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后宫干政的是是非非

2019年5月10日  来源:文城观点 作者: 提供人:guliang19......

原标题:议一议“后宫干政”的是是非非


——谈古论今话管理之五十六

一个事例:芈八子干政

电视剧《芈月传》播出后,古老的历史上的一个太后干政的故事便引起了观众的注意,不过,剧中的“芈月”的名字并非是历史上的真名,而是学者们根据兵马俑上的残字和阿房宫筒瓦上的陶文推测而来,干政的太后是秦昭襄王时的宣太后,她姓“芈”是真的,而名字称“月”并非是真的,可以肯定的是,这姓芈的太后原来是秦惠文王的嫔妃,称为“芈八子”。因为秦朝的嫔妃分七等,即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这“八子”属于第四等,所以,宣太后年轻时称为“芈八子”。芈八子后来成为宣太后,并在秦武王时以太后、皇太后的身份干政,这成了中国古代最早的强势后宫干政。宣太后的干政有几个特点:其一,芈八子之所以能成为宣太后,全靠他的同父异母弟的支持。芈八子做嫔妃时地位较低,之所以能登上了太后的位置,完全是由于她的同母异父弟魏冉的支持,魏冉在秦惠文王时期担任将军,屡立战功,颇受秦王的器重。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惠文王驾崩,太子嬴荡即位,是为秦武王。芈八子的长子嬴稷因不受宠,被派往赵国做人质。武王四年(前307年),出现了意外,秦武王嬴荡在举巨鼎——“龙文赤鼎”时出事了,当他把鼎举过头顶时,因脱手胫骨被砸断当场而亡。嬴荡无子,秦国陷入继位之争,惠文后执意要扶持公子壮继位,而芈八子却想让她爱子嬴芾登基,后宫两派争斗之际,赵武灵王却派兵将嬴稷送归秦国,并要求魏冉等立嬴稷为国君。混乱之际,魏冉赞同赵武灵王的主张,并劝说芈八子立嬴稷为王,芈月也只好答应了。于是,嬴稷顺利被立为秦王,是为昭襄王,而芈八子则被尊立为太后,成了宣太后。魏冉扶立嬴稷为君有功,在朝中的权力更大了,他乘机领兵诛杀惠文后和公子壮等,同时,将武王的王后驱逐至魏国。至此,魏冉已经为他姐姐芈八子清除了主要的政敌。

其二,芈八子被尊为宣太后之后,任用亲信,揽权干政,肆意妄为。年幼的昭襄王继位后,根本没有能力掌控朝局,在朝政上只能听从于宣太后的安排,芈八子获得了魏冉的支持,正式以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芈八子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女人,她一掌握朝政,便肆意揽权,并积极采取措施来巩固自己手中的权力,她大力启用亲信,封魏冉为丞相、穰侯,封她的胞弟芈戎为华阳君,封她的爱子嬴悝为高陵君,封嬴巿为泾阳君,这四人成了朝中的“四贵”,宣太后临朝,由“四贵”来辅佐芈八子治理朝政。而“四贵”则仗着芈太后授于的权力,目无君王,操纵朝政,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当时,天下人只知朝廷有“四贵”而不知有秦王。

其三,宣太后大权在握,便贪图欢爱,其行为很不道德。宣太后大权在握,欲望需求也随之增大,她对欢爱的欲望越来越大,竟与义渠国的义渠王好上了,而且,在爱恋中,宣太后还与义渠王有了两个私生子,不过,对于宣太后来说,权力比爱情要重要得多,为了征服义渠国,宣太后竟不念丝毫旧情,用计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并起兵灭了义渠国。

其四,宣太后干政时间长达40年左右,而其专权擅政让成熟起来的君王受不了。宣太后专注于专权,轻视皇帝,“四贵”也沉溺于揽权乱政的肆意妄为中,毫无警觉,昭襄王四十一年(前266年),被压制了近40年的嬴稷再也忍受不了了,他不想再当傀儡,在客卿范睢的谋划和支持下,他迅速采取行动,罢免了“四贵”的所有职务,将他们驱逐出咸阳,同时,他解除了宣太后的权力,下旨让其归隐于别宫之中。宣太后失去了所有权力,而对于权力欲极强的宣太后来说,失去权力是她所无法忍受的,昭襄王四十二年(前265年),即在失去权力的第二年,宣太后便死了。

