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洞悉事物本质:整体思维和系统思维

2019年5月10日  来源:灼见 作者: 提供人:guliang19......

02、整体思维

如果你读过我关于学习的文章,一定会知道:我非常推崇「整体思维」的思考方式,它是我在学习方法论上面的基本原则。

那么,什么是整体思维呢?

它基于两条假设:

1)一切事物在底层上都是互相联系的;

2)整体能提供比个体本身更多的信息。

第一条很好理解,第二条是什么意思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要买一件沙发,除了考虑它的材质、舒适度、耐用性、价格之外,还要考虑什么?它跟家里的风格是否搭配,对吧。

如果你整个房子是现代简约风格,却放了一个实木红木沙发,那显然非常奇怪。

这就是「整体性」。沙发这个个体,放进整体的语境中,就被赋予了新的信息。

再举一个例子。稍微了解过艺术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文艺复兴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维纳斯」绘画,尤其是以提香和乔尔乔内为代表的威尼斯画派。为什么那么多画家喜欢画维纳斯呢?是因为他们崇拜女神吗?

如果你站在现代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会百思不得其解。但原因其实很简单:当时的贵族喜欢收藏裸女的画像,但是又多少有伤风化,于是怎么办呢?就委托画家找模特,画,画完了,安上维纳斯的名头,安心地藏在家里。

再比如,都喜欢画人体,为什么威尼斯画派受到的评价,就比洛可可的画家(比如弗朗索瓦·布歇)正面呢?是因为前者的技法比后者好吗?

当然也不是。原因还是要从艺术史里面去找:威尼斯画派崛起时,是文艺复兴,人从宗教的桎梏中释放出来,这时的人体画叫做「崇尚自由」;而洛可可所处的时代,是路易十五、十六时期,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尾声,以及法国大革命的前兆。所以这时的人体画,就叫做「奢靡纵欲」,是要被打破的旧势力。

简而言之:我们永远不能孤立地去考虑问题和事物,而应该不断地追问自己:

  • 它的背景和场景是什么?

  • 它为什么会出现?

  • 它的出现带来了什么、导致了什么?

也就是把我们研究的对象本身,通过深入挖掘底层,不断地建立联系,来将它跟我们已知的系统、体系,联系起来,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前面讲的例子,是艺术史范畴,很好理解。但有些时候,单单局限在一个领域里面还不够,你可能还要学会跨领域,把不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和消化它们。

举个例子:做设计,如何能做出好作品?除了要懂设计,你可能还要懂心理、品牌、市场营销,甚至包括一定的沟通技巧,这样才能向客户交付满意的结果。

做产品,除了要懂产品本身,还要懂交互、审美、心理、行业和公司战略,包括项目管理能力,才能高效地完成任务。

这已经不仅仅是「学习」了,而是整个生活、工作和职业生涯。

就像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的:无论你做何种工作,未来的趋势,一定是更加往「整体性」靠拢。从分工、细化的时代,走向多面、立体的时代。

你必须把自己的工作跟团队、项目、业务连接起来,从整体的维度去思考和看待,重新审视过往的经验,重新优化、组合,发现新的创新点。

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03、系统思维

什么是系统?

其实也很简单,系统就是「元素」和「结构」的组合。把一定的元素,通过不同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使它们具备整体性,这就构成了一个「系统」。

系统思维,最关键的一点,也是一条假设:

系统就是一个「转换」(transformation)的过程。

什么意思呢?简而言之:系统的存在,一定是因为它达成了一种「转换」:能将某些不够好的、无序的状态,转变成更优的、有序的状态。

举个例子:

为什么会有「公司」的存在?为什么我们要受雇于人,而不是自己为自己工作?

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公司,每个人掌握的技能都是细分的,要谋生,你就必须怎么做呢?找到能够跟你互补的人,一起合作生产出产品,再找到有需求的客户,卖给他们,得到的利益再作分配。

这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在这个过程里,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极大一部分是被浪费掉的 —— 他们将无法专注在自己的技能和生产上面。

这时,他们所有能力产生的总和,可能是 10+10+10 = 20。有 10 的部分被浪费掉了。

但有了公司,这整个流程,就可以由公司来完成。

同样是这些「元素」,由一个杂乱的结构,变成有序的结构,就诞生了一个系统「公司」。这个系统的作用,就是将一个无序、低效的状态(每个人都需要找伙伴、合作、找客户),转变成一个有序、高效的状态(公司提供岗位,每个人各司其职) —— 这就是一个「转换」。

这样,总的产出就一定会比之前高,可以达到28、30。

当然,随着信息不对称的打破,触及成本的大大降低,这个系统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相反,维持它存在的代价(也就是公司的股东权益)居高不下。

那么,公司将逐步转向小型化、晶体化,每个人将更多的为自己工作,就是一个可预见的未来。

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系统思维」。

在这个例子中,初期无序、低效的状态,就是「输入」(Input),而最终结果,高效、有序的状态,就是「输出」(Output)

系统的意义,就是通过一个「转换」,将元素彼此间的结构打破、重组,以达成从 Input 向 Output 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所节省出来,或者说所创造出来的价值,有一部分就会成为系统的「燃料」。

只要这个差额存在,燃料存在,系统就会一直运转下去。

系统思维在生活中的应用,几乎遍地都是。公司可以看作系统,城市可以看做系统,一个餐饮店,一个班级,一个公众号,都可以看做一个完备的、小小的系统。

它的本质,就是帮助你,从更高的维度,用整体的视角,摒弃掉纷纭复杂的干扰,去专注于它的「输入」和「输出」 —— 这就是系统的本质,也是世界上许许多多事物所存在、持续发展的本质。

从系统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你会发现,很多原本模糊、不明白的障碍,都将迎刃而解。

如何一眼洞悉事物本质?这篇文章讲透了!

大多数问题,当我们思考和讨论的时候,许多人常犯的错误,其实是没找准「本质」。

这会导致什么后果呢?你可能钻研了半天,花费了大量力气,到头来,却发现所纠结的东西,都是边边角角,对结果和整个系统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这种情况,通常就是没找准本质,而把精力放在了周边。

那么,究竟什么是本质?

答案也非常简单:本质,就是一个事物在变化的过程中,或者穷尽各种可能性的前提下,所维持不变的那一部分。也就是它「之所以」是它的原因。

如果用系统思维来解释,本质,就是系统所要「转换」的那个东西,也是系统所能够存在的理由。

举个例子:公司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整合资源。无论什么行业、什么领域,只要资源存在错配和空缺,公司就得以存在;而一旦资源能高效运作、对接起来,公司就没必要存在。

同样,汽车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出行。在这个过程中,保证便捷、安全、高效,才是汽车最核心的存在理由。其他一切,都只是建筑在这个本质上面的浅层需求罢了。

抓住本质,是讨论问题的基础,也是我们真正得以理解一个问题、一个事物的前提。

那么,有哪些简单的思维模型,可以帮我们理清事物的本质呢?

整体思维 / 系统思维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