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近现代的文明大厦都是古希腊哲学后衍的呈现,除了惊叹,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去探索其间的根本因素
上一篇文章我们说到哲学究竟是什么?那么我这一篇我们来看看哲学的三大思绪和三大特点,以及如果没有哲学,人类文明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模样.
任何一门学说、文化都有其本身独特的思绪和特点,那么构建现代知识大厦的古希腊哲学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一种独特的思绪和优势才能有如此大的能量和后劲?
下面我们来深度剖析古希腊哲学的三大思绪和三大特点.
第一个思绪内核是:“无知调动”
人类在非爱智的文化条件下,是通过五官对世界外物的感知和总结下形成的人类基本知识观念,叫全知道.
--也就是认为,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是完全清楚的,我们不处在无知状态,我们自认为我们对世间万物都清楚、明白!
但是真正人类的认知革命,也就是人类彻底跟其他动物区别开,是从了解自己无知才开端的!
什么意思?
“大家想,一只刺猬在树林里看见一颗苹果树、一树苹果,它什么反应,它一定是全知道,它的意识中就单纯是一颗树、就单纯是苹果,然后绝不会对桦树和草产生怀疑和思索,这叫全知道!”
--因为这颗树、这些苹果不会对他的生存有任何帮助,唯一让刺猬能有思考或者质疑的是判断是否有埋伏在某个树丛后准备捕食它的动物,但这也是靠的是自身某个机体组织或器官给他带来的无意识本能.
“也就是说任何能引起生物怀疑和思索的一定是因为自身不能稳定生存才迫不得已去思考和质疑,一旦满足自身的生存和繁衍,是绝对不可能有过多的思考和质疑的”
而人类早年的思维状态乃至今天的思维状态,绝大多数人总是处在全知道的状态之下,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但是一旦对某个觉得明知的事物进行无限追问,最后却发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这是大多数人的常态!
可古希腊哲学开端就是从无知开始的,认为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这是智能储备调动的第一前提!
就是说古希腊哲学不承认我们眼睛看到的东西是存在,说这是假象,它要追究这个表象、假象后面的那个东西.
“所以它的思绪一开始就是从我看见的都是假象起步的”
而大多数人是很难甚至无法理解:“我知道我一无所知”这句话的.
一般人在信主、重德的文化氛围中是确知状态中.
因此就会停止追问,但如果你的知识是确定的,你就不会有问题,你不会有问题,你就不会有进一步的思索,思想由此封闭!
就像古代中国的地图,无论是小九州、大九州还是康乾时代的地图都把中国的地图标注得清清楚楚,而中国以外的全是不值得关心的荒漠,而且这个看法居然持续到17、18世纪.
甚至今天的大多数人都还是如此,可见我们的全知道文化观念和确认状态牢固到如此程度.
而西方的地图大部分只有片面的局部,于是留下了大量疑问,使得看到地图的人就想去探索,了解留下疑问的地方究竟是什么?
--由于它悬挂的是一个无知标号,无知的引诱,因此大航海发生,引领一批又一批的人去探索、去追问.
无知是追问的前提,追问是思想的开发,思想才缔造知识.
因此确定自己的知识观念,是确认状态还是质疑状态事关重大,因为它是一切思绪得以展开的起点.
因此只有你先承认你无知,你才会去追问、去探索,倘若任何事情你都觉得自己全部知道,你一定只会待在原来的思维通道之中,绝无任何创新.
第二个思绪内核叫本体真存.
--我们看到的世界只是现象,是某个东西表现出来的假象叫现象,去现象背后追问的那个东西才叫实在,这就是西方存在论,本体论的含义.
古希腊人认为世界是流变的,山会崩塌、大地会裂开,河流会干涸,于是认为这个东西一定不是真存,他认为真正的存在一定是不变的、不可分割的.
永恒的那个东西才是存在,因此他要追问这个眼睛看见世界背后主导着流变世界,而它本身又不变的内核,他认为那个东西才叫存在.