宣太后干政,这是后宫强势干政的最早的例子,干政的时间长达40年左右,朝局由芈八子和她所宠信的“四贵”所掌控,秦昭襄王长时间成了傀儡,而当宣太后的专权擅政和“四贵”专横跋扈时,君权被架空,朝政混乱,秦朝的霸业受损严重,后宫干政表现出很大的危害。

议一议“后宫干政”的是是非非(上)

芈月传剧照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早就有关于后宫不能干政的规定,而且,在整个封建社会,几乎所有的朝代都严格要求后宫不允许干政。

周武王伐纣时曾说:“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其主要意思是强调,母鸡不可以在清晨打鸣,倘若母鸡于清晨打鸣,那么,养鸡的一家子就要倒霉了。这被传为劝告后宫不得干政的一种说法,即认为后宫如果干政,国家也就完了。纣王“惟妇言是用”,偏听偏信妲己,成为判定他是大昏君的罪状之一。

史书将夏桀之妃妺喜,商纣之妃妲己干政,周幽王宠幸褒姒等作为后宫干政亡国的事例来阐述。此外,史书也记载了战国时劝戒后宫干政的事例,比如,《谷梁传·禧公九年》中记载了齐桓公的盟文:“毋使妇人与国事。”它所强调的就是女人不能参与国事。《旧唐书》作者刘昫总结说:“三代(夏商周)之政,莫不以贤妃开国,嬖宠倾邦。秦、汉已还,其流寝盛,大至移国,小则临朝……历观前古邦家丧败之由,多基于子弟召祸,子弟之乱,必始于宫闱不正。”

汉武帝幼年时是在窦太后专权的阴影下成长的,他对于后宫干政一直很反感,汉武帝到了晚年时,立他的宠妃钩弋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为了防止外戚专权,并杜绝后宫干政,汉武帝编了个理由处死他的爱妃钩弋夫人,而当汉武帝身边的人见他如此残酷地处死爱妃时,表示疑惑,而汉武帝应对疑惑时说:“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女不闻吕后邪?”(《史记·外戚世家》)可见,武帝强调要吸取吕后专权的教训,防止“主少母壮”而独断骄横和淫荡放肆的局面出现。为了杜绝后宫干政,汉武帝够狠的了,如此对付后妃的残酷手段都使出来了。可惜,汉武帝的残酷措施并没有能防止他身后后宫干政的现象,到了汉武帝玄孙元帝刘奭时期,后宫干政的严重事件便发生了。汉武帝对后宫干政的警惕之言可谓是一语成谶,西汉后期,特别是东汉时期,后宫干政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朝代。

议一议“后宫干政”的是是非非(上)

钩弋夫人剧照

汉代后宫干政的政治事件史上少有,非常典型,给汉朝的皇权专制带来严重损害。

汉代后宫干政很典型的事例之一是王政君干政。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汉宣帝驾崩,汉武帝的玄孙刘奭即位为帝,是为汉元帝。刘奭登基时,封王政君为婕妤,三天之后又升她为皇后。十五年之后,汉元帝也驾崩了,王政君的儿子刘骜继位,是为汉成帝,而王政君被尊为皇太后。王政君被尊为太后之后,王氏一家也跟着官运亨通了,王政君的长兄王凤当上了大司马大将军;其同母弟王崇被任为安成侯;其家族的王谭被封为平阿侯,王商被封为成都侯,王立被封为红阳侯,王根被封为曲阳侯,王逢时被封为高平侯,后面这五位便是当时有名的“五侯”。而且,王政君还想让她的同母异父弟苟参像武帝时的外戚田蚡一样,被封为侯爵,但她的提议被成帝拒绝了,苟参只当了侍中水衡都尉。王政君让王氏一门几乎都当上了朝廷高官。一女为后,全族高升。

汉成帝即位多年,没有子嗣,身体又不好,他要求定陶王刘康留在京城陪他,而这便引起了大司马王风和京兆尹王章的矛盾,后来,王凤差点被免职,后来,他以装病获得成帝的同情,才转被动为主动,诛杀了王章,从此王氏更加嚣张了。

