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以我为先“的“巴纳姆效应”

2019年5月31日  来源:水伯 作者: 提供人:guiche69......

【水伯】《消费者洞察指引》作者,stygoogle(发明家)创始人;

移动网络时代唯一壁垒就是认知,周二有约给思想洗澡让认知破壁!

“巴纳姆效应”

“以我为先“的“巴纳姆效应”,人人必备的「自我认知美颜相机」

引语:家里办新农合要我的一张近照

翠花进城打工,好久都没回家了。

昨天翠花的妈妈打来电话,让翠花拍一张近照;

说:“家里办新农合要用”,

并嘱托道:“一定要近照啊”。

翠花随手就给妈妈发了一张近照;

第二天妈妈又打电话过来,说:"昨天那张不行,让新农合给退回来了";

翠花说:“你到底要拍什么样的?说清楚”;

妈妈说:“圆形的”;

翠花不解道:“我……,圆形的?多圆?”

妈妈急切的说:“原形,原形,你不懂?”

爸爸在旁边急中生智,接了一句:“就是不美颜的照片,你妈说圆形是原形毕露那个原形”。

翠花石化了,这还是我的亲爹吗!

话粗理不粗,同样的道理反映在思想的认知上,我们一样是通过一部可以主动筛查,并选择性滤过缺陷和隐患的美颜相机,去审视自己“白璧微瑕”的灵魂。在2000年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你自己”作为铭文刻在阿波罗神庙的门柱上。然而时至今日,人们不能不遗憾地说,“认识自己”的目标距离我们仍然还很遥远。探索其原因,我们不能不提到心理学上有「自我认知美颜相机」之称的“巴纳姆效应”。对于现代人而言,“巴纳姆效应”的存在好比让自己蒙上双眼,去驾驶一辆飞驰在高速路上的跑车;自我能感知到的只有愈加飞快的车速和耳边呼啸而过的风声,直到满足于速度与激情的自我跌落深渊,才幡然悔悟因自欺欺人的自我臆断,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是多么的可怕,但往往为时已晚!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大主题:

1/4、“以我为先“的“巴纳姆效应”,人人必备的「自我认知美颜相机」

2/4、「自我认知美颜相机」的心理根源:“自我暗示”

3/4、人贵在自知,难在自知,要善用“巴纳姆效应”

4/4、人生情景剧《真相禁区》:想要牛,就要在“巴纳姆效应”中来去自由

1/4、“以我为先“的“巴纳姆效应”,人人必备的「自我认知美颜相机」

“你是一个勇敢勤劳的人,但是偶尔也会因为慵懒而自责;你天性善良,乐观,并且注重文化修养,同时又不忘放眼世界…”。看过前面这段文字,相信不少人都会从中发现自己的影子,这样笼统且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符合绝大多数人对自我的定义,之所以人人都认可这样的”自己“,是因为越似是而非,泛泛而谈的描述,越是能迎合他们自我满足的心理。这就是“巴纳姆效应”,一个看起来高深莫测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心理学名词,实际上却潜藏于每一个人的心里。

KEYWORDS:

巴纳姆效应: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以杂技师巴纳姆的名字命名,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

“以我为先“的“巴纳姆效应”,人人必备的「自我认知美颜相机」

1、“巴纳姆效应”的本质「自我认知美颜相机」

心理学家柏特伦?福勒在1948年从杂技师巴纳姆大受观众喜爱的表演中总结出了”巴纳姆效应“这一普遍存在的心理学现象,该现象的成因源于人们根深蒂固的”主观验证“,对自我剖析、判断所造成的影响,在面临对自身的价值选择和定义时,几乎所有人都倾向于相信让自己看起来更积极正面的评价,哪怕是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也要想方设法让其在逻辑上符合自己的设想。归根结底,“以我为先“的观念主宰着多数人行为处事的思维,任何关于”我“的东西都是最重要的,就像一部「自我认知美颜相机」;从车牌号码、手机铃声到电脑桌面、卧室墙纸等等可以体现个性的地方,我们愿意热情洋溢,但不容他人插手地完成每一步。

“以我为先“的“巴纳姆效应”,人人必备的「自我认知美颜相机」

2、“巴纳姆效应”的起源

“巴纳姆效应”又称福勒效应,星相效应,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却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正如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二十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保罗·米尔以著名的美国马戏团艺人菲尼亚斯·泰勒·巴纳姆的名字将弗瑞尔的实验结果命名为“巴纳姆效应”。

