽性

我们人类的知觉体系,是为了与外界建立依存识辨反应的,由此获得所需要的能量,生存下去。

依存的有效性,表达在单位时间能有效依存一个对象,也就是在依存一个对象的瞬间,不能再依存另外一个对象,同一时间,如果有2个依存,就不叫依存有效性,叫依存摇摆,叫无所适从,我们的知觉体系,就是要克服这种摇摆性。

表达在文化层面,我们认同一种文化的同时,意味着与这种文化不同的其他文化,都会被我们否定,特别是相反的文化,这就是文化的遮蔽性。

越有效的文化,越具有遮蔽性。

农业文明有效维护了我们的生存,他的有效性正是他的遮蔽性所在,所以文化的特征,首先表达为遮蔽性。

我们在他的遮蔽下,会看不到任何其他文化,会排挤任何其他文化。正如我们如果听到一个人讲不同观点,我们会不自觉的本能的反对不同的观点。

这是文化排他性的表达。

我们会发现,固执已见是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一个人越认为自己是对的,他就会越固执

我们把这种文化的排他性表达为文化的遮蔽性。

我们很容易在一种文化的遮蔽下,再也看不见其他文化,正如井底之蛙,我们会信誓旦旦的说,那就是整个天。

我们越认同一个价值观,这种遮蔽性就越大。我们的农业文化发展得越精致,我们就越坚信这个文化;

西方现在工商业文明发展成全世界文明,他们就越坚信这个文明;

我们因为固步自封而出现极度的苦难,也导致我们抛弃这个文化的坚定性;

我们的事业越成功,我们就一定越坚信这个事业。

企业在一个方向越成功,就一定会越坚持这个方向

越成功,就越会被这个成功所遮蔽。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一个组织听不到不同声音,不久已。

软因为windows垄断了PC时代,微软也因此在windows的遮蔽下,固步自封,接近死亡时,才意识到问题所在,痛定思痛,全面抛弃以windows为中心的文化。

百度成于百度,也将死于百度,百度已经形成的强大的百度文化是百度没落的核心原因,我们会看到,百度的任何一个新项目,都叫百度什么,如百度外卖,百度云盘。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一个过于强大的主流文化,会导致这个文化强势发展以至于僵化,也会导致其他文化无由发生,固步自封将使得这个主流文化丧失调整的机会。

一个企业在某一个领域过于强大,甚至做到行业老大,往往容易被这个领域所绑架,从而导致其他领域无由发生。

一个老板制的企业,也将因老板过于独裁而压制底下声音,导致僵化

所有的越,也因此成了文化遮蔽度的体现

这是我们生而为人,所必然出现的东西,也是我们极难逾越的

所以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所有人都自以为是,都认为自己有所知,没人会去怀疑自己所拥有的这些观念。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建立这些信念,以实现我们更美好的生活,一旦这个文化,实现了我们的愿望,我们将因此拥护它,坚信它,尽管到后期,这个文化有可能已经形成戕害作用,我们还是将一如既往坚信它,直到共同灭亡

这就是文化遮蔽性的力量,我们在他的遮蔽下全然不知。

文化天然不具备兼容性,文化天然是排他的

保守的生活方式与激进的生活方式,天然就是对立不兼容的,或许有人会说我既保守又激进,这种状态叫无所知从,叫感知摇摆,或者也可以叫人格分裂,这种状态下的人是没法正常生活的。

我们终其一生,就在极力避免这种摇摆态,追求要么保守,要么激进的坚定文化。

文化天然是不具兼容性的

这就是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特征,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从农业文明转型进入工商业文明变得困难重重的原因。

我们要清楚,从农业文明转型进入工商业文明,不是兼容进去的,而是破旧立新的,我们是通过彻底打破传统文化来转型进入工商业文明的

文化天然是不具备兼容性的,文化天然是排他的

从农业文明到工商业文明|文化的有效性,正是遮蔽性所在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混沌大学的李教授有一句话经常强掉:“弱小与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我们把农业文明发展到了极致,发展到了傲慢,听不进任何其他文化,几近亡国。

被打得几近亡国,使得我们今天如此的虚心,虚心的学习全世界文化,也因此造就了我们的高速发展。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全人落后,这句话很简单,但却极难做到!