王政君的小弟王曼早死而未能封侯,对此,王政君一直挂念着,王曼的儿子王莽很受王政君怜爱,于是,王政君便追封王曼为新都哀侯,由王莽嗣侯位,并任命为大司马,王莽开始掌握朝中权力。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三月,过度沉迷于酒色的汉成帝在赵合德的宫中暴死,刘欣即位,是为汉哀帝。王政君成了太皇太后。此时,王氏子弟成朝中的卿、大夫、侍中、诸曹等,朝中要害部门多为王氏子弟所控制,对此,继位的汉哀帝非常气愤,为了强化皇权,汉哀帝逐步实施排除外戚王氏势力的措施。

汉哀帝即位后便提高他的祖母和母亲家族傅氏和丁氏的势力,封他的祖母傅昭仪为恭皇太后,封他的母亲丁姬为恭皇后,其食邑与王政君相等。王政君对此感到十分气愤和不安,他要求大司马王莽以“乞骸骨”回家,而哀帝并不批准王莽辞呈。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将军师丹等求王政君不要让王莽辞职,说皇帝得知太后下令贬斥王莽非常伤心,认为大司马如果不复职,皇帝就不敢听政了。王政君听后,让王莽复行视事。此次交锋,意味着汉哀帝与王氏之间的斗争已经公开化,并且在激化。当司隶校尉解光弹劾王根有罪时,汉哀帝借机将王根逐出京师,并将王氏举荐的官吏悉数罢免。王氏也不甘示弱,当高昌侯董宏请尊哀帝生母丁姬为帝太后时,大司马王莽,丞相孔光,左将军史丹等坚决反对,哀帝迫于王氏的压力,不得已将董宏免为庶人。但是,过了两年,汉哀帝还是尊傅昭仪为帝太太后,尊丁姬为帝太后,而王莽则被贬逐新野,此时,王氏势力跌落谷底。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汉哀帝念王政君年事已高,便让王莽与平阿侯王仁回到京师,侍奉王政君。可是,这又埋下了后宫干政的祸根。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二十六日夜,汉哀帝无子而亡,王政君闻哀帝死讯后,迅速移驾未央宫,部署王氏子弟控制皇宫的中枢。当得知哀帝临终前将玉玺交给他的男宠大司马董贤后,王政君听王闳的建议,派王闳威胁董贤交出玉玺,王政君得到玉玺后,急召董贤问国丧如何调度,董贤表示不清楚,王政君便推荐新都侯王莽帮助董贤筹办国丧之事,理由是王莽曾以大司马身份参与过成帝葬礼。王莽入宫后,迅速从董贤手中夺取了兵权。王氏兵权在握,开始疯狂清洗,活人死人皆不放过:董贤被逼自杀;王政君所痛恨的赵飞燕和哀帝的傅皇后被逼死;已故傅昭仪和丁姬的陵墓也被扒开;由哀帝所拔擢的傅、丁两家迅速被王氏铲除。而王政君依然被尊为太皇太后,王氏辅佐中山王刘衎为帝,是为汉平帝。

王氏一门掌控朝权之后,王莽为了感恩王政君助其掌握大权,极力讨好王政君,首先,上言尊王政君姊妹王君侠为广恩君,王君力为广惠君、王君弟为广施君,并皆领汤沐邑,拥有固定的税收,王氏姊妹也大肆赞誉王莽之美德。其次,王莽深知王政君是讨厌深待于深宫的人,便投其所好,想方设法办各种活动,让王政君到宫外活动;再次,王莽亲自伺候王政君的侍女之子生病,以让王政君高兴。

元始五年(公元6年),汉平帝死后,孺子婴继位,众人请求王莽效法周公辅佐周成王故事,王政君极力反对,但她已无力阻止,王莽遂辅佐孺子婴,自称是摄皇帝,后来,王莽又以各种祥瑞之兆为由,称受天命而自立为帝。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他让安阳侯王舜去向太后索取玉玺,王政君怒骂王莽父子蒙汉家之力得以富贵封侯,乘他人托孤之时趁机夺取国家,这是忘恩负义,猪狗不如。王政君还怒斥王莽既然成为新皇帝,要改正朔服制,就应自制新玉玺,而不该取这亡国的不祥玉玺。她称她是汉家寡妇,要拿玉玺陪葬!王舜坚持要玉玺,王政君便将玉玺摔在地上,让王舜去取,玉玺掉了一角。王莽得到玉玺后,毁元帝庙,将其改变长寿宫,将王政君到请长寿宫,始建国五年(公元13年),王政君逝世,年八十四岁,与汉元帝刘奭合葬渭陵。

