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确认偏误 』说起
相信大家对『 确认偏误 』这个词并不陌生,它指的是人们往往会更专注对自己的观点更有利的信息,忽略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笔者曾不止一次看到有人建议通过『 不带主观判断的重新寻找信息 』来克服认知偏误,不过这话听起来简直就和『 不带脏字的骂脏话 』一样自相矛盾,认知偏误的另一个名称,其实就是你的认知本身,你是不可能放下认知本身去认知的,所谓『 不带主观判断的重新寻找信息 』是不可能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认知到自己存在『 确认偏误 』,确实是第一步,因为这会让我们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怀疑,这毕竟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虽然对待确认偏误本身没有『 解决办法 』,但是,我们却有一个『 预防 』的办法,那就是在自己接收知识的时候,尽可能的学习其他不同的东西,保证自己的认知尽可能的宽阔。当你在具体的情景中陷入到『 确认偏误 』的时候,你才会更有可能从已有的信念中找到可能帮助你逃脱这个怪圈的知识。
或者,你也可以用一张清单,但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关键的事情上(比如商业决策、职场、恋爱等),列一个包含所有你认为有利于你做出一个合理的认知的清单,每当自己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直接看清单,不要被自己的信念牵着走。
当然不管什么样的方法,作用都是有限的,因为认知偏误就是认知本身。实际上,执着于寻找一个解决认知偏误的方法,认为这个问题一定能被完美的解决,这个想法本身,难道不也是一种认知偏误吗?
少犯错就是明智
我们不需要额外的智慧、新的想法或更多的行动,我们只要更少的愚蠢。——《明智行动的艺术》
到这里,笔者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便基本讲解完毕了,你会发现,笔者的建议,都是一些『 不要如何如何 』的『 负面清单 』,其实这便是所谓的思维的本质,只要我们能够避开那些致命的坑,便能『 聪明 』不少。
结语:深度认知不是能力,而是行动本身
笔者在文章第一小节就强调过,所谓的『 思维工具 』不过是工具,在这篇文章中,你也许也发现了,这些各种方法,都始终和大量的知识联系起来,它们不是依靠你死记硬背,或者画一个思维导图就能掌握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怎么操作。但是有趣的事情是,只要你试着去运用,去操作,你自然就会把这些东西化成你的能力本身。
不要把建立深度认知理解成吃饭,只要吞咽下去,然后等肠胃把它消化,就能学到东西了。深度认知,是一场持续的战争,像一个罗马士兵一样,拿上自己的武器,去战场上厮杀,获得你自己的战利品吧。(比如,定期清理自己的收藏夹,以及买到的各种书或者囤积的电子书便是个不错的开始)
References:
戴维·迈尔斯 (David Myers) .社会心理学(第11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Rafael de Cabo, Ph.D., and Mark P. Mattson, Ph.D.,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Fasting on Health, Aging, and Disease”,N Engl J Med 2019; 381:2541-2551, DOI: 10.1056/NEJMra190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