3、“巴纳姆效应”,人人必备

心理学家弗瑞尔(Bertram Forer)于1948年对学生进行一项人格测验,并根据测验结果分析。试后学生对测验结果与本身特质的契合度评分,0分最低,5分最高。事实上,所有学生得到的“个人分析”都相同,结果平均评分4.26,分析报告的很多语句可适用于任何人。在巴纳姆效应测试的另一项研究中,学生们用了明尼苏达MMPI问卷,研究者先做出学生们每个人准确的个性评估,但给学生们提供的却是两份评估报告,其中一份是正确的评估,另一份使用一些模糊的平均化评估。在之后学生们的调查中问到,学生们会相信哪一份评估报告最准确,令人惊诧的结果:59%的学生选择了那份假的评估报告。

“以我为先“的“巴纳姆效应”,人人必备的「自我认知美颜相机」

2/4、「自我认知美颜相机」的心理根源:“自我暗示”

“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作‘自我知觉’,也就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

1、“自我暗示”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其实“受暗示性”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特性,它是我们人类在漫长岁月的进化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自我保护,所以暗示性不能以好坏来进行判断。有一个口头语叫“心想事成”,被人们时常挂在口头是因为我们的内心可以感受到暗示力量的激励,,并取得成功。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例如总是考试失败、工作失意、关系总是处不好等等,获得了负面的反馈,那我们就会感觉自己很失败,然后会放弃努力,陷入‘自卑暗示心理’的恶性陷阱,最后成了验证自己不行,感觉自己差劲的恶性循环。

“以我为先“的“巴纳姆效应”,人人必备的「自我认知美颜相机」

2、“巴纳姆效应”和“确认偏误”的强关联

你发现了没有?每次对于那些算命先生的神预言,我们的“脑补”都显示出强大再生能力,哪怕是毫不相干的事,我们也可以找到其中逻辑,获得满意的解释。其实,这就是“巴纳姆效应”和“确认偏误”的强关联效应。“确认偏误”通俗点解释,就是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倾向于关注那些自己愿意信任的,同时自动忽略掉那些不准确或者不确信的。

3、“谄媚效应”

“谄媚效应”说白点就是谁不愿意听点自己爱听的啊,有谁不觉得自己很优秀,谁没事愿意给自己找不自在啊。此外从基因角度上来看,每个人几乎都是一样的。尽管不同的生长环境、文化背景会对人的思维有所影响,但总体总是共性大于个性。我们人虽然有很多共性,但是差异也是非常大的,这个差异在哪里呢?就是有人自愿自觉的接收巴纳姆效应,喜欢主观的喜欢自己。而有的人希望避免巴纳姆效应,更愿意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这就是傻子和聪明人的区别。

“以我为先“的“巴纳姆效应”,人人必备的「自我认知美颜相机」

3/4、人贵在自知,难在自知,要善用“巴纳姆效应”

人是一种感性动物,要完全清晰的认识自己是很难的,正因为如此,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自我的追寻。根据“巴纳姆效应”,人们总认为自己清楚的了解自己,也会对自己的场景做出正确判断。实际上人类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的物种,并因此导致对自身的认识判断失误。

1、人贵在自知,难在自知,用辩证的方式来看待自己

人要学会面对自己,不能因为自己有“缺陷”或者自认为有“缺陷”,就不敢面对自己、认识自己。除了认识自己,判断能力也很重要,在足够的信息下,做出正确明智的判断。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是无法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应对风雨,迎接彩虹的。

1)人贵在自知

根据“巴纳姆效应”,人们总认为自己可以客观了解自己,实际上人类在“认识自己”的道路已经原地踏步了很久。从古到今哪些成功人士都在准确认识自我的尝试中做着艰苦的探索,诸如“知行合一”,“无日三省吾身”等传送很广的有效解决方案。正如尼采所言:”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单个的人、团体、还是一个组织都莫不如此。

“以我为先“的“巴纳姆效应”,人人必备的「自我认知美颜相机」

2)难在自知

同时,巴纳姆效应也告诉我们人难在自知,人们天性对自身的缺点与不足自行屏蔽,相应的对自身的优点与长处也认识不足。所以常常盲目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例如很多人在选择朋友与伴侣时也要走了很多弯路,甚至反目成仇。

3)用辩证的思维看待自己

要想更好地认识自己,人们必须学会用辩证的方式来看待自己。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为了更好适应当今社会,就要对自身进行深刻剖析,扬长避短,使自己应对自如、立于不败。特别在如何看待自身优劣势上,一定要客观和冷静,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自我否决。同时对于旁人的评价,要平心静气,既不盲从,也不排斥。要做到既能积极吸收和借鉴客观有用的建议,又能有效甄别和过滤有毒的猜测与妄断。

“以我为先“的“巴纳姆效应”,人人必备的「自我认知美颜相机」

2、善用“巴纳姆效应”,客观认识自己

在2000年前,古希腊人苏格拉底就将“认识你自己”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承认,虽然科技取得了突飞猛进,但在“认识你自己”这个问题上我们人类还在原地踏步,究其原因,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这个著名的心理学概念“巴纳姆效应”。

