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道什么是雄壮,却甘愿安守雌弱的状态,甘愿做天下的溪涧,这样的人就能使得永恒的德性不离开自己,回归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
此章中“雄”意指“刚强、躁动”,“雌”意指“柔弱、静谧”,自古以来人们都崇尚强者,贬低弱者,认为刚强者既能保护自己也能保护自己的亲人,而柔弱之人不但自身难保还需要他人的保护,因此把自我变得“刚强”似乎是一种普遍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然而,老子却不这么认为,老子认为刚强固然可以保护自己,但是容易产生事端,惹祸及身,他在《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也再次提到“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因此在老子看来,在一个“无为而治”的和谐社会中,人们不必再如以前那样用“刚强”来维护自己的安全和利益了,而是人人低谦恭敬,如同溪水一样缓缓流淌、各不干扰。
所谓“常德”,是指符合道的、永恒存在的品德,这里的“常德”指的就是“溪水那般低谦自然的品德”,老子早在《道德经》第八章就对“水”的品德做了详细地论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在此句最后提到“复归于婴儿”,也就是说“知雄守雌,保持低谦的品德”,最后可以达到一个至上的境界,那就是回归到“婴儿般淳朴”的初始状态,谈到“婴儿”,老子在整部《道德经》中也多次引用,如第十章“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以及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都是在用“婴儿”这个意象来说明道的“淳朴”与“洁净”。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道光明的存在,却安守着黑暗的状态,甘愿做天下的典范,这样的人德性不相差失,可以领悟到不可穷极的真理。世人都在秉持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等励志观念,积极探索光明,寻找自己人生的方向,而老子却又一次颠覆了我们的认知,提出“我们要学会安守黑暗的状态”,难道老子是在鼓励我们“甘于落后、随波逐流”吗?
当然不是,道家所提倡的是“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因此老子认为世间有“光明”的存在,那必然就会有“黑暗”的诞生,二者是相对依存的关系,但是很多人一味地追求“光明”,而回避“黑暗”,最终就会犯下佛教常说的“着相而求”的错误,生活中我们常用“身在福中不知福”来形容一个人“不知好歹的状态”,同样当我们每天都处于“光明”之中,看不到“黑暗”的存在时,那么我们就丧失了对“光明”的感知能力,那么“光明”本身就丧失了其存在的本质意义。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要想用武力去治理天下,我认为这样是达不到目的的,“天下”是神圣的东西,不能出于武力强行治理,强行治理的人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的人,一定会失去天下。
老子认为一个好的统治者,若以自身利益为目的强行治理天下的话,最终只会得不偿失、功亏一篑,而那些懂得用“仁政”、“礼法”去治理天下的统治者,能够获得天下人民的欢迎,但不是最高境界的统治者,真正最高境界的统治者,是“无为而治”的统治者,他们既不干涉百姓的生活,也能够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此章承接于《道德经》第十七章所言“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所以圣人要去除极端的、奢侈的、过度的行为。老子在本章末从“治国之道”延伸到“做人之法”,强调有德行之人,一定是善于把握生活中为人处世的那个“度”,既不偏离常规,也不固守牢笼,而是在动态运作中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活方式。因此通过此章不难看出老子对于“修身”和“治国”的观点,他认为“修身之法”与“治国之道”相差无几,治国的方法可来自日常生活中简单普通的做人处世之法,同样做人处世之法也可借鉴历史上君王的治国理政之道。
《道德经》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依据“道”来辅佐君主的人,不会通过兵力去逞强天下,穷兵黩武这种事情,一定会得到报应的。老子在此并不是反对战争,而是反对不义的战争,他认为不义的战争是违背“自然法则”的,总有一天“自然法则”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给战争者。
纳粹德国在希特勒的统治之下,大肆屠杀犹太人,犯下了滔天罪行,这种种族主义屠杀的不义战争,是完全违背了“自然法则”的运行,人生而平等,大自然孕育每一个物种必然有其存在的意义,灭绝一类动物,都会使得生态链失衡,何况屠杀一整个人类种族呢,这种不义战争,最终失败也是必然。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便长满了这个地方,大战之后,一定会是个荒年。老子认为无论是什么战争,都是没有好下场的,最终的结果都是伤亡惨重、民不聊生,每一个人、每一个士兵,都是父母十月怀胎所生所养,一旦发生了战争,那么生命就会变得非常低贱、弹指可破,在战场上人与人之间只有厮杀剥夺,丧失了人性中最善良和最美好的灵魂。
凡是战争之后的战场,传染病、旱灾、水灾等天灾人祸就会降临,这些并不是耸人听闻的事情,历史上皆是教训,罗马帝国爆发的瘟疫、欧洲的黑死病,都与战争脱不了联系,可以说这便是“自然”给人类的警告。
综合此三章,老子分别论述了“处弱”的修身哲学观、“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以及“反对不义战争”的军事思想。老子在第二十八章以“雄雌”、“黑白”“荣辱”作对比来阐述“守雌”、“守黑”和“守辱”的人生哲学;在第二十九章认为“强制以武力统治天下”的人,必然失败,主张“无为而无不为”的统治思想;第三十章,老子通过“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来强调战争的可怕之处,以及战争违背自然法则的悲惨后果。