王政君成为汉元帝刘奭的皇后之后,从元帝病故之后开始,便开始了其60年的当政生涯,她先后经历了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衎和孺子刘婴五朝,最终由王政君的侄子王莽篡汉,建立了新朝。王政君是专权的时间仅次于孝庄皇太后的专权皇后,而正是由于她专权,才让王氏一族飞黄腾达,而她也亲自培养和提拔了夺取汉家天下的王莽,她怜爱王莽,而王莽却刘汉的掘墓人,并让王政君走入了沉寂的长寿宫。

对于汉朝王政君的干政,著名历史小说家蔡东藩评价说:“孝元皇后,无傅太后之骄恣,又无赵氏姊妹之淫荒,亦可谓母后中之贤者。乃过宠王莽,使其罔上行私,得窃国柄,是则失之愚柔,非失之骄淫也。莽知元后之易与,故设为种种欺媚,牢笼元后于股掌之中。迨弑平帝而元后不察,迎孺子而元后不争,称摄皇帝、假皇帝而元后不问,徒怀藏一传国玺,不欲遽给,果何益耶?要之妇人当国,暂则危,久则亡。元后享年八十有余,历汉四世,不自速毙,宜乎汉之致亡也。”(《前汉演义》)这确实是很有有道理的。

议一议“后宫干政”的是是非非(上)

王政君剧照

其实,在汉初,吕后的干政就已经起了很坏的揽权专政的带头作用。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死后,皇后呂雉便开始干政了,由于汉初杀了很多功臣,大臣们都很害怕,汉惠帝刘盈死后,吕雉就不只是干政了,而是直接临朝称制,她公然行使皇帝的权力。刘邦原来有“非刘氏不得为王”的定制,而吕雉将这一定制破了,她把吕家的主要人物封为王,实际上吕雉已经逐渐将刘氏的权力转移至吕氏手上。司马迁看出了这一点,所以,《史记》将吕后列入“本纪”,这意味着已将吕雉当成皇帝了。吕雉干政长达十六年。吕雉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女皇,而她干政最令人发指的举动便是残害戚夫人,戚夫人曾怂恿刘邦换太子,所以,吕雉对她一直怀恨在心,当吕雉大权独揽之后,便将戚夫人斩去手脚,薰聋双耳,挖掉双目,又以哑药将她毒哑,这才将她抛入茅厕之中,称之为“人彘”。此事充分表现吕雉手段的狠毒。吕雉篡位已经完成,专权基本上转移到吕氏手中,若不是她死后吕氏的诸男们缺乏吕后的政治权术,周勃、陈平对吕氏的清除能否成功还很难说。

吕雉之后,汉朝后宫干政的是文帝的皇后窦氏。文帝死后,景帝登基,太后窦氏和其女馆陶长公主刘嫖肆意干政,他们甚至连立立嗣的事也进行干预。而景帝去世之后,窦氏成了太皇太后,她开始肆意专权,当时登上皇位的汉武帝对后宫干政很反感,而由他亲自任命的重臣赵绾因提出了“窦氏不应再干涉朝政”,这刺到了窦氏的痛点,窦太后便迫使武帝将赵绾下狱,并将其逼死在狱中,同时,还逼武帝罢免了他亲自任命的丞相和太尉。后来,武帝建立了中朝,以儒生代替元老们,辅佐他掌握国家政权,后来,武帝又用了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孙弘任丞相,逐渐摆脱与窦太后关系密切的老臣们,汉武帝牢固执掌权力后,才避开了后宫干政。

议一议“后宫干政”的是是非非(上)

吕雉剧照

到了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经过长达12年的统一战争,终于建立了政权,定都于洛阳,光复了汉室,实现“光武中兴”。而此次“中兴”,刘秀不像开国皇帝刘邦那样诛杀开国功臣,而是优待功臣。刘秀改革官制,整饬官风吏治,开启中兴局面。在当时,门当户对的婚姻成了很重要的豪门联姻的政治措施,世族公卿和将相功勋的家庭与皇室帝结成姻亲成了常态,而这些世族或功勋,本来社会地位就比较高,当他们的女儿或姐妹等嫁入皇室而有了成为皇后或太后机会时,强强联合的裙带关系便使得这些皇后或太后将恩宠转化为权力和地位,而娘家的势力更使她们在后宫不甘寂寞,不想平静,干政也就成了非常正常的事。