当人类能够把现实虚拟成非现实,当他不承认现实就是真实,对现实做了一个纯思境的虚构,人类于是脱离动物的思境展开文明,这种具有思想再造现实的能力,我们在哲学和科学上把他叫假设.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史学,史学有一个说法被我们反复强调,那就是“历史不允许假设”
而人类文明的开端就是从假设开始的,中国的黄帝所在的氏族部落叫有熊氏部落,认为熊是他们的守护神,于是黄帝是中国的文化始祖.
但是古代中国自古不承认这个假设,于是就不再追问,于是思境就停滞不前.
这也是哲学只发生在不断假设和求证的古希腊的原因.
因为西方文化的基本展开方式叫假设与证明,什么叫假设?
我不承认我看见的是实在,它只是假象或者叫现象,既然我看到的都是假象,那么实在和真存是什么?我就只能假设,这叫虚构.
有了假设才会追问,有了假设才需要证明.
假设后面追加的那个证明,绝对不是常规下的思境和见识的总和,需要做一个假设,然后在逻辑上一步一步地证明,证明是纯逻辑环节,一环套一环,不能有任何缺环的过程,这个叫证明.
常规思境的眼见为实的证明是无效的,因为眼见的东西都是假象,因此拿眼见的东西,不足以证明,就好比你看光,你只能看到一定区域波长的光,而低于或者超过这个区域波长的光,你肉眼是看不到的;
再比如你的温度觉,你只能感受零上或者零下40度以内的稳定,超过这个限度的温度你已经失去了判断,你只剩下麻木.
所以你任何直观的对外界的证明都是无效的,他需要一个非常复杂的精密逻辑才能证明.
而一切实在和一切学问居然都是假设和证明的结果,这叫本体真存,这就是古希腊的本体论.
于是就有了第三个内核:“精密逻辑”
--不承认感官提供的证明,而运用假设和假设后面的人类创造的逻辑体系来进行证明,这就需要逻辑能够有一个独特的运行方式,人类学问中,只有数学、几何学、物理学、哲学需要调动精密逻辑.
什么是精密逻辑?
我举个例子,比如人脸识别,对于人类来说,我们识别一个人的脸是非常容易的吧(除了个别情况),但是为什么你看今天的人类创造人脸识别系统,是多么复杂的一个系统,每秒得运行上百亿、上千亿次计算才可能正确识别一个人的脸部,但就是如此复杂的系统今天仍旧有很大的弊病.
由此可见我们人类的眼睛后面是有着多么复杂的精密逻辑系统,但是我们一般人是没有意识到的.
“而哲学、科学其中的重要的一项就是建立这样的一个精密逻辑系统来对现象背后的那个本体进行证明”
而且要知道,要调动我们最上层意识的那个算法意识,它居然是一个超潜能调动,它需要你特别调动,而不在我们智能的正常实现当中,必须后天大量的训练和调动,这叫智能储备调动,你才能进入思想意识,也就是精密逻辑意识
而古希腊的哲学起点就是在这个层面开始训练,由此构成古希腊狭义哲学的真正起步。
说完内核,我们接着来说古希腊哲学的三大特点:
第一:追究终极
“一句话概括:就是对一件事物的无限追问,直到追问到那个无法追问的第一因”
也就是说追究终极不会在表浅的多因素层面探讨问题,什么是表浅的多因素层面讨论问题?
就好比一场流感爆发,有些人很严重、有些人什么事都没有,而导致其原因可能是包括基因、身体状况、焦虑程度等多个因素造成.
但哲学一开始就不是在多因素这表层上进行讨论,而是直接追究到第一因,也就是终极之因.
而第一因的探求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直接在外部世界追查万物的那个本体是什么,这是典型的本体论,就是将一个具体的存在物无限的分割,一直分到分不下去为止.
第二种方式则是寻找逻辑奇点,也就是找到那个纯逻辑游戏的启动点(也就是认识论、精神论哲学,即人类的认知局限所导致的终极的极限).
那么什么是逻辑奇点?
欧几里得当年做几何学是设定一切几何现象都在平面上,所有的几何图形都是在平面上建构,根本没有意识到空间是否可能是曲面,就是说所有数学公理、公设都建立在假定空间是一个平面上才成立,这里的平面就是被武断的认定为世界是平面构成的一个逻辑奇点.