“以我为先“的“巴纳姆效应”,人人必备的「自我认知美颜相机」

1)学会面对自己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揭示我们人性的案例:当一个溺水女人被路过的好心人救起,当她醒来后,发现自己衣衫全无,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屡试不爽的答案是:“一声尖叫,然后不是用双手捂住隐私,而是捂住了自己的双眼。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对于自己的“缺陷”或者自己认为的缺陷,第一反应是把它掩盖起来,就像上面那个落水女人,是通过把自己眼睛蒙上来掩盖一样。

2)培养信息收集能力和敏锐判断力

判断力是建立在广泛收集信息基础上的有效决策能力,没有充分基础信息做依据,人类很难做出明智的判断。例如天黑请闭眼杀人游戏,这个游戏的迷人之处在于在玩的过程中,通过锻炼每个参与者的表达能力、判断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等等,最终谁能获得更丰富的有效信息,并且加以利用,不断验证,就会获得最终胜利的不二筹码。

“以我为先“的“巴纳姆效应”,人人必备的「自我认知美颜相机」

3)以人为镜,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

见到贤德的人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德的行为要以他为反面教材进行自省。还要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找出自己合适的定位,这样才能认识自己的比较客观,有效。

4)通过重大事件来辩识自己

人们在重大事件中的反应最能真实提供自身个性、素质的关键信息。有句老话:“成功时认识自己,失败时认识朋友”,人类在成功的巅峰和失败的低谷时的反应,才是一个人性格的真实写照。

“以我为先“的“巴纳姆效应”,人人必备的「自我认知美颜相机」

5)避免第一印象的心理定式

由于晕轮效应的影响,人们在评价人或物时,深受先入为主印象的影响;最可拍的是久而久之就变成一种心理定式。要避免最实用的方法要从自我否定开始!日三省吾身。

6)避免情绪判断

在有情绪的时候所做出的选择和判断,由于理性的缺失,往往会在同一个坑跌落多次。如果这种情绪不能得到控制或排解,人会跌落在一个可怕的死循环。因此,在做任何的判断和选择,都需要理性的评估收益与风险,并且以这种理性评估作为主导。

“以我为先“的“巴纳姆效应”,人人必备的「自我认知美颜相机」

4/4、人生情景剧《真相禁区》:想要牛,就要在“巴纳姆效应”中来去自由

由麦咏麟执导的推理动作喜剧电影《真相禁区》讲述了一个由“婚外情”引发的一系列犯罪诡谲的故事,该片围绕“巴纳姆效应”展开,剧中每个人都自以为掌握真相,实际上他们确可悲的落入自己设定的偏见圈套内。我在看完的无穷回忆中,脑中突然闪现一句话:“人生情景剧,想要牛,就要在“巴纳姆效应”中来去自由!”

“以我为先“的“巴纳姆效应”,人人必备的「自我认知美颜相机」

1、“巴纳姆效应”的践行者

1)区鉴

区鉴是“巴纳姆效应”的典型践行者,区鉴与沈佳美婚后一直没有爱的结晶,两人离婚了。离婚后的沈佳美再嫁,生了一个男孩;区鉴与再婚妻子南方也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但是区鉴一直认为与前妻不育是因为他身体的缺陷造成的,因此对南方产生深深的怀疑,认为女儿是南方与“另外的小三”生的,所以对南方和女儿都漠不关心,自己也疑神疑鬼。区鉴把“巴纳姆效应”的状态表现的入木三分。首先,当杜比伸手掏车钥匙时,区鉴以为是掏枪杀害自己,对杜比一顿暴打;看到区鉴的种种行径,只能感叹他中“巴纳姆效应”的毒太深。

“以我为先“的“巴纳姆效应”,人人必备的「自我认知美颜相机」

2)南方

南方也是“巴纳姆效应”的践行者,可能是“巴纳姆效应”也会相互传染?当南方认定区鉴出轨了,于是找费鑫帮他调查丈夫“出轨“一事。当费鑫经过调查,确切的告诉她,区鉴没有出轨,南方怒了,不能接受这种现实,暴跳如雷。面对南方这么一个严重的“巴纳姆效应”患者,费鑫也失去了耐心。当南方遇到冒充仇乐的谢天佑,别有用心的拿出假的区鉴“出轨”的照片时,南方毫无抵抗能力的就相信了,甚至当沈佳美遇见南方时都心情复杂的说:“你真可怜!”