东汉后宫干政的政治现象特别严重,比如,和帝年仅十岁登基,汉章帝的窦皇后就被尊为皇太后,和帝年幼,窦氏便临朝称制。此后,窦太后的兄弟窦宪、窦景、窦笃等人都被封了官,在朝中任要职。而靠着窦太后的权力,窦家兄弟在朝中肆意妄为,陷害对手,打击异己,而反对他们专权的大臣都被害死。在窦太后专权干政的五年多时间内,和帝只是朝中的傀儡。直到永元四年(92年),14岁的和帝在宦官郑众等的支持下,用计谋将窦氏兄弟一概清除,逼迫窦太后交出政权,才算是结束了窦太后的干政状态。不过,和帝刚逃出狼窝,又进入了虎穴,他又落入了宦官郑众等的掌控之中。

东汉有那么多后宫干政的事件,与汉朝规定的一项措施有密切关系,汉朝规定,皇后嫡正地位享有一项重要特权,即在皇帝年幼、懦弱、昏庸或皇嗣中断时,皇太后可以名正言顺地作为监护人,对立嗣进行监督,甚至能临朝称制,而且其权力与皇帝的权力相等,这实际上是在律法上允许太后干政。太后们有了这一权力,她们便很喜欢选立年纪小的幼童来当皇帝,如此一来,她们便可以临朝称制。这就造成了所谓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的现象。东汉出现了“临朝者六后”的干政事例。太后们为了满足自身的权欲,选幼年继位者,甚至废长立幼,她们才有机会专权干政。

例如,和帝的皇后邓氏,在和帝驾崩后,便以长子刘胜有痼疾为由而不立之,选立出生才百余日的刘隆为嗣,刘隆刚立不久便夭折,邓氏又立年仅12岁的刘牿为嗣,邓氏选的就是年幼的皇帝,她便于把持朝政,邓氏干政达16年之久,是汉武帝所说的“主少母壮”的典型例子。

东汉时期,后宫干政现象的突出表现是“六后干政”,即有窦、邓、阎、梁、窦、何六位太后临朝称制,后宫干政在东汉成了政治常态,虽然说章帝皇后窦氏、安帝皇后阎姬、顺帝皇后梁妠以及桓帝皇后窦妙等,也都算是知书达理的,其家族外戚也非无赖出身,但太后专权,其家族外戚大都飞扬跋扈,将皇帝当成傀儡,这当然是正统帝制观念所不能容许的。清代史学家赵翼在评论东汉“六后干政”时说得很精彩:“章帝时,窦后专宠,有梁贵人生和帝,窦后养为己子,而陷贵人以忧死。章帝崩,和帝即位,窦为太后称制。和帝崩,皇后邓氏为太后,立殇帝嗣位,殇帝殂,太后又立安帝,终身称制。安帝崩,皇后阎氏为太后,立北乡侯懿嗣位,身自临朝。未几,懿殂,宦官孙程等迎立顺帝,太后乃归政顺帝。顺帝崩,皇后梁氏为太后,立冲帝,身自临朝。冲帝殂,太后又立质帝,犹秉朝政。质帝为梁冀所酖,太后又立桓帝,数年归政。桓帝崩,皇后窦氏为太后,立灵帝,仍自临朝,后其父武为宦官所害,太后亦迁于南宫。灵帝崩,皇后何氏为太后,立子辨嗣位,身自临朝,寻为董卓废弑。”(《史记·吕后本纪》)后宫干政如此严重,外戚于朝中专权跋扈,而宦官又乘机揽权专政,在东汉时期,在太后临朝称制下,宦官与外戚的激烈矛盾成了导致汉朝走向衰败的主要政治原因,后宫干政总的来说是消极的,其主要作用是祸害朝政。