而后来的黎曼意识到空间如果不是平面,而是曲面,那么整个以平面为逻辑奇点建立起来的逻辑学或者几何学都会被颠覆,这就是假定以空间为曲面的一个逻辑奇点.
以平面为逻辑起点到以曲面为逻辑学起点发生偏移,这叫逻辑奇点的移位.
所以西方哲学,一开始就是奔着终极之元因去的,是要找到那个世间万物最底层的逻辑.
第二大特点是:广义逻辑反思
“即用思想反过来拷问思想,拷问感知”
--从而使得我们知道我们的一切感知本身是一个主观扰动模型,这是哲学远远高于科学的一个深在演量.
人类早年一定都是唯物主义或者直观主义,我们不知道感知本身需要琢磨,它直接追问对象,把思直接放在外物,这叫直思.
而到柏拉图,他已经明确把他总结为理念,说我们的世界只不过是我们的一个理念或者说是感知模型,也就是说在我们看外物的时候,其实已经是有一个主观理念.
什么是理念?
我们简单来举个例子:无论你毁坏多少张实体桌子,但是最终都可以做一张桌子出来,因为桌子本身已经在你的脑子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影像或者说称为理念
就是我们用建立的主观模型来反思正在使用的主观模型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用我们所创造的那个逻辑模型,反过来去追究我们直观外部世界的那个逻辑,由此我们才有可能明确的知道我们所观照的外物究竟是什么.
这叫广义逻辑反思.
第三个特点是“科学前瞻”
“哲学必然导出科学,不了解哲学,你就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科学”
因为所谓科学其实就是哲学思想模型的大信息量分科处理状态.
比如今天我们的数学、几何学,这些东西都是当初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等一批哲学家缔造的,但他们当初可不是用来作为科学工具的.
既往哲学家是准备用这些方式去寻求这个世界存在的终极因,也就是想通过数学、几何学去找到真正的客观世界是什么.
比如原子论,这是当年古希腊哲人质料论追究的一个终极结论,它是纯逻辑推演的产物,而今天我们的物理学、原子物理学等所探讨的问题全部都是2500年前原子论提出者留基伯和德谟克里特所提出的问题,迄今都未曾讨论完毕.
--而当时就是纯逻辑推演这个世界万物究竟是什么构成的,这种对问题的提前讨论,却不能达到精确而准确的讨论结果的状态叫科学前瞻.
“所以科学仅仅是哲学问题的精确化和确定化临时表达”
--哲学是科学要素和科学问题在信息量不足情况下不能达成精确而确定的讨论结果的提起探讨,因此它具有引领科学诞生和引领科学发展的先驱作用。
所以我们把这整个思想系统总称为哲科思维模式.
纵观那些历史上的大哲,几乎都是自然科学的大师,笛卡尔是机械论者、生物学家,康德是拉普拉斯星云理论的创建者,等等.
--也就是说但凡是对哲学有极大影响的人,基本都是在自然科学界有着非常高的造诣.
而在今天的国内,哲学居然完全分科到了文科,几乎都是文科生在学,要么也就是以马哲这样的政治哲学为主,而真正意义上的狭义哲学,是几乎没有触碰到.
这就导致对当下主流的哲学的种种误解和迷惑,甚至将哲学对待像神学一般,尚不知今天整个科学时代的地基居然是哲学.
哲学乃科学之母,科学的基础是哲学,它是哲学思脉的分科化,大信息量延展模型,哲学是纯粹研究人类压缩的逻辑系统,而科学是把这个研究方式拿来使用到实用之上.
真正的哲学、科学都不是真正拿来实用的技术,它无法直接运用在现实生活的任何实用领域.
但尽管它看起来被谓之“无用”,但它却像是计算机底层的操作系统,没有这个底层操作系统,你是根本无法运行甚至无法制作你的软件!
要知道人类也是从动物逐渐演化过来的,那么人类究竟因为什么才摆脱动物的思境的呢?就是理性!如果没有哲学、没有理性,那么人类今天至今还可能停留在动物社会或者说农业社会.
这才是你必须了解哲学的根本原因!
关注无用学派,持续为你更新所谓无用的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