因为任何成就我们的,都会被我们强化,都会成为我们的信念,以至于形成遮蔽,任何在其中的人,绝难跳出来

无数的例子,何其相似,成于成功,也将败于成功

如何从第一曲线到第二曲线

李教授的整个授课体系,主要破的,就是如何从第一曲线到第二曲线,他汇总成一句话,就是用第一性原则,来跨越从第一曲线到第二曲线之间的鸿沟。

从农业文明到工商业文明|文化的有效性,正是遮蔽性所在

我们会看到,无数的企业,无数的组织跟第一曲线共生共灭。

正如中国,几近与农业文明共生共灭。

接近死亡的边缘,才使得我们彻底去打破原来的自己。

从1840年到1919年,几十年的试图把工商业文明同化进来,最终得形成极度的苦难,幻想破灭,才进行全面抛弃传统文化,全面进入工商业文明。

但是我们要看到,中国截止今天,还有相当大部分的人口,停留在农业文化状态,我们的农业文明权力等级体系依旧根生蒂固,旧文化的遮蔽力是何等的强大。

所以我们会看到,今天的中国人,普遍存在人格分裂状态,就是上面说的,既保守又想激进的摇摆态,我们不自觉就这样,中国的家庭,中国的组织,依旧存在家长与管理者的强权制,而新生一代,特别是出生在工商业文明的新一代人,普遍追求平等与公平。

再比如农业文明靠手,靠劳动,讲学以致用,我们今天大部分人,依旧停留在这个文化状态,依旧讲实践出真知。

而实质上,我们是见不到西方人这么说的,西方文化靠靠脑,调动理性逻辑,靠分工合作。这就是务实与务虚文化的对立。

王东岳老师曾强掉“务实者务不了虚,务虚者务不了实”,中国今天依旧普遍存在推崇务实的传统文化,这是符合工商业文明发展需求的,是要被淘汰的,但大多数人,依旧是这个状态。

这就是文化遮蔽性的力度,他是需要数代人,来更新打破的。

这就是从第一曲线到第二曲线的难度

第一曲线是一定不兼容第二曲线的,从第一曲线里面增长不出来第二曲线,然而我们多少的成功企业,曾都试图从第一曲线去转型进入第二曲线。

要清楚,成就我们的第一曲线,我们是不会轻易放弃的,我们终其一生在追求一个强大的第一曲线,有一天,一个眼光过于超前的人说,我们得抛弃这个第一曲线,因为未来这个第一曲线会灭亡,所有人都会说他神经病。

所以,转型不成立,那么如何才能从第一曲线到第二曲线?

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大概说下方法:

1.彻底抛弃原有的文化体系,全面进入新文化体系,中国就是这样被迫转型的。

2.另起一个炉灶,新建立一种文化,建立一种新的生存体系。也就是新建立一个组织,完全独立于原来的组织。

3.就是李教授所强掉的,用第一性原理来突破

文化是与生存形势想匹配的,文化早期是维护载体生存的,晚期是起戕害作用的,这是理解文化的核心关键。

这也是为什么,一大堆成功企业,转型不成功的原因的,转型是不成立的,当初的那个成功,一定会起着阻碍作用的。

保持怀疑一切的精神

文化的这个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全方位表达。我们是被这规律给支配着的。

我们的痛苦,在于认为我们有所知,在于我们认定那些不明来历的价值观,并且深信不疑。

看明白这个世界,自然不会再去乱折腾,因为一切的有意义都是无意义的,一旦我们执意要达到某个状态或者某个结果,我们就一定被遮蔽,这是我们生而为人,极难突破的那一层,保持怀疑一切,将帮我们有效突破文化的遮蔽,不至于被一个文化所左右而全然不知。

所以多文化背景的企业,以及由下而上的企业;能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能听得进不同声音的人,都将具备更强弹跳力。

所以老子说,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谁都喜欢听好听的话,但能听的进不好听的话才是才是圣人

金刚经中有一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教的空,也将极为有利于帮助我们去破除这一遮蔽。

乔布斯有一句重复非常多次的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有知,永远不要把当下某个价值观当真理。

汇总

1.人类的一切生存,都叫文化生存。文化是维护我们生存的。

2.文化的有效性,正是遮蔽性所在。

3.怀疑一切,有利于帮助我们破除文化的遮蔽。

然而,怀疑一切是难的,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追求摆脱摇摆态,我们尽管去追求,因为这是我们生而为人所必须要有的,我们是必须有所依存的。

只是这种依存,他的有效性,正是遮蔽性所在,是同一进程

所以我们要清楚,当我们开始自信的时候,就要小心了,文化的遮蔽,是全方位的垄断性的,时刻保持对文化这一特征的警戒,才有可能去跨越文化的遮蔽。

本文为小务虚原创,转载务请标明出处。喜欢我文章的,请关注

关于小务虚:借佛教,老子及王东岳,在云里雾里探究出路,欢迎交流

农业文明 / 工商业文明 / 文化 / 遮蔽性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