史上最典型的后宫干政,当数唐代武则天和清代的慈禧太后,她们不仅干政而且还专权擅政。

唐朝武则天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名字,叫瞾,她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在位时,阳弱阴盛,诸多国事皆依仗武后处理,这让武后有机会从幕后走到前台。上元元年(674年),高宗号天皇,而皇后号天后,被称为“二圣”。此后,高宗渐渐被架空,唐朝的权柄,掌控在武则天手中。弘道元年(683年),高宗驾崩,中宗李显继位,武则天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一年之后,武后废了中宗李显,改封之为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睿宗。李显、李旦昏庸无能,虽居帝位,但皆是傀儡,武后独揽大权。690年,67岁的武则天不再想当皇太后了,他亲临帝位,改朝换代,当了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武则天不仅政治权术十分厉害,而且其心狠手辣是难以想象的,在通往帝位上,他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女儿,亲自废了自己儿子的帝位,她当上皇后之后,将褚遂良、韩瑗、来济等大臣一个个清除出局,最后,就连皇亲国戚、功勋名臣长孙无忌也败在她手里,被她除掉了。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主政达二十二年之久。历来,对武则天干政和专权的评价存在争议,贬的多,赞的少,但对于她的政治业绩,还是比较肯定的,她在位期间,打击门阀,扶植庶族,整顿吏治,严惩贪吏,发展科举,拔擢贤才,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同时,她广开言路,注意纳谏,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当然,武则天也任用酷吏,杀害能征惯战的宿将名帅,清除异己,专权霸道。从整体上看,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百姓富裕,有“贞观遗风”之誉,为她的孙子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稳定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的贡献还是应该肯定的。武则天的干政、专政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议一议“后宫干政”的是是非非(上)

武媚娘剧照

与武则天相比,另一位干政的典型,是清代的慈禧太后,虽然在政治谋略和权术手段上慈禧太后与武后一样毒辣老到,很了不得,但在政治业绩上,慈禧与武后相比,却是逊色得多。慈禧太后是满洲镶蓝旗人,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同治帝继位时,她被尊称为慈禧太后。慈禧的第一次出色的政治举动是联手东宫太后,于1861年在恭亲王奕的支持下,出其不意地发动辛酉政变,杀了权倾朝野的肃顺等八大臣,成功夺权,改元同治,慈禧实行垂帘听政,实是掌控了皇权。1873年,载淳成年,慈禧宣布撤帘归政,但仍把持朝柄。次年,载淳病死,慈禧立宗室载湉继承皇位,年号“光绪”,慈禧恢复垂帘听政。1889年,载湉大婚成年,慈禧宣布“归政”,退居颐和园,但朝内用人、决断大事等仍是由慈禧裁决,光绪帝实际上只是个傀儡。慈禧于1908年病逝,统治中国达47年。慈禧干政期间,干了两件祸害极大的事,一是在光绪皇帝发起戊戌变法时,慈禧为了维护她的统治权利,发动戊戌政变,残杀“六君子”,囚禁光绪,夺权专政,专权跋扈,骄奢糜烂,为庆生挪用海军军费等;二是在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时,因战败而指派李鸿章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屈辱的条约《马关条约》,致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来,她又指使签订《辛丑条约》,慈禧扮演着外国列强控制中国的政治工具。在政治业绩上,清代的这位干政的“无冕女皇”,比武则天差多了,只有危害,没有贡献。

历史上,造成后宫干政的具体原因当然是很多,而仔细分析后,便能知晓,后宫干政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后宫的太后、皇后、妃子是皇帝最亲近的人,她们距离皇权最近,而权力欲诱惑她们揽权干政。

后宫的皇太后、皇后和妃子们拥有一个特殊的条件,那就是在生活上离皇帝非常近,这就有三个有利条件促使她们去干政,其一,得到了皇帝的宠爱、信任或依靠,能在身边经常向皇帝吹耳边风,逐渐或择机向皇帝索要权力,而一旦遇到软弱的,或无能,或不爱理政的皇帝,后宫女人便很容易得到权力,干政也成了不是她们喜欢做的事;其二,有权力欲的后宫女人,心理有准备,而她们离最高掌权者很近,自然能得到更多的关于朝政和国事的信息,而长期的耳闻目染,她们自然也就对政事更感兴趣,而且也开始成为政坛的内行人,自然,干政成了她们想要干的事;其三,皇帝掌控最高权力的威风威严,特别是皇帝至上的权威,对于有权力欲的后宫女人有巨大的诱惑力,而她们又经常在皇帝身边,这让她们感到权力离她们很近,似乎是唾手可得,所以,这促使她们想方设法去干政,让她们也想像皇帝那样独揽朝纲,号令天下。历史上的那些专权的后妃,如武则天、慈禧太后等,皆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第二,皇帝身边的太监,或外戚,经常会怂恿或联手太后、皇后、妃子干政,以达到他们掌握朝权的目的,这促使让后、妃干政。

