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从几方面来对机械论和生物论进行对比:
- 还原论 VS 整体论;
- 规划 VS 演化;
- 他组织 VS 自组织;
1. 整体论 > 还原论
还原论认为整体等于部分之和,在实际中,某些低维可以通过量变的积累产生质变,产生高维的事物,这个质变就是涌现的结果,但是在涌现之前,我们根本无法预测涌现之后的属性,这就是还原论的局限,这种局限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会急剧放大。前沿科学领域半个世纪前就发现了还原论的弊端,所以一直致力于用整体论的思想重新解释世界,用混沌理论去理解复杂的系统,其中最著名的研究所就是圣塔菲,它们在跨学科进行研究,物理学家可能会去研究音乐与金融,生物学家也会去研究计算机和建筑学。
其实这不难理解,学科的拆分本身就是人类依据还原论的思想擅自拆分,但世界是完整不可分割的,如果要真正理解现实世界,我们必须将已经拆分出来的学科重新放回现实世界中去重新建立联系,在与真实世界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中,跨学科现象也就出现了,
我们不能偷懒,试图用简单的思想去理解复杂世界。真正的大道至简使用复杂去理解复杂,而其中复杂被层层洗礼后,才得以用简单的方式呈现,而本质上仍然是复杂。
2. 演化 > 规划
根据第二节的内容,我们了解了世界是不可知的,我们无法去掌控方方面面,规划思想不可取。取而代之是演化的思想,我们常说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就符合了进化论的思想。
从规划到演化的转变,就是让控制变为失控,我们不再对结果进行直接控制,而是依据某一原则实行把控,达到间接控制的效果。失控只是表象,实际上是为了摆脱某种局限,在各个方向上去试错,去争取更大的生存余量。
规划出来的产品,和演化出来的产品,在底层上有一种质的区别,规划出来的产品,它必然受限于组织,它更像是组织意识的投射,像是傀儡一般。演化出来的产品是牢牢镶嵌在复杂市场中的,它一开始可能会频繁失败,但是这种产品是有自主意识的,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超脱组织的控制,它有自己的生命,它有自由,它可以与复杂的外部世界进行对话,它产生的能量不是规划出来的产品可以比拟的。
要实现产品演化,我们就不能像规划时候那样,过分注重数据,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尽可能用最少的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试错。
举个例子,是口袋购物的创始人王珂,他一开始创业时候,即使经验老到,但仍然先假设自己对方向、市场、用户、需求都存在巨大的盲区。他让8个人组成一个小团队,规定7天内就必须有新产品问世完成试错,这种高强度、抢时间的方式后来夸张到团队1小时就问世产品投入市场,它们的做法是将产品直接PS出来,将图片发到社群中观察整个社群的反应,如果反响不高,说明产品失败了。用演化思维做产品的还有滴滴打车,Uber,韩都衣舍,有兴趣的可以通过搜索找到很多这样的案例。
3. 自组织 > 他组织
从他组织转变为自组织,其实是对组织模式的颠覆,过去企业大多是科层制,一开始确实降低了沟通成本,提高了效率,但是科层制后期,组织本身的自我保存意识反而超过了组织本身的初衷,对企业的发展设定了难以突破的天花板,虽然前几年我们总是提倡扁平化组织,但你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所谓的扁平化组织,也只是在原有的他组织逻辑上稍加改动,在本质上并没有做出重大突破。我们反复提到互联网让整个世界变得错综复杂,既然我们要面对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最重要的,自然是不能让自己与世界脱钩,必须以一种更为充分连接的姿态和市场进行对话。
作为他组织中的典范——科层制,在互联网时代的弊端显露无疑:信息传输速度慢,权利过分集中,约束力强,决策链条长等等问题,科层制终将面临被时代淘汰的命运。
互联网时代,为了让组织与整个外部世界充分对话,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更开放的姿态与外部进行连接,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提到的自组织。
《复杂》:大部分生物学都认为,个体发育的有序性有赖于某种分子级的机器慢慢打磨,这种机器是通过进化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观点相反,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美丽秩序大部分是自发的,是极度复杂的调控网络中所包含的惊人自组织的自然表达,我们似乎从根本上就错了,无处不在而且有生命力的秩序是自然发生的。
我们去看看鱼群的运动,乍看之下,它们的运动很复杂,难以捉摸,这是因为我们是在用他组织的形式去观察,这自然看不懂,习惯他组织的逻辑,我们会习以为常地认为组织必须要有一个明显的指挥中枢,但是自然界面对瞬息万变的复杂环境,他组织的方式就显得太迟钝了,需要有一能对更为敏感感知环境组织形式,也就是自组织。
我们用自组织的逻辑重新看回鱼群的运动,其实也就不那么复杂,鱼群没有特定需要前往的方向,每条鱼只要遵守3个原则:
- 跟上前面的鱼;
- 与周边的鱼保持同步;
- 与后面的鱼保持距离;
在他组织看来复杂无比的事情,在自组织看来只是对简单的重复,其他的类似蝗虫群、鸟群同样也都符合自组织模式。
不仅仅是生物运动符合这种自组织,这个规则还可以极大地向外延,就好像是造物主运用自组织的方式去构建了这个世界,这里就得提到和自组织底层逻辑一致的一门学科——分形学。
分形学的共识可以简述为:Z? Z2+C。它的意思是你输入一个量A,你可以得出下一个量B,然后你需要重新使用量B作为输入量,你才可以得出下一个结果量C,不断重复这个过程。
自然界中许多看似复杂的事物,其实也是规律的不断重复,像雪花、河流、山脉、树木、叶脉、鹦鹉螺、花椰菜等等。
这个方程给了我们两个启发:
- 你只有迈出了第一步,你才知道下一步在哪,然后你走到了下一步,你才能知道下下步在哪,所有输出都是输入,所有结果都变成了原因,所有重点都成了起点,这就是演化的逻辑,而不是规划,这也符合上帝造物的规则。
- 分形学和自组织底层的逻辑是一致的,它们都不需要外力去推动,它们会凭借自身的内在逻辑运作起来,类似老子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不夸张地说,自组织是合乎于“道”的。我们从自组织理论回到企业管理,管理者要做的已经不再是对员工动作的直接控制,而是只确定、把控最核心原则,将权力赋予个体,紧接着责任也会随之回归个体,个体才能超脱组织获得相应的自由度和能动性,这才是自组织。管理者永远要记住一句话:求之于势,不责于人。你要把控的是一个面,乃至一个体,而不是针对一个个点。
自组织在被赋能之后,摆脱了大组织的束缚,得以充分对话外部复杂环境,体现在4个方面:
1. 权力和责任的回归,自组织的能动性也得到回归;
2. 自组织能以更灵活的方式得到反馈并作出行动;
3. 组织通过一个个自组织高效反馈,能更敏感地把握市场动向,组织边界被进一步打破;
4. 自组织摆脱大组织的各种局限(体量、文化、制度等),得以在各个方向上得以探索,为组织争取到了更多的生存余量;
总结
- 你没有终点,你有的只是一个个起点。
- 互联网不是工具,而是一个新世界,通过“比特”的维度加强并重构了四维世界的联系。
- 生物论中的整体论、演化、自组织,都在要求我们重新用复杂对抗复杂,形式可以简单,但是本质必须复杂。
参考资料:
《新科学与互联网世界观》 李善友
本文由 @23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