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2.4亿,占比达到17.3%。快速老龄化的中国,如何养老是重中之重。3月5日上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在接近2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14次提到“养老”字样,相对于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6次提及“养老”大幅增加。其中报告还明确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分析认为,“互助式养老”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说明这种模式受到认可,而医养结合仍将是养老推进重点。
就地老化符合老人需求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养老政策的陈鹤老师认为,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指出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符合政府一贯的方向。“国家提倡‘9064’、‘9073’的养老模式,即希望以后90%老人在居家养老,6%或7%在社区养老,剩下4%或3%进入机构养老。”
为何推崇这种模式,陈鹤分析认为,一方面,机构养老成本高昂。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验来看,机构养老模式在进入老龄化进程后,会出现长期护理保险花费太多,无法支撑的现象,国家和个人的负担都很重。因此主流养老模式回归到就地老化。其次也是出于文化和个人需求考虑。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家庭养老的氛围,把老年人送到机构养老本身有观念、文化上的冲突。有相关调查也显示,绝大部分老年人希望在自己家中养老。
华邦控股旗下美好家园养老集团执行总裁谢三林指出,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居家养老服务是承载破解中国式养老问题的主体,是国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而推进医养结合,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盘活现有健康和养老服务资源,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谢三林认为,居家养老并非简单的家庭生活,需要整合各种资源为老人提供协助。以美好家园养老集团最早开设的嵌入式医养综合体——广州东湖西孝慈轩为例,入住老人只是服务的一部分,同一物理空间配置的居家养老服务站、日间托老中心还为周边小区老人提供各类专业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家庭护士、康复锻炼、精神慰藉、喘息服务、适老化改造等,将养老院的专业服务直接延伸到社区老人家里。孝慈轩这种通过专业养老机构的“属地化”来服务周边社区的居家养老模式,成为解决居家老人养老困局的有效供给。
互助式养老受到关注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并指出,“强化民生兜底保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
对比最近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此次报告首次将“互助式养老”列入其中。何为“互助式养老”呢?陈鹤介绍,互助养老,通俗理解就是抱团养老,一群老朋友一起租个大院子,做成养老互助院,或者邻里之间互相帮忙养老,民政部门则通过一些政策给予协助和扶持。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社会学博士王伟进曾分析,目前互助养老模式形式多样,在农村主要是肥乡互助幸福院及其翻版,在城市主要有结对组圈式、据点活动式和时间银行式三种。我国互助养老创制自民间,是城乡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自发性策略。资料显示,河北、天津、山东等地一早就出现互助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不仅节约成本,也符合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养老市场的有益补充。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并明确提出“支持社会力量增加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
其实早在2016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就出台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降低准入门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
陈鹤介绍,国家一直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养老领域,并出台相关支持补贴措施。不过,目前各省养老补助力度呈现出较大差异。以养老机构床位建设补贴为例,其中,四川省针对公办机构新增的护理床位补贴标准最高,为每张床位一次性补贴4万元。而另一些省份对养老机构的建设补贴/补助最低为一次性1000元/张。如山西省针对新建的全省示范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补贴额度、安徽省针对社会办养老机构补贴额度、江西省针对租赁用房且租期大于5年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补贴额度、重庆市针对租赁期大于5年,改建养老机构新增20张以上的租赁房的养老机构的补贴额度均为1000元/张。“由于养老机构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为了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国家也采取公建民营的模式,由政府出钱盖好养老机构,再交由社会资本运营。”
医养结合仍是热点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推进医养结合”。将医疗资源和养老保障相结合,可谓击中了养老的“痛点”。有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含失智老人)4063万人,完全失能1000多万人。庞大的失能半失能人群,亟需医养结合服务,但目前养老机构有医疗服务功能的只占20%左右。
记者获悉,目前保险公司和地产开发商都在加速进入养老行业,机构养老多在养老社区内设立康复医院。以泰康集团旗下的泰康之家为例,目前已在北上广等国内8个城市布局,每个养老社区内配备一间康复医院,主要针对老年慢性病进行管理和跟踪。已陆续推出涵盖生活照料类、康复类、心理慰藉类等居家养老产品的美好家园养老集团,在“医养结合”的大趋势下,也积极拓展“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与广东医科大学合作共建医养训研基地、创办玥珑湖医院,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老年病研究所推进医、养、教、研合作,入选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专科联盟单位,外聘顶级专家团队研发医、康、养融合的居家养老服务产品等。
不过,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此前撰文指出,“医养结合”难题的核心和实质来自于国内门诊机构的羸弱,使得失能半失能老人难以方便地获得门诊服务和上门服务。“医养结合的痛点在‘医’不在‘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