后宫的女人们不仅仅是皇室的女人,也不只是皇帝的妻妾,她们无法避开政治环境,她们也是权力场中的人物,在竞争激烈的政治舞台上,后宫的女人们与男人一样,难以置身事外。而那些距离后宫的太后、皇后和妃子比较近的政治势力,为了在权力斗争中占据主动,或为了夺取权力,他们会把太后、皇后和妃子拉进政治漩涡中,成了他们的代理人或揽权的桥梁,让她们进入干政之中。比如,外戚是怂恿、支持或逼迫太后、皇后和妃子卷入政坛的重要力量,外戚经常利用皇后、皇太后或受宠的妃子,要官要权,以便在朝中占据更高的权力地位,直到专权擅政,专横跋扈。比如,汉朝时,外戚专权是非常厉害的,西汉末王氏专权,直到王莽篡权改朝;而东汉外戚专权更是导致了汉末的大乱,断送了汉王朝。此外,另一派力量是宫中的宦官,当皇帝年幼时,为了夺得权力,宦官们经常或怂恿,或拉拢,或联手太后、皇后和妃子,一起对付朝中大臣或外戚,依靠太后、皇后和妃子的势力来掌控小皇帝,进而掌控权力,并逐渐专权。晚唐和东汉宦官专权现象非常严重,有一些情况便是宦官与后、妃联手而造成的。

第三,太后、皇后、妃子长期受压抑,心理上的反弹欲望让他们想在政治上出人头地,揽权干政。

在中国古代,由于男尊女卑文化思想的影响,女人的地位卑微,而后宫的女人们生活在最豪华的宫殿里,伴随着最有权势的男人,虽然生活奢华,但因受礼教和宫规的抑制,内心上是极不自由的,受到极大的压抑,但是,她们中的大多数仍一直处于心理上的抗争之中,压抑越大,抗争越厉害,而后宫的女人们除了努力保证自己的富贵、尊贵的地位之外,她们还追求受宠,争取揽权,以满足他们的心理欲求。当后宫女人欲望难以满足时,她们总想着突破压抑,自由表现自己,希望或能比别的女人更受宠,有更大的权力,甚至要求比男人更厉害,而干政便成了她们能满足欲望的很重要的途径。由于她们经常在皇帝身边,接近最高权力的机会比较多,加上她们身处政治中心,能更了解朝廷的情势,同时,后宫争宠的斗争又让一些欲望强、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后宫女人有了政坛争斗的资本,一旦有机会干政,她们往往干得很出色,秦代的宣太后,汉代的吕雉、王政君,唐代的武则天,清代的慈禧太后等,皆是政坛高手,作为女人,她们胜过同时代朝中的绝大多数政治高手。

第四,当朝中多种政治力量激烈角逐时,离皇帝最近的太后、皇后或妃子往往成为某一方力量竭力拉拢的对象,让她们走上干政之路。

古代朝堂的权力斗争是非常激烈的,朝中各派经常处于殊死的角逐之中,皇权与相权,中朝与外朝,内廷与外庭,文臣与武将,宦官与外戚,谏官与权臣,贵族与士族等各种力量,总是处于无休止的争斗中,而离掌控着核心权力的皇帝最近的后、妃们,自然也就成了各派力量争夺的联盟对象。后、妃有接近皇帝并能及时劝说皇帝的优势;有了解决策信息的优势;还有养育太子,培养未来权力接班人的优势,所以,她们就成为外戚、宦官、宰相、谏官等各种力量争取的政治力量。而当后、妃有了权力欲望时,便很容易与某一派政治力量联手,介入到政治角逐中,后宫干政也就自然形成了。后宫非静地,后、妃依然与其他政治力量一样,也是身处政治漩涡之中,对于有权力欲的后、妃来说,干政是难免的。后宫的女人们,有的自觉而积极地饰演着干政的角色的,也有的是不由自主地被券入到政治争夺中,最后也进入了干政的状态,权力是强效的迷药,一旦着谜,后宫的女人们一样也疯狂。武则天报复戚夫人;慈禧捏死了亲生女儿,囚禁自己的儿子等,皆是为争权而疯狂。


后宫干政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