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隐喻认知?为什么说我们归根结底只能以隐喻的方式学习?
小时候孩子们看《人鱼公主》,在为这个凄美故事伤心之余,总会想,如果人鱼公主跟王子能在一起就好了。虽然打破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不太好,但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得本着科学的精神看世界。
事实的真相是:就算人鱼跟王子最终一起,他们也不会过得幸福——彼此的价值观差异太大。
比如:人类世界中,“上”通常代表尊贵、权威,“下”代表卑贱、低阶。
王子是国家未来的统治者,自然住在城堡高层。但这对人鱼公主可真是要命,在鱼类世界中,“底部”才代表王者,人鱼公主想必会迷恋地下室,而且越深越好。
又比如:人类世界中,承诺、稳定通常是值得信赖的重要人格,但在鱼类世界中,随机应变才是一名优秀的鱼类。
在这点上,人格稳定的王子想必又会让人鱼崩溃。如果你很难理解,不妨想象下自己的另一半,每天信口雌黄跟你相处是什么体验(对人鱼而言王子的稳重就类似于我们反感的喜怒无常)。
就像所有失败的初恋一样,人鱼公主最初也是被王子的帅气打动,但她并不了解王子的价值观。你或许会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价值观?(子非鱼焉知鱼之思)。
确实,别说体验鱼的思想,我连游泳都烂的一塌糊涂,但作为一名信奉科学精神的公民,我们确实能科学谨慎的推导出“成长于水中世界动物”的思维。
这个推导的基础就是:我们能且只能通过隐喻认知的形式习得任何事物的概念。这当然也包括价值观。
我之所以如此肯定,因为这并非孤立学科的观点,而是综合生物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认知及意识研究、进化论等多学科交叉验证的结论。
(目前心理学已开设了分支学科专门研究此领域,称为具身认知。)
那么,到底什么是隐喻认知?为什么说我们归根结底只能以隐喻的方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