“以我为先“的“巴纳姆效应”,人人必备的「自我认知美颜相机」

3)沈佳美

从某种角度说,沈佳美也是“巴纳姆效应”的践行者。在当初与区鉴的婚姻中,一直认为没有孩子是区鉴的原因。他们如此执着的相信自己,科学在他们面前根本不存在。直到沈佳美嫁给第二次婚姻,一直不孕,才发现是自己的原因,好在沈佳美投入到了科学的怀抱,如愿有了自己的孩子。相比较区鉴与南方而言,沈佳美在“巴纳姆效应”中能及时醒悟。

“以我为先“的“巴纳姆效应”,人人必备的「自我认知美颜相机」

2、“巴纳姆效应”的应用者

1)费鑫

费鑫作为对“巴纳姆效应”的应用者,是私家侦探,对南方这种“巴纳姆效应”重度患者的需求很了解。费鑫虽然知道区鉴没有出轨,但为了尽快结案,费鑫便找到对区鉴一直暗送秋波的唐婵,让她勾引区鉴,并发生一夜情,就这样南方得到了她想要的证据,是不是真的有些自取灭亡啊。

“以我为先“的“巴纳姆效应”,人人必备的「自我认知美颜相机」

2)谢天佑

谢天佑也是“巴纳姆效应”的应用者,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挑拨区鉴与南方的夫妻感情,让区鉴尝到失去亲人的痛苦。在电影中能看出费鑫对南方及沈佳美都存有愧疚之情,谢天佑则充分利用区监与南方夫妻共有的“巴纳姆效应”心理,发挥挑拨区监与南方夫妻感情之能事,为自己的复仇。

“以我为先“的“巴纳姆效应”,人人必备的「自我认知美颜相机」

3、“巴纳姆效应”的忽略者:仇乐

电影中的仇乐就是一个看起来有点傻气的警探。他好像对“巴纳姆”自动免疫,也对警察只相信证据。相比区监心中的“巴纳姆效应”在作祟,产生了“被害妄想症”,整天疑神疑鬼,借酒消愁;南方的“巴纳姆”心理造成闺蜜情断,夫妻失和,险些走向崩溃。仇乐不受“巴纳姆效应”的影响,与费鑫一直兄弟情深,即使有挑拨也能快速修复关系。

“以我为先“的“巴纳姆效应”,人人必备的「自我认知美颜相机」

4、巴纳姆猫的象征意义

现在该说说一只名叫“巴纳姆”的猫,回想一下“巴纳姆”猫的出场方式:一个夸张的富太找到费鑫,出口就是100万寻猫,真的大方。随着剧情的发展,当名人夫妻经历曲折重新走到一起的时候,“巴纳姆”又出现了。说白了这只名叫“巴纳姆”的猫代表着人与人缺乏信任,走失了代表着信任丧失。在经历了夫妻伤害,兄弟反目,伙伴复仇等种种事件后,巴纳姆猫再次出现,象征着找回了人与人之间信任。

“以我为先“的“巴纳姆效应”,人人必备的「自我认知美颜相机」

5、小丑的出场煞费苦心

小丑的第一次出场是区鉴找他买枪,这个片段一方面显示他正一步步走入谢天佑设的圈套内。小丑出场以前,区鉴、南方在“巴纳姆效应”面前深受其害,费鑫、谢天佑则利用区鉴、南方夫妻的巴纳姆心理各得所需;小丑出场以后剧中受害者的猜忌不再是主调,剧中的反派恶略行径逐渐凸显出来了,小丑成为整部电影的转折点。而当区鉴开枪的一瞬那,小丑血染现场,表达例如“巴纳姆效应”重度患者区鉴、南方夫妻的清醒。小丑的两次出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以我为先“的“巴纳姆效应”,人人必备的「自我认知美颜相机」

因此,不管是“巴纳姆心理”的人设,还是巴纳姆猫的设计,亦或小丑的两次出现,你都会为编剧的烧脑情节点赞,最后我还是想说那句话:“人生情景剧,想要牛,就要在“巴纳姆效应”中来去自由!”

彩蛋:当确认偏差和巴纳姆效应相结合;公众号:SFA-0002

当确认偏差和巴纳姆效应相结合时,人们更容易上当。确认偏差是指人在面对新信息时,只关注跟自己的信念相符的信息,自动忽略了与自身信念不相符的信息。所以,当人们看到性格分析内容时,关注的是自认为与自己性格相符的内容,不太相符的就自动忽略掉了,于是性格分析不可能准确。许多预言家和股票分析师实际上都是运用巴纳姆效应的“大师”,或者说是扯淡大师。读者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研究他们的话。基本上,不管未来的结果是什么,他们的话都不会错。熟练使用巴纳姆效应的“大师”们预测时会运用以下技巧:

1. 用模糊语言,“大师”们是绝对不会提供给你在鲜明准确的信息点,也不会答复肯定结果,天机不可泄露嘛。

2. 用大量的正向语言,让你开心,感动。

3. 掺杂少量的负面消息,让你觉得他在说实话。

-End-

巴纳姆效应 / 自我暗示 / 确认偏误 / 谄媚效应 / 自知 / 自省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