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你不经意的教育方式,正悄悄改写你家孩子的命运,而你却浑然不知
(一)事情经过
前几天去吃饭,在商场里电梯上遇见一幕。一个女人正在发脾气,她的声音从我旁边喊出来,吓了我一跳,她当时正冲着前方喊道:站住,别跑了!***我告诉你,你要是再这样就赶紧给我回家,我一个人带你们二个出来,我都快累死了,你还在那跑。我还没看见前面她说的那个孩子在哪,又听见那个女人喊了起来:***,不吃了,现在就马上回家。别玩了!这时,在我们身边的另一个男孩仰起头冲着这个女人说:妈妈,我就说吧,别带那个***,我早就说过,他不听话,别带他了。我看了一眼这个说话的男孩,胖胖的,眼神里透着一丝恐惧,脸上又带着一些不甘心和讨好。我再看了看那个怒吼的女人,满脸通红,满面怒容。
电梯下去了,这时我终于看见了他们嘴里说的那个***,在我看见他的同时,那个女人的声音又一次响了起来:不玩了!现在就回家!旁边那个小胖子也跑了过去,冲着这个不听话的***说道:都是你,我早就说不带你出来,你真讨厌!
在看见***的那一瞬间,我差点哭出来。
其实我只看了他1秒钟,紧接着就拐弯走了。但是这1秒钟,也足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是一个八九岁的男孩,长得样子很普通,我已经记不清了。我只记得当时他热的满脸通红,站在电梯旁边的栏杆旁,用手抠着那个栏杆,当女人怒吼时,他的头低了一下,没吭声,又假装不经意的继续抠那个栏杆。小胖子抱怨他时,他似乎更羞赧了,他低着头一言不发,用手一直抠着栏杆。
我很难详细的描述那1秒钟的信息,我只知道在那一刻,那个局促的、恐惧的、羞愧的、不知所措又强撑着微弱的自尊心的表情,让我的鼻子酸了0.1秒。
后来他们三个和我走向了不同的方向,但是看样子,他们并没有如那个女人所说,立刻回家。而是女人独自在前面雄赳赳的走去,小胖子在后面狗腿的跟着,而刚才被骂的那个***耸拉着脑袋,在后面跟着。
吃饭时我和朋友X讨论刚才那一幕。
我问X怎么看刚才那一幕?X说:那个家长的教育方式肯定有问题,这个毋庸置疑,大喊大叫,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但是,我也能理解。我瞪大了眼,看了她一眼,我说:你知道吗?我刚才差点哭了。她哈哈大笑说,不至于吧。我说:你注意到刚才那小孩的表情了吗?她说,哦,确实,看到了。我追问:你理解那个表情吗?她说:能理解。
我们探讨了一会刚才的事件,她说那个女人虽然方法不对,但也可以理解。她问我:你知道如果一个孩子在你视线里消失2分钟是什么感觉吗?魂飞魄散,你懂那种感觉吗?我说:刚才那个孩子已经有八九岁了,所处环境还是在一个封闭的商场里,他就算消失了2分钟,也不至于有多恐怖,他肯定也不是第一天这么调皮了。家长这种做法,对他的心灵一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他会更调皮。X不太同意我的说法,她说,我觉得现在也没必要过度强调孩子的心灵吧,是有伤害,但我们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谁考虑过家长呢?光要求家长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能伤害孩子,是,家长应该注意,但是家长也不是圣人,还不能犯点错了?我看了看她,慢吞吞的说:所以咯,你的家长就是这样对待你的,所以你现在才满身逆鳞。同样,家长当然可以犯错,但是每犯一次错,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日后都要以百倍千倍的代价偿还,你可以做任何选择,只要能承担后果就行。她看了我一眼,好像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我接着说道:父母与孩子,最大的差别在于一个是成人,一个是稚子。一个成人有能力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一个孩子的心灵却还处于绝对的脆弱阶段。作为一个强者,难道不应该尽量保护好这颗脆弱的小心脏吗?更何况,调皮的孩子恰恰是因为父母的教养方式错误养育的结果,可是家长却要孩子承担这个结果,天天非打即骂,这不是强盗逻辑吗?
X不再说话,她想了一会儿,说,好吧,你说的对。
同样是在商场,几年前发生的一幕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当时电器商场搞特卖活动,商场里有很多人,正在排队的我,被一阵哭声吸引,我顺着声音看过去,看到了让我愤怒又震惊的一幕:一个老头,大概是孩子的爷爷,正用脚踩住一个在地上痛哭的孩子。那个孩子大概3岁左右,通红的小脸蛋,趴在地上,正艰难的想挣扎,但是老头用脚踩住了他,让他动弹不得。那个老头也让我印象深刻:瞪得像牛铃一样的眼睛,里面有一双血红的眼珠子,满脸戾气。那个趴在地上的孩子绝望的痛哭,一边哭一边挣扎,可能他年纪太小,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我知道,那扎挣里有愤怒,有委屈,有反抗。
我和我妈都看到了这一幕,我气得当时就想冲过去拉开那个老头,甚至,打他两耳光才过瘾。不过基于中国人不管闲事的传统,我强压住了我的怒火。我妈在一旁则充满悲悯,她摇摇头说:一个大人,欺负一个孩子,算什么本事?
旁边也有人去劝那个老头,老头倔强的说,不行,都得治治他,这小子太不听话,该挨揍。
我不知道当年这个二三岁的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不过结果一定毫无悬念:逆反,不听话,要么懦弱无能,要么残暴戾气。我估计后者可能性大一些。
以上,都是我在生活里遇到的鸡毛蒜皮,整个场景就我所见,也不过几分钟。可是,如果一个孩子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土壤中,每天都遭遇这样的鸡毛蒜皮,那对于孩子而言,又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呢?
想想就觉得可怕。
每一次伤害性体验就在一块原本完美无瑕的璞玉上划了一道痕迹,长大后,发现这颗心脏早已经遍体鳞伤了。带着一身逆鳞和伤口来到社会,进入复杂的成人世界,在和其他同样满身逆鳞的仙人掌们互相碰撞,于是伤口流血,因为疼痛,要么颓废,要么暴戾,每天的生活鸡飞狗跳,扭曲厮打,各种内耗………等有了孩子,再继续像父母一样教养孩子,把眼一瞪:老子当初就是这样长大的,你哪那么多矫情?保护幼小的心脏,保护个屁!——对啊,我都没有被保护过,我凭什么保护别人?虽然,这个“别人”,是我的孩子。
周而复始,如基因魔咒。
最关键的是,这些都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就像那个女人和老头,一个扬长而去,一个脚踩幼童还洋洋自得。等发现问题时,早已积重难返。
(二)感想
1.父母的角色中,父母首先是一个成年人,成年人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以及对自己的行为加以适当的控制。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充其量只能算作是身体上的成人,心理上的巨婴。
一个成年人最可悲的是莫过于在心理上还是个巨婴,这种巨大的反差,不但伤及自己(被迫承担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更波及周围,尤其是对孩子,伤害巨大。
所以,成为一个真正的成人,就是要做到身体和心理的高度匹配,这是一个成年人的必修课。
2.都说父母是子女的一面镜子,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基本上就像烙印一样无法去除,所以,只有对这一点的重要性有足够的重视,才会从心里真正认识到作为“父母”这个身份的自我建设工作有多重要。才不至于说出“不至于那么矫情吧?”这样的话。
在孩子的心灵世界里,从来就没有“矫情”二字。
3.关于那个在一旁插话补刀的小胖子。其实也很有问题,他对父母的讨好、卖乖、察言观色,以及对另一个孩子的补刀、埋怨,在小时候种下种子,长大后,也必然是一个对强势者(例如领导)讨好拍马屁,对弱势者(例如同辈)缺少同理心的人,而且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解决,而是推卸责任、抱怨指责。这样的人长大后,想必会为自己的“逆鳞”遭受很多打击,成为别人眼里趋炎附势、爱拍马屁、不负责任的狗腿渣男。
可是,他又招谁惹谁了呢?又是谁,一手把他培养成这样的呢?
悲催的恶果你来承担,而“无不是”的父母却在一旁指着鼻子骂:你怎么就这样呢!
是啊,我怎么就这样了呢?
这可真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啊。
4.其实家庭教育也没那么难。多一点尊重,愿意低下头或回过身多看一眼孩子,多一点对自己的控制和对孩子的共情,就够了。相信如果那个女人当时能在骂完之后愿意停下脚步看一眼孩子那可怜的表情,缓一口气说,刚才我是太着急了才对你大声喊,我的本意是着急。我估计那孩子一定会放下那死撑的倔强,流出既委屈又幸福的眼泪。
所以,不是不能发脾气,而是尽量不要被情绪绑架了自己。不是不能有失控的时候,而是尽量在失控之后缓口气再给孩子一点情感支撑。
我想起我小时候一件记忆深刻的事。这件事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小时候物质水平还不丰富,在有限的资源里,最珍贵的东西都是给老人和孩子。我和姥姥就是家里喝奶的人。那时候每天喝奶还挺奢侈,但是我是真讨厌奶皮。当奶烧开再放凉,上面就会有一层厚厚的奶皮。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虽然现在的奶已经没有奶皮了。
有一次,姥姥热了一大碗奶给我喝,我不怎么想喝但又不好意思弗了姥姥的一片好心,灵机一动,我想出一个主意。
我假装高兴的接过碗,偷偷跑到厨房,把奶倒进了下水道,然后捧着空碗回到姥姥身边,我用浮夸的演技跟姥姥邀功:姥姥,看我多么厉害,咕咚咕咚就把一碗奶喝完了。
我至今还记得姥姥当时的表情,她是笑着的,她微笑着说,你是咕咚咕咚把奶倒到下水道里咯。
我一下子呆若木鸡,被揭穿的尴尬席卷全身,还有一丝恐惧:我浪费了珍贵的奶,姥姥会不会骂我?会不会告诉我妈?
姥姥接过我手里的空碗,什么也没说,让我去洗洗手给她念报纸,看看今天电视剧该演第几集了。(这是我平时的工作之一)
这件事给我的影响极大,从这件事之后,我就杜绝了自作聪明和爱撒谎的恶习。
姥姥其实什么也没跟我说,也没给我讲大道理,就让我自我觉醒了。
后来成年后和妈妈说起这件事,她说,你姥姥在旧社会是后师毕业(相当于师范),她懂儿童心理学。
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我小时候几乎所有的温暖都来自于我姥姥,而和她相处12年的言传身教似乎对我影响终身。
就是在这样一件微乎其微的鸡毛蒜皮里,姥姥用成年人的宽容,大度,爱和理解,在保护了我自尊的情况下,向我阐明了一个人生道理。从此,我就再也不愿意撒谎和自欺欺人了。
真正的教育如庖丁解牛,行云流水一样顺畅,其实根本不用费很多力气。而我们之所以费了很多力气还没有达到自己期待的效果,只不过是因为把力气用错了地方。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